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2日讯】朋友们好,今天是11月11号星期五,欢迎来到远见快评,我是唐靖远。
今日焦点:中共国务院防疫20条重磅推出,清零松绑?干货细节详解,最该清晰的地方为何模糊了?俄军弃守赫尔松,普京“临门一刻”提前到来 。
昨天我们刚和大家讨论了习近平主持的政治局常委会,党媒报道了国务院优化疫情防控20条的消息,今天相关细节就正式公布了。
这个消息迅速成为今天最热门的焦点,因为这20条涉及到了整个疫情防控的全链条,各个环节都有适当放松,这无疑等于让一个快被勒死的人获得了一点喘息之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今天的恒生指数又开始出现大涨,凸显市场一派乐观情绪。
防疫20条的硬性调整 两大板块
今天我们就先来聊聊这个备受关注的20条,看看都有哪些干货,以及其对清零政策带来的改变究竟有多大。
在开始之前,我还是照例提醒一下朋友们,今天的话题结束后我们会迅速转到会员网和大家进行直播互动,讨论一些不太适合这种大庭广众场合的问题,欢迎朋友们保持关注并订阅我的会员。
美东时间的今天凌晨,中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最新措施,和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相比,新的措施看上去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我们归纳一下,这些变化重点体现在两大板块,一块是针对国内,所谓“内防反弹”的部分,另一块是针对海外,所谓“外防输入”的部分,我们先说内防反弹的几点:
1. 最显着的变化当然在于封控的范围和力度。在风险区的空间划定上,“二十条”提出不再设中风险区,未来只设 “高、低”两类,并规定高风险区不再以居住小区(村)为单位划定,改成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也就是说,从封区封街道缩小到封楼封单元,相对来说让相当一部分居民可以免受池鱼之殃。
此外,解除高风险区的时间也在加速,按此前规定,高风险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可降为中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降为低风险区,也就是说前后加起来共有10天。而按照新规定,高风险区只需要连续5天满足“无新增”就可以降为低风险区,时间上缩短了一半。
2. 针对封控人员的变化:首先是不再判定次密接和次次密接等人员,只对密接进行追踪和隔离;其次是减少了密接的隔离期,从“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核酸每天一检,居家期间三天两检;第三是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原本的“7天集中隔离”改为“7天居家”,期间实行两天一检。
3. 这是针对大众最为诟病的核酸检测进行的改动,按照20条新规定,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而没有疫情的地区只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查核酸,不得随意扩大核酸检测范围,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接下来说说外防输入板块,这部分主要包括了下面几点:
1. 入境人员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变为“5天隔离+3天居家”,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而且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
2. 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明确取消了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阴性证明改为1次核酸证明。
以上的变化基本上都属于硬性指标了。此外,在20条内容里面,还有一部分属于模糊软性的调整,诸如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严禁随意“静默”管理或停工停产;优化封闭小区物资配送,保障被封闭居民的就医用药需求;对企业工业园区实施一企一策、一园一策等等。
这些基本上就是这次国务院出台的20条最干货的内容了。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这次政策调整呢?它是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对症下药,还是仅仅作为一种安慰剂存在呢?
最该清晰的地方为何模糊?定义权在地方政府
我们先说说最后这部分软性调整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看上去不少,但并无相对明确的条款指标,基本上属于各地防疫部门自己根据情况掌握,其伸缩弹性非常大。
比如 “严禁随意静默管理”这一条,看上去似乎很严厉,是大幅放松了,但什么叫“随意静默”,这个定义权在事实上仍然在地方政府手中。大众认为某地“随意”了,但某地可以立马列举出几十条充足的理由证明绝非随意静默而是科学静默。
再比如,一个小区此前可能两周配送一次物资,现在改为12天配送一次,在大众的概念中这仍然是半饥饿状态,但在政府的概念中这已经是大幅“优化”了。过去想去医院就医需要12小时核酸,现在可能只需要24小时核酸,这也可以算得上大幅优化防疫流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范畴。
自从封城清零加严加码以来,可能朋友们稍加关注一下相关yabo88官网都能看到,大众对封城清零模式感到最恐惧、伤害性最大的就是食品等物资短缺导致的饥饿,以及对核酸硬性要求导致求医问药极其艰难。可以说,封城导致的严重次生灾害中,这两大类加起来可能占据了九成以上。
这两类问题才是最应该以硬性指标规定下来确保得到严格执行的,但偏偏在这些问题上当局却只泛泛而谈,实际上等于将这部分的政策执行权继续下放给各地。
习近平总原则仍是清零 地方官员会宁左勿右
昨天我们才讨论了,习近平的总原则是没有变的,清零是要坚定不移执行下去的。也就是说,凡是爆发了疫情的地方,都必须按照内部规定的指标去完成清零目标,那个才是最硬最碰不得的红线。
在这种情况下,宁左勿右几乎注定会成为地方官员的首选,宁可加严一寸,不可放松一分。这是官员们为了仕途升迁甚至为了自保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而且几乎就是唯一的途径。
