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2月27日讯】朋友们好,今天是2月26号星期五,欢迎来到远见快评•传奇汇,我是唐靖远。
今天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过去又叫上元节,首先在这里恭祝各位朋友元宵节快乐,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要是在过去,元宵节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而且中国各地的习俗都差不多,都要在家吃汤圆、出门赏花灯,以及猜灯谜、舞狮子等等,包括天子脚下的皇城,都要金吾不禁,游乐通宵达旦的。
现在我们这里虽然没有花灯给大家看,但聊聊古今有趣的一些不解之谜,也算可以应景一下,所以今天我们就不说yabo88官网了,来和大家聊聊中华第一国宝——传国玉玺。
中国文明上下5千年,历代遗留下来的奇珍异宝可以说数不胜数,大家看看北京和台北故宫中那些藏品就可以管中窥豹了,那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被中共破四旧以及文革中毁掉的珍宝更是无以计数。
这么多珍宝,如果要来评一评哪个有资格称为“第一国宝”,我想恐怕绝大多数的专家都会毫不犹豫的给出同一个答案,就是历代都被视为“镇国之宝”的传国玉玺。
在说传国玉玺的故事之前,我们先简单的说说这个“玺”的来源。
我们都知道,“玺”其实就是一种印章,这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自古“玺”和“印”就是同源的。汉代《小尔雅》就直接解释说:玺谓之印。《说文解字》对“印”给予了一个非常明晰的注解:“执政所持信也。凡有官守者皆曰执政。其所持之卪信曰印。古上下通曰玺。”
也就是说,这个“印”最初的涵义,就是代表地位更高的生命对地位较低生命的认可及授权,这种授权需要用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实物来作为凭证,这个东西就是“印”,而天子使用的印,就叫做“玺”。
所以,印玺一开始出现在中国文化中,其最重要的内涵就是代表授权与信用,我们经常说“印信印信”,印与信经常连在一起用,就是这么来的。
早在上古三代尧舜时期,玺就已经是天子受命于天,治理人间的凭证的象征,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国玺”。
三代之后,商汤代夏而立,成为首个以兵争天下而称王的天子。据《逸周书》记载:“汤放桀,大会诸侯,取天子之玺置天子之座。”足见自夏代开始,天子之玺已被视为王权象征,天子之玺一旦改随新主,则标志着人间王朝的天命已改,改朝换代新陈相替已经来临。
直到秦始皇横空出世,以气吞山河之势一统寰宇,重整皇纲人伦,同时从新议定印玺制度,将皇帝的印章单独称为“玺”,用玉来制作,而臣民的印章称为“印”,用金石等材料制作。“玺”和“印”,从这里才开始正式分家。
传国玉玺,我们简称传国玺,也就是从秦始皇手里正式诞生的。
可能很多朋友会问,说从上三代开始到清朝,中国有过这么多天子,也有过很多国玺,为什么偏偏是传国玺这么特殊,可以被称为第一国宝呢?这首先就涉及到传国玺的来历。
刚才我们说了,传国玺是秦始皇用玉刻成的,这块玉可不是一般的玉,而是一块大有来头的玉,这就是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的和氏璧。
传国玺由和氏璧制成,最早的记录之一见于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北魏崔浩的说法,称“李斯磨和璧作之”。同为唐代的梁肃《受命宝赋》和杜光庭《录异记》也都是这么记载。
和氏璧,对我们华人来说就一点都不陌生了,因为即便到了中共建政以后摧毁传统文化,但至今在小学课本里,仍然不得不保留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就是因为这个故事太经典了,里面蕴含的智勇仁义信等传统文化内涵生命力太强大了,连中共都实在无法视而不见。
和氏璧是怎么来的呢?可能不少朋友是了解的。这块玉最初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卞和发现的,当时其外表看上去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但卞和独具慧眼,他就知道里面有美玉,于是向楚王献玉。
但经历了楚厉王和楚武王两次献玉,结果都被宫廷玉工鉴定为石头,卞和献玉不成,反倒落得欺君之罪被砍去双脚。直到楚文王继位,卞和抱着这块石头在荆山之下终日号哭,直到眼中泪尽而开始流血,楚文王才听说了这件事,于是派人询问缘故。
卞和讲述了自己“信而见疑”的经历后,楚文王下令剖开石头,果然得到一块无瑕宝玉。文王感卞和之忠信,下令以“和氏璧”命名以为纪念,并封卞和为零阳侯以报。
此后楚国一直将和氏璧视为国宝。到了楚威王时期,当时的令伊名叫昭阳(令伊是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他灭越国有大功,威王就将和氏璧赐予他。不料在一次宴会上,当昭阳向一众宾客展示这块美玉的时候,宾客中突然有人起哄,场面一度混乱,结果和氏璧就此丢失,从此下落不明。
这次事件,是和氏璧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第一个重大事件。和氏璧丢失,昭阳当然焦急万分,立马下令追查。结果经过初步排查,最大的嫌疑就落到了宾客中一个叫张仪的人身上。这个张仪,就是曾经师从鬼谷子,后来与苏秦齐名,两人左右天下大局数十年的那个纵横家。
但当时的张仪很穷,可能平时做事也不大地道,史书的说法就是“贫无行”,所以才招来偷窃的怀疑。
这个昭阳也没有经过慎重调查,就对张仪直接用鞭打逼供,但张仪被打的遍体鳞伤也一直坚称自己无辜。捉贼捉脏,昭阳在张仪这里搜不到和氏璧,只好命人将张仪抬回家。
在家里,张仪和他妻子还发生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当时的张仪浑身是伤都动不了,他妻子当然很伤心,就埋怨他说,你要不是成天想着靠读书游说求取功名,怎么会招来这样的侮辱?
