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共产国际在活动
列宁很早就决定在整个欧洲和世界其它地方煽动社会主义革命。这个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合乎逻辑的实现,其有名的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Workers of the world, unite!)。1917年,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传播起初似乎是一项紧迫事务,因为人们认为,若更发达的国家没有发生革命,俄国革命就会受到危及。在这方面,列宁首先关注的是德国。它拥有庞大而组织良好的无产阶级,以及强大的工业能力。当时,本来的简单需要被转变成一项全面的政治工程──世界社会主义革命。
起初事件的进展似乎证明,这位苏联领导人是对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一战战败后的解体,在欧洲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其中许多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尽管布尔什维克自己无法立即采取行动,只能靠其宣传在国外对它们施加影响,但随着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战败,革命似乎正在自发性地爆发。
欧洲的革命
德国是第一个感受到革命剧变效应的国家。即使在投降之前,也普遍面临海军舰队的哗变。德意志帝国(Reich)的失败和社会民主党人所领导的共和国的出现,在军队及警察部队内部、极端民族主义者和崇尚布尔什维克在俄国行动的革命团体中,导致一些相当激烈的反应。
1918年12月,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和卡尔.李卜克内西(Karl Liebknecht)在柏林发布了斯巴达克团(Spartakus group,译者注:德国社会民主党左翼建立的革命组织,后改组为斯巴达克同盟)纲领,几天后脱离了独立社会民主党(Independent Social Democratic party),以便与其它几个组织合并成立德国共产党(KPD)。1919年1月初,由李卜克内西(比卢森堡更激进的革命者,和列宁一样反对立宪会议的构想)领导的斯巴达克同盟成员(Spartacists),尝试在柏林发动叛乱。军方奉社会民主党政府之命,迅速镇压了这场叛乱。1月15日,两名叛乱领导人被捕并遭枪决。这种模式在巴伐利亚(Bavaria)重现。1919年4月13日,KPD领导人尤金.莱文(Eugen Leviné)担任该共和国(译者注:当时巴伐利亚成立了短命的苏维埃共和国)一委员会的领导职务。该委员会将银行国有化并开始组建红军。4月30日,慕尼黑公社(Munich Commune)被军方镇压下去。莱文于5月13日被捕,交军事法庭审判,被判处死刑,并于6月5日遭枪决。
这些革命运动最有名的例子发生在匈牙利。由于战败,匈牙利被迫失去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这由战胜国所裁定,对于匈牙利是一颗难以吞咽的苦果。它成为布尔什维克输出革命的首个真正实例。从1918年初开始,布尔什维克党把所有非俄罗斯籍的共产党支持者集合起来,组建成一个名叫“外国共产主义团体联合会”(Federation of Foreign Communist Groups)的团体。结果,莫斯科有了一个匈牙利组织,大部分由前战俘组成。1918年10月,该组织将约20名成员派回匈牙利。11月4日,匈牙利工人党(共产党)(HCP)在贝拉.库恩(Béla Kun)的领导下于布达佩斯成立。库恩此前曾是战俘,迅速响应过布尔什维克革命,于1918年4月成为外国共产主义团体联合会主席。在80名活动分子的陪同下,他于11月抵达匈牙利,并立即获选为党的领导人。据估计,1918年末和1919年初,又有250至300名“鼓动分子”和革命分子抵达匈牙利。在布尔什维克的财政支持下,匈牙利共产党人着手散布宣传,其影响力很快开始增长。
1919年2月18日,坚决反对布尔什维克的社会民主党官方报纸《人民之声》(Népszava)遭到一群由共产党人动员的士兵和失业工人的袭击。共产党人的目标是,要么控制印刷机,要么摧毁它。警方介入,在随后的冲突中,有8人死亡、100人受伤。当晚,贝拉.库恩及其同伙被捕。在警察总部,警察殴打了许多囚犯,替为粉碎对《人民之声》的袭击而丧命的同事报仇。匈牙利总统米哈伊.卡罗伊(Mihaly Karolyi)派其秘书询问这位共产党领导人的健康状况。随后,贝拉.库恩被施予极其宽松的监禁限制,并被允许从事活动,尽管被拘留,但很快就能扭转挫折。3月21日,他仍在狱中之际,取得了重大成功,促成了HCP与社会民主党的合并。同时,卡罗伊总统的辞职,为建立一个“苏维埃共和国”、释放所有被囚禁的共产党人,以及仿效苏联人民委员、组建布尔什维克模式的国家革命委员会(Revolutionary Council of State)开辟了道路。该共和国历时133天,从1919年3月21日至8月1日。
