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宣传农业“集约化” 专家:变相搞“人民公社”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8日讯】中共当局近期又在宣传在农村推行“集约化农业生产”。有旅美经济学家批评中共此举是试图把农业资源集中起来便于官方掌控,这是变相回归“人民公社”的作法。

中共官喉央视(CCTV)10月7日播出的一期专题系列报导,大力宣传 “集约化农业生产”和所谓高标准农田计划。报导中,宣传了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其为5000多公顷的耕地提供收割等机械服务。

另一个中共党媒《人民日报》的也在题为《端牢14亿中国人饭碗》的系列专题文章中,宣传了两个合作社农场,一个流转了620亩地(41.3公顷),另一个流转土地200亩(13.3公顷),都远远超出了“家庭农场”的概念。一般一个农村家庭分到的土地,都在10亩(0.7公顷)以下。

所谓“集约化农业生产”,简而言之就是把农民的分散的小片田地连结成片,组成农业合作社,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收割。有批评者认为,这是中共要把农业资源集中到自己手上的一个策略。

旅美中国经济学者程晓农博士对大纪元表示,毛泽东时代搞的所谓“人民公社”制度(农村合作社),把中国的农村变得像强制性的劳动营。当时,农民被迫把中共刚刚建政时分到的耕地又交由合作社掌管,农民集体劳作、集体吃饭,收获的粮食上缴政府后,剩下的才大家共用,家庭没有自己的储备粮。所以从集体食堂领不到足够的食物时,农民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自谋生路。

毛泽东搞的农村合作社在1960年代初期引发了大规模的饥荒,据不完全统计,在1960~1963年间,大饥荒夺走了中国3000~4000万人的生命。直到70年代末中国经济濒临崩溃时,中共政府才重新把土地承包给农户去耕种,实行“包产到户”,刺激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才有所改善。

中共央视的专题片称,为鼓励这种集约式的农业合作社,中共政府近年来投入了180亿元资金,建6000多个这种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对此,程晓农指出,当局为农业集约化生产提供的补贴,恐怕都进了地方政府或合作社的腰包,农民得不到任何好处,以前对农业的补贴大多都是这样的结局。

此外,近2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使农村种地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农业GDP占比连年下降。

据何清涟和程晓农所着的《中国:溃而不崩》一书的纪录,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占GDP比重不断下降,从1978年的28.2%,到2014年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占9.8%。而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农业的GDP占比已经下降至7.19%。

在中国社会化问答网站知乎上,有人提问:“现代农业改革走的‘集约化’都有哪些好处?又有什么弊端?”

有网友留言回应称,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不再是个体或一个家庭的经营,而是以企业的方式经营,稍有不慎或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会导致合作社亏本或破产。而且,由于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农产品从产出到进入市场,要经过许多经销程序,往往到达个体消费者手中时,农产品已经不新鲜了。

另一位网友则指出,集约化养殖也存在密度大,不好管理,饲养的牲畜发病率高,一旦出现大的疫情更无法控制,风险明显比小户散养更高。

(记者黎明综合报导/责任编辑:胡龙)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