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強:金馬獎言論風波的前世今生

Facebook

11月17日晚上,第5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台灣女導演傅榆憑藉《我們的青春,在台灣》贏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這部作品紀錄了2014年的台灣太陽花學運。

傅榆在發表得獎感言時表示:「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身為一個台灣人最大的願望。」此言一出,本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在中國的直播立刻中斷,而且所有參加金馬獎的中國電影人,也收到不出席官方酒會或各片商慶功晚會的禁令。

台灣導演傅榆在金馬獎的獲獎感言風波,再次掀起中共討伐所謂「台獨」浪潮。中共《人民日報》、共青團等官方媒體和機構立刻在微博刊登「中國一點都不能少」來表明立場,也有大量大陸網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愛國宣言」;不僅如此,包括范冰冰等人在內的一些中國大陸和港台藝人紛紛轉發共青團微博「中國一點都不能少」,來跟風站隊表態。傅榆的個人facebook被大量所謂的大陸網民「五毛黨」留言辱罵,並對她發出人身攻擊的言論。

藝術與政治無關?

事件發生后,有演員聲稱,金馬獎是一個純藝術活動,與政治無關,台灣演員的言論涉及政治,很「不專業」,不合適。那麽,藝術真的與政治無關嗎?

先不說別的,就說「金馬獎」名字本身,就有濃厚的政治色彩。1962年,中華民國政府為促進國內電影事業的發展,獎勵優良國語影片和優秀電影工作者,由行政院新聞局創設了第1屆金馬獎。「金馬」二字源自金門、馬祖兩外島地名的字首;由於金、馬兩地為冷戰背景下,中華民國與中共對峙的最前線,該獎以「金馬」命名旨在鼓勵中華民國電影業界,能效法前線國軍官兵們堅強奮發的精神,努力開創新局。

什麼是政治?孫中山認為,「政就是眾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之事,就是政治。」簡單的講,政治就是對國家的治理。在現代社會,除了宗教之外的社會活動,大都包括在政治的範圍內。那麼從此角度來講,參與政治是正常社會每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都屬於正常的社會活動,無可厚非。

而對於中國大陸人所理解的「政治」,與台灣和正常世界人們說的「政治」又有所不同。為什麼對於中國大陸人,對「參與政治」如此反感?

中共執政幾十年,發起了一場又一場禍國害民的政治運動,「政治」本身成為了中共打擊異己迫害民眾的工具和棍子。中共需要民眾所謂參與政治時,要求人人「提高思想政治覺悟」,所謂「講政治」;如果中共認為人們對政治關心影響到其統治時,往往給人們扣上「搞政治」的帽子,似乎參與政治了就是幹了壞事。中共完全改變了政治本身的含義。造成中國人對「搞政治」談虎色變,一聽到這個詞就產生了反感和恐懼。

世界上很多優秀經典的文學和藝術作品,比如,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雨果的《悲慘世界》、《九三年》等,哪個又與政治與現實無關呢?

「台獨」成為工具 中共打壓台灣藝人

2015年底, 台灣旅韓藝人、TWICE成員周子瑜,因在韓國綜藝節目中手拿中華民國國旗揮舞,被台灣藝人黃安在新浪微博舉報是「台獨」引發風波,最終演變成中國大陸網民抵制周子瑜的聲浪,周子瑜的手機廣告代言被撤銷,TWICE在中國大陸的預定演出被取消;韓國經紀公司JYP娛樂遭到中國大陸網友抵制。2015年1月15日,JYP娛樂被迫安排周子瑜錄製影片公開道歉,並聲明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有評論認為,道歉影片中的周子瑜像是ISIS俘虜一般宣讀「悔過」聲明,引起了部分台灣民眾反中共打壓的情緒。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及蔡英文、朱立倫、宋楚瑜三位總統候選人一致公開力挺周子瑜,島內外群起聲援周子瑜。

2016年7月,大陸演員趙薇在其導演的新電影中,聘用了台灣男主演戴立忍,但戴立忍被人指為「支持台獨」。後來共青團中央的高調介入「討伐」,讓事件不斷升級。劇組7月15日發聲明表示因戴立忍「政治立場表態模糊」決定換角。當晚戴立忍發出千字文的聲明回應,強調自己並非台獨分子,更從未提倡台獨,在台灣之所以參與許多社會運動,目的只是想為社會底層的人民們發聲,與任何黨派無絲毫關係。

2016年,反映香港本土意識的電影《十年》入圍金馬獎評審,在介紹這部電影片段的時候,中國大陸的電視轉播被切斷。

其實,從某個角度來講,「台獨」本身就是一個偽問題。中華民國作為合法政府和國家,從建立起一直存在,談何獨立?

幾十年來,中共政權通過政治打壓、經濟利誘、收買滲透、恐怖威脅等手段,逼使台灣政府放棄台灣核心價值和立國之本,試圖用邪惡的紅色共產制度來代替台灣的自由民主制度。中共在用近2千枚導彈對準台灣的同時,不斷動用其政治經濟資源打壓台灣在國際上的生存空間,對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活動從來就沒有放鬆過控制。

由於中共長期打壓所造成的台灣民眾的敵對情緒,是台灣民眾對共產專制制度的厭惡,與支持台灣獨立完全不是一回事,「台獨」原本也不是台灣社會和民眾的主流民意。因此,造成兩岸關係不穩定的主要原因,是中共共產政權和台灣自由民主制度的天然對立,以及中共對台灣自由民主的打壓,以及對台灣民眾基本權利和尊嚴的踐踏。

兩岸之間存在的最大問題和危機,根本不是所謂的「台獨」問題,而是台灣與大陸之間的價值觀和制度的對立與衝突。造成對立和衝突的主要原因,是由中共長期以來的對台政策造成。金馬獎獲獎紀錄片的內容,2014年發生在台灣的太陽花學生運動,從學生反對一場經貿協議演變為一場幾乎台灣全體民眾參與的反抗中共統戰台灣的運動,這場運動就是被壓抑多年的台灣民眾恐共抗共反共情緒的大爆發。

「台獨」已經成為了中共打壓、恐嚇和羞辱台灣和台灣民眾的一個工具。

「中國一點都不能少」嗎?

