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龍泉:原來GDP可以這樣提高

Facebook

幾天前,和幾個企業家吃飯。縣以下沒有什麼國企,大家都是民營企業家。其實,說他們是老闆或工廠主更確切一點。俗話說,三句不離本行。談到貸款難,談到政府動不動就向他們借錢。你不借吧,以後沒有你好日子過,你借吧,自己也沒有好日子過。十分糾結。於是大家就喝酒,於是,山呼海嘯、狂轟亂炸。又有人談到「稅」,說中國的企業稅率太高,這個「萬稅爺」把我們壓得抬不起頭來。

上面這些苦楚都與我無關,我可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其實是有關的,企業稅率高,我們買的東西就貴)。再後來,就有人說,你知道吧,現在地方政府為了提高GDP,挖空心思,把辦法想絕了,竟然採取「買稅」的辦法。我不懂,於是就有人向我解釋:鄧爺爺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啥叫發展?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不能叫發展。你GDP上來了,才能說明你工業大發展,你有能耐,才是真本事。「提高GDP才是硬道理。」所以,久而久之,GDP成了上級主管部門考核下級的唯一標準。那麼上級主管部門憑什麼知道你GDP是多少?憑你縣委書記、各鄉鎮黨委書記報數字嗎?那誰都知道是假的,只能哄哄三歲小孩。到各個廠裏去查賬統計嗎?哪個企業沒有兩本賬?再說,誰願意這樣自找麻煩,挨家挨戶地跑?所以,國家看一個地方的GDP是多少,就看稅收,就看國稅繳納的多寡。既爽神,又簡單明瞭,又一目了然。地方政府先把國稅數字確定下來,再填寫工業總產值(GDP)。

地方政府的一把手為了搞政績,為了升官發財,就採取多上繳國稅的辦法來以此說明我發展經濟有本事,有能耐。比如說,上一年我們鄉鎮的GDP是10個億,應繳納企業所得稅約為1.7個億(由於17%的增值稅的演算法有點繞人,我在這裏只是簡單地打個比方。)到了第二年,你所治轄的鄉鎮GDP只能上升,不能下降。那就上升到12個億吧(你不想搞,縣委書記也要跟你「定指標」。)實際上今年GDP沒有增加2個億,說不定還下降了。那不行。怎麼辦,指標要完成,只好認個全年產值12個億。既然產值是這麼多,就請你按照這個數繳納17%的國稅。這多出來的兩個億就應繳納三千多萬。如果企業下滑了,你按12個億的產值交稅那就補交得更多。五千萬六千萬也未可知。一個縣每年多交國稅幾個億也是常事。這多繳納的國稅業內人士稱之為「買稅」,即這個多交的稅是地方政府拿錢買來的。

現在的問題就來了,這三四千萬,五六千萬乃至一個縣每年要多交上億元錢的國稅從哪裏搞?你跟企業要,他說我按章納稅,你不能再加重我的稅收。那咋辦?地方政府也動足了腦筋,一是「借」。跟銀行借,銀行要東西抵押,那就拿土地和國有資產做抵押;跟私人企業借,向企業借一回可以,你經常向企業開口也說不過去,於是就對企業承諾,借給政府的錢可抵下一年的稅。就這樣寅吃卯糧,先把我這一任糊過去再說。再一個就是高利吸儲。(為了買稅,今年春節前我們鄉鎮黨委書記就下達各村支書每人必須借款20萬,完不成任務就請你走人。) 二是「要」。要只能向所屬行政、事業機關要。而行政事業機關自己不產錢,靠上級撥款。向你開口你不拿錢,那你書記局長的位子也坐不成。怎麼辦?只好動用專項資金。比如動用水利局的水利建設專項基金,動用教育局的義務教育專項基金,向社保局動用公積金等等。鄉鎮沒有什麼局,有辦法,這就是第三招,「賣」,賣田!這個賣田不僅是各鄉鎮的事,縣裏、市裏等各級政府都在賣田。只要你到全國各地走一走,你可以發現,「賣田賣地真忙!」 第四招就是「拆」,拆房建房。你光賣土地不建房,土地就很少有人要,價格也賣不上來。政府就與開發商合謀,答應「你買地,我拆房。」你看到,從城市到農村,往往是政府先採取強制性的手段,先把你的房子拆了再說,然後你等他個三年五年才能夠拿到房子。農民在這個「一拆一買」的過程中,政府從每戶農民的口袋裏掏去至少二十萬左右。

是不是由於地方政府的「買稅」就因此沒錢用,變得很窮了呢?非也!地方政府仍然有錢用!一方面,各級地方政府都背債。比如說一個縣每年地方稅收20億,它每年大搞基本建設要花去30個億。也就是說,它每年在基本建設的資金投入上一定要大大地高於地方可支配的資金,而絕不會,也決不肯把錢分給老百姓。他為什麼這樣做?很明顯,一是為了「名」,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可以升官;二是為了「利」,搞基本建設花的錢越多,貪污的就越多。俗說「碓磨不動雞無食」,你不造路挖路,不拆房建房,怎麼能撈到錢呢?另一方面,它可以通過多種管道「撈到錢」。其中最大的來源卻是賣地和拆遷。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這樣認為:

1.中國每年公佈的GDP數字是假的,是含有大量水分的。

2.中國每年公佈的中央財政收入的數字是真的。中央政府每年有花不完的錢。

3.各級地方政府都背債,但每年仍然有大把的錢花也是真的。

外國人看不懂中國。其實,郎咸平的「中國經濟衰退論」也是錯誤的,是沒有根據的。只要中國還有地賣,只要天天能拆房子,中國的GDP就永遠不會倒下去。這些年有哪一級政府不是靠土地財政支撐起來的?就連像南京這樣的大城市,2013年土地財政居然占了財政收入的80%以上!

世界上永遠沒有一廂情願的「利」。「利」與「害」、「利」與「弊」永遠都是如影隨形,此消彼長的。不惜採取「買稅」的辦法提高GDP,這足以說明各級地方政府追求GDP到了何等瘋狂的階段!這種瘋狂的追求下,可以引進和開建有害的化工污染專案,使空氣和水源污染;可以挖空地下礦藏,使資源枯竭;可以賣田賣地,由於耕地面積急劇減少,只好在耕地上採取高化肥、高農藥的投入以換取糧食的高產。導致糧食、蔬菜、家禽等有毒,極大地危害了人民的身體健康。又由於土地與房地產開發聯繫在一起,不斷地拆房建房,導致老百姓口袋裏的錢不斷被掏空。所以你看國家永遠有錢,而老百姓卻始終富不起來。城市盲目擴張,無數林立的高樓像桶一樣地把城市箍了起來,汽車尾氣不能飄散,被「霾」在城裏,給城市人民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和心理上的恐慌……

然而,與其說是GDP惹的禍,究其源,是制度惹的禍。中國真的實行的是市場經濟嗎?沒有「市場政治」,哪來真正的市場經濟?試問,目前中國的哪一項經濟不與政府有關?以土地為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是土地私有制,並且「神聖不可侵犯」。而我們近七十年來卻把土地說成是「國家」的,把農民的土地奪了又分,分了又奪。請問,誰能代表國家?市委書記?縣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還是村書記?只有他們才能「代表國家」。他們可以手一揮,立馬成千上萬畝的土地「被代表」了。立馬成千上萬戶農民的房子「被代表」了。所以香港的經濟學家說,大陸並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是政府經濟。而政府經濟造成的這種危害大家都可以看到了,但給子孫後代造成的危害則更加無窮。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