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內每年有多少恆星死亡?專家這麼說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6月04日訊】當人們仰望夜空,總是會看到數不清的星星,但每次看到的數量肯定不一樣,因為星星像人一樣,也會有出生和死亡的過程。那麼,在我們的銀河系內,每年會有多少恆星死亡呢?

據生活科學(Live Science)網站報導,有關夜空的星辰變化得多快以及銀河系內每年有多少恆星死亡的問題,美國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SETI)的研究科學家德布瑟(James De Buizer)表示,這個答案很複雜。

德布瑟說,首先要澄清恆星死亡的定義。恆星是由核融合(又稱核聚變)維持的巨大熱氣球。核融合會將核心內的氫轉化為氦,當這個過程停止時,恆星便會死亡。恆星死亡的方式主要取決於其質量。

對於低質量恆星,當核心中的所有氫都轉化為氦時,核融合就會結束。在沒有核融合所產生的熱量和外向壓力的情況下,恆星會自行坍塌。在坍塌的過程中,核心的壓力會變得非常大,剩餘的氦會開始轉化為碳並釋放能量。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解釋說,此時恆星的外層大氣會膨脹並變紅,形成所謂的紅巨星。而紅巨星最終會拋棄這些膨脹的大氣,留下被稱為白矮星的緻密天體。

德布瑟說,銀河系中大約97%的恆星,包括太陽在內,註定會成為白矮星。

他說,由於白矮星會發出獨特的光譜,所以天文學家可以觀察到它們。天文學家利用這些訊息,再加上恆星形成率和總數量,藉此推算每年有多少恆星死亡。據估計,每兩年會有一顆白矮星形成。

對於質量是太陽8倍或以上的恆星,它們的死亡過程則有所不同。這些巨大質量恆星僅占銀河系內恆星的3%左右,但它們的影響非常驚人。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的天體物理學研究生波羅斯基(Eric Borowski)說,這類恆星在核心中融合越來越重的元素,最終變得無法抵抗重力而坍塌,其結果是被稱為超新星(supernova)的一場巨大爆炸。

NASA指出,超新星爆炸時,其核心會成為中子星或黑洞。銀河系內最近一次觀測到的超新星爆炸是在1604年,但天文學家估計,銀河系每個世紀會發生一次或兩次超新星爆炸。

德布瑟總結說,銀河系內每年約有1.9顆恆星死亡。了解恆星死亡的階段是天文學家拼湊恆星生命周期的方式。

大紀元此前報導,大約50億年後,太陽也會走向死亡,變成白矮星。它需要再耗費50億年的時間完成結晶化,最終冷卻下來變為固體,也就是結晶化的白矮星。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