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千年欺骗挖根源,逆天天谴见真颜
前面我们结合现代天文学,展现了“五星连珠、盛世血路”天象中“盛世”的意义,这个天象铭刻着宋太祖大兴佛法、开创北宋盛世的辉煌,同时揭示了古代13次公认盛世背后一致的根源:大兴佛道正法。但是历代都有人被“萧衍兴佛败国之说”所迷惑,本文在荧惑逆行守心的天象之下,揭示萧衍逆天的原委。
(接前文 逆天而为痛悔迟:453-2018年天象揭秘14 (点击这里))
1.现代天象学的没落
图15-1:公元549年荧惑守心天象图。
萧衍之死,对应着上图荧惑守心天象。我们在上部第一章详细讲述了“荧惑守氐”,而荧惑守心,就是火星拐弯留守在心宿的范围。
上部第一章说过天象学在宋朝就失传了,真传又回到了大道修行者中间,北宋对天象的解读基本是错的。到近代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没落,精华全部被歪曲否定了。所以,得先给荧惑守心正名,才能继续进行我们的穿越时空的天象旅程。
“科学”误断,广泛流传
有学者研究指出:二十五史中,检索到2000多年间的23次荧惑守心的天象。用电脑推算,发现其中17次是错误的,还有一些荧惑守心的天象发生了,但并没有记录在史书上,因此判定“荧惑守心”很可能是事后伪造的天象[1]。
但是,这种新奇的观点,遭到了一些学者的反对[2][3][4]。他们研究发现正史中有26次荧惑守心的记录[2],8次是无可非议的真实记录,而被质疑的荧惑守心,是否定者的标准过于苛刻,又欠严谨。
但是,不严谨的“科学误断”,却不胫而走,成了打击天象学的大棒,广泛炒作;而严谨的研究,却因为“阳春白雪”,深奥难懂,少有问津。下面我们简单汇总一下,深入浅出地做一小节,大家就能大致看出门道所在。
表15-1 学者误断的“荧惑守心”辨析表
|
时间 |
天象叙述 |
否定原因 |
肯定方指出的实际情况 |
1 |
宋景公37年 |
守心或在心 |
没发生 |
否定者搞错1年,当年荧惑在心 |
2 |
秦始皇36年 |
荧惑守心 |
未守心 |
年代搞错,次年守心 |
3 |
汉高祖12年 |
荧惑守心 |
没守心 |
守氐,水准有限,误观测 |
4 |
汉绥和二年 |
荧惑守心 |
没守心 |
2年后荧惑守心 |
5 |
汉永初元年 |
荧惑守心前星 |
无法否定 |
如实认定 |
6 |
汉中平三年 |
守心或在心 |
无法否定 |
如实认定 |
7 |
魏文帝时期 |
荧惑守心 |
没发生 |
恭维话[6],非天象记录 |
8 |
西晋287年 |
荧惑守心 |
都 没 发 生 |
罕见的天象不可能密集发生,这是西晋不懂天象的星官的错误观测。误测,无意义。 |
9 |
西晋299年 |
荧惑守心 |
||
10 |
西晋306年 |
荧惑守心 |
||
11 |
西晋311年 |
荧惑守心 |
||
12 |
成汉太和初年 |
荧惑守心 |
没发生 |
荧惑守尾,误测为守心 |
13 |
后赵石虎末年 |
荧惑守心 |
没发生 |
清朝人汇编,正史无载 |
14 |
后秦弘始末年 |
荧惑守心 |
没发生 |
荧惑守之,误抄为守心 |
15 |
南梁太清三年 |
荧惑守心 |
差2个月 |
差52天,可能为附会天象,人为修改 |
16 |
南梁承圣年间 |
荧惑守心 |
没发生 |
岁星守井,荧惑在心,笔误为:岁星在井,荧惑守心。 |
