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十月數據揭中共財政形勢惡化

11月15日,中共財政部發布10月財政收支數據。粗略分析即可發現,中共財政形勢日益惡化。本文作五點評論。

第一,1-10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7,494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較前三季度略有下滑;而且,前2個月還同比下降。這說明預算收入增長本身並不穩定。

第二,187,494億元的預算收入中,非稅收入29,653億元,同比下降3.8%。這是個非常重要的信號,表明中共財政的最後一根支柱正在動搖。

近年來,地方非稅收入總量快速增長,在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全國非稅收入中的占比顯著上升,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成為地方非稅收入主要來源。要知道,2022年前10月非稅收入30,81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2%。就是今年一季度,非稅收入也高達10,634億元,同比增長10.9%,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盤活閒置資產帶動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增長32.4%,拉高了非稅收入增幅。但是,到二季度形勢就變了,上半年全國非稅收入19,542億元,同比下降0.6%。

這說明什麼呢?國有資源(資產)的變現能力不行了。為什麼不行?主要是因為經濟衰退以及國有資源(資產)本身質量並非那麼好、市場不買帳。這就嚴重動搖了中共財政的根基。中共內部有這樣一種觀點:從國家資產負債表的角度看,中共政府債務多,但資產更多,完全可以覆蓋負債;中共政府是淨資產持有者,中共政府部門的淨資產在全國總財富中占比在14%左右,遠高於一些發達國家。但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所謂的淨資產不能變現,中共政府就一定會被債務壓垮。

第三,187,494億元的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157,841億元,同比增長10.7%。而稅收收入的增長,主要來自增值稅:國內增值稅59676億元,同比增長51.8%,如此高增速是因為去年同期留抵退稅較多、基數較低。更重要的是,增值稅是間接稅,不管賺錢與否都得交。更能反映經濟好壞的是國內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這三大稅,但這三大稅都下降,分別同比下降4.8%、6.3%、0.5%。比較而言,2022年同期經濟也是不好,增值稅下降29.1%,但這三大稅都是增長的:國內消費稅14,41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2%;企業所得稅42,27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5%;個人所得稅12,54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5%。從國內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這三大稅增速在2022和2023的變化這一角度,可以推論2023年的經濟形勢其實比2022年更差。

第四,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支缺口壓力居高不下。1-10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8.1%,支出增長4.6%。和前值比,收入增速進一步放緩,延續了5月份以來的下降勢頭,而支出增速連續第二個月加快。從2020以來的數據看(下表),收入波動幅度相當大,但支出是剛性的,穩步增長。中共財政收支缺口的壓力很大,財政藍皮書《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21)》預計達到2025年約達10.7萬億元。

2020-2023前10月財政收支部分數據

                                           數據來源:中共財政部

第五,土地財政走向崩潰。 去年前10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4,027億元,同比下降了25.9%;今年繼續下降,1-10月累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4,992億元,再下降20.5%。相比2021年的高峰(1-10月累計59,371億元),2023年已經減少了24,379億元,跌勢還停不下來,看不到底。然而,賣地收入總體相當於地方廣義財政收入的1/3左右,少了這麼大塊,又沒有可彌補的(房地產稅出台目前還看不到影),地方財政之糟糕可想而知。

綜上所述,2023年中國經濟衰退,重創財政;但是,中共同期又大搞「積極財政」,在增大財政支出的同時,又(1)發行再融資債券首次超過4萬億,緩解地方債務壓力;(2)發行1萬億特別國債(名義上用於災後重建),罕見調升預算赤字(2023年全國財政赤字由38,800億元提高至48,800億元,中央財政赤字由31,600億元增加到41,600億元,預計財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3)提前下達2024年部分新增地方債限額(若按2023年做法,提前批額度將超過2.7萬億),等等。這就使中共的財政風險大大增加。

從目前許多地方(包括深圳等發達地區)公務員大幅減薪以及派出所撤併輔警裁員等現象來看,中共的財政風險已經不可遏制地在擴散了。中共財政的徹底崩盤,恐怕不是難以想像的了。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