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阿衝突——你不可不知道的十個基本事實

作者:張平

Facebook

一、整個衝突的起源,一言以蔽之,猶太人承認阿拉伯人的生存權利,阿拉伯人和伊斯蘭世界不承認猶太人的生存權利。這是基本的基本!

二、以色列之地(又稱巴勒斯坦地區)二戰後獨立建國的權利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長期奮鬥的成果,該地區的阿拉伯人無尺寸之功,跟著分走半壁江山還不滿足,要一家獨吞。巴勒斯坦民族主義是67年以後因為阿拉伯各國被以色列打得不敢窺陰山,阿以之間出現權力真空地帶而發展起來的。47年以前抗拒英國,47年以後抗拒阿拉伯諸國,不僅以色列的建國是猶太人打出來的,巴勒斯坦有機會建國其實也是猶太人打出來的。

三、聯大做分治決議時,阿以問題的解決是在國際協商的框架之內進行的,是阿拉伯人發動第一次中東戰爭,試圖滅絕以色列,才使得阿以爭端最終轉化為阿以衝突,並使得暴力原則從此成為遊戲規則。

四、第一次中東戰爭期間,逃離阿拉伯世界的猶太難民和逃離巴勒斯坦的阿拉伯難民人數基本相當,都在六十萬到八十萬之間。以色列默默無聞地吸收了自己的難民,花費巨大的努力將他們融入了本來是以西方猶太人為主體的以色列社會,沒伸手向國際社會要一分錢,也沒把自己難民問題的解決當作實現和平的先決條件。反觀阿拉伯各國,除約旦以外,大多把巴勒斯坦難民關在難民營裡,嚴厲禁止他們與當地社會融合,有意製造和擴大巴勒斯坦難民問題,並讓國際社會負擔難民們的生活。與此同時,所謂的巴勒斯坦難民回歸權的問題則一直成為以巴實現和平的主要障礙。

五、從二十年代猶太人在以色列之地與阿拉伯人發生摩擦起,到90年代以巴和平進程開始,幾乎所有的和平共處建議都是猶太人提出被阿拉伯人拒絕的,其間大概只有薩達特例外。

六、耶路撒冷至少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已經成為猶太教聖地,成為伊斯蘭教聖地的時間至早是公元後7世紀(最初的伊斯蘭教徒是面向耶路撒冷而不是麥加祈禱的)。十字軍東征之後,耶路撒冷被伊斯蘭教長期冷落,直到猶太人回歸,才重新熱起來。

七、從1948年阿以停火到1967年六日戰爭爆發,近20年時間裡阿拉伯人占領著包括東耶路撒冷在內的、比今天國際社會給巴勒斯坦人建國的土地還要大的巴勒斯坦地盤,卻從未建國。以色列在此期間對該地區毫無影響力。因此巴勒斯坦人沒建國與以色列無關!

八、猶太人在這塊土地上至少三次立國(古以色列王國、馬卡比王國、現代以色列),建立了有效的統治,「巴勒斯坦人」一次也沒有。

九、今天,在狹小的以色列國土上生活著100多萬阿拉伯公民,享受著自由民主制度賦予他們的所有權利,包括在戰爭時遊行抗議,聲援敵對國家的權利。在遼闊的阿拉伯國土上只生活著區區幾千猶太人,其中絕大多數生活在北非(突尼斯、摩洛哥等相對溫和的國家),即使是在民主化最成功的突尼斯,憲法草案也規定任何與以色列或以色列人的關係都是犯罪行為。

十、儘管經歷了60多年的戰火硝煙,但從櫻桃型西紅柿到電腦的閃存,輝煌的現代以色列文明的發明創造正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800萬人口的國家給世界貢獻了9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而阿拉伯世界在這六十年間給人類貢獻了什麼?

張平 2014年7月20日 於特拉維夫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作者推特/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