17 |
唐贞观17年 |
荧惑守心前星 |
无法否定 |
如实认定 |
18 |
唐天宝13年 |
荧惑守心 |
无法否定 |
如实认定 |
19 |
唐太和七年 |
荧惑守心 |
遗漏 |
如实认定 |
20 |
唐咸通十年 |
荧惑守心 |
没发生 |
战乱误记,文献误传 |
21 |
宋景德三年 |
荧惑守心 |
无法否定 |
如实认定 |
22 |
宋庆元二年 |
荧惑守心 |
无法否定 |
如实认定 |
23 |
明洪武初年 |
荧惑守心 |
遗漏 |
如实认定 |
24 |
明洪武31年 |
荧惑守心 |
没发生 |
3年后守心,为附会而改动 |
25 |
明崇祯11年 |
荧惑守心 |
遗漏 |
如实认定 |
26 |
明崇祯15年 |
荧惑守心 |
没发生 |
上面11年5月守心的误记 |
从上表能看出,否定荧惑守心者,所谓的23条记录17条伪造,漏检了3条,应该是26条;而且只有5条能认定是错误的。就这5条中,有4条明显集中在西晋的25年间,这明显是不懂天象的外行观测,这样的离群值,没有统计学意义。
也就是说,否定者列举的23条,有意义的只有19条,其中只能认定1条明显是假的,这样说来,否定就不成立了。
而且,就是否定者苛刻指出的“17条错误”,只能证明观测记录错误、档传抄笔误,却不能否定荧惑守心天象本身!天道精微,常人难为,所以很多人会搞错。但是如果因为那些细枝末节的错误,就一概否定“天象学”的根本,恰恰是不科学的。去伪存真,才是真正的科学之道。
科学统计,真相端倪
零散的个案不能说明问题,集中汇总,方能看出其中蕴含的统计学意义。
表15-2 部分荧惑守心天象与人间大事的对应
时间 |
主要天象 |
结果 |
公元前210年 |
荧惑守心 |
秦始皇驾崩 |
公元前5年 |
荧惑守心 |
汉成帝断袖之癖,逆天提前2年死 |
公元549年 |
荧惑守心 |
梁武帝萧衍先死12天 |
643年 |
荧惑守心(守心前星=太子) |
唐太宗功德延寿,太子死[7] |
912年 |
荧惑守心 |
后梁太祖朱温死 |
1006年 |
荧惑守心 |
两方应验(后续展现) |
1085年 |
荧惑守心 |
宋神宗死 |
1369年 |
荧惑守心 |
元顺帝顺天延寿,1年后逆天应劫 |
可见,荧惑守心天象,直指天子的夺命凶劫。《史记·天官书》:“(火)犯守房、心,王者恶之”。《乙巳占》:“火守心,大人易政,主去其宫……火守心,哭声吟吟。”这些天象意义的阐释,绝不是空穴来风。
2.逆行守心,梁武帝逆天应劫
现在天文学计算表明:公元549年发生了荧惑逆行守心的天象,而《梁书》记载的时间有小误[8]。
图15-1:公元549年荧惑守心天象图。
从图中能看出,火星留守心宿的时刻在拐点的6月24日,离心宿最近,对天子威胁最大。而6月12日是进入心宿范围的时刻,火星运行极为缓慢,进入“滞留”状态,虽然不及最凶险的24日,但是它的位置与24日只差0.03度。梁武帝死于荧惑进入心宿的6月12日(图中绿色圆点),与6月24日留守点相比,减寿12天,也算是准确应验了。
前面讲过,应劫于逆行守心的天子,一定是逆天的。对于梁武帝萧衍,在人间评价是冰火两重天。一些佛学者称萧衍为弘扬佛法的“大德楷模”,佛教以外的学者说他“佞佛误国”,真相究竟怎样?
其实历代佛门高僧都知道萧衍的真面目,只是不愿意说破天机而已,而今是到了不说不行的时候。
3.千年迷人眼,今日示真颜
骗了1500多年的“反面典型”?
