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雅句】观画入玉 玉石里的山水意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11月06日讯】欢迎回到馨香雅句,我是雅兰,中国文化里人们总喜欢亲近自然,所以古代房子通常建在依山傍水的地方,或是在后花园里营造一方山水,最起码也会在庭院里种一些植物,让自我感受到和自然相处的气氛,不仅如此,古人还会把玉雕刻成山水的模样,摆在案头或房间,其间既有玉石晶莹剔透的质地,又有文人的意境,有很好的观赏性,让人看到心就觉得清透清凉,今天我们来欣赏几件这样的玉石山水摆件。

清.兰亭修禊图玉山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首先我们看兰亭修禊图玉雕,玉山上一条溪水蜿蜒而下,溪水两边围坐着很多的文人雅士,他们三三两两对坐,有的像在沉思,有的像在交谈,每个人神态各不相同,周围山石掩映,亭子里一人正伏案沉思,玉山源自名画《兰亭修禊图》,东晋暮春时节,王羲之、谢安等人在兰亭边聚会,让酒杯顺溪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赋诗一首,这种活动叫曲水流觞,当天一共四十多人参加聚会,他们写了二十多首诗,这些诗放在一个诗集里,叫《兰亭集》,因王羲之尤擅书法,被推荐给诗集作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清.玉洗砚山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再看玉洗砚玉雕,这是一个清朝的摆件,这块玉看起来非常莹润,玉山中山峦之下,一条清澈溪流从亭子下的石桥中流出,一童子于溪水边,手拿一砚台(磨墨用的砚台),他准备用溪流的水清洗砚台,他左边一石板架在溪流上为桥,童子身后一长者衣袖飘逸,溪流对面两棵高大的松树掩映着亭子,在这个玉山上山林、 清泉、亭子、松树、长者、童子,看到它就仿佛感受到:古人隐居山林之中,那种清净安静悠闲的山林之气。

清.玉洗象山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个清朝的玉洗象摆件,非常巧妙地用一块玉石,雕刻出不同的层次,玉山中山洞外面,山峦起伏,很多参天古树掩映洞口,山洞里三个童子正清洗一头大象,一童子站于象背,正用扫帚清洗象背,一童子清洗象身,一童子左手提水桶,右手认真地给大象清洗,这个玉洗象摆件含有吉祥的寓意,因为大象性格很温顺,相传它是普贤菩萨的坐骑,所以中国文化里,大象常被作为一种祥瑞的象征,如在很多画或摆件里,大象背上驮着宝瓶,寓意“太平有象”,因为瓶子的“瓶”和太平的“平”谐音,所以“太平有象”常常用来比喻天下太平、吉祥平安、现世安稳。

清乾隆.达摩面壁玉山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朝乾隆年间的达摩面壁玉山,山崖上一洞窟里,禅宗始祖达摩盘腿打坐,他双目低垂 安然入定,玉山上还有乾隆皇帝题的诗,诗中写道:“渡江一苇 面壁九年”,这两句诗都是和达摩相关的典故,“渡江一苇”是达摩曾和梁武帝交谈,之后达摩离去了,梁武帝知道后想派人追赶,追到一条大江边,达摩折一枝芦苇放入江中,飘然过江,说明那时的达摩已具足神通,非一般凡人,然而达摩为修成正果,却在洞中打坐九年,为什么有些事如此之快,像渡江一根芦苇就快速地渡江了,而为修正果却要面壁九年呢,这或许就是佛法本身的要求使然吧。

清乾隆.高士临泉玉山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朝乾隆年间的高士临泉玉山,玉山上两个高士站在山泉边,看着山泉从山顶奔流而下,他俩仿佛沉浸在山泉沁人心脾的清凉之中,他们周围松石掩映,岩石上题着乾隆皇帝的诗:“云外飞来百道泉,豁然千丈落前川”。

清乾隆.仙山楼阁玉山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朝乾隆年间的仙山楼阁玉雕,很巧妙地用了玉石本身的黄褐色,仿佛是秋意渐浓、层林尽染,山涧溪水潺潺,另一侧山石掩映,拾阶而上,两座亭子矗立在山石古木中,仙山楼阁玉山完全像一个立体的山水画。

