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百家姓里有姓“介”的吗?

【新唐人2009年11月30日讯】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我们先说一个人的姓是怎么来的。按照个人的经验,我们大部分人的姓都是从爸爸那边继承来的。因此,像我们这样的习惯又被称为“从父姓”。那如果是这样的话,爸爸是不是又姓爷爷的姓,爷爷姓曾祖父的姓,曾祖父又姓高祖父的姓……往下追查下去啊,是无穷无尽的。

但如果是这样,那中国人的姓是不是只会减少,不会变多啊?因为现在的姓都可以往前推到古时候,但是古时候的家族,在天灾战乱中灭绝以后,姓就传不下来了。

然而其实中国人“姓”的数量却是不断在增加的,而最主要一次大规模的增加,就是在距离今天2,200年前左右,大约是战国时代到秦朝的时候。

在中国遥远的古代,一般平民相互之间称呼是不使用姓的。因为整个国家可能只有两、三个姓,很多人的姓都一样,基本上也就不使用了。像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古代名人如:介之推、烛之武,他们既不是姓介,也不姓烛,介之推的意思是“介”这个地方一个叫“推”的人,所以他们留下来的只有名,以及居住地。

那是谁在使用姓呢?谁在用氏呢?为什么我们现在会使用姓呢?

其实在古代贵族中,一般称呼上只有女生用姓,男生则用氏。从现在的字上面看,姓也是“女生”两个字合起来组成的。女生使用姓的原因,是因为古代贵族同姓不结婚,因此用以作为婚姻的区分。所以我们常常说“孟姜女哭倒长城”,其实孟姜女姓“姜”,“孟”指的是她在家里的排行是第一个,是家里的长女。

那什么是“氏”呢?其实是贵族为了保存家族记忆的方式。在以前,因为贵族是大家庭,一个家族里面可能又有三、四个分支,而为了区别他们彼此的差别,他们就会把他们这一支中,比较贤能的祖先的名字或是封地当作他们的“氏”。因此氏可能会变,但姓是不会变的。

在战国时代以后,因为战争的动乱,整个中国的礼乐制度走入败坏,这时姓氏的制度也跟着混乱,等到了秦朝以后,贵族间也没有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的习惯,渐渐都把氏当成姓。平民也开始把自己故乡的地名,拿来当作姓使用。因此,其实我们“现代姓”的出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真正的姓给抛弃了。这也是为什么研究“现代姓”的时候,会发现同姓却有不同来源的原因。

附:《百家姓里有姓介的吗》

一、姓氏源流
介(Jiè)姓源出有二:
1、出自夏朝末年大夫介之窥之后,以祖名为氏。夏朝末年夏桀在位君主(约公元前1818-公元前1766年)时,有大夫介之窥,其后代以祖名介字为姓,称为介氏。

2、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介之推之后,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介之推,其后代以祖名介字为姓,称为介氏。 得姓始祖:介之窥(见上“1”)。

二、迁徙分布
(缺)介姓望居太原郡(秦置郡。汉为太原国,后又改为太原郡,治所晋阳,即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

三、历史名人
介 象:字元则,三国时吴国会稽人,从小慕仙好道,经用心揣摩掌握了禁气之术,只因苦于不遇名师,于是遍历山水。当他得知绵山乃群佛众仙聚集之地时,于太和六年(壬子)上山寻访名师不获,加之连日奔波劳累之至,倒地而睡。朦胧中觉额上有阵湿热,睁眼一看,原来是一只斑斓猛虎在舔自己。那老虎似有灵性,见他醒来便扬长而去。介象预感此山定有神仙,于是继续前行,突然眼前现出一妙龄少女,楚楚动人。介象纳闷,深山老林竟有如此美女,定是神仙,于是恭敬而拜。那女子随手拈来丹经一卷,递于介像,言道:“你虽然悟性较好,但是血食之气未尽,须断谷三年;赐你一书,望用心研读。”说完飘然而去。介象于是在绵山苦心修行,终于修成隐身术,后常下山施展法力,忽现忽没,忽有忽无,变化鶏、石、草、木,还不时给附近百姓铲除盗贼。当地年轻人跟之来到此洞,拜他为师,隐身术遂广泛传开。

介之推:一作介子推、介推,春秋时代晋国的贵族,晋文公的臣子。春秋时是晋国人,传说晋公子重耳因家事内争,在出亡途中饥饿难行,无处觅食,从臣介子推曾割自己股熬汤奉君解饥。在外流亡19年后,重耳于公元636年返回晋国,即侯位晋文公。文公在赏赐从王者时,竟忘了赏赐有大公的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与那些奸诈从臣,遂携母亲离开国都,辗转上了绵山隐居。后有同情介子推者,悬书宫门为他不平,其文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怒,终不所见处所!”晋文公看了说:这是指介子推呀。由于我为王市安定大计而思虑,没有考虑到他的功劳!遂派人四处寻找。后知介子推已死于绵山,晋文公为表自己的过失,旌表功臣,将环绵山封为介推田,号为介山。后又有传说:介子推隐居后,晋文公曾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山,介不出,母子相抱被烧死。过人为纪念介子推,每年清明节前二日不举火,进冷餐。寒食节风俗流传至今。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秦汉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幷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2、堂号(缺)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