提到萧衍,人们就会想到那个著名的、虔诚的“佛教徒皇帝”,大力修建佛寺,推广佛教,曾4次舍身同泰寺出家,他参阅佛经写成《慈悲道场忏法》十卷——现在叫做《梁皇宝忏》,“超度”了他谤佛遭恶报的皇后,至今盛行不衰。但是历史上都把他当作佛教误国的典型,因为萧衍亲身证实了佛教“在家破家,在国破国”。1500多年来,佛教人士在赞美萧衍兴佛的同时,一直在小心地回避“萧衍崇佛误国”、“梁武帝兴佛灭国”的“事实”,而反佛者的则把他作为利器,对佛法口诛笔伐。
但是,历史的常识永远不是天机,历史的真相绝非表面的想像。当我们把萧衍所行所为的实质揭示开来的时候,大家能看到萧衍处处违背佛教教义做事,佛经中早就留下了对“魔弟子”的预言,萧衍是否应验,大家可以自己评判。
歪曲佛经,诽儒谤道
梁武帝萧衍开始信道教,后来改信佛教,下了一篇《敕舍道事佛》的诏书。诏书把道教始祖老子,儒教鼻祖孔子都说成是如来佛的弟子,说他们走了旁门邪道。而且说:百官和皇族都应该改变信仰,和他一样改信佛,“反伪就真,舍邪入正”[9]。
前面我们讲过,佛、道都是正法,高僧、高道之间都是互相敬重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国师、天师道的创始人寇谦之,就极力反对拓跋焘灭佛,只是没拦住。修行哪个法门是自愿,但萧衍改换门庭,还要诽谤道教、诋毁祖师,连孔子、周公也要贬斥一番……谤道也是谤正法,和谤佛的罪是一样的。
现在学术界认为:老子要早于释迦牟尼,《道德经》更早于佛经,因为佛经是释迦牟尼灭度后,弟子们集结整理的,当时是口传心授,佛经系统地整理成文字是在500年后。所以,萧衍凭空乱断,把老子也说成是如来弟子,是对佛经教义的肆意歪曲,犯了佛教的大忌。违背佛教教义,能说是佛信徒?
当然,佛教信徒也难免有错,违背一点教义再改正过来,遵照佛经修行,还是佛弟子,但是萧衍的违背可不是一点,而是根本性的违背。
佛教讲平等、善待众生,萧衍徇私枉法,鱼肉百姓
大家都知道佛家讲人人平等,普渡众生。梁武帝做的正相反,对亲族、对恶人极为纵容,对百姓极为刻薄。
萧衍的六弟临川王萧宏,505年率数十万精锐战北魏,在洛口(今安徽怀远附近)被吓住,北魏笑称萧宏为“萧大娘”,称另一个想退兵的吕僧珍为“吕姥姥”。魏军中望气(云气,最低层次的天象)的人说九月份南梁退兵,魏军就按兵不动。到了九月份,梁军在军事上占优势,但是一天夜晚风雨大作,“萧大娘”吓得弃军而逃,造成兵溃。梁军自相践踏,死伤惨重,逃亡的更多,刀枪辎重扔了一路,萧宏后来反而一路升官。萧宏和萧衍的女儿通奸,两次弑君篡位未遂,萧衍却宽恕了他们。而后萧宏大肆聚财,强夺民财,侍女千人,穷奢极侈。萧衍去萧宏家查库,见30多间库房中堆钱三亿,另外库房满是奇珍异宝,布、绢、丝、绵、漆、蜜、朱砂无数,萧衍反而称赞六弟生活大气![10]
萧衍还大规模推行铁钱,以“梁铁五铢钱”代替铜钱,廉价的铁钱造成恶性物价。《隋书》记载:“私铸铁钱泛滥堆积如丘山,物价腾贵,买点东西就得用车拉钱。[3]”一斗米卖80万钱,这和唐朝贞观四年的斗米4钱,形成鲜明的对比!不断的通货膨胀,被掠夺最厉害的,是基层百姓。
萧衍一朝,官员贪腐,贵族奢靡,动辄奴婢千人。百姓赋税、徭役较以往更为繁重,妇女都被迫服徭役,多纳税。
佛家威惩凶徒造福众生,萧衍呵护凶徒祸害百姓
