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淺析加沙地區紛爭的來龍去脈

近日,以巴衝突再起,以色列已經宣戰。美國正強力威懾該地區的其它國家和組織,不要試圖製造更大亂局。該地區錯綜複雜的關係確實令人感到撲朔迷離,簡單回顧歷史,或許能在諸多謎團中管窺一二。

以色列成功復國

公元前約1000年,大衛王率領以色列人奪取耶路撒冷,以色列人在城內建造了第一聖殿,成為朝聖的中心。耶路撒冷作為猶太王國的都城長達三百多年,但公元前607年,被新巴比倫帝國攻破。猶太人拼力反抗,巴比倫軍隊摧毀了整座城市,聖殿被焚。

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國消滅了新巴比倫帝國,允許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聖殿,城市恢復繁榮。此後600年間,耶路撒冷又被各大帝國征服,直到被羅馬帝國統治。公元33年,耶穌被羅馬駐猶太總督釘在十字架上。

猶太人起義失敗後,羅馬軍隊長期圍困耶路撒冷,最後拆除城牆、拆毀聖殿,約110萬猶太人失去生命。猶太人不准再進入耶路撒冷,只能流浪各地。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興起,穆斯林湧入該地區。

1918年,統治該地區的奧斯曼帝國在一戰中戰敗,國際聯盟委託英國託管,猶太人重燃復國的信念。二戰時,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戰後大批猶太人遷回以色列地區。

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181號決議,確定在該地區分別成立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次日,埃及、伊拉克、約旦、敘利亞、黎巴嫩對以色列發動了第一次中東戰爭,但以色列取得勝利,反而占據了更多領土。

各國多年來都不遵循1947年聯合國決議劃定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國界,沖突不斷,該地區也曾是美蘇冷戰爭奪的焦點之一,先後發生五次大規模中東戰爭,部分領土多次易手。隨後,以色列與埃及、約旦簽署了和平條約。

根據聯合國1947年決議,以色列面積1.52萬平方公里,目前實際控制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以色列已成為發達國家,人均GDP約3萬美元,也是全球教育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在多項科技領域保持先進水平,生活水平在中東最高。

以色列與165個國家保持外交關係;拒絕承認以色列的主要是阿拉伯、穆斯林國家和一些反美的國家,如朝鮮、古巴等。中共1992年與以色列建交。

2020年8月,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巴林簽署和平協議;此後,蘇丹、摩洛哥、科索沃也與以色列建交。美國正在推動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關係正常化,兩國都是美國在中東的盟友,還有共同的對手伊朗

 巴勒斯坦的現狀

巴勒斯坦目前由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兩塊聚居地組成,由於戰亂不斷,阿拉伯內部分歧嚴重,巴勒斯坦1988年才宣布建國,但是一個被有限承認的國家,中共當時立即承認。

1993年,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法塔赫」達成協議,相互承認。以色列撤出了69%的加沙地帶和90%以上的約旦河西岸地區;但雙方邊境由以色列控制。巴勒斯坦的水電、糧食、日用品、醫療等依賴國際援助,或向以色列購買。

2005年,以色列進一步從加沙撤軍,但依然控制加沙邊境和海岸線。2007年6月,哈馬斯通過加沙之戰,完全從「法塔赫」手中奪得加沙的控制權。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法塔赫」為首的政府現在管理約旦河西岸地區,加沙地區由哈馬斯控制,巴勒斯坦實際在內部分裂成兩部分。哈馬斯與以色列衝突不斷。

加沙地帶的衝突

哈馬斯成立於1987年,在巴勒斯坦內部與「法塔赫」分庭抗禮,主張消滅以色列。以色列和大多數西方國家將哈馬斯視為恐怖組織。因哈馬斯的極端暴力、恐怖行為,許多阿拉伯國家也對哈馬斯不滿。

2006年6月28日,哈馬斯從加沙挖地道,潛入以色列境內攻擊。同年還爆發了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的沖突。

2007年,哈馬斯打敗「法塔赫」,奪得加沙地帶的控制權。以色列對加沙進行封鎖,埃及也關閉了與加沙的邊境,僅限於運送人道物資。

2008年,哈馬斯向以色列境內發射大約百枚火箭彈,加沙戰爭爆發。埃及出面調解,雙方有限度停火。

2012年,以色列擊斃了哈馬斯軍事首領,並實施大規模反擊。2014年6月,雙方再次沖突。

哈馬斯沒有重型武器裝備,但有自製反坦克手榴彈、反坦克地雷、火箭和反坦克導彈等。以色列多次對哈馬斯領導成員實施斬首行動。

2021年5月,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以色列隨後空襲反擊,衝突持續11天後停火。

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襲擊,包括地面攻勢,以色列宣布進入戰爭狀態。美國擔心周邊國家和組織蠢蠢欲動,一再發出警告。

