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通过了解古人的所作所为,就会对现在有所帮助。我们生活里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历史上都有人遇到过,看看古人是如何处理问题的,就会对我们现在的做法有所启发,这就是读史的意义所在。
我们的亚博官网将以不同人的视角来呈现三国时期的风云沧桑。第一季将从曹操讲起,从天下大乱讲到官渡之战;第二季将从刘备讲起,从赤壁之战讲到白帝托孤;第三季将以千古一相诸葛亮为主角,讲到他的“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第四季将以孙权和司马懿为主角,从三国鼎立讲到三家归晋,从竹林七贤再看魏晋风度!
三国英雄之一 以史为鉴
介绍:看看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是如何处理人质危机,又如何面对不义之财的呢?
我们谈到历史就会想到一句话,以史为鉴,读史使人明智。但是有的人读史怎么好像不太明智。你看后汉书的作者范晔。范晔怎么死的?贪图富贵,参与谋反,被杀身亡。你说范晔读的历史少吗?肯定不少啊,我们现在读的历史都是他写的,他看过的书能少吗?但是读了这么多历史怎么也没找到智慧。范晔最后上刑场的时候,老婆骂范晔,母亲也骂范晔,骂完还不够,反手还给了范晔一个大耳光子[1]。
范晔的故事说明什么?说明历史读的多,历史知识懂得再多,并不代表真的能从历史中学习到智慧。那么我们到底要怎么看待历史呢?
我们现代人遇到的问题,难道只有我们当今人有吗?我们现代人的烦恼,难道只有我们现在才有吗?我们现在生活里绝大多数的问题,绝大多数的困境,历史上都有人遇到过,看看古人怎么做的,我们自然就知道现在怎么处理问题了。
随着历史的演变,一个事情的背景和形式会不断变化,但是问题本身不会变化。举个例子,就说给人送礼,送礼这个事情自古有之,只不过古人送礼是拿着金子银子,怀里揣着十斤黄金,你现在送礼,还能怀里揣着十斤黄金吗?肯定不行。但是送礼这个事情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以前是送金子,现在是送卡,但是送礼还是送礼。
我们今天就给大家讲两个案例,古人是怎么面对别人送礼的,以及古人是如何处理人质危机的。
第一个故事,东汉的著名大臣杨震。《后汉书》[2]和《资治通鉴》[3]记载了这么个故事,杨震这个人做了大官,经过昌邑这个地方,恰好昌邑的县令王密以前是杨震举用的,王密一看恩人来了,那是一定要去拜见杨震,到了晚上,王密偷偷一个人跑到杨震这里,怀里揣着黄金十斤,要送给杨震。杨震一看,这成何体统,“我了解你的为人,你怎么不了解我的为人呢?你这是干嘛来着。”王密一开始以为杨震和自己一样,故作矜持,假装推辞,王密就陪笑说道,“您看这夜黑风高的,没有人知道。”杨震正色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上天知道,神灵知道,我知道,你也知道,怎么能说是没有人知道呢!王密一听,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听了这个故事,有人可能觉得杨震这个人正气凛然。但是有的时候别人送礼,是代表了好意,不想拂了对方的好意,还想坚持自己的原则,那么怎么办呢?
汉朝有个大臣叫刘宠,在会稽做太守,到了任上,整治官吏,把当地管理得井井有条。没过多久,朝廷一看,这小子做得不错啊,就把他上调中央做官,父老乡亲一听太守要走了,都舍不得,于是派出六七个白发苍苍的老头,每个人身带着一百铜钱,从山里结伴赶到刘宠这,对刘宠说,“我们山里人啊,没见过世面,不曾到过会稽这里。之前的太守,没事就到民间搜刮百姓,搞得民不聊生,自从您来了以后,就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年老的时候才遇到政治清明,但是现在听说您要离开了,我们特地赶来送您一程,这些铜钱不多,代表了我们乡亲的心意,还请您收下。”老人们弓下身子,用双手奉上铜钱。刘宠当时感到盛情难却,不好拒绝,就从每个老人手里选出一枚铜钱,表示心意收下了,多的不能要了。刘宠从此有一个绰号,叫一钱太守。[4]刘宠后来和杨震一样,官至汉朝宰相。
面对别人送礼,刘宠象征性的收下了一枚钱,那么还有没有其他做法呢?
