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瘟疫良方 邪不侵正孝可感天 史上有明证

璀璨中华文化.正气 作者:允嘉徽

猪年猪瘟,鼠年鼠疫,还有超级传染病“武汉肺炎”,这些都在大陆发生,人人自危。“封城”、“封村”真能躲过瘟疫吗?其实人们心中是没底的。《陕西太白山刘伯温碑记》预言有这样一段:“还有十愁在眼前……,十愁难过猪鼠年。若得过了大劫年,才算世间不老仙”。怎样才能安全度过瘟疫期?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瘟疫中的真实故事,展现了人身上高贵的力量,连瘟疫都要自动退避,值得今人借鉴!

邪不侵正

岷州(在今甘肃省境)这地方,在北魏到隋朝初年,当地民风未开,对“病”很畏惧,如果家中一人生了病,就全家走避开去,结果父子、夫妻互不相顾,一家人不孝不义,人伦孝道、恩义荡然无存。因为病人无人看养,所以生病的人往往就是死路一条。这种浇薄陋风因为一个人来到岷州而扭转了,他就是贤能良吏辛公义。

辛公义生于北朝,可说是出身“刺史”世家。祖父辛徽在北魏任徐州刺史,父亲辛季庆任青州刺史。然而辛公义早孤,母亲学识丰富,亲自教导他学习经典史传。辛公义勤苦多学,在北周很有声名,以良家子被选入太学,再获得选荐进入皇太子及贵族子弟专属的“甘露学”。太学中的平辈很仰慕他的学问,他屡次在御驾前与大儒们讲论学问,提出的见解常常让人刮目相看。

后来,入了隋朝,辛公义被提拔为主客侍郎,得赐安阳县男爵,食邑二百户。开皇元年,他受命往江陵安定和睦边境。辛公义是个允文允武的贤才好官,后来他平定陈朝立了功勋,出任岷州刺史。

辛公义到了岷州,对当地“畏病”的风习感到忧心,对人伦孝义荡然无存更是忧患,因而极力想要改善不正的风俗。他遣派了一些属下官人巡访检视州中各地,只要是找到病人,就用床轿送到刺史的办公厅来。辛公义为病人们安置膳廊,提供他们膳食和住宿。

夏天一到瘟病大发时,病人多到数百人,办公厅里安置病人的膳廊都住满了。辛公义就在膳廊亲自设了一个坐卧两用榻,他笃定地坐在那儿,日以继夜,对着患者办理公事,累了就在榻上睡着。他所有的俸禄,全部用来为病人买药、找医生医疗,他亲自悉心地劝导病人饮膳。就这样被安置在他办公厅里的病人全部都痊愈了。

这时,他召来病人的亲戚,劝告晓谕他们说:“死生由命,不关彼此之间的接触呀!在这之前,因为你们遗弃了生病的家属,所以他们死了。你们看看,我把病人聚集在一起,我自己不分日夜和他们同在一起,如果说瘟疫在人间会传染的话,我哪得不死呀?何况这些病人们都好了!你们可不要再相信之前的风俗传说了。”

诸病家的子孙们都感到惭愧,纷纷叩谢离去。后来如有人得病,纷纷都去找“慈母”辛公;辛公会收留那些没有家属的,照顾他们。岷州人自此互相慈爱,畏病走避的风俗也彻底革除了。


邪不侵正,孝可感动天,真是祛除瘟疫的良方!(pixabay)

孝可感天

还有一个瘟疫怕好人的故事,悬示邪不侵正、孝可感天的明鉴。在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三月间,晋陵城(即今江苏常州 )的城东遭大疫。当时疫情迅猛,人传人,辗转相传,有的一家数口都死光,有的一条巷子里只剩下几个活人。人们都感到恐惧,身心战栗,远远避开晋陵城东,不敢经过,连至亲也不敢相互探问病情。

家就在晋陵城东的顾家媳妇钱氏(熊礼之妻),在瘟疫发生前正好归宁。回娘家后听说了翁姑(公公和婆婆)染瘟疫,接着传染了儿子们,全家八人病情严重倒卧病榻,只能听天由命。钱氏一知道马上就要动身回去,然而父母不许。钱氏对双亲说:“人们娶妻原是为了奉事父母,现在家里的翁姑病得这么严重我却不回去,这与禽兽有何差异呢?”父母的劝阻怎么也拦不住她,她单身一人上了回家的路。

这孝顺的媳妇很快回到了家中。媳妇才入了家门,顾翁竟然见到听到鬼在对话,说:“众神都护卫着孝媳回来了,我们不速速躲避,会遭到不小的谴责!”就这样,她的翁姑和一家人的瘟疫都痊愈了。清代研究瘟疫有成的医学家刘奎(号松峰)说:“邪不侵正,孝可感动天,真是祛除瘟疫的良方呀!”

阴德无量 吉神拥护

刘奎的书中还记载了一个“阴德无量,吉神拥护”的例子。说以前在城中发生大瘟疫,这时有个白发老人教了一富人一贴救命的中药方,并要富人去药铺合药布施城中人。结果得到这方子的瘟疫病人都痊愈了;而富人一家人在大瘟疫中都没有人感染得病。后来,有人看见二疫鬼经过富人家门一面说着:“这人阴德无量,吉神拥护,我辈何胆敢进入他家门呢!”

资料来源:
唐 魏徵《隋书.卷七十三列传第三十八》[循吏传]
清 刘奎《松峰说疫》
清 史洁珵辑《德育古鉴》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