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每月耗約一萬架無人機 台灣推軍備供應鏈挑戰成本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6月25日訊】俄烏戰爭爆發後,無人機的廣泛應用,在戰場上開闢出了全新的戰爭型態,受到各國矚目,台灣也積極發展無人機產業,但遭遇成本挑戰。台灣國防院專家許智翔指出,小型無人機種應被視作彈藥消耗品,台灣建立庫存的同時,也應該積極建立本土產業供應鏈

俄烏戰爭爆發後,無人機在戰場上的效果受到高度關注。台灣也積極學取經驗,調整國防戰略。台灣國防部提議,在未來五年內斥資約1.75億美元,購買3200架無人機。不過,華府智庫學者認為,這個數字需要迅速增加。

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許智翔:「這種小型的機種,它本身是一種,我們應該把它視為彈藥的一種消耗品,那它在戰場上就會需要很大的消耗量。那以烏克蘭的消耗量來講,即便打了好幾折,台灣先前建立無人機國家隊的時候宣布要採購3000架,其實仍然是沒有辦法支撐太久,它會需要更多的庫存。」

根據英國國防及安全智庫聯合軍事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 RUSI)資料,烏克蘭每個月消耗約一萬架無人機。《華爾街日報》也報導,華府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學者葛梅茲(Eric Gomez)也表示,「在衝突開始之前,台灣就必須進行大量庫存和保護這些物資。」

但《華爾街日報》也指出,台灣無人機供應鏈在去中化的過程中,將面臨高昂成本。葛梅茲也表示:「台灣國防產業並非不夠好。而是需要擴大規模。」

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許智翔:「市場擴大之下,多少可以因為批量生產、大量生產的優勢,去讓價格有一定程度地下跌。如果供應鏈上面,培養足夠的本土廠商,在提供一些價格,或者是材料、人工相對低廉的供應鏈的相關零組件產品的時候,的確也可以一定程度地去抑制它的成本上升。所以說這個(成本)並不是完全沒有方法可以去應對。」

目前,台灣也積極打造無人機產業鏈,除了建立「無人機產業園區」,也推動建立「無人機國家隊」。新任總統賴清德也在就職前,到嘉義參訪亞洲無人機中心,宣布要讓台灣成為「民主無人機供應鏈的亞洲中心」。

新唐人亞太電視陳輝模、陳真、張祺翎台灣台北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