三国时期有个著名大臣叫华歆。华歆一开始在孙权手下做官,后来被朝廷征召去中央。得知华歆要离开孙权的消息时候,有上千人要为华歆送行,赠送给华歆的礼金多达几百金,华歆当时没有拒绝,都收下了,但是暗中记下了谁送了多少钱。等到华歆最后一天上路的时候,华歆把每个人又叫了过来。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本来不想拒绝大家的心意,但是送给我的礼金太多了,我将要远行,在路上携带这么多财宝要招致灾祸的,请各位帮我个忙,把礼金拿回去吧。”华歆就这样把礼金原封不动的还个了每个人。
这就是面对送礼的第三种做法,先接受,事后归还。类似的事情三国时期还有一个人做过,就是武圣关羽。
三国时期大家对于关羽千里走单骑是耳熟能详。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刘备被打败,只身逃往投奔袁绍。而关羽被困于下邳,身边是大哥刘备的夫人,万般无奈投降曹操。曹操非常欣赏关羽,对关羽非常好,还封关羽为偏将军。在官渡之战的时候,白马津被袁绍重兵包围,曹操派关羽前去支援。当时出征在外,关羽骑着马远远的看见颜良的军旗,二话没说,于万军之中冲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直接杀向颜良,不到几个回合就把颜良斩于马下,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袁绍的军队从来没见过打仗这么勇猛的人,又加上主将被杀,就都一哄而散了。
曹操其实一直非常欣赏关羽的为人,但是也知道关羽不肯久留,曾经让张辽试探性的问关羽,关羽说[5],“我知道曹操对待我非常好,但是我深受刘备的恩遇,我们曾经发誓同生共死,我绝不会背弃刘备。虽然我不会在曹操这久留,但是我一定要报效曹操对我的厚待才离去。”
听了这段话我们就知道关羽为什么看到颜良会不顾生死杀入敌阵,就是为了尽早报效曹操后投奔刘备。曹操赏赐了关羽非常多的金银财宝,关羽虽然接受了,但是这些金银财富关羽碰都没有碰。关羽离开曹操的时候,将曹操给自己的金银财宝原封不动的放好,留下书信告辞,这就是挂印封金。曹操的手下这个时候都要派人去追关羽,曹操及时制止了手下[6],说道,“关羽各为其主,不要追了,让他去吧。”
历史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不同的人面对相似的问题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通过了解古人的所作所为,就会对现在有所帮助。三国时期还有一件事情,很有意思,我们要和大家说一说。这个事情大家不是经常遇得到,我也不希望大家会碰到,就是绑匪绑架了人质,我们看看古人在面对人质危机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后汉书》记载了这个故事[7],东汉有个著名的大臣叫桥玄。桥玄的幼子只有十岁,一天独自出行,有三个匪徒拿着棍棒把他给劫持了,之后绑匪进入桥玄家的阁楼中,向桥玄索要赎金,桥玄不答应。过了没多久,司隶校尉阳球带着洛阳令以及一大帮军队围住了桥玄家。阳球担心绑匪撕票,不敢进攻。这个时候桥玄怒目说道,“奸人无法无天,我桥玄怎么能因为自己儿子的安危而放纵国贼呢!”命令阳球毫不留情的进攻绑匪。阳球只能带领军队进攻,绑匪一看,情急之下把桥玄的儿子杀了,绑匪也被官兵杀了。之后桥玄亲自到皇上那里,劝说皇帝下诏,“凡是有人劫持人质,可以不顾人质安危去进攻绑匪,一定不能给予绑匪赎金,使得更多的人打绑架的主意。”从此之后,汉朝绑架的事件就没有了。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因为绑匪从绑架中不能再得到任何好处了,没有赎金,还会被杀头,这赔本买卖就没人做了。
类似的事情三国时期也出现过,吕布在兖州和夏侯惇等人大战[8]。“遣将伪降,共执持敦,责以宝货”就是吕布当时派人假装投降夏侯惇,夏侯惇轻信了,没想到就在自己军营中被这些诈降的士兵给劫持了,然后向夏侯惇的部下索取赎金。当时主将被抓,夏侯惇全军乱作一团,不知所措。还好夏侯惇有个大将叫韩浩,韩浩先是在营寨门口驻守重兵,然后召集将领,让他们去安定手下的士兵,不得贸然行动,夏侯惇的军队才慢慢稳定下来。
之后韩浩带着亲兵来到夏侯惇的住所,对绑匪说,“你们这帮叛逆凶恶的小人,竟然敢劫持大将军,看来是不想活了啊!我现在受命讨伐你们这帮逆贼,怎么能因为大将军一个人的原因而纵容你们呢!”说完韩浩面对被劫持的夏侯惇痛哭流涕,说道,“国法如此,我不得不这样做啊。”说完立即召集士兵进攻绑匪,绑匪一看都被韩浩的气势吓傻了,心里想,我们只是来劫个财的,怎想到碰上了个不要命的。这帮绑匪也是没骨气,一看韩浩这架势,立马下跪磕头,哆哆嗦嗦的说,“我们只不过想要点路费钱,没别的意思,不想伤害大将军,请将军饶我们一条狗命。”韩浩把他们全都抓起来。这个时候韩浩还觉得不过瘾,又痛骂他们了一番,吐沫星子喷了一脸,然后把这些绑匪全给杀了,而夏侯惇毫发未伤。后来曹操知道了这件事,就对韩浩说,“做的好,以后但凡遇到类似的情况,大家都照着韩浩这么做。”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来劫持人质了。
