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12月23日讯】澳大利亚两位学者在独立媒体The Conversation网站发表的文章,解释了中国基因编辑婴儿实验的多个技术罅隙,启发人们思考,靠“精子清洗”和避孕套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贺建奎的研究组在明知道多处出错的情况下,还让两个人类的胚胎继续发育并诞下婴儿?
科学家发现人体基因CCR5的变异版CCR5 Δ32对爱滋病有高度免疫力。于是中国科学家想在婴儿胚胎的基因中增加这种基因,目标让婴儿将来对爱滋病具有免疫力。昆士兰科技大学(QUT)的佩林(Dimitri Perrin)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的伯吉欧(Gaetan Burgio)分析发现,他们最后所进行的实验并不是按照计划进展,出现多个错误,根本不适合继续孕育胚胎。
基因编辑引入未知新变体
佩林和伯吉欧发现,尽管贺建奎引领的研究组在实验概要中称要再造人类CCR5变体,而实际上,这个团队所作的是把现有的CCR5编辑为“接近”Δ32变体。
也就是说,他们编辑出来的基因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CCR5 Δ32变体,是又一个新变体。这种变体甚至有可能不具有艾滋免疫力,还有可能带来其它不可知的后果。
更让人顾虑的是,中国科学家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进行任何实验,而是继续植入胚胎让婴儿发育。这在国际社会是不合情理的做法。
编辑不彻底很可能不具有艾滋免疫力
编辑过程并不彻底,胚胎中有的细胞的基因被编辑过,有的没有。从公布出的有限资料来看,娜娜和露露的情况都是这样。没有被编辑过的细胞不具有艾滋免疫力。这足以成为阻止科学家继续植入胚胎的第二个重要理由。可这仍没能让他们刹车。
另外,编辑过程中的偏靶是不可避免的,引路RNA很可能会找到相似的基因段进行编辑造成偏靶。通常的做法是对编辑后的细胞检测偏靶的次数。
中国研究组的确进行了检测,称只找到一个偏靶编辑。可问题在于,用于检测的细胞是从胚胎中取出的样本,已经脱离了胚胎,而胚胎仍然继续发育。因此,胚胎中的其他细胞可能存在不同的偏靶问题没被检测到。
佩林和伯吉欧说,的确,这不是中国研究组的问题,偏靶检测的准确度总是有限的,对所有实验的检测都只能反映片面的情况。
问题仍然在于,中国研究组为什么还不止步?
是完全不必要的做法
除了技术问题,两位学者表示只有在利益大于风险的情况下,进行胚胎基因编辑才是合乎情理的做法。
分析中国研究组的情况,完全没有必要进行这样的胚胎基因编辑。这对双胞胎的父亲携带爱滋病毒,可是现在已有很多方法让病毒不会传染给胚胎,比如使用“清洗精子”的方法。
其实中国研究者在进行实验前,已经使用了这个方法。于是他们的实验的唯一利益在于:降低这两个婴儿以后感染爱滋病的风险。
可是这有很多更安全、有效的方法达到同样的目的,比如使用避孕套,或在输血前检查血液来源等,都能确保不会感染爱滋病。
基因编辑技术的意义
基因编辑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帮助香蕉抵挡虫害,到帮助人类抵抗气候变化。在医疗方面,通过编辑不具有遗传性的患者体细胞,已经看到了积极的效果,包括治疗β地中海贫血和镰刀型红血球疾病(Sickle-cell disease, SCD)等。
“我们根本没有准备好编辑人类胚胎”
佩林和伯吉欧说,我们的技术还差得很远,根本没有准备好对人类的胚胎实施基因编辑。更重要的是,从中国科研组这项研究的情况来说,一开始就没有必要采用基因编辑的方法。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