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扶摇。欢迎和我一起探索未解之谜。
最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个新动作又勾起了外星人这个热门话题。具体来讲是什么呢?NASA又准备向外太空发送新的望远镜,积极寻找外星文明的痕迹啦。
NASA新太空望远镜
一年多前,NASA向外太空派送了高科技的韦伯望远镜,在距离地球150万公里的轨道上运行。这一年多来,韦伯给大家带来不少惊喜。我们前几期亚博官网中就介绍了韦伯捕获到的一些极其古老的星系的画面,直接挑战宇宙大爆炸理论。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NASA的这个新宝贝也将运行在韦伯的同一轨道上,是一个直径6米的高科技望远镜,能捕获韦伯望远镜看不到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精度更是达到了韦伯的千倍以上。而且还装备有先进的日冕仪(coronagraph),可以阻挡恒星的光线,这样光线微弱的行星也可以被看到了。
这所有种种特别的设计为的是什么呢?NASA说,主要用来检测太阳系附近25个类似地球的行星上的生命迹象,用来确认生命在银河系中是否普遍存在。望远镜的名字也取好了,叫做“宜居星球观测天文台”(Habitable Worlds Observatory),简称HWO。
这25个星球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从统计学上来讲,如果我们能从这25个星球中找到生命,那就意味着银河系中普遍存在着生命。如果找不到,那地球可能就是银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了。
UFO迷们听到这一消息很兴奋,破迷之日总算要来啦。不过且慢,NASA说,因为资金问题,这台装备精良的望远镜可能要到2040年才能建成。整个项目需要110亿美元的资金,可美国国会2023年只给了NASA天体物理学研究部门15.1亿美元的资金,差得太远了。而就连这点拨款,以后或许也不保。因为在NASA四个科研部门中,天体物理学是今年唯一一个被削减拨款的部门,被一刀砍了4%。照这样下去,可能等不到2040年,别说望远镜,连这个部门本身都得被砍掉了。
这就有点奇怪了。美国政府不是一直对外太空挺感兴趣的吗?自从1940年代UFO热掀起以来,美国上上下下都对寻找外星人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60年代轰轰烈烈的登月计划,70年代开始发射的一系列太空探测器,都是大手笔。之前的哈勃望远镜和现在的韦伯都造价不菲,NASA可从来没担心过资金的问题啊。
不过嗅觉敏感的UFO迷们却说这并不意外,外星人很可能就在我们身边了,那再去外太空寻找就没什么意思了。事实上自从2020年解密了三段美国军方拍摄的UFO视频后,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一直动作频频。说起来这三段UFO视频的解密过程也挺耐人寻味的。因为是有人先在网上爆光了这些视频,五角大楼才出来回应的。不过国防部既没有按照惯例辟谣,也没有追究人家什么责任,而是一口承认说这些视频来源真实。
转年6月,五角大楼公布了更多UFO报告和视频。NASA紧跟其后,披露了181页的文件,说自己的高层官员相信外星人曾经造访过地球,督促政府向科学界公开信息。一年之后,50年来第一次,盛大的UFO听证会在国会举行,军方高级官员们公开鼓励飞行员们站出来做UFO目击证人。下一个动作,国防部为UFO办公室改名,扩大业务范围,说水下也有不明飞行物,要一块研究研究。到了年底,又一份UFO报告出炉,洋洋洒洒1500页,收录了366起目击事件。五角大楼承认其中一半无法解释。虽然报告还是没下什么结论,不过这一系列大动作下来,有网友就说,这分分钟都是解密的节奏啊。
费米悖论
其实早在1950年UFO热刚刚兴起的时候,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就曾说过,地球应该在很早以前被外星人访问过了,而且被访问的次数远不止一次。为什么呢?因为别说是宇宙了,单单在银河系中就有大约有2500亿颗恒星。费米认为即使智慧生命以很小的概率出现在围绕这些恒星的行星中,那么仅仅在银河系内就应该有相当大数量的文明存在。
11年后,天文学家德雷克(Frank Donald Drake)推出了一个相应的公式把费米的理论具体化。这就是后来被认为是搜寻地外文明计划重要依据的德雷克方程。
然而,如果真有外星文明,文明都具有扩张性。如果宇宙诞生到现在137亿年这个数字是准确的话,那些无计其数的高级生命为什么没有在这漫长的历史中扩张到地球来呢?甚至在我们可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中,我们也都找不到其他智慧生命存在的痕迹呢?这么说来,银河系中普遍存在着生命的推论是不是就不成立呢?
