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特稿】瀕死輪迴學揭示生命本質(下)

《透視「進化論」》第五章(下)

(接前文)本章目錄:

第五章 瀕死輪迴學揭示生命本質

一、瀕死體驗研究簡介

1.1 何謂瀕死體驗
1.2 瀕死體驗研究簡史
1.3 瀕死體驗的經典醫學研究

二、瀕死體驗的十大現象

2.1 現象一:思維清晰,有條有理
2.2 現象二:靈魂離體,觀察準確
2.3 現象三:盲人能看,超常視力
2.4 現象四:幼兒體驗,超越心智
2.5 現象五:超越民族,跨越文化
2.6 現象六:人生全景,快速回顧
2.7 現象七:另外時空,遇到故人
2.8 現象八:與神相遇,天堂之旅
2.9 現象九:昇華人生,增強使命
2.10 現象十:醫學專家,同樣經歷

三、瀕死體驗研究的主要結論

3.1 人死後靈魂仍然存在,並可離開肉體
3.2 瀕死體驗是靈魂在另外空間的真實體驗
3.3 瀕死體驗揭示進化論、無神論是錯誤的

四、輪迴轉世現象簡介

4.1 印度9歲女孩他鄉認親
4.2 輪迴轉世起源於傳統文化
4.3 西方研究轉世的先驅者

五、輪迴轉世典型案例

5.1 美軍二戰飛行員的前世今生
5.2 斯里蘭卡基督徒轉生成為佛教徒
5.3 英國親姐妹同日遇難後轉生雙胞胎
5.4 湖南「再生人」現象

六、證明輪迴轉世的六大證據

6.1 前世人物大多可被核實
6.2 出生胎記對應前世傷害
6.3 先天缺陷對應前世傷害
6.4 性格行為多與前世相似
6.5 恐懼對象對應前世傷害
6.6 輪迴現象跨越民族文化

七、催眠回溯對輪迴轉世的研究

7.1 韋斯博士的病人的前世今生
7.2 沃穆巴赫博士的統計論證
7.3 牛頓博士對精神世界的研究
八、瀕死輪迴學揭示生命本質否定進化論
8.1 瀕死輪迴現象的民意調查
8.2 瀕死輪迴研究揭示人的來源和本質
8.3 瀕死輪迴研究再次否定進化論

四、輪迴轉世現象簡介

人有沒有前世?生命有沒有輪迴?這個問題對許多有東方傳統佛道信仰的人來講,並不難回答。

大多數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當與一個素未謀面的人第一次見面時,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很多人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往往是源於「一見鍾情」。這些現象,用人有前世的緣份來看,就很好理解。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性格、愛好和才能,即使是雙胞胎,也可能會非常不同。這些生命現象很難用生物學的基因理論解釋,而用人具有對前世的記憶來理解,就不難說清。

東方傳統文化對輪回轉世的理解多局限在口耳相傳或古書記載的層面,儘管近現代大眾報刊雜誌屢有案例報導,大家也多當作故事來看,鮮有上升到科學的層面加以認真研究的報告。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近一個世紀以來,在沒有輪迴轉世理念的西方,卻湧現了一大批具有可貴求真精神的科學家。他們為了探尋生命的真相,無畏艱難和挑戰,義無反顧地走在開拓者的道路上。他們總結的翔實的研究成果,奠定了輪迴轉世(Reincarnation)研究的堅實基礎,揭示了關於人生命更本質的真相。

這其中包括美國著名精神病學家伊恩‧史蒂文森教授(Ian Stevenson)和布雷恩‧韋斯博士(Brian Weiss)等。韋斯博士曾說:「保持開放的心態」,「真正的科學始於觀察」⁴⁴⁹。我們先來看一個印度女孩的故事。

4.1 印度9歲女孩他鄉認親

1935年的一天,在印度北方邦的城市穆特拉(Muttra),商人凱德(Kedar)收到一封從約145公里外的德里市(Delhi)寄來的信。信中附著一張小女孩的照片,他完全不認識。讀完信,他簡直驚呆了。

