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4月24日訊】井陘之戰是中國楚漢戰爭中,漢將韓信開闢北方戰場,在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一帶對趙軍的一次出奇制勝的進攻作戰。
公元前204年爆發的井陘之戰,是楚漢戰爭中漢大將韓信指揮的,在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一帶對趙軍的一次出奇制勝的進攻作戰。在這次戰役中,韓信以不到3萬的劣勢兵力,背水列陣,奇襲趙營,一舉殲滅號稱20萬的趙軍,陣斬趙軍主將陳餘,活捉趙王歇,滅亡了項羽分封的趙國,為劉邦最終戰勝項羽、統一全國創造了有利的戰略態勢。
彭城之戰後,漢軍失利,諸侯皆背棄劉邦。佔據趙、代稱王的趙歇、陳餘也與劉邦絕交。韓信破魏後,自請率軍北攻燕、趙,東擊齊,南絕楚糧道,對楚軍實施翼側迂迴。經劉邦同意,韓信於漢王二年(公元前205)閏九月破代,次月(三年十月)揮軍擊趙。趙歇、陳餘聞訊,以號稱20萬大軍於井陘口防守。
井陘口是太行隘口之一,趙軍據守,以逸待勞,處於優勢和主動地位。漢軍僅有數萬兵力,又千里行軍,將士疲乏,處於劣勢和被動地位。陳餘的謀士李左車分析,井陘道路狹窄,車不能並進,騎不能成列,漢軍糧秣必在後面,請率兵3萬,從小路截斷漢軍糧道,使漢軍進不能戰,退不能還,荒野無糧,不出十天必敗。
陳餘則認為韓信兵少,千里來襲,疲憊不堪,理當正面迎擊。韓信探知陳餘拒納李左車建議,即揮軍前進,在距井陘口30里處紮營。夜半,傳令發兵,先選輕騎2000,每人手持赤旗,從小路依山隱蔽,待機行動。韓信鑒於敵強己弱,所領士卒多未經訓練,乃一反常規,派兵萬人為前鋒,背綿蔓水(今綿河)列陣,置軍於絕地。趙軍見狀,以為韓信不知兵事。天明,韓信建大將旗鼓,率主力向井陘口進發,趙軍出壁壘迎擊。激戰多時,韓信佯敗,棄旗鼓奔向背水陣。
趙軍中計,全力出擊,爭奪旗鼓,追逐漢軍。背水為陣的漢軍拚死抵抗,依山隱蔽的2000名漢軍騎兵乘虛馳入趙軍壁壘,樹起2000面赤旗。趙軍進攻不能獲勝,正欲退軍,望見壁上漢軍赤旗,驚惶潰散。漢軍乘勢兩面夾攻,殲滅趙軍,追斬陳餘。趙歇逃回信都(今河北邢臺),不久被俘。戰後,韓信鎮撫趙地,招降燕人,南與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戰場漢軍互相呼應,對楚軍側後形成極大威脅。
在此戰中,韓信深入險地,背水設陣,一舉殲滅趙軍,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井陘之戰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寳貴的啟示。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兵法的運用,貴在靈活創新,切忌死板教條。這正如宋代岳飛所說的那樣:「先陣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在這方面,那位曾經在2100多年前「戰必勝,攻必克」的風雲人物韓信堪稱表率。
(轉自看中國/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