上述的推理就是大名鼎鼎的费米悖论。就是说理论上讲,宇宙中应该充满了生命,可事实是,我们找不到证据来证实它。关于地球是不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这个话题,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在费米悖论的基础上,各种假说和理论纷纷出炉,让人眼花缭乱。来给大家分享几个,看看科学家们对外星人是怎么认识的吧。
1. 稀有地球假说
这种假说认为复杂生命的形成需要多种偶尔条件的结合。地球上多细胞生物的形成需要不同寻常的天体物理和地质环境条件。简单讲,就是需要天时地利两大因素。就说咱们地球上吧,大自然赋予所有生命同样的条件,空气,水和食物。可地球数百万的生物物种中,只有一种高等智慧生命,这就是人类。猴子为什么就建不了高楼,造不出大炮呢?这就显示了在相同条件下,高等智慧生命并非能轻易地出现和存在的。
2. 智慧生物具有自我毁灭的性质
这种理论认为,在发展出无线电通讯技术或太空飞行技术的前后,技术文明很可能就自我毁灭了,所以就没能出来访问其它星球。毁灭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生化武器、核武器、意外的病毒感染、程序失控的人工智能或者资源枯竭。这类话题近年来也慢慢成了地球人类的热门话题,有一部分人甚至认为人类的末日可能比想像的要更快到来,在我们能够远征外太空以前或许就已经自我毁灭了。
3. 动物园假说
这种理论认为外星生命有意避免与地球交流,一来让人类自然进化和发展,二来避免因为交流带来星际污染,类似于人们在动物园观察动物。天文学家约翰‧鲍尔(John Allen Ball)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实验室假说。认为人类正在接受实验,而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室,不过一旦人类通过某些技术或道德标准后,外星人可能会跟人类接触。最近这些年那么多UFO目击报告,是不是外星人打算现身了,所以故意让人类看到的呢?
来自古代的证据
不过其实关于外星人存在的证据,有人说,从古代就有了。就看你信还是不信了。来给大家分享几个网上传得比较热门的。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评判一下吧。
1. 玛雅宇航员
1952年,在玛雅古城帕伦克的一座神庙下面,发现了古玛雅王朝巴加尔大帝(Kʼinich Janaab Pakal I)的陵墓。巴加尔是公元7世纪玛雅西部地区的“霸主”,在世时古城帕伦克在建筑和艺术各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而他的陵墓也成为了二十世纪考古界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不过国王陵墓中的贵重物品虽然稀罕,却并不是考古学家们最为看重的地方。让巴加尔名扬四海的是墓中的一块的石板,因为上面雕刻了太空人驾驶着宇宙飞行器的画面。宇宙飞船的进气口、排气管、操纵杆、脚踏板、方向舵、天线,软管及各种仪表清晰可见。1952年石板刚被发现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画上的这些物件有什么寓意。直到1960年代,宇宙飞船上天后,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这不就是个操纵着宇宙飞船的宇航员嘛。可一千多年前,能有太空飞船吗?或者说,有外星人来访,邀请这位国王去体验了一把?
2. 日本古代土偶的护目镜
公元前1万4000年,日本进入了绳纹时代。这个时代以陶器著称。图中这个泥人土偶来自于绳纹时代末期,大约距今3000年前。跟其他泥人细眉细眼的形象不同,这个泥人有一对硕大无比的眼睛,脸上有面具,身上有盔甲,看起来就像是个戴着护目镜,全身包裹的太空人。那么3000年前,是哪位太空人访问了日本呢?
3. 壁画中的宇航员
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的南斯拉夫维索基‧德查尼修道院中(Visoki Dečani)有一幅来自于1350年的壁画,画的是耶稣受难时的情景。画作本身没什么特别之处,不过画左上角和右上角的两个发光体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放大了看,里面都坐着人。其中左边这位手臂长长地伸出来,似乎在操纵前面的什么东西。这会是两个古代的飞行器吗?
4. 古代人造卫星
这幅画作《圣体圣事的荣耀》(glorification of the eucharist)是16世纪意大利版画家萨林贝尼(Ventura di Archangelo Salimbeni)创作的,表现的是创造地球。画中耶稣和天父一人把着一个蓝色球体的两根触角。对于这两根造型奇特的触角,几百年来,大家一直都参不透是啥意思。一直到1957年,地球上的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 1上天,人们才发现,这个带触角的球跟Sputnik 1长得几乎像是孪生兄弟。那两根触角莫不是人造卫星的两条天线吧?是外星人造访地球,带画家参观他们的设备,给他带来了灵感,还是画家本人穿越到了1957年呢?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关于外星人,总有着说不完的话题,揭不开的谜。
那么在上面的几个古代艺术品中,您觉得哪一个最能成为外星人访问地球的证据呢?
未解之谜,我是扶摇。我们下回见。
参考资料:
NASA拟以百亿美元建新望远镜 寻找外星生命
五角大楼已收到数百份新的UFO报告
外星人从远古时期就来到地球的六大证据
NASA新解密文件:相信外星人造访过地球
欢迎订阅Youmaker频道:https://www.youmaker.com/c/UnsolvedMystery
订阅频道Ganjingworld频道: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2dgb6zFtQ9TYK11080c
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vQZ1p_-AXgAWiyHhE7CxQ
订阅未解之谜Telegram群组:https://t.me/wjzmchannel
《未解之谜》亚博官网组制作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