寫信的是德里的一位中學老師巴布。信中說,德里一個今年9歲名叫香蒂的女孩,自稱是凱德曾經的妻子魯格迪(Lugdi),和他生過一個兒子。信中寫下了香蒂描述的凱德個人、家庭和生意的細節。⁴⁵⁰

凱德回信說,來信提到的有關他的情況屬實。他的確曾經有過一位妻子叫魯格迪,但她於九年前在生下他們的兒子10天後,就因病去世了。

印度德里女孩香蒂‧黛維(Shanti Devi)生於1926年,從約3歲開始就回憶和陳述她的前世。她說她的前世名字叫魯格迪,1902年出生,後來嫁給了穆特拉的布商凱德‧納特‧肖拜(Kedar Nath Chaubey)。

起初,父母以為不過是小孩的胡言亂語,並不在意。可是,隨著香蒂一再重複自己的故事,甚至時常要求父母帶她去拜訪穆特拉的丈夫,父母才開始認真對待這件事情。

1935年,香蒂的家人終於在她9歲時,寫信詢問是否有凱德這樣一個人。凱德回信確認後,派一位親戚前往香蒂的家,隨後自己毫無預警地也到了香蒂家。香蒂當場分別準確識別出這兩個人的身分。

1936年,印度國父莫罕達斯‧甘地(Mahatma Gandhi, 1869-1948)聽說香蒂的故事後,親自指定了一個15人專家委員會負責調查此事⁴⁵¹。在確定香蒂從未離開過德里之後,專家委員會陪同香蒂首次訪問穆特拉,以共同見證她對那裡的人和該地區的辨認情況。

在穆特拉的火車站,香蒂在眾人中識別出凱德的另一個親戚。然後,她被安排坐上一輛車,司機根據她的指示行駛到了凱德的房子所在地。即使這座房子已經重新粉刷成了不同的顏色,她也認出來了。一位老人出現在房子附近,她正確地認出他是凱德的父親(她前世的公公)。她對不同房間如何安排布局、壁櫥如何陳列等問題,都一一作出了正確的回答。

香蒂還記得她的前世曾在凱德的房子裡藏過一些錢。她指著這所房子一個房間的角落,說那是她埋錢的地方。當人們挖開了一個洞之後,目擊者看到了一個被用來保管貴重物品的布局(arrangement),不過裡面空無一物,但香蒂堅持說她曾在那裡留下了一些錢。最終凱德承認在妻子去世後,他找到了這個地方並取走了那筆錢。

後來,她還前往她記憶中的前世父母的家,在五十多人的人群中正確地認出他們兩人來,並正確地叫出他們的名字。

甘地的專家團調查的結論是,香蒂靈魂轉生的故事是真實的,不是謊言,不存在造假。這個消息在媒體上發表後,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例如,1937年12月12日的《美國週刊》(American Weekly)發表了關於香蒂靈魂轉生的案例報導,標題是:「她在去世一年後重新出生。官方報導11歲的香蒂‧黛維,她被帶到『記得』的相距遙遠城市的家,她曾在那裡分娩後去世。她認出了她的『兒子』,並令她的『丈夫』信服她的身分,因為她透露了只有妻子才可能知道的親密細節。」(Born Again the Year After She Died. Official Report Upon 11-Year-Old Shanti Devi, Who “Remembered”  the Home in a Distant City From Which She Was Taken to Die In Childbirth, Recognized Her “Son” and convinced Her “Husband” of Her Identity by Giving Him Intimate Details None But His Wife Could Have Known.)⁴⁵²

一個9歲的孩子,能主動找到前世的家,認出家庭成員,而且與事實相符。這些都無法用兒童通常的記憶、行為和認知作出合理地解釋。在香蒂到達穆特拉之前,她就已經可以說出穆特拉的習慣用語,她還用馬拉圖方言與當地人說話。她使用這種方言的能力,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證據之一。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精神病學家伊恩‧史蒂文森(Ian Stevenson, 1918—2007),20世紀60年代專程來印度調查核實香蒂及她提及的所有人和事。史蒂文森的研究報告指出,關於前世的記憶,至少有24項陳述(statements)香蒂有做出詳細的描述,然後經史蒂文森證實與事實完全吻合。他也在報告中提供了這些詳細的事實細節,並表示關於前世的記憶,香蒂沒有任何不正確的陳述。這充分證明了香蒂所具備的前世記憶不是編造的,而是事實。

