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4月02日訊】歡迎收看4月1日週一的《新聞大破解》,本集破解新聞來賓,資深政經評論家吳嘉隆,台灣日本研究院理事長李世暉教授,主持人張東旭。
4月10日美國《台灣關係法》生效45周年,4月10日、11日白宮舉行美日峰會、美日菲峰會。倒數一週,外媒一波波披露消息,美日安保64年來最大升級、將組建五國安全夥伴、三國海軍聯巡南海、美日高科技研發架構…等等。美媒近期在討論,北約32國協防範圍,是否應擴及夏威夷、關島,有助美軍協防台灣。
美國主導多個三角穩定印太,美日菲、美日澳、美日韓、美英澳,「美日台」三角越來越浮上檯面,傳出美方將派「第一島鏈通」谷立言第三度派駐台灣接掌AIT。意味什麼?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批評中共不擇手段,財長葉倫4月訪中,關切中國產能過剩、扭曲全球經濟。
自由陣營佈陣,嚇阻中共掀起第三次世界大戰;此外,在科技戰、貿易戰攻防越來白熱化,中共企圖產業彎道超車,結果可能超乎你我想像。
【美日峰會組5+1防線抗共保第一島鏈 美日菲海軍聯巡】
距離4月10日美日峰會還有一週,透過外媒一波波放風,從第七艦隊在日本維修、美日安保64年最大升級、最新消息,美日將尋求加強與英、澳洲、菲律賓的「五國安全夥伴關係」對抗中共,增加聯合演習、防禦技術合作;美、日、菲峰會,將宣布三國海軍聯合巡航南海。接著,美、日、韓第二屆峰會7月登場。
29日消息,中華民國海軍司令下週訪美,討論台美海軍合作、參加4月8日到10日的「海、空暨太空研討會」;消息人士稱,這是美方「聯合島嶼防衛概念」行動的一部分,與台灣、日本等地協調,在「第一島鏈」內對抗中共軍隊。
五國安保合作,台美海軍合作,會否形成5+1前沿防線?這五國安全夥伴關係,將透過RAA相互准入協定等各種合作,成為防線的接點,未來銜接北約等力量?
李世暉觀察,美國與盟友,正對中共形成「層層疊加的立體包圍」。南海、台海勢必彼此連動,無論在南海議題、台海議題,台灣其實都是最關鍵角色,「不排除台灣會逐漸在南海問題上有一定的發言權 ,所以台灣必須要關切各國在南海的作用與戰略。」
吳嘉隆觀察,東海、台海、南海,三海連動;東亞地區一盤棋,核心是保護台海的和平與安全,因為台灣聯繫東北亞、東南亞,在第一島鏈的關鍵地帶,這一區域安全的角色現在完全浮現,印證美國在打造整個安全架構。
菲律賓等於扮演一個角色
吳嘉隆觀察,美國、日本、澳洲、印度QUAD四方安全對話,不可缺的兩塊拼圖是韓國、菲律賓 ,菲律賓彷彿是選邊了 ,菲律賓可能會接受更多聯合演習、武器部署;如果中共在這邊掀起衝突越來越升級,尤其在(南海)仁愛礁、其他島礁 ,這裡可能會變成「亞洲版的烏克蘭」,把中共南部戰區的軍力吸收、消耗在南海島礁等區域;日本自衛隊,可能延伸到周邊,與美國聯合防守第一島鏈、南海、麻六甲海峽,甚至連到印度洋 。一旦台海或南海有事,側面的印度可能會在中印邊界行動,分散中共的兵力。
【北約東進印太 協防納夏威夷關島?連鎖制約共軍謀台】
北約會如何延伸幫助穩定印太?美媒30日報導,由於地理和歷史的特殊性,北約組織(NATO)的條約,32國的保衛範圍不包含美國在太平洋的夏威夷州、以及屬地關島,美軍兩大印太軍事重鎮,例如夏威夷有珍珠港美軍基地、美軍印太司令部總部。
最近有智庫專家討論,北約範圍不包括的現況,可能不利於協防台灣;認為應該討論這件事,有助嚇阻中共。北約去年,還討論考慮在日本設置辦事處
李世暉教授,怎麼解讀現在討論這事,連動印太防衛、協防台灣?
