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國產能過剩傾銷 歐盟再啓反補貼調查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4月10日訊】繼中國電動車之後,歐盟執委會4月9日宣布,對中國風力渦輪機供應商發動調查,以查明中共政府的補貼是否在歐洲市場帶來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去年10月,歐盟針對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發起補貼調查,質疑中共政府的補貼,使這些公司能夠維持低價,並在市場上獲得不公平的優勢。

4月9日,歐盟再宣布對中國風力渦輪機供應商進行反補貼調查,這是針對中共涉嫌破壞公平競爭的綠色技術補貼採取的最新舉措。

歐盟競爭事務專員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表示,將調查在西班牙、希臘、法國、羅馬尼亞及保加利亞風力發電場的發展條件,並對中國風力渦輪機供應商展開新調查,是否透過國家補貼在歐洲市場獲得不公平的優勢。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風力渦輪還有太陽能板,其實已經是因為看準了歐美市場的白左盛行,都在吹一個氣候環保的概念,所以這些風力發電還有太陽能發電特別好賣,所以中共在這方面又能夠投其所好地出口相應產品,所以這東西也有歐美的產業結構跟能源產業結構的原因,也有部分是北京來說,它希望能夠在成衣家電傢俱之外,能夠產生一個新的全球出口增長點。」

產業遊說團體歐洲風能協會(WindEurope)聲稱,中國風力渦輪機目前在歐洲的銷售價格比歐洲製造的風力渦輪機低50%。

黃大衛:「中國風力渦輪機低於歐洲的造價50%,起碼有三個層面的原因。首先第一個就是廣為人知的,就是因為有政府的大量補助,尤其是風力發電、太陽能板,還有一些電動車,都是政府大量的補助。第二方面原因,其實也跟中國生產的過程中的真實成本,的確遠低於歐洲有關係,工人的工資比較低。第三方面來說,也就是污染問題,這一塊,中國成本都會遠低於歐洲發達國家的原因,是他們在污染環境方面,基本上承擔的保護環境的費用比較少。」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於4月8日結束為期4天的訪華行程,在新聞記者會上再次敦促中共當局應重視產能過剩問題。耶倫說,美國不會重蹈10幾年前的「中國衝擊波」,中國的鋼鐵產業奪走美國二百萬工作機會,拜登政府(Biden Administration)不會接受新產業因中國產品傾銷而遭受重創。

台灣總體經濟學者吳嘉隆:「這一次來就是為美國就準備,後面有更強硬的貿易戰要升級,對中國的經濟打壓還要再升級。所以拜登接續川普的貿易戰的路線,關稅根本沒有調降,而且技術禁令,金融制裁還在加強。」

中共當局一再聲稱,西方國家補貼導致產能過剩的擔憂毫無根據,並聲稱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成功歸功於創新,也就是所謂的新質生產力。

吳嘉隆:「從以前的『中國製造2025』,現在改頭換面叫做『新質生產力』,就是想要推出新興產業,來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動能,來取代房地產,取代基礎建設投資,來成為新的經濟亮點。然後在這個過程中,它還是依靠國外市場來消化它的過剩產能,變成對外傾銷,然後就變成貿易摩擦,全球圍堵中國,不讓中國的這個過剩產能一直往外傾銷。」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國誠認為,由於中國內需不足,產業蕭條,中共現在也只能夠利用這個出口,來補救國內非常低迷的經濟情況。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國誠:「因為它內循環沒辦法循環,它只好外循環,再加上這些產業本身對於很多西方國家產業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場競爭力,價格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競爭力,所以中共就是在國際貿易打價格戰。價格戰其實就是一種貿易戰爭,對於全世界的影響,現在估計全世界大概有針對中共的外銷出口產品,大概有77項到80項左右要進行所謂的財政補貼的調查。」

宋國誠表示,低價固然是優勢,但是也打不過西方聯合對中共的貿易制裁。

編輯/黃億美 採訪/易如 後製/Ton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