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優化統計」後青年失業率大降 引發群嘲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1月17日訊】中國經濟衰退,中共不斷「美化」經濟數據。在中斷半年後,當局突然又公布「優化統計」後的青年失業率,比以往數字大幅減少。網民嘲諷毫無可信度。

經過近半年的所謂「優化」後,中共國家統計局1月17日公布了2023年12月的勞動力調查,其中備受關注的16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為14.9%,較去年6月的21.3%大幅降低。

去年3月至6月,中共官宣的16到24歲青年失業率從19.7%一路升至21.3%,連續創下歷史新高。之後,當局宣布暫停公布青年失業率。外界調侃,中共準備「優化數據」。

對於12月青年失業率大降,統計局給出的解釋是,經過「調整」的統計方法「剔除了在校學生」,僅以離開學校、進入社會,需要工作的青年為統計對象。

統計局局長康義稱,根據2023年各月的平均數字,中國16到24歲的城鎮人口中,在校學生約6200萬人,非在校學生占約3400萬人。「如果把在校學生包含在內,會把在校尋找兼職和畢業後尋找工作的青年混在一起」,因此剔除在校學生更能「準確反映進入社會真正需要工作的青年就業、失業情況」云云。

去年6月,當局公布5月份青年失業率是20.8%時,中共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曾在記者會上透露當時的統計數據,5月份,16至24歲青年人總量大概有9600多萬。其中很多是在校學生,未真正進入到勞動力市場,進入到勞動力市場尋找工作的有3300多萬。這3300多萬當中有2600多萬已經找到工作,大概有600多萬目前還在尋找工作。也就是說,青年人中失業總量總共600多萬人。

按照這些數據,5月份青年失業率20.8%應該是用失業人口(600多萬)除以尋找工作的人口(3300多萬)的結果。

根據康義透露的數據,中國9600多萬青年人口中,非在校學生3400萬人。而付凌暉的數據稱,這9600萬青年人口中,5月份共有3300多萬在尋找工作。

根據付凌暉在這次記者會上介紹的失業率統計方法,當局將16歲及以上人口劃分成三類:就業、失業、以及非勞動力。其中非勞動力是指沒有工作意願或失去勞動能力的人,這些非勞動力不在就業和失業統計範圍之內。計算失業率是用失業人口除以就業人口加失業人口之和。那些「沒有尋找工作,也沒有工作意願」的在校學生,不會統計到失業率當中。

如今官稱的青年失業率從6月的21.3%驟降至12月的14.9%,官方的解釋不是「就業人數增加」,而是「剔除在校學生」。個中緣由耐人尋味。

大陸微博上,許多網友對這個數據表示不信服:

「失業率怎麼下降的?沒有失業登記就不算失業了,幫你註銷了你就不算失業了,想失業還得聯繫相關部門進行登記。」

「去年6月不包含16~24歲的失業率是20%+,然後這個數據就停止發布了,理由是青年失業率的統計方法需要修改。這次降到15%,我猜一個是把畢業前找工作的學生排除在了統計範圍之外,二個是靈活就業。所以實際的占比怕是……」

「應屆生失業率應該超過40%。這個數據,對家長如何教娃應該有個猛醒。不要做無用功,早點認清形勢,尤其是家境不好的。」

「在官僚部門層層考核的壓力下,地方官員和高校負責人難免為了數據好看,想各種治標不治本的應對方法,先把數據改善。就業問題能否真正解決還存在疑問。」

前中國律師梁少華1月17日對大紀元表示,中共的數據都是政治數據,按領導人喜好編造,不能取信。

「就看大家直接的感受,大量的失業。包括過去三年,特別是去年,從中國走線到美國的人數急劇上升,你就可以看出來中國經濟差到什麼地步、中國社會環境惡劣到什麼地步。這是過去幾十年沒有的一種情況。走線的人群中,之前很多都被認為是在中國(社會)底層的人,沒有工作,但是現在看來包括大學教授、律師、高管,在中國生活比較優越的中產階級也加入逃亡,這是非常可怕的。」

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也曾對大紀元表示,中共的經濟數據沒有可信度,它怎麼公布也沒有意義。

「他們自己內部都知道,他們的經濟數據是有大量水分的,實際上情況很糟糕,你看從深圳、廣州,到上海、北京,這些一線城市的就業情況都不好。只要看:第一個奢侈品的採購,第二個高鐵,第三個旅遊,還有紅酒銷售、茅台酒的銷售,就已經知道整個消費在嚴重收縮。你(中共)在那邊用一些經濟數據要來吸引別人進來投資,沒有意義了。」

北京大學副教授張丹丹去年公開表示,若將約1600萬名躺平、啃老等不工作者均視為失業,去年3月份青年的實際失業率最高上看46.5%,遠高於官方當月公布的19.7%。

(記者歷澄宇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