http://www.guoxue.com/book/shiji/0070.htm
张仪没有直接回应,反而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说你快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妻子被气笑了,说当然在啊,不在了你还能说话吗?张仪这才满不在乎安慰妻子说,身体动不了没关系,舌头在就够了。
这是和氏璧在历史上第一次丢失,而事件的直接结果就是最终导致了张仪入秦,被秦惠文王任用为相,开启了以连横之术破六国合纵攻秦之策的纵横时代,成为帮助秦国强大的又一个标志性人物。
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看,张仪应该是被冤枉的,但和氏璧究竟是谁偷走的也没有最终答案,我们只知道在很久以后,和氏璧辗转到了赵国,被赵惠文王得到。秦昭襄王得知消息后,对此宝物极为倾心,特地向赵国派遣使者,愿意以15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这才有了我们大家熟知的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历史大戏。
和氏璧虽然一度“完璧归赵”了,但冥冥之中似乎仍然与秦国有斩不断的缘分,这块绝世玉璧最终还是被秦国所拥有,只是何时以及如何入秦,史无记载。
但我们在史书中查到了一条线索,就是秦王嬴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官的李斯在其千古名篇《谏逐客书》中有这样写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
这里的“随”是指“随侯珠”,是春秋时期随国国君得到的一颗绝美夜明珠,也被视为天下独一无二的珍宝。而“和”呢,就是指“和氏璧”,足见在那个时候,这两件稀世奇珍都已在秦国手中了。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天下一统,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建尊号“始皇帝”。为昭示天下六国一统乃是受天之命,秦始皇命玉工将和氏璧制作为皇帝御玺,并刻下李斯用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自此,这块玺取代了周天子时期的“九鼎”,成为大秦镇国之宝,也是天子的信物,这就是传国玺的诞生,但那个时候,它的名字还不叫传国玺,史书也没说当时叫什么名,我们这里就暂且称其为秦始皇玺。
秦始皇玺刻成后,其方圆大小约四寸,上有五龙交纽。同时,始皇还命令将玉璧剩余的材料制作为六个较小的御玺,分别命名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和“皇帝信玺”。这六玺与最大的秦始皇玺合称天子七玺,供始皇帝分别在重大礼仪场合及平时处理政务所用。
所以,严格意义上说,代表皇权的传国玺应该是大小不同的7个玺一起的组合。
秦始皇在位期间,天子七玺一直作为他发布政令,励精图治的凭证,受着严密的保护,并有专门的官员负责。按照始皇本意,是希望这天子七玺能够像大秦江山一样,传诸二世、三世乃至万世。
但天意莫测,难遂人愿。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始皇在第五次东巡途中因病崩逝于沙丘。中车府令赵高联手丞相李斯,说动始皇少子胡亥,发动沙丘之变,假传圣旨将秦始皇长子扶苏赐死,胡亥得以返回咸阳继承大统,成为秦二世,同时也继承了始皇的天子七玺。
胡亥夺位后使用严刑峻法,第二年就激起民变,六国后裔竞相起兵反秦复国。大秦帝国很快风雨飘摇岌岌可危。赵高为保自己富贵,派女婿逼迫秦二世自杀,由子婴继任秦王。
不久,刘邦率军破关进入咸阳,秦王子婴夫妇白马素车,站在路边投降,手里捧着的东西,就是这天子七玺。至此,秦始皇御制的天子玺符,转入到后来成为汉高祖的刘邦手中,其最大的那颗皇帝玉玺,被正式命名为“传国玺”,并从此拉开不同皇朝天命流转的传奇序幕。
刘邦建汉以后,大汉王朝曾经遭遇了一场重大危机,就是靠了这个传国玉玺才扭转局面,转危为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吕后专权事件。
说起这个吕后,是个心狠手辣非常有算计的人。刘邦去世不久,吕后就以皇后身份临朝称制,大权独揽,其实就是代理皇帝的意思了。她一面铲除刘家龙子凤孙,一面大力分封自己娘家人,非王即侯,满门贵盛,刘家天下差点就要改为吕家天下了。
危急时刻,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一起商量了一个计谋。他们联合刘氏宗族及各位忠心的大臣,发动了宫廷政变。当时这个周勃前往御林军中,手里高举着传国玺,对着军人说我这是代替天子说话:如果有拥立吕家的人,请袒露右臂,拥立刘家的人,请袒露左臂。
结果整个御林军,史书记载说是全军左袒,也就是全部都袒露左臂拥护刘家,没有一个肯追随吕家。正是靠了传国玺这个象征天子的巨大权威,陈平和周勃才得以顺利发动兵变,诛杀了图谋作乱的吕家人,最终迎立了汉文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传国玺的威力有多大,我们从这里就可见一斑了。正因如此,汉以后历代都设有一个叫做“符玺郎”的官员,专门负责掌管传国玺,除了皇帝,任何人不得轻易触碰。
在汉昭帝时期,有一天宫中突然发生意外变故,群臣通宵不安。当时的头号辅政大臣霍光为防万一,急召符玺郎想自己保管传国玺。符玺郎当场拒绝,霍光情急之下想强夺,结果符玺郎面无惧色,按剑断喝道:臣头可断,玺不可得也。
霍光当即醒悟过来,知道自己造次了,不但没发怒,反而赞赏符玺郎识大体,第二天即给他官升两级作为奖励。
在整个西汉,传国玺一代代沿传下来,一直都平安无事。但到了汉平帝时期,传国玺第一次遭遇了一场重大危机,落到了一个有非分之想的人的手中,导致这个镇国之宝差点被毁。
那么这个人是谁?传国玺又经历了怎样的磨难,最终消失在谁的手中?这些答案我们将在明天的特别亚博官网中继续跟大家一一道来。
好的,今天就暂时聊到这里,我们明天再见。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