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5月01日讯】延宕逾半年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宣布今年7月举行。有分析认为,该会迟迟不开最主要有两个原因,就是中国经济问题及人事问题未有定论。在这些问题上,高层内部“一直在打架”,中共党魁习近平无法摆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举行会议,决定今年7月在北京举行三中全会,并提及经济议题。该会按例在去年秋天举行,但一直“难产”,舆论多指向中共高层内斗所导致。
独立时评人蔡慎坤日前在海外X平台发文分析,三中全会开会日期已经打破中共改革开放以来所有惯例的纪录。迟迟不开三中全会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经济问题没有找到任何解决办法,去年以来热炒的“新质生产力”越来越像个笑话,经济终究还是要走向务实······如果连方块向都定不下来如何向党内外交代;另一方面是去年以来党政军高层继续清洗整肃,新上任的五位国务委员只剩下三位,火箭军更是全军覆没,对这一批人的处理要有一个说法和结果。
文章表示,三中全会出现多次延后,主要是因为人事问题和经济问题没有确定下来。
中共党魁习近平搞了三年的“清零”政策,重创中国经济。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房地产危机、消费不振、产能过剩及外资大量撤离等困局。
4月30日,中共党媒的通稿称,该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目前中国经济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并提到要采取新措施来解决长期的房地产危机,等等。
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胡平在X上说,三中全会可能会推出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吗?不可能。要是有什么灵丹妙药,现在就该派上用场了,干嘛还要等到7月呢?
5月1日,时政评论员秦鹏在《秦鹏观察》亚博官网中表示,中共三中全会一拖再拖,也无非两件大事迟迟未有定论,内部一直在打架,习近平并没有摆平:
第一,是人事问题,中共国防部长、外交部长这两个国务委员出事儿了,占全部的五分之二;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委员,也可能发生变动,要重新分配权力和利益;
第二,经济大政方针没有确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共就把三中全会作为确定经济大政方针的重要大会议,但是,近年来习一直否定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路线,试图走出一条做大做强国营企业、“共同富裕”的路来,外加大炼芯片、大搞新能源汽车等,但是显然,这条路在国内外都接连碰壁,引发了中美贸易战、对“一带一路”的封杀,以及欧美准备打击中国过剩产能。
秦鹏认为,从中共新华社的最新报导以及此前习近平等的举动来看,在内外交困下,习不得不做出了重大妥协,重新回到了以发展经济为重点的道路上来。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员兼所长沈明室4月30日对大纪元表示,习想要搞共同富裕,国进民退,相关政策目前并没有很大幅度的改变。如果他到7月会在三中全会做重大的宣示搞改革开放,只能说明他遇到重大挫折,在尝试了不同的政策之后,他发现中国的经济已经没办法挽回,只有回到改革开放。
蔡慎坤此前曾披露,来自北京的消息称,2023年八九月间曾就三中全会议题和报告提纲征求全体中委和省部级领导意见,由于各方反馈的三个方面的意见,与习近平的初衷大相径庭,短期内无法形成共识,因此三中全会只能往后推迟。
美国民间机构“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清日前对海外自由亚洲电台表示,中共的政治局会议是给本届三中全会定调子。但从官方报导来看,似乎看不到当局意识到经济正面临危机,并对两个关键问题都避而不谈:“第一是市场经济,用市场来决定资源和效益的分配;第二是约束权力。”
李恒清表示,外商最大规模从中国撤资就是发生在2023年,即疫情解封之后。这就是因为他们都认识到,中国不是一个法制社会。而要想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在习近平的独裁统治之下又是不可能实现的,大家对其已失去信心。
(责任编辑: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