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中共為何拒絕IMF的萬億美元救房市建議?

8月2日,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了中國2024 年度報告。因為根據IMF《協定》第四條,IMF通常每年與成員國舉行雙邊討論。IMF是政府間經濟組織,中華民國本是創始國之一,中共政權1980年才在IMF獲取中國席位、出任執行董事。目前,中共在IMF的份額占比為6.40%,次於美國(17.43%)和日本(6.47%),為第三名。

2024年度中國報告,至少有這麼幾個看點。

第一,對中國經濟中期前景遠不樂觀。IMF認為,雖然,在強勁的公共投資和持續復甦的私人消費的支撐下,預計2024年的經濟增速將達到5%;但在一些長期不利因素的影響下,中期增速將會放緩(見下圖),GDP增長率2025~2026將降至4%區間,2027~2029繼續降至3%區間。

截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別報告第 24/258號

第二,建議中共逐步取消產業政策 。中共對產業政策和國家干預的運用十分普遍且不透明。IMF認為,中共長期過度使用產業政策,會導致巨大的經濟成本與風險。對內而言,導致資源錯配、生產性投資降低,以及由於對債務的依賴而加大金融部門的資產質量風險等等。對外而言,使貿易夥伴擔憂中國產能過剩和過度依賴出口拉動增長(見下圖)。當今全球的地緣經濟割裂壓力持續上升,一個重要的去風險情景(即各國實行「友岸外包」或推動「生產回流」)很可能成為現實,這將給全球尤其是中國帶來巨大的成本。IMF建議中共,逐步取消產業政策,同時結合其它配套改革,將抑制國內的扭曲效應;對外提高政府扶持政策的透明度,將可能減輕地緣經濟割裂的壓力。

第三,要求中共改善經濟數據。IMF表示,就監督目的而言,中共當局提供給IMF的數據大體上是充分的,但仍存在一些缺陷。附件六專門指出一些關鍵領域存在的相當大的數據缺口。長期存在的數據缺口包括:按支出構成分列的季度GDP數據(名義、實際和經季節調整);廣義政府數據,包括按經濟類型(經常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分列的支出數據,以及符合納入廣義政府範圍的統計標準的預算外實體(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數據。中共的國際收支數據未按《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手冊》第六版的要求提供金融帳戶的機構部門細目或投資收入的細目。另外,還需要加強關鍵礦物數據的共享和標準化。

以上三點可以看出,IMF工作人員對中共是相當客氣的,但其專業能力使其不得不對中共許多做法提出異議。對此,中共表面維持一團和氣,但在實質問題上堅決不改。例如,中共重申其對改善數據質量的承諾,但對IMF新設立的「數據充分性」(DAA)框架「表示嚴重關切」;不贊成對國民帳戶的評級結果;對政府財政統計的評級表示反對;僅表示在對外部門統計方面,將考慮逐步公開投資收入和機構部門的細目數據。

不過,報告中最引發外界關注的,則是中共明確拒絕IMF的一項重大建議:利用中央政府財政資源,保護未完工預售房的購房者。IMF認為,雖然存在數據缺口,導致很難準確估計潛在成本,並且這些成本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但工作人員的計算表明,如果實施這項方案,可能會在四年內產生約為GDP 5.5%的財政成本。2023年中國GDP約17.89萬億美元,GDP5.5%即約1萬億美元。

IMF為什麼這麼建議呢?主要兩個原因。其一,今年是房地產市場調整的第四個年頭,此舉很有必要,應當繼續實施,但房地產行業仍然嚴重拖累經濟活動(見下圖)。據估計,未來十年的住房基本需求相較2012年至2021年的平均水平將下降35%至55%。

其二,雖然中共出台了許多措施,然而,目前依然沒有一個明確的戰略用以解決陷入困境的開發商在不具備可持續經營項目上積壓大量住房庫存的問題。而未完工預售房的購房者擔心遭受重大損失,這是阻礙處置破產開發商的關鍵制約因素。

因此,IMF建議,為促進高效且低成本的房地產部門的轉型,在中央政府統籌下出台全面的一攬子政策,包括如下三個措施:「利用中央政府財政資源,保護未完工預售房的購房者」;加速破產開發商的處置;加快住房需求復甦,包括提高價格彈性和改善有償債能力的開發商的財務狀況;而以「利用中央政府財政資源,保護未完工預售房的購房者」為核心。

IMF認為,這種有針對性的一攬子支持計劃儘管將導致短期內債務水平相對於基線有所上升,但能夠降低房地產投資持續大幅萎縮的風險,且將有助於重建信心並提振消費,從而能夠在中期促進增長、提高財政收入。而且,這樣做,即使四年內產生約為GDP5.5%的財政成本,也是可操作的(報告之27點:短期財政政策應重點為房地產行業提供一次性中央財政支持,避免地方政府墜入財政懸崖)。

IMF從(經濟)專業主義提出的上述建議。IMF的執董們呼籲中共應讓不具備持續經營能力的房地產開發商及時退出,並提高房價的靈活性。大多數執董還認為當局有空間使用中央政府資金來保護未完工住房的購房者。

但是,中共卻拒絕了。藉口是此舉存在財政成本以及可能產生道德風險。中共執行董事張正鑫說:「我們認為,應當繼續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推動項目建設交付,同時切實保障購房人合法權益。不宜由中央政府直接提供財政資金支持,避免形成政府兜底預期,引發道德風險。」

這純粹是大忽悠。如果中共真的是「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推動項目建設交付,同時切實保障購房人合法權益」,中國怎麼會出現全國範圍內的無數爛尾樓?

中國賣樓主要是預售制,按中共的政策規定,預售款受銀行、地方政府嚴格監管,房企不能隨意動用。但現實是,房企、銀行、地方政府合謀,濫用預售款,出現大窟窿,才產生了大量的爛尾樓。可是,中國樓市轉變已經四年多了,中央當局並沒有普遍地、嚴格地去追究造成大量爛尾樓的責任。潛台詞是什麼?要把爛尾樓的苦果讓買房者硬咽下去。

當局當然知道,樓市低迷對中國經濟打擊太大,但為什麼就不採取IMF建議的中央政府動用一萬億美元救樓市呢?因為樓市垮了,受直接衝擊的是地方當局。中央有中央的利益,地方有地方的利益,中央不願意為地方埋單。中央要把樓市泡沫的苦果也讓地方硬咽下去。

事實上,中共與西方國家本質不同。歐美國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係是規範的,權責利一一對應。中共呢?中央、地方關係沒有規範,一直博弈激烈,中央耍流氓,地方也耍流氓。中央權力遠大於地方,中央耍流氓是來硬的,地方耍流氓只有來軟的,一方面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見紅燈繞著走」;另一方面是「擺爛」,讓中央不得不出手救助,因為中共也沒有西方的地方政府破產制度,所以在財政上無法對地方實行硬約束。

當前,中共政局向左轉、強化中央集權,中央非常強勢、要完全壓住地方、要完全控制老百姓。因此,中共不可能「利用中央政府財政資源,保護未完工預售房的購房者」,何況這是一萬億美元的真金白銀啊!

IMF的經濟政策精英,遇到中共這個政治流氓,其呼籲中共部署「一次性」財政資源,以完成和交付預售房産或補償購房者,只能是無果而終。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