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太和殿为什么被称为“金銮殿”?

作者: 心语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3月25日讯】你知道“金銮殿”是指哪一座建筑物吗?其实,这得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的故宫开始说起。故宫,又名紫禁城,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6年),是历经明、清两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由数十个大小不同的宫殿所组成,占地面积72万平方公尺,建筑面积约达15万平方公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大的古代建筑群,同时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型建筑,它座落于北京市中心。

故宫,即旧王朝的宫殿之意。故宫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紫禁城的正殿叫做“奉天殿”,明嘉靖年间重建后,又改为“皇极殿”,到了清代,则改为“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三大殿之首,是明清两代皇帝登基与举行大典的地方。那么,为什么古代皇宫的正殿称为“金銮殿”呢?

在古代,民间往往认为皇帝诏令天下的大殿就叫作金銮殿。不过,金銮殿却出自唐代的大明宫。如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唐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玉堂、承明、金銮殿皆在其间。”唐代在长安有三大宫殿区,分别是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这三座宫殿是不同时期兴建,也是不同时期帝王的生活中心。

大明宫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称为永安宫,次年改名为大明宫。龙朔二年增建,改称蓬莱宫,长安元年又改回大明宫。大明宫是中国历朝兴建最大型的宫殿群之一,因座落于太极宫东北,故又称为“东内”。如《旧唐书・地理志一》:“东内曰大明宫,在西内之东北。”句中“西内”指的是太极宫。

大明宫宫内分三个区域,依各区域的功能又分为前朝和内庭二部分,前朝包括外朝、中朝两区。外朝以宏伟高大的含元殿为主体,是大明宫第一大殿,重要的国家庆典都在此举行。

含元殿位于丹凤门正北,东南有翔銮阁,西南有栖凤阁,阁前有钟楼、鼓楼,各以廊道和含元殿连接。含元殿高高的屹立在龙首原南沿,殿基高于地面,为便于百官朝见,在殿前修建有斜坡阶道,称为龙尾道。每年元正、冬至时,皇帝会到此听政及举行朝会,唐代王维的《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就是描写唐代皇帝在含元殿大朝会时威严磅礡的气势。至于杜甫的《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则是描写烈日下旌旗如龙蛇舞动,微风中燕雀高飞于宫殿之上。作者藉由描绘旌旗、燕雀,更突显出充满圣恩之“大明宫”。

中朝以宣政殿为主体,位于含元殿之北。宣政殿是大明宫第二大殿,也是皇帝平日朝见群臣、听政及举行朔望册拜等大典的地方,内设有朝廷的重要机构,如中书省、门下省、御史台、文馆、史馆等。

紫宸殿在宣政殿之北,是内庭的主体,故称为内朝。紫宸殿是大明宫第三大殿,为皇帝召见大臣议事的内朝正殿。因为进入紫宸殿必须要经过宣政殿左右的东西上阁门,因此官员们在被召入紫宸殿朝见,就称作“入阁”。能入阁跟皇帝共同商议国家大事,对于官员们来说,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现代政府延揽优秀人才,组成中央最高行政机构,而被称为“组阁”,以及最高政务官员之所以被称为“阁员”,正是源自于此。

大明宫还有别殿、亭阁、楼观等三十余所分布在东西两侧,南半部是属于朝政建筑区,北半部则为生活建筑区。大明宫北面有四周环绕着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的太液池。以太液池为界,可分成具有珠镜殿、蓬莱殿、大角观、清思殿、浴堂、凌绮等区域、属于皇帝和后妃活动的东区;另一边则是拥有麟德殿、翰林院、金銮殿、仙居殿、长安殿等区域、是皇帝在内庭引对大臣或举行宴会及娱乐观戏的西区。

从上述介绍可知:金銮殿并非皇宫中最重要的正殿,更非皇帝日理万机的重要宫殿。位于太液池南边的金銮殿,则有金銮坡,与麟德殿、翰林院相邻。《资治通鉴・唐顺宗永贞元年》有载︰“苍猝召翰林学士郑絪、卫次公等至金銮殿。”宋史学家胡三省.注引宋代程大昌《雍录》曰:“金銮坡者,龙首山之支陇,隐起平地而坡陁靡迤者也。其上有殿,名曰金銮殿。殿旁有坡,名曰金銮坡。”

金銮殿是文人学士等待皇帝诏命应对之所,极具名气。在唐玄宗时期曾为翰林供奉的诗仙李白,就时常受到玄宗召见而进出金銮殿。李白创作的《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载道:“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李白的意思是说,身为翰林供奉,每天都进出翰林院,撰写著作就在金銮殿。又因为金銮殿与翰林院相接,故翰林学士又美称为“金銮”。元代马端临撰《文献通考・职官八》:“前朝因金銮坡以为门名,与翰林院相接,故为学士者称金銮以美之。”

宋代时期沿袭唐制,京城也建造了金銮殿。至于唐宋时期就有不少文人雅士都在创作中称皇宫正殿为金銮殿,而民间也有一些戏曲小说,亦使用相同称呼。因此,皇宫的正殿称为金銮殿的俗称也就日渐形成。

(转自看中国/责任编辑: 张莉)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