为什么古人这么喜欢用玉石雕刻山水的场面呢,其实这种山水的玉石雕刻摆件也被称为“玉山子”,它出现于两宋时期,《宋史》里记载:当时宋真宗和大臣们在宫廷里,一起观赏一些假山,事后君臣都写诗作为留念,而玉石的工匠从中受到启发,就用整块的玉雕成山一样,里边有山峦、树木、人物等,这种玉雕被称作“玉山子”,明清时,玉山的雕刻达到鼎峰,往往在一件作品上就有多种雕刻技巧,如浮雕、多层透雕等,能非常立体而生动地雕刻出山水人物场景,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清朝两个地方的玉雕非常出名,一个是苏州,一个是扬州,扬州因为做了非常多的大件的玉雕,所以很出名。

清.《大禹治水图》玉山.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目前最大的玉雕,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大禹治水图玉山”,该玉山重五吨,高二米二,耗时十年完成,当时就是在扬州做的,这个玉山是怎么做成的呢,当时在新疆和田,发现一块非常大的完整青玉,于是人们报告朝廷,当时的皇帝乾隆想,这么大一块玉雕刻成什么好呢,左思右想后决定按《大禹治水图》为蓝本雕刻。

为何会选《大禹治水图》呢,其中寓意深刻,因为中国上古时期发生过一次大洪水,很多古书都有记载像《山海经》《淮南子》等,那时洪水滔天,民众生活艰难,尧帝时有很多氏族部落,有一个“夏”的氏族部落首领“鲧”被任命治水,当时鲧采取围追堵截洪水的方法,九年都没成功,之后鲧的儿子“禹”也被任命治水,大禹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式,他采取疏导的方法,开山凿石,把洪水都引入到大海,最终治水成功,大禹治水成功后,在民众中威望很高,他被推选为帝王接替舜,后来禹的儿子“启”开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

《大禹治水图》描绘了大禹带领民众开山凿石、疏通河道、引导洪水的场面,我们看这幅画中间穿红色衣服的人,就是大禹,他和民众一样亲手凿石头,他左手拿着凿子,右手拿着锤子,叮叮当当干得非常认真,周围其他三个人也是一样,手里拿着凿子锤子凿石头。

高大的山峦,锤子凿子一点点开凿,这效率是不是有点慢呢,但是再看大禹前面半空中,云彩里,一个山神带着随从帮大禹开山,上古时是人神同在的,很多神话故事来自那时,像女娲补天等,那时的人都是有点神力的,画中的山神帮助大禹开山,是不是也隐含着:不仅仅是人在劳作,神也在帮人一起开创着,奠定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呢?

画中大禹带领民众非常繁忙地劳作,大禹下面一组人正合力用车轮做成杠杆,往石头缝里钉大铁钉,另两组人正用铁链拴着大铁球,撞击石头,把山体砸成大石块后运走,最下面一组人用绳子套在石头上,旁边两三个人坐在木头做成的杠杆上,希望利用自身的重量把大石头撬起来,而另一边六个人正在用力地用肩膀和手拉绳子,希望把石头放倒后运走,旁边还有一组人用铁镐敲击石头,大禹带领民众辛辛苦苦经过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疏理了洪水,民众得到了安定的生活。

该玉山正是以《大禹治水图》为蓝本雕刻的,这幅画卷中的场景被立体地雕刻在玉山上,玉山上共有十几处的场景,展示着大禹带领民众开山凿石的情景,在两米多高的玉山上,崇山峻岭之间,大禹带着民众紧张地劳作,有的拿着凿子锤子奋力敲打山石,有的合力拿铁球撞击山体,有的坐在杠杆上撬石头,有的用绳子绑住石头,希望把石头放倒后运走,还有人用力挥舞手中的铁镐,向山体砸去,山石之上:成群结队的民众在山崖间劳作。

这个目前中国最大的玉山,描绘着大禹顺应自然规律,引导河流回归到大海的历史场景,大禹治水成功后,有了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所以“大禹治水”的成功对中国文化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大禹治水图玉山”文化价值所在。

向往自然之趣,得山林之乐,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中国文化意蕴体现在传统山水画中,这些山水画也被立体雕刻在玉山中,观画入玉,在一件件流传至今的玉山中,让我们看到古人的山水心境,以及自我和自然的相融,中国的文化还有哪些,我们下次接着分享。

(责任编辑:文宇)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