人民委员们在其首次会议上,决定成立革命法院,其法官从民众中挑选。列宁(贝拉.库恩曾称其为世界无产阶级领袖)在3月22日以后,通过电报与布达佩斯进行定期联系(交换了218则讯息),并建议枪决社会民主党人和“小资产阶级”。在1919年5月27日致匈牙利工人的信息中,他为这种诉诸于恐怖的做法进行了辩护:“无产阶级专政要求用迅速、无情和坚决的暴力来粉碎剥削者、资本家、大地主,以及其爪牙的抵抗。不了解这一点的人,就不是革命者。”不久,商业人民委员马加什.拉科西(Mátyás Rákosi)、经济事务人民委员尤金.瓦尔加(Eugen Varga)以及新法院的院长疏远了所有的商人、产业雇员和律师。贴在墙上的一则公告总结了当时的情绪:“在无产阶级国家,唯有工人才准许存活!”工作成为一种义务;所有雇用20名以上工人的企业立即被国有化,接着是雇用10名以上工人的企业,其余的很快也被国有化。
军队和警察部队被解散,一支完全由革命志愿者组成的新军队成立了。不久,政府的革命委员会成立了一个恐怖小组,它迅速以“列宁青年团”(Lenin’s Boys)之名声名大噪。恐怖小组谋杀了约10人,其中包括一名年轻的海军少尉拉迪斯拉斯.多布萨(Ladislas Dobsa)、一位前首席国务大臣和他的儿子(铁路负责人),以及3名警察。“列宁青年团”听命于一个名叫乔瑟夫.车尔尼(József Czerny)的退休水手。他从最激进的共产党人中,特别是曾参加过俄国革命的前战俘中招募了该组织成员。相较于一度建议解散“列宁青年团”的贝拉.库恩,车尔尼在政治上与最激进的共产党领导人蒂博尔.萨穆埃利(Tibor Szamuely)更为接近。作为回应,萨穆埃利集合了自己的部队,向苏维埃之家(House of Soviets)进发。库恩获得了社会民主党人、战争联合人民委员乔瑟夫.豪布里奇(József Haubrich)的支持。最终,谈判开始了,车尔尼的下属同意与内务人民委员部联手或参军入伍。实际上,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做的。
随后,萨穆埃利带着约20名“列宁青年团”成员,前往索尔诺克(Szolnok)。该市后来成为匈牙利红军占领的首个城市。在那里,他处死了几名被控勾结罗马尼亚人的当地人。这些罗马尼亚人因占领了特兰西瓦尼亚而被视为民族的敌人,并因罗马尼亚政权反对布尔什维克而被视为政治敌人。一名犹太学童尝试请求饶其父一命,也因称呼萨穆埃利为“野兽”而被杀。红军首领尝试遏制萨穆埃利对恐怖的欲望,却徒劳无功。萨穆埃利征用了一列火车,在全国巡回,对反对集体化措施的农民一律施以绞刑。他的助手乔瑟夫.克里克斯(József Kerekes)被控杀害超过150人,且他自己也承认枪杀了5人并亲手绞死了另外13人。尽管确切的遇害者人数从未有所定论,但阿瑟.库斯勒(Arthur Koestler,译者注:1905年—1983年,匈牙利犹太裔英国作家、记者和批评家)声称或许略少于500人。不过,他接着指出:“我毫不怀疑,匈牙利的共产主义本来会走上与俄国模式相同的道路,并很快沦为极权主义警察国家。但这种确信来得太晚,在革命初期充满希望的辉煌岁月中丝毫未能起到警示作用。”历史学家把记录的129例死亡中的约80例归咎于“列宁青年团”所为,但真实数字很可能至少有好几百人。
面对越来越强烈的反对,以及罗马尼亚军队威胁的恶化,革命政府利用了大众的反犹主义情绪。一张海报谴责了拒绝在前线作战的犹太人:“如果他们不把生命献给无产阶级专政的神圣事业,就把他们赶尽杀绝!”贝拉.库恩下令逮捕5,000名前来寻找食物的波兰犹太人,然后没收了他们的财物,并将他们驱逐。HCP激进分子要求萨穆埃利接管局势,并呼吁进行一场“红色圣巴多罗买日大屠杀”(Red St.Bartholomew’s Day Massacre),认为无论出于何种理由,这都是阻止该会议共和国(Republic of Councils,译者注:即苏维埃共和国)衰落的唯一手段。车尔尼试图重组“列宁青年团”。7月中旬《人民之声》上出现一则呼吁:“恐怖组织所有以前的成员(他们在该组织解散时遭遣散),都被要求到乔瑟夫.车尔尼的办公室重新应募。”次日,官方作了澄清:“特此通知,不可能设想重建‘列宁青年团’组织。该组织对无产阶级的荣誉犯下如此重大暴行,以致将来不得容许他们在会议共和国政府机构中扮演任何角色。”
布达佩斯公社(Budapest Commune)的最后几周处于混乱状态。贝拉.库恩面对着一场反对其领导的未遂政变,该政变可能由萨穆埃利所领导。1919年8月1日,他在意大利军队的保护下离开了布达佩斯。1920年夏,他在苏联避难,并立即被任命为南方战线红军的政治委员。在那里,他因处决弗兰格尔(Wrangel)军队的军官而声名雀噪。这些军官此前同意,如果饶他们的命,他们就投降。萨穆埃利试图逃往奥地利,但在8月2日被捕,不久后自杀。
(编者按:《共产主义黑皮书》依据原始档案资料,系统地详述了共产主义在世界各地制造的“罪行、恐怖和镇压”。本书1997年在法国首度出版后,震撼欧美,被誉为是对“一个世纪以来共产主义专制的真正里程碑式的总结”。大纪元和博大出版社获得本书原著出版方签约授权,翻译和发行中文全译本。大纪元网站率先连载,以飨读者。文章标题为编者所加。)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