萧宏的儿子萧正德,做过萧衍的养子,偷盗掘墓,无恶不作。后来萧正德见萧衍生了儿子,自己做太子无望,就投奔北魏;在北魏不得意,又回来谢罪。萧衍宽恕了他,恢复爵位、封官。而萧正德继续胡作非为,纠结亡命徒,黄昏时分在路上杀人为乐。当时朝中功臣豪门子弟很多都极为放纵,专门杀人抢劫、奸人妻女,家里不管,官吏不敢管,萧衍睁一眼闭一眼。后来萧正德的弟弟萧正则因为抢劫、杀和尚,才被放逐。对萧正德免官不久又升官。
525年萧正德领军北伐,后来像他父亲一样弃军逃走,被罢官流放,还没到流放地就被追上赦免了,不久又恢复爵位[11]。
大家听到过许多佛教故事,《西游记》中也有不少,佛家对于恶人凶徒都是展现佛法的威严、严惩的,恶人看到强大的法力、被吓醒悟、真心悔过,才给他网开一面。而萧衍对恶人,一味纵容,处罚轻描淡写,很快恢复官爵,如此徇私枉法,是对受害百姓最大的不公,民众无处申冤。萧衍对百姓却极为苛刻,百姓犯法要被连坐,老幼不免;一人逃亡,举家罚作苦役。人人思乱,起义不断。
萧衍这么崇信佛法、大兴佛法,怎么不出盛世?国家反而成了这个样子?
实际他不是兴佛,行为在根本上完全违背了佛教众生平等的教义,如此呵护腐败,压榨百姓,怎么是慈悲的佛教徒所为?
白虹贯日天象垂,萧衍逆天社稷危
图15-2:白虹贯日示意图(中的横向弧光非云非幻,为白虹)
《梁书》记载:太清元年二月十二(547年3月18日),发生了白虹贯日的天象。次日,东魏的侯景以他管辖的13个州来内附,投奔南梁。[10]
说着两件事没有因果关系,稍微了解一点天象的人都不信,特别在古代,都会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
《乙巳占》:“凡白虹者,众乱之首,百殃之本。”可见这是大灾来临之兆,就应验在侯景来投。当然,那时远在隋朝之前,《乙巳占》的作者李淳风还没有出生,但是,那时的司天监水准也不低,较为准确观测出了荧惑守心的天象。就是不懂天象,那时天人合一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都知道太阳象征天子,被白虹贯心横穿,能是吉兆?
侯景是东魏勇将,桀骜不驯,先投北魏乱臣尔朱荣,尔朱荣被杀,尔朱荣的大将高欢剿灭了尔朱家族残部,侯景投降高欢。高欢病重时嘱咐儿子:“侯景必反”,写信召侯景除之。但是高欢一死,侯景就反了。先请求西魏接受他的河南6州,西魏接受但不发救兵;侯景只有向南梁求救,提出献上河南13州。其实侯景难以自保,更别说土地了。
梁武帝不听劝阻,不顾天象垂下的昭昭天意,沽名钓誉,派兵去救侯景,执意逆天而为,酿成了千古大祸!
佛门光明磊落,萧衍两面三刀,逼反侯景
萧衍马上派军增援侯景,在寒山(今江苏铜山)被东魏大败,侄子萧渊明被俘。侯景率800余残兵逃到梁朝。
萧衍损兵折将,寸土未得,还得给侯景地盘,供应粮草辎重。西魏要和南梁通好,侯景畏惧,伪造西魏文书,请“以俘获的萧渊明换侯景”,萧衍马上回信:你早上送来萧渊明,晚上我就把侯景(抓起来)送回去。侯景看信后大怒,谋反。
此时不断有人上奏:“侯景必反不可留。”萧衍却说:“侯景在危难之时寄命于我,如婴儿仰望乳母,我对他这么好,他怎能造反?” 他不知道戏已经演漏了,他要抓侯景换萧渊明的回信,已经落在侯景手中了。
佛门历来讲做人修行要光明磊落,萧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出尔反尔,哪里是佛教徒所为?