李世暉認為,北約在印太扮演的角色與程度還未確定,但這些討論已顯示「台灣有事,等於全球有事」的概念慢慢浮現出來。從各國在第一島鏈的安全布局來看,「是台灣這一熱點,鏈結了這些國家在安全保障上面的合作關係」;顯示未來的和平與戰爭、經濟,是牽一髮動全身的概念。
一些戰略觀察家認為,中共若武力奪取台灣,會希望尋找「最好的攻台時機」採取「閃電戰」,這要先某程度癱瘓「能夠馳援台灣的力量」,例如駐日美軍、日本自衛隊、關島或夏威夷的美軍、牽制駐韓美軍。
不過,美國等盟友也動態競爭、在台灣周邊強化嚇阻力,迫使中共一再要重新計算、延後、不容易找到所謂「最佳攻台時機」。「這些國家在考慮到中共可能的戰略部署的時候,(各國)如何更緊密的合作,而不會因為臨時上面的一些變故的發生,而讓中共在台海問題上取得它所要的閃電戰的結果;所以這也是我們現在觀察到,美國為主的這些西方國家,在印太地區包含了台海周邊,進行一些綿密布署的很主要背景。」
【島鏈通谷立言接AIT駐台?美日台三角隱形盟友上檯面】
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柏格31日至4月6日訪台。30日傳出,駐日本公使谷立言可能第三度派駐台灣、接任AIT處長;美方沒有否認。谷立言被形容是第一島鏈通、日本通,在外交圈評價很高,川普政府任內被派駐台灣,高速推進台美關係。
請教李世暉教授,(1)若這項任命實現,您怎麼解讀信號或未來路線影響?(2) 4月美日峰會,外媒預告美、日跟一些科技巨頭,可能建立一個高科技跟半導體的研發架構。台灣角色讓人好奇。台美日三方2015年成立GCTF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創意幫助台灣擴大國際合作空間,谷立言在2019年AIT副處長任內說,「我們希望GCTF成為一個不斷擴大的多邊機制,更廣泛整合印太區域的所有經濟體。」 時任AIT處長酈英傑說,台灣被納入美方經濟戰略每個部分。加上2023年台美21世紀貿易協定,讓人聯想台灣與「印太經濟架構IPEF」的前景?
李世暉解讀,這是美方強化印太戰略的一項人事布局,未來的美方AIT處長,要處理的已不僅是兩岸問題、台灣情勢,同時也會連動美國在印太地區一些具體的戰略內容;這意味著,從美國戰略角度看,台灣已經是印太戰略的重要一員。台灣的一些行動與意見,也將透過美方AIT處長在美國的外交網絡、軍事網絡的鏈結,受到了印太戰略的主要參與國的關注。這也顯示,印太戰略補上了「台灣周邊」這一缺口破口、趨於完整。
從台美日GCTF架構,2015年成立至今的運作,可以發現其傳遞一個很重要訊息:未來的印太地區各經濟體的合作,是一個多層次的合作,台灣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達利歐看衰中共:百年一遇風暴 經濟五挑戰 十年開戰?】
中共罕見一週內連辦三大國際會議:(3月24~25日)中國發展論壇、(3月26日)投資中國峰會、(3月26~29日)博鰲亞洲論壇,試圖安撫並阻止外資撤離。但外國商業領袖表示,已對中共產生「承諾疲勞」的現象,認為情勢悲觀、中共還繼續搞經濟集中化。
中共在華爾街的所謂老朋友、美國對沖基金橋水創辦人達利歐(Ray Dalio),在北京待了13天,27日發表長文指出,對中共黨魁所說國際秩序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有不同理解,中共面臨百年一遇的風暴,中國經濟至少存在五個方面的嚴峻挑戰;亟需解決債務問題,否則可能經歷類似1990年代日本經濟停滯時期的「失去的十年」。如果不協調經濟和文化衝突,未來十年發生毀滅性戰爭的可能性很高。
【預告貿易戰升級?美財長訪中關切產能過剩扭曲全球經濟 】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29日發布《2024國家貿易評估報告》,提到了中共在關鍵產業上,制定了必須使用非市場手段才能達到的目標,不擇手段企圖成為全球關鍵產業的主導者。
美國財長葉倫27日表示,計劃4月訪問中國時向北京施壓,重點談論中國的產能過剩、扭曲全球經濟, 「中國的產能過剩扭曲了全球市場價格和生產模式,傷害了美國企業和工人,也傷害了世界各地的企業和工人。」
