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王老吉凉茶 公私合营的苦涩

【新唐人2019年01月27日讯】此前“私营经济退场论”在中国引发恐慌心理,虽然当局后来发声辟谣,但是按照共产党的经济理论,私营经济是应该彻底清除的。今天的“百年红祸”,我们就来看一个私营经济的故事。

小小的一罐凉茶,凝聚着民间的智慧,也饱含着民族资本在历史变迁中的沧桑。

清朝道光年间,广东鹤山有个人称“药侠”的农家子弟王泽邦。相传当时地方上瘟疫流行,王泽邦带着妻儿上山避疫,途中巧遇一名道士传授他药方。王泽邦依照药方煮茶,帮助百姓治病,卓有成效。后来王泽邦在广州商贸中心十三行靖远街开设了一家凉茶铺,同时行医。因为他医术好,医德高,街坊都亲切的叫他的乳名阿吉,渐渐的,他的“王老吉凉茶”远近驰名,成为公认的“凉茶始祖”。

还有传说,王泽邦是由于林则徐的建议才开始卖凉茶,价钱公道,药到病除,因此风靡羊城。

王家生意兴隆、枝繁叶茂。有一支往香港发展,还有一支留在广州。王老吉凉茶逐渐传入东南亚各国乃至美国。

而留在大陆的一支则在战乱中沉浮。抗战中,王老吉凉茶货栈一度全部焚毁。战后,王家子女重返故土恢复生产。

1949年中共夺取了政权,王老吉凉茶和其他民族企业一样,都面临不可知的命运。靠着老实诚信的口碑,王老吉凉茶熬过了1952年的三反、五反运动。但1955年,中共对私有企业全面进行公私合营。

当局将王老吉等八间历史悠久的私营中药厂合并,王老吉药厂改名为“王老吉联合制药厂”。文革期间,由于“不能为资本家树碑立传”、“王老吉也是臭老九”,王老吉联合制药厂又被迫改名为“广州中药九厂”,王老吉凉茶也隐姓埋名成了“广东凉茶”,连年亏损。

然而,所谓“公私合营”,事实上违反了1954年宪法中“国家依法保护资本家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它资本所有权”的条款。1956年政策还规定,公私合营后的企业向原来的私股持有人支付每年5%的定息,期限20年。这不但低于盈利,也低于当时银行的存款利息。

1956年2月3号,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在会议上总结道:“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资本家的全部财产拿过来,约计全省私营工商业的资金有1亿9000多万……几天时间被我们共了一大笔财产。”

1966年文革开始,“王老吉”等民营企业家从“改造对象”沦为“专政对象”,能保全性命已经是万幸,根本顾不上定息。当年9月,当局干脆停止发放定息。

文革结束后,中共给原工商业者所谓“落实政策”,规定不补足定息。1983年2月,中央统战部和商业部联合发文规定:公私合营资产已属国家所有,不应退还本人。

也就是说,在违宪的公私合营后,当局只付了约定期限一半的定息,然后未经任何合法手续,就把公私合营企业全部收归己有。

中药九厂在1982年改名为“广州羊城药厂”,1992年转制为国有股份,改名为“羊城药业”。1996年,“王老吉”商标又被当局划归刚成立的“广药集团”持有。2004年3月,羊城药业更名,获许用“王老吉”商标生产。

但这时的王老吉凉茶,已经和王家在大陆的子孙毫无关系了。而在香港的王老吉第五代传人王健仪表示,从未将祖传秘方授予广药集团使用,而是传授给了“加多宝集团”。

加多宝集团也开始了和广药集团的“商标”、“广告语”诉讼。从2010年以来,双方多次对簿公堂,但加多宝几乎每次都败诉。广药集团声称是在“捍卫中华老字号”,但王健仪不满广药集团将“王老吉”品牌延伸到非凉茶领域,她表示:“王老吉商标被滥用,很可能会毁了我们先祖用心血打造的这一凉茶品牌。”

编辑/尚燕 后制/周天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