4.2 輪迴轉世起源於傳統文化

香蒂的案例,說明人在死後可以再次轉生成人。其實這樣的案例古今中外一直就有,可謂比比皆是。

世界各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中早已指出,當人肉體死亡時,靈魂不死,還有輪迴轉世現象。

《大英百科全書》對「輪迴」(reincarnation, transmigration, metempsychosis)的定義,是指身體死亡後繼續存在的精神個體的重生。精神個體包括意識、心智、靈魂等,可繼續存在於一個或多個連續的物質或精神實體形式中。這些實體可能是人類、動物、植物或神靈。⁴⁵³

佛教的輪迴(reincarnation)指生命不是單一的一次生命過程,而是循環往復的。死亡只是一段生命的結束,同時也是另一段生命的開始。⁴⁵⁴

輪迴又叫「重生」(rebirth),就像我們肉身穿衣服,靈魂也可以把某種身體形式像衣服一樣「穿上」。當衣服變舊無用,我們就會丟棄它們,購買並穿上新的。當我們肉身死去,靈魂會尋找一個新的「身體」「穿上」,這就是輪迴轉世。⁴⁵⁵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在《斐德羅》(Phaedrus)中也探討了靈魂輪迴循環、永恆不朽的主題⁴⁵⁶。

中國道家學派的莊子也認為,人的生命循環往復,就像大自然的四季變化一樣。中國的傳統文獻中記載了大量的輪迴轉世的歷史故事。

4.3 西方研究轉世的先驅者

瑞士心理學教授西奧多‧弗盧努瓦(Théodore Flournoy, 1854—1920)是西方最早研究前世回憶的科學家之一。弗盧努瓦是第六屆國際心理學大會主席、日內瓦大學實驗心理學系主任。他曾對一個名叫海倫‧史密斯(Hélène Smith)的人的案例進行了深入研究。史密斯有固定工作,身體健康,精神狀態良好,為人誠實。她能夠與靈魂交流,為人提供前世信息⁴⁵⁷。弗盧努瓦在1900年出版《從印度到火星》(From India to the Planet Mars),書中記錄了他對史密斯的觀察和分析。

早期這些案例出現的時候,由於人們受到進化論的錯誤引導,輪迴轉世現象在西方科學界一直被視為禁區。這時,美國夏洛茨維爾(Charlottesville)的弗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精神病學家伊恩‧史蒂文森(Ian Stevenson, 1918—2007)以嚴謹的態度調查了數千個有著轉世記憶的兒童的案例,開創了輪迴轉世研究的先河。⁴⁵⁸

弗吉尼亞大學是美國最好的公立大學之一,是由美國開國元勛、《獨立宣言》撰寫人傑斐遜總統建立。

史蒂文森出生於加拿大渥太華,父親是律師。史蒂文森在1943年獲得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醫學博士學位,於1951年接受精神分析培訓,1958年從華盛頓精神分析研究所(Washington Psychoanalytic Institute)畢業,後來成為弗吉尼亞大學醫院(University of Virginia Hospita)的一名兒童精神病學家。⁴⁵⁹

史蒂文森博士在傳統精神醫學領域的研究,被業內同行讚譽為邏輯思考的楷模和清晰寫作的典範。例如精神科醫生哈羅德‧利夫(Harold Lief)在與史蒂文森合作研究人類行為學期間,親眼目睹了史蒂文森在收集數據時的周密性,也對他思維的清晰嚴謹印象深刻,因此他十分敬慕史蒂文森。⁴⁶⁰

1957年,39歲的史蒂文森被任命為弗吉尼亞大學精神醫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那時,他已經在主流精神醫學期刊上發表了大約60篇醫學研究論文。史蒂文森是一位講席教授(Chair Professorship)──這是在「正教授(Full Professorship)」之上的一個頭銜,獲此頭銜的學者都是在各自領域特別傑出且成就非凡的教授。

