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实验证明进化论谬误 引科学界震动

【新唐人2016年05月31日电】细胞生物学最新研究引发科学界轰动。加拿大和捷克的科学家共同发现一种细胞不依靠进化论者所认为的必须细胞器——线粒体而存活。研究结果再次证明生命进化论的错误,并提示应修改教科书上的生命定义。

生命形式远比想像复杂

几十年来,生物学家一直认为所有复杂细胞或真核细胞——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的细胞——都具有线粒体这种进化出来的细胞器,并在教科书中定义线粒体为真核细胞不可缺少的产能工厂,认为细胞必须含有线粒体,否则无法生存。线粒体能利用氧气和糖类制造化学能量——三磷酸腺苷,从而为生物细胞提供动力。

但澳大利亚科技网站科学警示近日报导,加拿大和捷克科学家作出的惊人发现:类单鞭滴虫属的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说明几十年的生物学定义存在错误。新发现的单细胞生物则能利用涉及硫的化学过程来产生能量。

这个发现具有空前巨大的影响力,改变了人类对细胞怎样生存和生长的看法。也就是说,生命比人们想像的更复杂多变,不像进化论者所假设的那种公式般简单。有关研究发表于5月23日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再次证明以进化论为基础的现有生物学理论的缺陷。

病毒是进化论烫手山芋

近期有多个实验证实进化论的错误。物理学网站3月22日报导,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基因研究显示,人体基因中新发现来源于19种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DNA。

虽然研究者表示实验是为了研究人类DNA的进化,但结果却说明进化观点的谬误。因为进化论一直无法解释病毒的来源和功能等问题,甚至在假设的生物发生系统中将病毒排除在外。

按照进化论有关生命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理论,无法说明病毒是高级还是低级生命,也解释不了先存在病毒,还是先有细胞,两种生命形式同时存在。

分解塑料细菌的迷思

美国有线电视yabo88官网网3月11日报导,日本科学家发现细菌可完全分解最常见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塑料。

负责这项研究的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科学家吉田昭介在《科学》杂志上解释称,这种细菌的名称为Ideonella sakaiensis 201-F6,其分解塑料的原理是使用两种酵素,也就是酶。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在有关报导中表示,让科学家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在90多种含有相同酵素的细菌中,只有这种细菌具备分解塑料的能力,这也是进化观点难以解释的现象。

斑马纹来源论被推翻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月23日报导,斑马纹没有哪怕是一点点进化论所称的伪装作用。研究者表示,本想证明斑马纹符合进化推论,但经过仔细分析和测量得到恰恰相反的结果。

进化论者长期固执地传闻斑马条纹是抵御捕食者的图案,但这完全没有依据。斑马条纹越少的地区,本该有更多狮子,但事实并非如此。斑马纹不断变化以弱化捕食者视力的功能,应该在树林间较好起作用,但斑马大多数时间却生活在空旷的草原上。

另外,有关斑马纹易于防止蝇虫叮咬的说法也在实际观察中被推翻。

水生藻类和陆地植物

美国科学促进会网站去年12月16日报导,丹麦科学家因找不到足够的化石证据说明绿藻进化成所有陆生植物,而不得不向基因组中寻找依据,但得到的研究结果恰好说明进化观点是错误的。

丹麦嘉士伯实验室的杰斯博•哈尔特解释称,那些生物学者使用“太多让人高兴的巧合事件”去想像轮藻经过所谓的“长期预适应”而变成所有陆地植物。

哥本哈根大学的科学家彼得•乌勒斯科夫说:“我们测得的基因和形态数据都说明,进化论说的理想演化假设很难解释水生藻类变成陆地植物的过程。因此我们不得不根据现有试验的证据而改变想法。”

科学的骗局 人类的耻辱

所谓的(生物)进化论,是英国人达尔文1859年11月3日出版的《物种起源》中提出的假设,包括两个理论:所有动植物都是由较早期、较原始的形式演变而来;生物演化是通过自然选择而来。其理论要点包括:物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环境的变动而改变;生物的演化是长时间连续性的缓慢改变;同类生物有共同的祖先;生物族群会随着繁殖而扩大,适者生存。

对于“进化论”的假说,达尔文自己也底气不足。他在《物种起源》第6章中写道:“眼睛有调节焦距、允许不同采光量和纠正球面象差和色差的无与伦比的设计。我坦白地承认,认为眼睛是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假说似乎是荒谬可笑的。”他承认:“到目前为止,每次想到眼睛,我都感到震骇。”所以他在书中共用了1,100多次这样的措词:我们可以如此想像、假如、假设、如果……

尽管谬误百出,也完全不合逻辑,也没有一个经得起推敲的证据,但由于科学的片面和局限,以及所谓科学权威的私心作祟,以及无神论者的吹捧和推崇,以致1个半世纪来一直处于假说状态的进化论被“确认”为划时代的科学成就,直到今天,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耻辱的事件——自甘堕落,认禽兽为祖先。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任浩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