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1月12日讯】从去年底开始,美联储就一直传要提前加息,而现在是“狼真要来了”,这也让想用打时间差来圈钱的中共更加着急。我们看到,在新年第一周,中国资本市场没有迎来开门红,反而是股市连跌,就连新基金发行也“黄”了,不过,基建、银行和房地产股却表现不错,这是什么原因呢?另外,手里没钱的中共地方政府,今年的发债时间又大大提前,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些话题。
A股连跌4日 基金销售也黄了
大家看到,在开年第一周,中国A股市场连跌四个交易日,沪指累计下跌1.66%,深成指下跌3.46%,而创业板更惨,累计下跌了6.8%。
虽然A股指数在上周都出现了下跌,但是行业表现上却出现了分化。动力电池的“一哥”宁德时代,单周跌幅超过了8%,自从高点回落之后,现在,已经跌入了“技术性熊市”;军工和白酒股票也表现疲弱,不过,金融板、地产板,还有大基建题材的钢铁和采掘股反而走势不错。
股市有句话,就是股市的调整,不怕急跌,就怕阴跌。因为,市场信心很可能会被小波动消耗殆尽。
与此同时,基金市场也出现了和A股同样的市况,新发的基金也没有等来开门红就黄了。
根据中国基金报的统计,1月4日,共有17只新基金开始发行,市场曾预期其中一些产品是由明星基金经理掌舵,也许可以“一日售罄”。但是,和股市一样,当天等来的不是开门红,而是陆续传来了整体发行不及预期的消息。并且经过一整天的努力,也只有两只基金全渠道募集规模超过了10亿。
可以说,2022年一开年,想圈的钱就没圈住。那么,钱去哪儿了呢?
的确,当局也着急了。上周五,也就是7日的时候,中证监一口气发了20多项关于上市公司的规则,包括上市公司现场检查、独立董事规则、转板制度、停牌,以及复牌制度等等。终于,在这周一的时候,沪深股市有了微幅收涨,但是创业板仍然收跌。
“狼”真要来了 官媒提醒小心资本流出风险
其实,上周中国大陆资本市场出现的情况,也是在意料之中,原因也很明显。大家知道,之前,关于美联储加息,一直是喊“狼来了,狼来了”,但现在是“狼真来了”。
目前,我们看到来自高盛的分析是说,预计美联储今年会加息4次,此前市场最激进的预期是加息2-3次,现在已经预期要加息4次,除了之前认为的,美联储会在今年3月、6月以及9月加息之外,又加上了一个选项,就是,还可能会在12月再加息一次。此外,市场对美联储缩表时间的预期也提前了,高盛预计,缩表将会从今年底的12月提前到年中的7月,我们知道,加快缩表是紧缩货币政策的一种方式,且无需更大幅度地加息。所以,高盛预计,最终联邦基金利率将维持在2.5%~2.75%之间。
可以看到,为了应对通胀,美联储更加鹰派的立场震撼了资本市场,这种震撼效应不只是让美国的资本市场吓了一跳,因为美联储是央行中的央行,所以,新兴国家的市场也变得紧张。
那么,面对美联储越走越急的加息脚步,还没做好资本市场扩容的中共怎么看呢?
1月6日,中共官媒《金融时报》发表了评论文章,提醒企业要小心资本流出的风险。文章中说,如果美联储在今年3月开始加息,那么,全年加息次数可能会上升到4次,并且这个概率已经接近40%。
文章说,要警惕美联储加息出现的“四差变化”,从而给人民币带来贬值风险。四差变化是指:本外币利差缩小,经济增长差变化,对外贸易差缩小,风险预期差逆转。
具体表现包括,美联储如果超预期大幅加息,将推升美债收益率,缩窄中美利差,跨境资本则可能会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流出,并且会推动,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另外,如果全球金融市场,因为加息而出现波动,导致投资者预期转向,则可能增加外部的不确定性,部分风险还可能会通过新兴经济体的资本流动等,外溢到中国市场。
的确,1月5日的时候,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反弹,升破2.8%,同时,中信证券的数据显示,美债利率已经快速上升突破了1.6%,中美的息差已经缩窄到115个基点。
如果按照高盛的预期,美联储会将联邦基金利率最终维持在2.5%~2.75%水平来看,未来中美息差必然会进一步缩窄,那么,原本在中国大陆市场,利用息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进行双重套利的资金,将会流向下一个赚钱机会。
在之前的亚博官网中,我们说过,随着美联储的政策转向,资金已经在暗流涌动,观察着新的赚钱路径,一旦资金流出中国,缺钱的中共就没了圈钱的机会,所以,现在留给中共的时间是越来越短,那么中共会怎么应对呢?