548年,侯景以8000人起兵,起义队伍越来越大。在萧衍的残酷统治下,贵族官僚鱼肉百姓,百姓被压榨到极点,早就想反了。这时候萧衍才意识到大祸临头了。
佛家讲少欲知足,教化众生,萧衍腐化治国,毁了亲族与众臣
萧衍自己勤俭持戒,50岁后不近女色,一日素食一餐,被子两年一换,可是他以腐败教化皇亲大臣,以致宗室奢华,大臣枉法,官宦子弟盗墓劫货,杀男抢女,社会大乱。
佛教徒教化众生,都是深孚众望,可是萧衍一个人也没教化了,从道德上毁了整个朝廷。以至于国难当头,他那么多儿子和亲人,没有一个真想去勤王救驾,都是趁火打劫,观望,等着他死了去抢位,甚至趁机杀宗室,扫清即位障碍。
怜悯众生佛家慈悲,生灵涂炭萧衍无悔
侯景之乱,南朝大约十分之八、九的人口(约800万人)死于战火和屠杀,文明的大倒退,萧衍一手促成。
侯景打到长江天险,兵力并不太多,可是萧衍启用他罪恶累累的前养子、侄子萧正德抵御,萧正德为当皇上和侯景结盟,送去战船接侯景渡江。侯景打到京城,萧正德开门纳叛,和侯景合兵攻打台城(皇城)。侯景先立萧正德为帝,台城攻克,就废了他,而后杀之。
86岁的萧衍在宫中,面对国破家亡,无数百姓死于非命,萧衍问手下:“还能一战吗?”手下说不可。萧衍从容淡定地叹道:“(社稷)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没有什么值得悔恨的。”[14]此时眼里还只有社稷权力,和悲悯苍生百姓的佛教徒,格格不入。
萧衍被囚禁宫中,不得饮食,又饥又渴,索要蜂蜜水喝又不得,留下“荷、荷(喝、喝?)”二字而死[15]。
千载遗祸,重蹈覆辙
后世不明真相,都认定萧衍是佛教徒,所以萧衍“在家破家,在国破国”的亲身例证,成了反佛着的历史性武器。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太史令傅奕极力鼓动灭佛,与笃信佛教的宰相萧瑀论战,拿出萧衍的“实证”, 萧瑀作为萧衍的后人无言以对,败。李渊定下佛道齐灭的圣旨,幸亏赶上了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李渊灭佛不成,天谴较轻,失去帝位。
时至今日,很多人依然不明真相,萧衍的故事把太多的人推向了反佛者的行列。
佛教严禁篡改佛经,萧衍仿作推行其中
后世佛学者盛赞萧衍仿照佛经写的《慈悲道场忏法》十卷,说此法“超度了萧衍的夫人”,它真有法力么?
剖开人云亦云的传说,仔细想想就明白了:佛法无边,在小说《西游记》中有着生动的艺术展现,正因为释迦如来有那么大的法力,他讲的佛经才能度人。而梁武帝萧衍,没度过任何人,没有感化过任何恶人,没有任何法力,最后被恶人囚禁、悲惨饿死,连能降伏恶人的初果罗汉都没达到,他写的表面文章,就有法力、能度人?
后人认定萧衍的《忏法》有度人的法力,混入佛经,成了僧人、居士的必修功课。那成什么了?
其实,对照佛教经典,大家自己就能分辨。《佛藏经》中,释迦摩尼告诉他的弟子舍利弗:“恶魔于今犹尚隐身……当来之世,恶魔变身,作沙门形,入于僧中,种种邪说,令多众生入于邪见,为说邪法。”
历史上哪一个佛教徒,自诩通晓佛经,却被万民痛恨,儿子亲族都盼着他早死?如果知道这些历史真相,哪个佛学者还敢认萧衍为佛教徒?
