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7年12月30日讯】中共建政后,发起了几十场政治运动,不过有一条主线,那就是对传统文化,包括对宗教信仰的破坏,是一直贯穿始终。1966年,哈尔滨一群红卫兵在官方的纵容下,冲入当地的极乐寺,砸庙毁经,还强迫一群僧人拿着侮蔑佛经的横幅接受批斗,这一幕刚巧被摄影师纪录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这张照片背后还有更多故事。
文革狂潮的第3个月。1966年8月24日,哈尔滨“极乐寺”闯入了一群红卫兵。他们在向导的带领下,肆意砸毁庙中的佛像和金刚像,强迫僧人拿着侮蔑佛经的横幅,接受人们的批斗。
纪录下这一幕的,是《黑龙江日报》时任摄影记者李振盛。他回忆,那一天,领着红卫兵砸庙的,是照片右下角这个穿工装的男子。
而他原本是极乐寺的一名僧人。
李振盛:他在里面“革命了”,他造反了。这个人,伙夫,做饭的。后来他的徒弟讲,‘我这师傅“根红苗正”,苦出身,红卫兵就利用这个’。
2006年,李振盛与日本NHK电视台合作,回到哈尔滨探访。当年(领红卫兵砸庙)的男子,已是93岁的耄耋老人。文革后,他重回极乐寺,成为住持。这张照片,那段历史,成为他最痛苦的回忆。
(视频来源日本NHK):“别说了,别说了。”
几千年来,对天地与神明的敬畏,流淌在中华民族文化的血液中。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思想为根,在世间的具体体现——宗教,在1949年后,遭到中共毁灭性的打击。
郭国汀:中共从1950年开始批判各种宗教,1955年,有2万名基督教徒被逮捕。随后的二十年内,中国一共有几十万名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被逮捕判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很多寺庙和教堂都被摧毁一空,所有的教堂也全部被关闭。
文革结束后,1982年,中共下发了“19号文件”,将文革时消灭宗教的政策归咎于江青等人,宣称以后会“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事实上,中国信仰自由的春天并没有到来。
这是《中国佛教协会章程》,第一章第三条,佛教协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共宣称的中国五大宗教的组织章程,无一例外,都表示拥护“无神论”的中共。
横河:中共把中共党员派去,披着宗教领导人的外衣去管理宗教。佛教协会的会长赵朴初,他是老牌中共党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主席包尔汉,他死了以后,中共给他评价的是“中共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建政以来的宗教政策,就是控制宗教,最终消灭宗教。从外部摧毁不了宗教,从内部才能摧毁。
郭国汀:当然中共非常狡猾,它在消灭外国天主教和正宗基督教的同时,它搞了一个“三自教会”,然后又搞了一个爱国天主教会,这两个教会实际上都是中共幕后操控的,由中共当局派特务、或已经叛变的、或已经出卖自己信仰的人,控制整个教会。
这是今天中国的寺庙。香火鼎盛。
这是中国互联网上的一段视频,几名身着僧袍的人,清点着铺满桌面的疑似香火钱。
画外音:“过年咱们多挣点”。
视频没有标注时间和地点,但宗教场所的商业化,已被视为当今中国的普遍现象。
横河:改革开放以后,中共大概发现了一个新的(消灭宗教的)途径,就让宗教团体商业化、行政化、机关化、世俗化。佛教寺院里面的和尚都分级别,科长、处长都有,也拿工资,变成了国家机关化。另外一方面就是商业化,把很多宗教胜地搞得真的是乌烟瘴气了。你真的想信仰,你到庙里面去,其实你也找不到真正的信仰了,这是中共的目地,把(信仰)彻底摧毁了。
在这一片喧嚣与肃杀中,1992年,中国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引人注目的信仰团体:法轮功。
免费教功,不收钱,不存物,没有宗教场所,不讲宗教形式。只要求修炼者恪守法轮功的核心原则“真善忍”,辅以5套舒缓的炼功动作。短短7年内,就吸引7000万到1亿人修炼。
据国家体育总局调查,法轮功的祛病健身总有效率高达97.9%。多家大陆媒体报导了法轮功学员道德升华、义务修路捐款的好人好事。前人大委员长乔石说,法轮功于国于民有百利而无一害。
但1999年,中共又对法轮功发动迫害。
郭国汀:共产党国家无一例外,全部疯狂迫害宗教信仰。原因在于,共产主义鼓吹阶级斗争,消灭一切异己。(而)凡是历史上经传统长期考验被公认的宗教,都是主张爱,博爱,宽恕,没有说我可以杀掉你而没有负罪感的。共产党政权玩命打压宗教信仰,目地就是为了剥夺人民的信仰,迫使人民去信仰共产主义,它要进行精神控制。
在很多学者看来,中共60多年来不遗余力打压信仰,毁掉的却不只是宗教本身。
章天亮:世界上很多文明的兴盛,都是和宗教信仰的兴盛相关的。传统的宗教信仰像儒家的仁者爱人,或者基督教的爱人如己,道家讲抱怨以德,佛家讲慈悲众生,都是有利于人和人之间有一个比较正常的、和谐的关系。现在中国大陆出现这个有毒食品,人和人之间互相不信任,欺骗,都是和信仰的丧失是有关系的。
1966年,面对中共的打压,一些僧人痛苦地沉默着。
1999年,面对中共又一轮严酷打压,一群修炼人平和地坚持至今。人们也在观察着,这场比文革更持久的浩劫何时结束,他们的坚持,将给中国带来什么。
撰稿:林澜
剪辑:林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