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0月2日讯】
第三章 慕奇母长孙托贤女 结良缘圣主惜贤后
在婚姻上,李世民的幸福要比父亲李渊来的更为轻巧。父亲李渊要通过“雀屏中选”,一展身手,才打动母亲的芳心,成为窦家的乘龙快婿;而李世民早在幼年之时,就因奇母窦夫人而被人慧眼识得,并与李渊做了儿女婚姻之约。
谁家的父母具如此之眼力,择得圣主做佳婿?哪家的女儿有这般的厚福,入得紫微伴明君?
姻缘本是前生定,岂由今世苦相求?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这对帝后伉俪,以一生都未曾消减的深情挚意,诠释了凡间夫妻的最高境界——琴瑟韵和、彼此珍爱、荣辱与共、风雨同舟。说来有趣,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幸福婚姻,既不是缘于一见钟情的怦然心动,也未经“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百般周折,而是始于再平常不过的秉承父母之命的“娃娃亲”。
后人多为李渊的箭法称奇,殊不知早在李渊“雀屏中选”之前,更有人在飞驰的马背上,创下了“一箭双雕”的神射奇迹。他就是颇得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两代帝王的器重和赏识的隋朝重臣长孙晟。他不仅给后世留下了“一箭双雕”的成语故事,更给大唐帝国留下了一双优秀的儿女:大唐王朝的开国元勋长孙无忌及中华历史上不可多得一位贤后——长孙皇后。
与李渊同朝为官的长孙晟,也出身于显贵的世家望族。他是北魏皇族拓跋氏之后,隋朝的右骁卫将军、擅长外交、以随机应变的智谋和雄辩的口才,与顽敌突厥打了二十来年的交道,是隋朝平定突厥的功臣。对隋朝而言,长孙晟的功绩远在李渊之上。
长孙晟的哥哥长孙炽,文武双全,学识渊博,颇有玄鉴,官拜户部尚书。他听闻窦毅之女规劝舅父北周武帝“应以苍生为念,抑情抚慰突厥女。”的那番远见奇谈后,就将这个奇女子铭记于心了。长孙晟膝下仅有一女,小字观音婢,才貌品性出众。自幼研读典籍,过目不忘,通今博古,仁孝恭顺,举止循规矩,进退合礼义,与窦氏的次子李世民很是般配。长孙炽每每见到长孙晟,常对弟弟说:“窦氏如此聪慧睿智,奇母必有奇子,何不把观音婢许给李家为媳?”长孙晟深知兄长的见识超群,就决定跟李渊联姻。就这样,在两个父亲的授意下,尚在幼年的李世民便与小自己两岁的观音婢有了婚约。
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14岁的李世民与12岁的长孙氏喜结良缘。李世民对长孙氏的敬重与珍爱始终如一。纵使李世民后来贵为一国之君,后宫美女无数,他却依然对长孙皇后情有独钟,别无偏宠,千古以来,能有几人?长孙皇后更是视李世民为自己生命的全部。李世民曾患病,多年不愈,长孙皇后悉心侍奉,昼夜不离。长孙皇后偷偷地在衣带里藏了毒药:李世民如有不测,自己就随他同去!夫妻之间恩义至此,已无言可表!
