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09日訊】貝多芬第九交響曲5月7日迎來首演200周年,柏林國立圖書館為此特別展出貝多芬手稿,讓人了解這位大作曲家的創作過程。
這段由德國波恩貝多芬管弦樂團演奏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激動人心。熟悉的旋律,讓聽者忍不住跟著節奏在心中哼鳴,甚至想像200年前的貝多芬在首次演出時那樣,充當副指揮,給樂隊強弱快慢的指示。
1824年5月7日,維也納宮廷歌劇院管樂團及合唱團在奧地利維也納肯恩頓門大劇院,首次演奏了貝多芬從1818年起,耗時6年,嘔心瀝血完成的這部交響曲。
整首樂曲長65分鐘,分四個樂章,第一次演出全場掌聲雷動,樂手則稱讚在台上監督的貝多芬,給出的激情四射的指示。
貝多芬對這首交響曲的激情,從他的手稿中也能窺探一二。
柏林國立圖書館修復師瑪格麗特·波拉切克:「正如你看到的,貝多芬的樂譜是手寫的,不是一揮而就,而是不斷修改、編輯、劃掉重寫······」
貝多芬第九交響樂手稿分一個包含所有樂章的大本和幾個不同樂章的小本。無論哪一本手稿,打開都可以看到這位天才作曲家持續完善樂譜的痕跡。
這份手稿珍藏在柏林國立圖書館,人們很少能看到它。
柏林國立圖書館修復師瑪格麗特·波拉切克:「它們每隔幾年只有在特別場合才會展出一次。」
第九交響曲是偉大作曲家一生完成的最後一部交響曲,曲目第四樂章包含著過去兩個世紀以來家喻戶曉的《歡樂頌》。
1770年,貝多芬出生在德國波恩,從小就展露出音樂才華。1792年,他來到維也納,並在那裡走完自己56年的精彩人生,留下大量傳世經典作品。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任浩綜合報導
本文網址: //www.ash-ware.com/b5/2024/05/08/a10387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