其次,相对而言,前面谈到的很多硬性规定和指标的确普遍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放宽放松,这是客观的。但在我看来,这些放松只是针对愈演愈烈的层层加码和极端化防疫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严格清零的基准并没有移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条中明文规定要纠正“一天两检”和“一天三检”。从医学角度看,一天两检甚至三检的确是个大笑话,但大家要注意,20条对一天一检是认可的,而且是明确规定对密接者一天一检。
大家简单回顾一下应该就可以看到,最开始将封城模式常态化推行的时候,核酸检测大都是2、3天一检甚至有的是一周一检。在经历了层层加码疯狂大跃进的3年后,我们基本可以肯定,一天一检将成为密接者和封控区的标配。这个过程其实就是非常典型的中共“进两步退一步”手法。
中共侵犯人权或剥夺自由:进两步“退一步”
什么意思呢?共产主义是一种非常具有侵略性的意识形态,它在侵犯人权或剥夺自由的时候,经常都会采取这种手法,就是先越界两步做得很过火,当大众受不了可能要群起反抗的时候,它们立马就主动往回收一步。绝大多数情况下,大众都采取了忍耐默许它们侵踏的这一步。于是,过一段时间后,它们会故伎重施,在这一步的基础上又侵略两步,然后再以纠错、平反等名义收回一步。
如此循环往复,一步步向它们的目标靠拢。大家不妨回顾一下武汉封城从一个极特殊情况下的非常措施,一步步演变成为今天如同家常便饭一样随时随地说封就封的过程,就会看到基本上就是这么“进两步退一步”走过来的。
从这个角度看今天出台的20条,我们就会发现它本质上就是进两步之后的那个“退一步”,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昨天我们在谈到今年3次政治局防疫会议措辞变化的时候,没有提到一点:前两次提到动态清零的用词都是“坚持动态清零”,而昨天的措辞是“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所以,如果这个冬春季节再次出现疫情的暴发流行或新的变异毒株,我一点也不怀疑中共会立即又进两步的。
我们不妨看看现在的广州和重庆。广州已经全封闭了3个区,总人口近500万,这差不多是广州人口的1/4了。而目前广州官方公布的数据依然是每天新增2000以上。所以,广州封城还是不封城,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风向标,如果这个大陆经济发达的标志性城市在20大后封城,其它地区以后毫无疑问再也不用讨论什么经济发展和清零究竟何者为重的问题了,广州就是标杆。
重庆虽然并非经济一线城市,但好歹也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而重庆虽然官方辟谣说不会封城,但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事实上的静默状态,只是做而不说没有官宣而已。在中共的官方文字中,封了99%,只要还剩下哪怕1%没有封,都不叫封城,而叫做“精准防控”。
这次的20条公布后,很多朋友都注意到官方文件中“科学精准”出现了3次,因此而出现一种说法,认为官方可能在打左灯向右转。我个人对此持保留看法。为什么,因为在中共党文化中,同样一个名词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不同的人使用,其内涵可能差之千里。
当初上海因为奉行精准防控,结果被批为变相共存躺平,才有了李强封城两月交入常投名状的举动。现在别看官方又在提精准防控,此“精准”并非彼“精准”。上海张文宏派的精准,其实是局部共存的概念,而现在20条提到的精准,是局部清零的概念,二者前提和背景都是不同的。
如果从宏观一点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核酸、强制封控和健康码这3大措施没有废除,清零就不可能结束,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放开。很多人所期盼讨论的放开,实质上就是我开头说的将快要勒死人的绞索放松一点而已,中共的每一条绞索,只要给你套上了,就别指望它们会自己取下来。
俄军又从赫尔松撤退
好的,剩下还有一点时间,我们和大家来说说乌克兰战场上最新的大变动:俄军又从赫尔松撤退了,或者说,入侵以来第5次大规模重新部署了。
实际上,早在两天前,曾经被黄俄粉红们高喊一战封神的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就飞往前线指挥部宣布,俄军放弃此前占领并公投纳入俄罗斯版图的乌克兰南部重镇赫尔松。俄军表示,自己正在从赫尔松市及其附近的约4800平方公里的地区撤出,以便在将乌克兰分成两半的第聂伯河左岸重新集结。
赫尔松是俄军入侵乌克兰之后占领的唯一一座地区首府城市,战略意义非常重要。当时很多媒体还有点怀疑俄军是否在设下一个“请君入瓮”的圈套,但现在看起来是相反,还没来得及撤到第聂伯河左岸的俄军已经面临越来越大的被包饺子的风险。
由于俄军在撤退道路上布下许多地雷并炸毁关键道路和桥梁,乌军在今天才进入到赫尔松市中心,泽连斯基今天也正式宣布:乌军进入赫尔松是历史性的一天。
在俄军撤军的当时,赫尔松一度出现了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歼灭战机会。当时的俄军至少还有2—3万精锐部队和大量重武器滞留在右岸,而渡口却仅有少量渡船,俄军架设的集装箱浮桥也都面临乌军火炮的打击。
今天,俄罗斯国防部发布一份正式声明声称,俄军的撤离行动在今天凌晨五点全部完成,而且俄军在撤退行动中没有遗弃任何一件武器装备。
俄军的说法究竟有多靠谱,我们这里就不追究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便这次撤退比敦刻尔克还要敦刻尔克,也都无法掩盖撤离赫尔松本身对俄军造成了重大打击这个事实。
乌克兰光复赫尔松的战略意义
乌克兰光复赫尔松有什么战略意义呢?
首先,赫尔松距离被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仅约100公里,城市以东不远就是北克里米亚运河的源头,而这条运河承担了最主要的对克里米亚提供淡水供应的功能。换言之,从现在开始,克里米亚的供水基本上被乌克兰控制了,而控制了克里米亚的供水,可以说就为反攻克里米亚铺平了道路。
其次,丢失了第聂伯河右岸,将导致原本藏在赫尔松身后的克里米亚地区完全暴露在乌军火力打击之下,导致这座战略要地面临巨大的风险。
除此之外,夺回赫尔松还将使乌克兰能够挤压莫斯科通往扎波罗热地区的供应线,俄军目前在那里占据了欧洲最大的核电站。
也就是说,赫尔松的失守,使得普京面临了一个提前到来的艰难时刻:如果乌克兰对克里米亚发起进攻跨过他的心理红线,他会动用核武器来挽回败局吗?
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好的,今天我们就暂时聊到这里了,很快我们将转到会员网和大家互动,请大家保持关注,我们稍后再见。
《远见快评》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