那么除了拒绝与绑匪合作这种方式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方式来对待绑匪呢?其实是有的,《三国志》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9]。三国时期魏国有个大臣叫张范,张范的儿子和弟弟张承的儿子被山东的盗贼给抓了,张范只身一人前去找盗贼。张范这个人出身官宦之家,从小受的教育很好,熟读诗书,为人非常的正直。张范家无余财,为什么呢?钱都用来救济穷人了,周边所有的人只要是见过张范的都非常敬重他。并且别人给张范赠送的财物,张范都留下来,却分毫不取,去世的时候,张范让自己的儿子把这些年来别人赠送的财物全都还回去[10],这种做法甚至比我们之前说的关羽、华歆的做法更有国士的风范。
张范确实没有钱,所以没法带钱去见绑匪,就带了一张嘴,这就够用了。就这么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去见了绑匪,我们说很多绑匪虽然干的不是什么好事,本身还是有良心的。看到张范这么一个翩翩君子,张范又语重心长的和绑匪说话,绑匪一看张范为人这么清廉正直,也确实拿不出什么钱来,那就干脆放了人质吧。绑匪就把张范的儿子给放了,但是张范兄弟的儿子还留着。张范这个时候说道,“你们各位愿意归还我的儿子我已经非常感谢了,我的夫人虽然非常爱惜自己的儿子,但是我更担心我兄弟的儿子,我侄子年幼,请用我的儿子交换我的侄子,放了我的侄子吧。”绑匪一听,感动得不行,我们虽然是不开化的人,盗亦有道,我们也是讲义的,先生您这么讲义,实在让人感动,于是就把两个人都放了。
我们看其实有三种方式来面对绑架,第一就是金钱,我们交赎金,要多少给多少。第二种就是武力,我们就是不和绑匪合作,绑匪格杀勿论,比如桥玄,比如韩浩。第三种就是道义,像张范那样用道义去感化绑匪。这三种方式各有利弊,向绑匪交赎金,有很大的可能能带回人质,但是这样做会鼓励绑匪继续绑架别人。而用武力去面对绑匪,好处就是可以杜绝之后绑架的情况,但是无法保证人质的安危,你看,同样的处理方式,桥玄的儿子就死了,而夏侯惇就存活了,这个事就说不准了。而用道义去处理人质危机,就更因人而异了。张范做到了是因为他的为人达到了那种程度,并不是随便一个人去都可以的。这个事要是搁张飞或者韩浩头上,那说不了两句,就要动刀子了,今天一定要和你拼个你死我活。真正感动绑匪的并不是张范说的话,而是张范说话时背后的诚心和善意。张范在请求用自己的儿子交换自己的侄子时,是真心实意的,是真的把别人的安危放在了自己儿子之前,而这种真诚的善才是最能打动人的。我们看张范的生平,散尽家财救济穷人,临死前把之前收的礼物全都还给别人。这种风范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一个人要是平时能做到张范这种程度,那么他面对绑匪说出的话自然就能打动别人。而一个人平时不讲信义,想要在绑匪面前巧言令色,你就是把话说出花来了也打动不了别人。儒家有句话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之前还有四个字,非常重要,叫“诚心正意”,就是说我们做一个事,本心和出发点非常重要,只有诚心正意了之后我们做的事情才会有成效。
我们在这里无意去评价对错,凡事都有一个事情发生的情形,情形不同,处理事情的方式可能就不同。我们今天只是把古人发生过的事情说出来,分享给大家。
今天我们跟大家讲了两个案例,在面对不义之财古人是怎么做的,面对绑架古人是怎么做的。历史有意思的一点就是,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我们虽然无法经历那么多,但是通过对比前人的所作所为,会对我们现在怎么做有所启发。我想,这就是读历史的一个重要意义吧。
我们今天讲的这些人物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这些人都和三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和三国时期的一个著名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第一个故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杨震。在三国时期杨震有个非常有名的后代,就是杨修。杨修是杨震的五世孙,后来杨修被曹操杀了。我们今天讲的华歆,是曹魏的开国宰相,就是曹操选拔的。而关羽就更不用说了,千里走单骑,那是曹操放走的。而家里儿子被绑架的桥玄,当朝太尉桥玄,则是曹操年轻时候的人生导师和好朋友。夏侯惇是曹操的大将军,而张范则是曹操的部下。我们看三国时期的人和故事,发现讲来讲去肯定绕不开一个人,就是曹操,曹操是整个三国最核心的人物。