在中共官方發起的「中國一點都不能少」中,明星藝人紛紛轉發表態。有網民調侃范冰冰此前的被罰款,「所有背書中,我相信她的憤怒最真誠,因為對她真的一點都沒少要。」

中共真的那麼在乎中國的領土「一點都不能少」嗎?

中共執政後,江澤民總共出賣了東北地區約300多萬平方公里在歷史上有爭議的疆土給俄國,相當於110個台灣的面積;1950年,中共放棄了外蒙156萬平方公里面積的土地;對緬甸出賣了邊界3千平方公里土地,劃走18萬平方公里的江心坡、南坎,相當於安徽省的面積,占緬甸現有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對越南出賣了部分西沙群島,28個島礁和老山;對印度放棄了藏南地區所有已收復的9萬平方公里土地;對巴基斯坦出賣新疆的坎巨提地區2千平方公里;對日本以「馬關條約」強行割讓的釣魚島;菲律賓佔據南沙群島9個島礁;印度尼西亞佔據2個島嶼;馬來西亞佔據9個島礁;文萊佔據1個島礁。

中共從來沒有真正在乎過中國的領土。

中共制下沒有沉默的自由

金馬獎言論風波發生之後,中港台的眾多演藝明星紛紛跟進表態。這些跟進表態與此前的台灣演員戴立忍被迫發文道歉沒有本質不同。在事業前途、經濟利益和個人名氣的多重壓力下,戴立忍聲明中不乏違心的辯解和道歉,卻顯得無力與無奈,對自己過去正義行為和正確選擇的撇清,都讓人感受到在恐懼下的屈辱。

言論自由,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基本指標。言論自由是所有專制政權的天敵,對中共政權來說更是如此。言論自由必然會帶來思想的自由,而依靠謊言和暴力來維持政權穩定的中共,一旦失去對民眾的思想控制,就會走向崩潰。因此,中共治下的中國,不可能有言論的自由。更加可怕的是,在中國,民眾不僅沒有言論的自由,甚至連保持沉默的自由都沒有。

1948年,中共軍隊包圍北平,胡適的兒子胡思杜不願隨胡適離開,留在了大陸。在57年的反右中,胡思杜在劫難逃,精神崩潰,自殺身亡。之前在1950年初,大陸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胡適思想批判」的政治運動,學界多位門生故舊被迫表態,撰文清算胡適思想。胡思杜也公開批判父親,並與之劃清界限。胡思杜寫了一篇《人民公敵我的父親胡適》。當時,《紐約時報》記者問胡適,為什麼連你的兒子都在罵你?胡適回答:「比言論自由更基本的自由是沉默的自由,中國人連沉默的自由都沒有,我的兒子做的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幾十年來,中共不允許人們有言論自由,而且也剝奪了比言論自由更基本的沉默的自由。在中共發起的歷次政治運動中,中共不允許有旁觀者和沉默者,每次都採取「人人過關」的表態。中共這種人人過關人人表態的方式,見於歷次整人運動,從文革、六四到法輪功問題。當1999年中共前黨魁江澤民下令鎮壓法輪功時,鋪天蓋地的透過文宣,向老百姓洗腦,國家機構動用了四分之一的財力來鎮壓法輪功。全國人民被迫人人過關,凡承認修煉法輪功而不肯放棄的人很多被開除公職,關押勞改。

中國古時的官員如果因為政見得罪於皇上,還可以辭官回家種地,但從1949年之後,中國所有的資源都收歸黨有。1953年毛澤東和梁漱溟發生爭論的時候,梁說他可以不作「政協委員」,毛立刻說:「你試試看。」意思是說:你沒有工作單位便只有餓死一條路了。

中共不僅消滅人們的肉體,更要消滅和控制人們的思想,其根本目的是用中共的思想代替人類一切傳統的思想和普世價值,從而毀滅人類。這是在中國人們沒有沉默的自由的原因。從這一點來看,中共政權是人類歷史上最邪惡的政權。

遠離中共 保持尊嚴

中共對台灣和台灣藝人的打壓,從根本上來講,是中共代表的共產主義價值觀與台灣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觀的根本衝突與對立。

中共利用政治、經濟等手段,全面滲透台灣和世界,如今正在遭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抵制。在剛剛結束的APEC峰會上,外界也可以看到,主流世界正在與中共的一切漸行漸遠,中共這個邪惡政權,正在被世界所唾棄和淘汰。

生活在西方或者任何一個正常社會的人,可能都很難理解和體會發生在中國的一些事情。其實,生活在中國社會的所有人,包括在中國進行商業和演藝活動的外來人士,都被籠罩在中共控制的陰影下,都隨時可能成為中共體制的受害者,面對中共邪惡強權的打壓,在正義與邪惡的選項中只有一個,沒有中間道路,任何的妥協與屈從,只能給自己的歷史留下污點。

因此,保持道德良知和尊嚴,遠離中共,是人們最好的選擇。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李明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