从时间上来看,今年3月份,中共两会之后应该会有具体政策出台,那时候,第一季度的,关于信贷和社融的数据也快有了,所以,到那个时候,中共是继续坚持货币政策“以我为主”,还是也跟着美联储转向,市场就会看的更清楚一些。
10万亿基建 钱从何来?
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迅速转向的风险之外,中国经济本身的下行风险,也是影响资本市场最不确定的因素。
刚才我们提到,在A股指数下行之际,银行股、地产股还有基建题材走势还不错,那么,是什么支撑了市场对这些板块的预期呢?
我们来看看这背后的经济因素。
大家知道,长远来看,股市一定是反映市场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但目前市场看到的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呈现越来越明显的下行趋势。在去年中国的GDP中,出口贡献了将近五成,但是今年,中国出口的前景明显疲弱,那么,今年中国经济增长要靠什么来拉动呢?
可以看到,这几天,大陆的媒体都在讲新基建投资,还有机构研究预计,到2025年,新基建七大领域的直接投资将达到10万亿左右。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最新报告中也说,基建投资将是2022年,中共当局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这虽然解释了,市场为什么预期基建题材的股票会走好的原因,但是,延伸想下去,这数万亿的基建资金要从哪里来呢?
按照传统的做法,地方政府是承担基建投资的主角,而地方财政也是反映经济情况的重要指标。而中国地方政府的情况是,即将失去土地财政支撑,从而面临财政风险,如果依靠基建,地方政府从哪儿弄钱呢?中共给出的答案是债务。
靠发债支撑基建 不够民企来凑
刚才说了,新年第一个星期,资本市场就因为“狼真的来了”吓到疲软,到了第二个星期,中国各个地方政府就开始行动了,纷纷准备启动专项债发行了。不同寻常之处在于,今年发行的时间和去年相比,足足提前了两个月。各地政府急着发债的原因,按照当局的说法,是因为今年一季度中共稳增长的压力较大,中共财政部已经在之前明确要求,各地一季度的专项债要“早发行、早使用”。
那这些专项债有多少?根据中共财政部去年12月经济会议的要求和相关授权,当时已提前下达了今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也有分析预计,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会和2021年相当,或者是略增,也就是有3.65万亿左右。
中共这一次对发债强调一个“早”,其实,就是原本就已经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真的没钱了,发新债好还旧债。再一个,就是因为要应对美联储提前加息,中共这边也得提前,抢时间。
根据大陆媒体的统计,截至目前,已经至少有17个省份和地区,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地方债发行的计划,其中多数地区表示会在本月发行专项债。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地区在着急发债。
首先登场的,就是因为“永煤”债务暴雷而出名的河南省。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消息,河南省财政厅将在1月13日招标发行河南省2022年的专项债券,一到九期合计募资规模是381.47亿元。紧跟其后的是湖北省,湖北计划在1月14日,发行一般债券共三期,总额合计184亿元。
可以看到,从房地产到新基建,中共始终还是没有离开以债务拉动经济的老套路。不过,地方债才3万亿多一点,这距离10万亿新基建资金的目标,差得还很远。
陆挺也在他的报告中说,因为传统上,地方政府承担了中国九成左右的基建投资,在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下降和中央严控地方隐性负债的背景下,期待基建投资大幅反弹也是不现实的。而且,根据他的保守估计,按人民币计,今年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可能会下降2万亿到3万亿元,即使有上年没用完的专项债额度挪到今年,即使今年的专项债额度提升,也很难抵消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下降的部分。
有投资人告诉我们,按照以往的套路,地方政府只要一带头,各路资金就会跟进。
中共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曾在一个演讲中说:与传统基建完全不同,企业应该是新基建投资的主体。
按照中国大陆媒体的报导,目前,不少地方在吸引民企参与当地的新基金项目投资,这里面就有今年被中共当局严厉监管并罚款的腾讯和阿里巴巴。
看来,陷入经济和资金困境的中共,不仅发债的套路没变,“割韭菜”的目标也没变。
财商经济研究所
策划:宇文铭
撰文:李沺欣
编辑:蔚然、宇文铭
剪辑:曲歌
监制:文静
订阅财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