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怎么办?5个方法可止血

流鼻血是什么原因?流鼻血,古称衄血,《说文解字‧血部》:“衄,鼻出血也。”流鼻血是鼻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亦是鼻部疾病或多种全身疾病常见的一个伴随症状。此病好发于青少年,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鼻部的任何部位。

据临床资料显示,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利特尔区)的鼻出血占所有鼻出血病例的40~52%。不足2岁的婴幼儿鼻出血相对少见,主要是利特尔区尚无特殊血管结构。

小儿和青少年鼻出血大多在鼻中隔前下方,而40岁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则以鼻腔后部出血为多。男、女发病比例无明显差别,发病以秋、冬季节气候干燥时多见,高原地区多于平原地区。

流鼻血的原因

排除外伤性的因素,中医对流鼻血的病因,主要是从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偏盛或偏衰来考虑。

鼻出血之病有虚、实之分,初起多为实证、热证,如肺经热盛、胃热炽盛、肝火上逆、心火上亢等,也就是鼻出血初起时,大部分是肺、胃、心、肝火旺所引起的。

治疗流鼻血,古代医家的有效方药

古代医家对鼻出血有许多有效的治疗方药,然而一般民众对流鼻血的发生,到底是属于肝、心、脾、肺、肾的哪一个脏腑所致的,实在无从判断。

其实大部分的鼻出血,火热居多,而不管是实热或虚火,降火是其通则。对于火热病症,中医有一种滋阴降火的方法,就是补水以制火,这个方法是属于温和有效的方法,值得一般民众使用。以下介绍几个唐朝大医学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所记载的有效方药。

◇劳热所致方

治大便出血,及口鼻皆出血,血上胸心气急。

配方和用法:生地黄八两、蒲黄一升、地骨皮五两,黄芩、芍药、生竹茹各三两,以上六味药用捣或刀切,将药物粉碎,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温三服。

◇生地黄汤主衄方

配方和用法:生地黄八两、黄芩一两、阿胶二两、柏叶一把、甘草二两,上五味用捣或刀切将药物粉碎,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煎取二升半,分三服。又方,生地黄三斤、切阿胶二两、蒲黄六合,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鼻衄方

配方和用法:地黄汁五合,煮取四合,空腹服之,忌酒、炙肉。且服粳米饮。

从以上方药的组成来看,“生地黄”是唯一共同出现的方药。生地黄可以很好地达到滋阴降火的目的,临床上切记要大量使用(一次至少一斤以上),才可达到止血的效果。大量使用生地黄对于所有的出血性疾病,包括:鼻出血、食道出血、胃肠出血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止鼻血的5个方法
以下外治法,是古人经验的总结,有些方法现代人难以理解,却是行之有效之法,值得参考。

1. 导引法

导引法主要是引火下行,使血气向下,减少鼻出血。有三种方法可用:

◇双足浸于温水中。

◇灸涌泉二穴各百壮。

◇以大蒜泥或吴茱萸打粉,调成糊状,敷于对侧(即鼻出血另一侧)的足心处。

2. 穴位按摩法

找到出血一侧的太溪穴或迎香穴,用手指重压。或取左右两侧的风池穴或百劳穴,加压揉按。

3. 压迫法

用食指及拇指紧捏双侧鼻翼处十分钟左右,或以拇指掐压入前发际正中线1~2寸处。

4. 绑指疗法

取粗线绳(毛线),缠绕对侧的中指根部2~3圈后固定,不可过松,否则效果不佳。一般一夜之后症状即可明显改善或痊愈。但如果出现手指发冷、剧痛等缺血征兆,就是缠得过紧了,可略松一些。

5. 塞耳法

左边鼻孔出血,用棉花塞住右侧耳朵;右边鼻孔出血,用棉花塞住左侧耳朵。(《外台寿世方》)

当经由上述方法仍未有所改善,建议寻求专业中医师,辩证论治,找出真正的问题,根治鼻血问题。

改善流鼻血的养生方法

对于常流鼻血的人,中医师建议一定要注重调养,不论是饮食、生活、情绪等各方面都必须留意,并且下功夫改变目前的状态,才不至于经常为流鼻血所苦。

改掉挖鼻孔的习惯:应戒除挖鼻的不良习惯,以避免损伤鼻部血管引发本病。

增强体质:平时注意锻炼身体,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或健身活动,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注意气候影响:尤其是气候干燥的秋、冬季节,鼻腔容易干燥结痂,应保持鼻腔湿润,防止外邪入侵致病。

体位:对于鼻出血患者,一般采取坐位和半卧位;有休克表现的,应采用平卧低头位。并嘱患者尽量勿将血液咽下,以免刺激胃肠引起呕吐。

情志调理:流鼻血患者多精神紧张、烦躁易怒,因此,必须安慰和鼓励患者,安定患者情绪,使之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

饮食调理:患者应少活动、多休息,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宜多食蔬菜水果,并保持大便通畅。

注意保暖:对于流鼻血休克的患者,往往全身汗出,甚至大汗淋漓,应及时更换衣物,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从而导致病情加重。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