4.富与福的根源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命里没钱,怎么努力也是清苦一生;老人说:儿女无德,纵有亿万家产也会败落。上一章,我们列举了古代十三次盛世,剖开表面现象,根源上都是天子君主大兴佛道正法的天大功德,换来的天地赐福。其实,历代修行得道之人也都知道:北宋的富,百姓的富足,根源上是宋太祖拨乱反正,大兴佛法的天大功德之果。这个功德换来的福份,没有像大隋、大唐那样,落到国家的强大上,而是留给了百姓。
福分为什么没有落在国家强大上?因为后续的君主犯下了逆天大罪,不配享受强国的荣耀。宋真宗笃信天意却被误导逆天,在上部我们已经讲过了——根源上,追溯起来还是因为他父亲宋太宗的逆天使然。
图15-3:967年4月15日五星连珠天象示意图。
对比古代十三次盛世背后的根源,宋太祖赵匡胤的功德不是最大的,而延寿却是最长的。我们看上面五星连珠天象发生在967年,而宋太祖976年驾崩,有9年的天人错位,延寿9年。为什么能延长这么久?请看下集《顺天应人改天象,无中生有造辉煌》。
(未完,待续)
注释:
[1] 黄一农,《星占、事应与伪造天象——以荧惑守心为例》,《自然科学史研究》Vol.10 No.2 (1991)
[2] 武家璧,《“荧惑守心”问题之我见》,《中国科技史杂志》Vol.30 No.1 (2009)
[3] 刘次沅等,《古代“荧惑守心”记录再探》,《自然科学史研究》 Vol.27 No.4 (2008)
[4] 张健,《中国历代荧惑守列宿与四星聚、五星聚考查》,天文学报,Vol.53 No.4 (2012)
[5] 荧惑在心:火星运行两年经过一次心宿,在心宿范围拐弯称为守心,不拐弯、只是经过时靠近,叫做在心,也叫犯心。
[6]这句对话并不是出自史书的天象记录,而是裴松之对《三国志》的注解中,引用的《蜀记》:魏明帝曹叡问蜀国降将黄权:“现在天下三分,三足鼎立,谁是正统?”
黄权答道:“以前发生荧惑守心的天象时,魏文帝(曹丕)驾崩,吴、蜀二主平安,这就是魏国是正统的天象征兆。”
这显然是黄权巧妙的恭维。而荧惑守心的天象,在三国各国的史书中都无记载。
[7]《旧唐书》说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太子李承乾死于公元645年——《李承乾传》:“(贞观)十九年(645年),承乾卒于徙所,太宗为之废朝,葬以国公之礼。”但是,出土的李承乾的墓志铭上刻写李承乾死于贞观十七年。学术界更认同墓志铭,因为五代时期(945年)编写的《旧唐书》,史料承传难免有误。
《唐故恒山湣王墓志铭》:“大唐故恒山湣王荆州诸军事荆州大都督墓志铭王讳承乾,字高明,太宗文武圣皇帝长子,贞观十七年十月一日薨。”
也就是说:太子李承乾死于荧惑守心前星(心前星:对应太子)的当年。
[8]《梁书》:“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正月壬午,荧惑守心……三月丙子(5月3日),荧惑守心……五月丙辰(6月12日),高祖崩于净居殿,时年八十六。” 因为不可能同年两次守心,可见天象官的水准有限,时间也给提前了,怀疑史官为附会“先天象、后人事”的理念而做了改动。
[9]《敕舍道事佛》: “门下,大经中说道有九十六种,唯佛一道,是于正道,其余九十五种,皆是外道。朕舍外道,以事如来,若有公卿能入此誓者,各可发菩提心。老子周公孔子等,虽是如来弟子,而为化既邪,止是世间之善,不能革凡成圣。公卿百官,侯王宗室,宜反伪就真,舍邪入正……门下速施行。”
[10]《南史•萧宏传》
[11]《隋书•食货志》
[12]《南史•萧正德传》
[13]《梁书•武帝纪》:“二月己卯,白虹贯日。庚辰,魏司徒侯景求以豫、广、颍、洛、阳、西扬、东荆、北荆、襄、东豫、南兖、西兖、齐等十三州内属。”
[14]《梁书•武帝纪》:(永安侯萧确)确排闼入,启高祖曰:“城已陷矣。”高祖曰:“犹可一战不?”对曰:“不可。臣向者亲格战,势不能禁,自缒下城,仅得至此。”高祖叹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15]《南史•卷七•梁本纪中》:疾久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遂崩。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王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