嚷嚷多時 自動駕駛車何時才能上路?

文:林達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12月15日訊】試圖把自駕車帶給大眾的公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然而,截至目前,這個企圖並未真正實現。目前尚不清楚到底能不能到來,或何時到來?據研調機構的預測,自2023年止,全球配備自動駕駛相關硬件的車輛將增加74萬台,但目前全球仍沒有任何國家頒布相關法規,允許可量產的自駕車合法上路。

業內支持者,包括特斯拉(Tesla)CEO馬斯克(Elon Musk)、Waymo CEO克拉夫奇克(John Krafcik)和克魯斯(Cruise)CEO安曼(Dan Ammann),都定了一個激進的時間表,但又都錯過了它,並且,又都重定了另一個時間表。

在第三季度收益電話會議中,馬斯克說:「特斯拉好像至少有望於今年年底前,發布功能齊全的全自駕車。」而其他CEO則對無人駕駛汽車何時完善,並上市持更冷靜的看法。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氣工程和電腦科學系教授Avideh Zakhor解釋,是什麼激發了該行業的理性思考:「也許一兩年前,有種感覺,哦,我們的演算法是那麼好!馬上啟動,隨時推出自駕車。很顯然,有人死於車禍後,我們變得謹慎了。」

自駕技術還需完善 一些公司誇大好處



汽車歷史學家Dan Albert表示:「一些公司誇大了自駕車的好處,但大眾需要一個清晰的解釋,『該技術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我經常聽說『自動車比大街上一半的司機更好,沒有理由不讓其上路』。」

「馬斯克一類的人則說,不讓這些車上路,幾乎是不負責任的,因其更安全,比人類司機更安全,但這並不是說自動車優於人類駕駛員,以及有高級駕駛員輔助的自駕系統。」他說。

但毫無疑問,自駕車終將服務於老年人、殘疾人和其他無法開車的人,並希望能夠減少每年美國公路上的死亡人數,大約4萬人,人為錯誤導致90%以上的車禍。

除了自駕車真實地在道路上跑測試之外,為了加快測試速度,提升無人駕駛系統的安全性,一些大公司如:谷歌旗下的Waymo、通用汽車旗下的克魯斯和亞馬遜支援的Auror,也開發了自己的仿真測試,就像火箭和飛機製造商在首次試飛前那樣。

Aurora聯合創始人及CEO厄姆森(Chris Urmson)解釋了仿真測試的必要性:「我們可以創造基本上永遠不會看到或很少看到的情況。例如,當自行車闖紅燈穿越十字路口,撞上了自動車的側面時會發生什麼。事實上,這並不經常發生,但我們想知道,如果發生,自動車該做些什麼,我們基本上是在電腦上的雲端中練習,而不是在路上。最終,線上培訓能練出線下更好的性能。」

Navigant的首席研究分析師、工程師Sam Abuelsamid說,以安全為中心至關重要。「當你在公路上測試自動車時,你知道,不僅乘坐汽車的人參與實驗,周圍的人也在被動參與」。

「預計四級自動化車輛在未來五年內將小批量上市」,厄姆森說,「就是說,可能會有數百甚至數千輛車跑在街上,要麼運送包裹,要麼在附近接人送人,或者在高速公路上運輸貨物。」

但他拒絕給出時間表,「這需要社區合作,不是社會合作」。

「我們非常重視這一點。將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衝破阻撓,快速行動』肯定不適合我們這裡要做的事情」。

各個公司都採用仿真測試的方式,加快自動駕駛系統的學習進度,圖為仿真測試中的識別影像。(Shutterstock)

自駕車的成本尚高 並需法規規範



全球配備自動駕駛相關硬件的車輛(自駕就緒車),在2018年為13萬7,129輛。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表示,該車種在2019年的33萬2,932輛,較2018年大幅成長,推估至2023年時,數量再增加74萬5,705輛。

不過現在自駕車的成本還是很高,Gartner表示,先進的光達元件是先進自駕車必備的感測器,但光是此元件的單位成本,已是消費汽車價格高兩倍以上。他們表示,高階自駕車的技術,在現階段是無法打入主流市場的。

Gartner還表示,目前尚未有任何國家頒布相關法規,允許可量產的自駕車合法上路,由於製造商須為自駕車行駛時的所有行為負責,因此企業會在確定自駕車能於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合法上路後,才開始進行相關部署,而法規的不夠先進也會成為自駕車技術的發展阻礙。必須在當標準化法規逐步推行,自駕車的生產和部署才能快速增加。他們預估,這不是短期間可達成的事情,要再過幾年才會實現。

目前,美國各州對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測試和部署並無明確規定,這是讓其上路的一個挑戰。

截至今年10月,美國41個州已經頒布了立法或簽署了行政命令,規範自動駕駛車輛的測試和使用。9月,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發布了聯邦自動駕駛系統新指南,但尚未形成立法。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