黎巴嫩真主黨的威脅

黎巴嫩在以色列北部,有很多人信仰基督教,並掌握權力。1958年起,巴勒斯坦難民大量湧入黎巴嫩,穆斯林人數增多,認為應該比基督徒掌握更多政權,曾試圖暴動奪權,加劇了內部矛盾。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黎巴嫩內部沖突中支持穆斯林,1970年還將總部從約旦遷到黎巴嫩,多次越境襲擊以色列北部,基督徒控制的黎巴嫩政府曾試圖遏制。

1975年,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派爆發內戰。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黎巴嫩境內對以色列頻繁發動襲擊,以色列兩度入侵黎巴嫩,最終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被黎巴嫩驅逐。1991年,黎巴嫩內戰結束,14萬人死亡。

2008年,黎巴嫩主要各方達成協議,建立統一政府,但反對黨擁有否決權。主要政黨中,真主黨、自由愛國運動等,親敘利亞、反美國;未來運動、黎巴嫩長槍黨等,則親美國、反敘利亞。

黎巴嫩真主黨1982年在伊朗資助下成立,宗旨為消滅以色列,把西方勢力逐出黎巴嫩,目前是黎巴嫩主要反對黨。美國、西方各國和阿拉伯國家聯盟把黎巴嫩真主黨列為恐怖組織。

黎巴嫩內戰結束後,各派解除了武裝,但真主黨以抗擊以色列為由,沒有解除武裝;並在伊朗援助下,設有訓練營,擁有火箭炮、迫擊炮、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地對地導彈等,還有武器生產能力。

中共、俄羅斯承認真主黨,古巴、朝鮮、委內瑞拉、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的親伊朗武裝組織「真主黨旅」,都協助黎巴嫩真主黨。

敘利亞的威脅

敘利亞與黎巴嫩、以色列接壤。敘利亞和黎巴嫩分別於1941年和1943年獨立;但敘利亞不承認黎巴嫩,視其為敘利亞的一部分。黎巴嫩內戰中,敘利亞軍隊進駐黎巴嫩,控制了黎巴嫩,迫於國際壓力1989年逐步撤出,至2005年全部撤出。2008年,雙方建立外交關係。

1963年,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發動軍事政變奪權,阿薩德家族統治至今。1967年的阿以戰爭中,敘利亞的戈蘭高地曾被以色列占領。

2011年,中東爆發阿拉伯之春運動,敘利亞出現反政府示威,但被政府軍鎮壓,隨後演變成敘利亞內戰至今。敘利亞四分五裂,由多個政權或武裝團體控制,包括敘利亞政府、敘利亞反對派、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臨時政府、北部和東部的敘利亞自治區等,期間還有與伊斯蘭國(ISIS)的戰事。內戰已導致逾20萬人死亡,約800萬人流離失所,敘利亞經濟陷入負增長,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

敘利亞是伊斯蘭教為主的國家,其中遜尼派約占70%,什葉派接近20%,還有很多人信仰基督教。敘利亞政府軍因內戰耗損,正規軍由原本的30萬降至15萬。俄羅斯曾是敘利亞最大的武器供應國。敘利亞總統阿薩德9月份到訪中國,與習近平見面,杭州靈隱寺破例為其打開正門。敘利亞政府目前與超過80個國家有外交關係。

敘利亞被認為是伊朗「最親密的盟友」,兩國曾共同與伊拉克為敵,也都反對美國和以色列。伊朗通過敘利亞向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運送武器。美國和西方認定伊朗和敘利亞是恐怖主義的國家支持者。

伊朗的威脅

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曾與伊朗關係良好。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的大部分原油來自伊朗,以色列幫助伊朗發展農業,並向伊朗出口武器裝備,還幫助伊朗建立間諜機構。

1979年,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宗教領袖霍梅尼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權,切斷了與以色列的官方聯繫,採取反猶太政策。

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以色列更擔憂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向伊朗提供了大量武器,並向伊朗派遣了顧問。

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後,伊朗革命衛隊成員進入黎巴嫩,與以色列交戰,並資助成立了黎巴嫩真主黨,對付以色列。

1993年,巴以簽訂《奧斯陸協議》,伊朗指責「巴解組織犯下了賣國罪」,呼籲對以色列發動聖戰。1998年,伊朗表示繼續支持哈馬斯針對以色列的暴力行動。以色列在公海不斷攔截伊朗運往加沙的武器。以色列多次對伊朗人民表達同情,批評伊朗政府侵害人權和基本自由。

結語

以色列重新建國後的歷程充滿荊棘,該地區戰火不斷。在美國和西方斡旋下,以色列與埃及、約旦和解,再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達成協議,但伊朗支持的哈馬斯在加沙不斷引發衝突。

近年來,以色列與阿聯酋、巴林和解,目前正與沙特商談和解。哈馬斯突然大規模襲擊以色列,被認為試圖阻撓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和平進程。

哈馬斯背後有伊朗,實際最大的支持者是中共,俄羅斯也希望在中東攪局。以色列反擊哈馬斯之際,美國警告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和伊朗等,不要企圖擴大衝突。

以色列有軍事優勢,但對恐怖襲擊防不勝防,正決心徹底清除哈馬斯,否則矛盾難解;背後一心要添亂的各種勢力,則是一再推波助瀾。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