葉倫去年7月訪問中國時,吳嘉隆曾研判她是去「摸底」了解中國經濟、當局應對的實況。
吳嘉隆解讀,財政部長、貿易談判代表出來表態,很可能是暗示、預告貿易戰要升級。「有太多的案例,中共到最後都是,從過度投資、到產能過剩、到對外傾銷 、最後貿易摩擦,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所以現在葉倫去(中國)挑明問題,你處不處理?你不處理的話,別怪我後面下手,類似先禮後兵打招呼。問題是在於說,中國這種產能過剩問題,的確衝擊了全球經濟,造成全球分工難以正常運轉。」可以預見,接下來美中的貿易戰還更嚴重。
美中關係惡化,不是只因為台灣議題、南海議題、貿易失衡問題,而是發現,跟中共協商沒辦法解決問題。美中關係「會掉入一個惡性循環裡面,一個負面的螺旋裡面,難以看到轉機。」
【中共謀電動車彎道超車?美日歐準備換道開新路拋離?】
美國關切中國產能過剩、恐怕扭曲全球經濟。尤其中國所謂「新三樣」電動車、太陽能電池、鋰電池,傾銷全球,引發美歐高度警覺。
熱門攻防議題,除了美國擴大對中共的晶片科技禁令,就是因應中國製造的電動車的傾銷與資安風險。
李世暉觀察,「目前我們所處的世界,它所有預判這世界的規則,已經出現巨大變化。冷戰時期所有規則最重要的指導原則是國家安全,在國家安全的架構下,你不能跟什麼國家進行貿易。在後冷戰時期,這原則變成全球化,在尋求最低成本的地方設置工廠,就成為一個國家或企業進行戰略判斷的準則。現代新的概念,至高原則出現 是經濟安全,任何的事情,不能再像過去全球化時代所思考的運作方式,而必須要在經濟安全架構之下,重新去思考國家的行動、企業的行動、產業的變化。」
李世暉觀察汽車的產業競爭,從德國、美國、日本的一些產業政策來看,似乎對電動車抱持著某種程度的警戒;甚至我聽到有些日本專家認為,當初全世界訂定2035年是電動車時代、必須停止販售汽油車,他們認為這一國際重大決定,似乎後面有一些比較得利的國家。
目前,美國對中國的電動車要課高關稅,歐洲國家延長汽油車的生產年限,日本透過油電混合車,以時間換取空間,強化日本下一個世代的移動科技「氫能車」,日本以國家的戰略方式、聯合其他國家去推動氫能的規格與發展;中共則是以一國的力量,去打擊其他國家的電動車。
中國的電動車產業「國內極度競爭的狀況之下,是沒有利潤的,那這產業就會死掉;其實大家也很擔心未來電動車,會不會走向LED、或太陽能面板(產業的覆轍)?」「它如果做到成本競爭之下,沒有利潤的時候;那我不認為其他國家,會繼續支持電動車,其他國家將會改採不一樣的方式。」這些國家也許會放棄LED、太陽能板產業,但無法放棄汽車產業。
李世暉觀察,日本的汽車產業,正進入「脫系列供應鏈的時代」,「脫系列化」也可理解為是對全球化問題的某種修正,需要在經濟安全保障的架構下,找日本之外的供應鏈夥伴,打造「未來的移動科技供應鏈」,尤其要找尋跟日本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合作,例如台灣是非常有機會參與其中。
歡迎大家使用乾淨世界新平台,訂閱新聞大破解頻道。
另節目在Youtube成立子頻道「新聞大破解隨選」,匯集節目的精彩片段,也請大家按讚、訂閱、分享。
歡迎訂閱 新聞大破解
乾淨世界訂閱頻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s/vwK6zgr7Jx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News_Insight
YouTube子頻道 各集節目精彩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News_Insight01
Twitter :https://twitter.com/NInsight2023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Insight2023/
新唐人亞太《新聞大破解》製作組
(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