【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2月22日讯】中共推进“国进民退”背景下,网传白酒业“第三大”的洋河酒厂,正在强行将300亿人民币的员工持股没收充公。地方当局为此不断扣押持股员工及其子女。
今年1月份,网上传出“洋河300亿私人股权即将被没收”的消息。“洋河股份人士”为此通过陆媒“辟谣”,并威胁“已经在搜集相关材料”,准备报警追查“造谣者”。
不过,相关人士继续网络维权,在美国Notion平台持续更新信息。他们在创建的Notion网页上,控诉地方当局的打压,并呼吁其他被威胁的持股员工参与抗争,提供当局的违法证据。他们还不断地将相关内容在其它海内外社交媒体上散发。
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共江苏宿迁市政府下属的地方国企。
维权员工在控诉材料中称,中共宿迁市纪委打着“倒查改制问题”的旗号,将洋河老员工持有的18%洋河股票(市值约300亿元人民币)定性为当年洋河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因此要求持股老员工“自愿”放弃股权并将私人产权无偿划拨给宿迁市财政局。
材料中说,二十年前洋河酒厂改制,形成了“三三制”股权结构,即股权里大约有30%为国资持股、约30%为管理层持股、剩余30%为公众股东持股。当初的改制经过当局层层审批,宿迁市政府明确在文件中承诺愿“承担所有责任”。但如今这些老员工持股突然被归为“国有资产流失”,要强行收回。
据此判断,维权材料中所称的持股老员工,可能多是洋河早期的管理层人员。他们中有人声称,自己当年投资入股是“押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还有的是“借钱购买股票”等等。
控诉材料中称,宿迁纪委为了强迫持股员工签字放弃股权,先是用开除工作来威胁在职的持股员工,然后扣押子女作为人质,用“软肋”逼迫已退休的持股老员工。有的子女被关押20多天。最后总数约130名持股员工中,签字率达到90%。
不过,因为纪委知道此事见不得人,所以没有通过司法系统,结果这次搞出来的签字不具备法律效力。他们让持股员工签字放弃洋河股份的股份,但实际上这些员工是通过持有蓝色同盟的股权来间接持有洋河股份的股票,因此手中根本没有洋河股份的股份。
在闹出这个大笑话后,宿迁纪委重复上次的操作,逼迫持股老员工从新签字。但这次虽然在职员工再次签字,但大部分退休老员工没有签字,整体签字率只有60%。
宿迁纪委再次非法扣押多名老员工的子女,即使他们的父母签完字也不放人,目的是用他们来威胁其他的老员工。
控诉材料中称,至今这些老员工的子女已经被扣押70多天。
此外,还有近10名已定居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的持股老员工,被宿迁纪委跨省抓捕回宿迁关押,强迫他们签字。
材料中提到此案的背景,包括洋河第三代领导人整肃“前朝老臣”,以及地方当局的财政困境。如果宿迁当局能成功取得这300亿的股权,相当于一次性收取洋河十年的税收,可以用来填补当前的财政窟窿。
材料中还提到,这是三年前时任宿迁纪委书记李某某启动的“大案”,据说李某某如果能办成此案,可以官升副部级。所以李某某虽然目前已经升任江苏省纪委副书记,仍然继续施压宿迁当局,继续督办此案。
和中国大陆许多“打着血旗”抗议的维权群体一样,上述控诉材料没有将矛头直接指向中共当局,未提及大陆“国进民退”、官方大举抢劫民企私产的大背景。
不过,材料中也直言,洋河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破酒厂做成A股巨头,股权激励机制起到很大的作用。如今当局强制收回私人股权,相当于“卸磨杀驴,重走49年之后土改的道路”。
上述材料长达7000字,对事件经过的描述非常详细。但新唐人暂时无法验证其真实性。
据陆媒去年11月报导,自2022年来,洋河股份已经历五次核心高管人事变动,事关“企业战略调整”。这或从侧面反映这家国企高层内部倾轧之激烈。
上述维权材料披露的洋河“大案”推进时间,正值中共当局大举“抢劫”企业私有财产之际。许多私企都被“收编”,创始人接连“让位”。阿里创始人马云甚至表态“随时把支付宝贡献给国家”。
根据网络消息,为了缓解地方财政危机,多地纪委和公安随意罗织罪名,抓捕外地企业家,然后勒索巨额“赎金”。
(责任编辑:历澄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