李世民明睿的一生得益于两位伟大的女性——奇母太穆皇太后窦氏和贤妻长孙皇后;奇母为他非凡的一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贤妻为他圣明的一生付出了所有的才智。这两位伟大的女性有着诸多共同之处——美貌贤淑、才学出众、睿智练达、恭顺仁厚;两人还都深得舅父疼爱,幼年时都曾在舅父身边度过几年恩宠有加的幸福时光。
长孙皇后九岁上父亲亡故,她与母亲高夫人、哥哥长孙无忌,被异母兄长孙安业逐出家门。高夫人带着一双儿女只好去投奔兄长高士廉,高士廉给了他们三人极高的礼遇。后来,高士廉完成了妹夫长孙晟的遗愿,为外甥女观音婢与李世民做了主婚。
童年的不幸遭遇,使长孙皇后练就了吃苦耐劳、坚韧隐忍的品格,这为她日后协助李世民成就一代英主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婚后不久,长孙氏回舅父高士廉家省亲。高士廉的侍妾看到长孙氏的住所之外,立了一匹高过两丈、鞍勒皆具的巨马。见此巨马,高士廉的侍妾吓了一跳,赶紧跑去告知高士廉。高士廉对这个外甥女可是疼爱有加、视同己出,见此异象,不知吉凶,即刻请来占卜之人以探明祸福。占卜结果:大吉,女主贵,后妃之象。高士廉闻之大喜,厚赏了卜筮之人。
长孙氏后来果然应了卜筮之言,做了后宫之主,她以古今女子难以企及的贤德与仁厚,让时人与后人明了了“母仪天下”的真正内涵。
长孙皇后居中宫时,视其她妃嫔如姐妹,遇有妃嫔生病,长孙皇后必亲自前去探病抚慰,并停了自己的药膳送给她们,宫中上下无不爱戴皇后。长孙皇后将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她的影响之下,妃嫔之间互相关爱,情同手足,从未发生妃嫔因争宠而明争暗斗之事,更无后宫淫乱的丑闻。
对于不是自己所生的皇子公主,长孙皇后也极为疼爱,视同亲生。豫章公主年幼丧母,长孙皇后把她放在自己身边抚养,对豫章的慈爱超过了自己亲生的儿女。
长孙皇后对宫女、太监也爱护有加。皇上也有因心情不好而迁怒于宫人的时候,长孙皇后也假装跟着生气,向皇上请求由自己去处罚他们,命人把他们先关起来,等皇上息怒了,再慢慢地跟皇上为他们申诉。因此,后宫之中,绝无乱施刑罚之事。
长孙皇后对皇家的子女、妃嫔、宫人如此仁爱,对当朝的良臣更是呵护备至。
长乐公主是长孙皇后所生,因是皇后的长女,又天生丽质,聪慧明理,深得太宗喜爱。长乐出嫁了,驸马是母舅长孙无忌的长公子,长乐的表兄长孙冲。长孙无忌既是李世民的布衣之交,又是李世民的心腹之臣,与李世民堪为君臣知遇。两家联姻真是亲上加亲,喜上添喜。李世民一高兴,给长乐的嫁妆就多了“点儿”,多了多少?比长公主多了一倍。谏官魏徵连忙劝止:“所谓长公主,就是比公主更尊贵,因为她是先帝的骨肉。给公主的嫁妆多于长公主,与礼数不合,请陛下三思。”李世民回宫将魏徵之言告知皇后,皇后高兴地说:“臣妾常听陛下器重魏徵,原不知何故,今天听魏徵之言,是在引导陛下遵从礼义。臣妾与陛下是结发夫妻,情深义重,臣妾想跟陛下说些什么,还要察颜观色,看陛下的颜色行事;而魏徵不顾身为臣下之微,与陛下之情远于臣妾,与陛下之间又隔着君臣之礼,却敢于犯颜直谏,尽陈忠言。这魏徵心系天下,真是我大唐的社稷之臣啊!臣妾愿陛下广纳忠言,才是天下人的大幸之事。”李世民听后龙颜大悦,采纳了魏徵的谏言。皇后派人到魏徵府上送去了五百匹帛,作为赏赐。
李世民虽是圣君,也有人心大动,难纳忠言之时。
一次罢朝,李世民盛怒未消,来到后宫,气得脸色铁青,边走边骂:“这个乡巴佬,朕迟早要杀了他!”长孙皇后大惊,走过去忙问:“皇上为谁这么大动肝火?”李世民气哼哼地说:“还会有谁?就是那个魏徵!不知远近尊卑,每次上朝,都要在朝堂之上当众羞辱我,让我难堪!”皇后听罢,悄悄退出宫廷。李世民躺在龙榻上正奇怪:我今天生这么大的气,皇后怎么不来宽慰我,人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正想着,由远及近传来环佩之声,李世民抬头一看,皇后换上了盛装朝服走了进来。李世民起身惊诧地问道:“今天是什么日子?皇后穿得如此隆重!”皇后笑着说:“陛下大喜!臣妾特来向陛下道贺!臣妾素闻君主圣明,臣下才会中直;今天魏徵的中直,正是因为陛下圣明之故!陛下有魏徵这样的直臣,臣妾怎敢不向陛下贺喜!”皇后说完,向皇上施了君臣大礼以示拜贺。李世民一听皇后的大义之言,心中的怒气顿时烟消云散了。
有长孙皇后这等贤德的后宫之主,李世民又是那样的圣明之君,朝中如魏徵般的良臣无数,君臣一体,皆以天下为公,大唐的贞观怎能不成为千古难见的盛世?——
漫漫严冬起春雷
一芳携领众芳归
仙姿玉质尽本色
紫姹红嫣报春晖
未完待续,版权作者所有。
(参考史料:《隋书》、《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