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1月02日讯】上期我们讲到出生礼俗,人一生下来还有一方面影响我们一生,那就是名字。父母都会给孩子起名字,名字里蕴含了哪些文化,从古至今我们又丢失了哪些关于名字的文化呢?
因为名字通常会伴随人一生,所以父母都希望找一个既有美好寓意,又好听又好看的字给孩子,特别是对女孩子,很多人会从唐诗宋词里寻找,如江疏影,疏影来自于宋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如王葳蕤,葳蕤来自于唐诗“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我们现代大都认为除姓外,就是自己的名字了,其实中国传统中名和字是不同的。
如我们熟知的诗人屈原,其实他本名叫屈平,字原,如项羽,其实他本名叫项籍,字羽,那为什么几千年来人们都称呼他们的字,而不称他们的名呢?
中国文化里注重人的尊卑、关系的远近,根据关系不同称呼也不同,关系亲近的如父母对子女会叫名,社会上一般的关系都会称字或号。名是孩子一出生父母取的,字是等到他成人的时候再取,为什么这时候才取字呢?
因为举行成人礼后,代表他已经成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了,古时男子二十岁时会举行成人礼,为了彰显正式和尊重,取一个字作为正式的名字,用于社会上他人对自己的称呼。名供长辈和自称时用,社会上相互称字。如诸葛亮,字孔明,别人常称他孔明兄,他自称本名亮,如《出师表》的第一句,就是“臣亮言”,他自称亮。这都是中国文化里谦称自己,尊称他人的一种方式。
女孩子通常会在十五岁举行成人礼后取字,或是有了婚约之后取字,《红楼梦》里贾宝玉问黛玉:“妹妹尊名?”黛玉回其名。但宝玉问“表字如何”时,林黛玉回无字,那时候黛玉年龄未及十五,又没有婚配,因此没有自己的字。 后来人们常用“待字闺中”来暗指这个女孩子还没有嫁人。
最早名字中有称号的人并不多,比如春秋时著名的商人范蠡号陶朱公,陶渊明号五柳先生等,到了唐宋时有名号的人就多了起来,比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杜陵布衣、白居易号香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等等。到明清,从官员到百姓几乎人人有号,人们往往称呼他们的号而忘了他们的名,比如我们熟知的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板桥其实是他的号,他本名叫郑燮,字克柔,但是郑燮和郑克柔这两个名字,对我们来说都比较陌生,再比如近代的齐白石,白石其实也是他的号,他号白石山人,而齐白石的本名是齐纯之。
而现代的社会当中,我们大都只有名,很少人有字了,我有一个朋友,他曾去参加一个学术研讨,去的都是德高望重的学者,他想请他们在书上给提个字,但是因为他没有取字,人家坚持不肯对他直呼其名,最终人家在扉页上写上他的姓后面加上他的职称。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们对传统的坚守,以及细节对他人的尊重。关于中国文化还有哪些呢,我们下次和您接着分享。
(责任编辑: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