曹操的历史形象非常复杂,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曹操,因为历史上流传着很多曹操的故事,一听就让人讨厌曹操。但是这些故事是谁流传出来的呢,这些故事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呢?我们下一集就要从曹操讲起,专讲历史上曹操的那些假故事,假yabo88官网。那么曹操到底有哪些假yabo88官网呢?请看下集《正本清源》。
注释:
[1] 《宋书 范晔传》晔妻先下抚其子,回骂晔曰:“君不为百岁阿家,不感天子恩遇,身死固不足塞罪,奈何枉杀子孙。”晔干笑云罪至而已。晔所生母泣曰:“主上念汝无极,汝曾不能感恩,又不念我老,今日奈何?”仍以手击晔颈及颊,晔颜色不怍。妻云:“罪人,阿家莫念。”妹及妓妾来别,晔悲涕流涟。
[2]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3] 《资治通鉴》杨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4] 《三国志 刘繇传》引续汉书:后辟大将军府,稍迁会稽太守,正身率下,郡中大治。征入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民去治数十里有若邪中在山谷间,五六老翁年皆七八十,闻宠迁,相率共送宠,人赍百钱。宠见,劳来曰:“父老何乃自苦远来!”皆对曰:“山谷鄙老,生未尝至郡县。他时吏发求不去,民闲或夜不绝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吏稀至民闲,年老遭值圣化,今闻当见弃去,故勠力来送。”宠谢之,为选受一大钱,故会稽号宠为取一钱太守。其清如是。
[5] 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6]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7] 《后汉书 桥玄传》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有顷,司隶校尉阳球率河南尹、洛阳令围守玄家。球等恐并杀其子,未欲迫之。玄瞋目呼曰:“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促令兵进。于是攻之,玄子亦死。玄乃诣阙谢罪,乞下天下:“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诏书下其章。初自安帝以后,法禁稍弛,京师劫质,不避豪贵,自是遂绝。
[8] 《三国志 夏侯惇传》太祖征陶谦,留敦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敦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敦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敦,责以宝货,敦军中震恐。敦将韩浩乃勒兵屯敦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敦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敦曰:“当柰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敦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着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
[9] 《三国志 张范传》范子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范直诣贼请二子,贼以陵还范。范谢曰:“诸君相还儿厚矣。夫人情虽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贼义其言,悉以还范。
[10] 《三国志 张范传》救恤穷乏,家无所余,中外孤寡皆归焉。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及去,皆以还之。
新唐人、大纪元《三国英雄》联合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