1958年,美國心靈研究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ASPR)為紀念美國心理學家兼哲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舉辦了一項關於「超心靈現象以及其與人肉體死後精神存活問題之關聯」的最佳論文競賽。史蒂文森曾對44個報紙雜誌刊登的擁有前世記憶的案例進行了綜合醫學分析,撰寫的研究報告在競賽中獲獎⁴⁶¹。他在1960年正式發表了兩篇相關的學術論文⁴⁶² ⁴⁶³。

來自不同國家和不同來源的輪迴轉世案例之間的相似性,給史蒂文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這44個案例,當把它們放在一起時,我覺得其中一定有什麼東西是無法迴避的。」

1960年史蒂文森的論文發表後,超心理學基金會負責人艾琳‧蓋瑞特(Eileen Garrett)也得知了一個類似案例,並提議史蒂文森去印度調查。史蒂文森於是先到印度親自調查了25個案例,接著他在錫蘭(現斯里蘭卡)調查了7個案例。調查完之後,他才意識到有過去生命記憶的兒童在當地是一種普遍現象。

在從印度和錫蘭返回不久之後,史蒂文森接到了杜克大學超心理學實驗室主任J.‧B.‧萊因(J. B. Rhine)轉來的消息。萊因收到了一封來自阿拉斯加的有關過去生命記憶的案例的信,他將其轉交給了史蒂文森。史蒂文森隨後前往阿拉斯加,在那裡的特林吉特部落(Tlingit tribes)中又找到了一些類似案例。

1966年美國心靈研究學會出版了史蒂文森的第一本著作《二十案例示輪迴》(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⁴⁶⁴,該書是史蒂文森經過精心核實兒童陳述與事實是否相符之後,詳細總結的案例報告。其中包含史蒂文森所訪談的每個人的名單和孩子對前世生活所做的每一個陳述、消息來源和核實是否正確的長長列表。史蒂文森以客觀、公正的方式呈現了這些案例。

這本書出版後,《美國精神病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評論表示,這些案例的詳細記錄足以說服人們相信轉世的合理存在。

後來史蒂文森接受了施樂複印機發明者切斯特‧卡爾森(Chester Carlson)的捐贈,1967年辭去精神醫學系主任職位,成立了一個小型的「感知研究部」(Division of Perceptual Studies),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輪迴轉世研究調查中。

就這樣,史蒂文森用40年的時間收集了超過2500個有前世記憶的兒童的案例,他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例如印度、斯里蘭卡、土耳其、黎巴嫩、泰國、緬甸,也包括北美、歐洲和南美洲。為了調查取證,有時他一年的行程超過5萬英里。

1975年—1983年,弗吉尼亞大學出版社陸續出版了史蒂文森的系列著作《輪迴轉世案例》,包括對四十多個案例的詳細分析,一共四卷。⁴⁶⁵

史蒂文森出版了至少十幾本輪迴轉世的研究專著,包括《轉世與生物學:對胎記和出生缺陷病因學的貢獻》(兩部專著,一共二千多頁)⁴⁶⁶、《轉世類型的歐洲案例》⁴⁶⁷和《轉世與生物學的交叉點》⁴⁶⁸等等。

1975年12月1日《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萊斯特‧S‧金(Lester S. King)醫學博士針對《輪迴轉世案例》第一卷發表評論說:「關於轉世,他(史蒂文森)已經細心而冷靜地收集了一系列來自印度的詳細案例,這些案例的證據很難用其它方式解釋。」評論還說:「他(史蒂文森)已經記錄下大量的不容忽視的數據。」⁴⁶⁹

1977年《神經與心理疾病期刊》發表了史蒂文森的論文《轉世觀念的解釋價值》⁴⁷⁰,這篇論文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的一千多次重印請求。當時期刊編輯是世界精神衛生聯合會主席、美國著名精神病學家尤金‧布羅迪(Eugene Brody, 1921—2010),他畢業於哈佛醫學院⁴⁷¹。

同年,布羅迪還刊登了史蒂文森的另一篇題為「關於人死後生存證據的研究:歷史與批判性調查及最新發展摘要」的論文⁴⁷²(Research into the evidence of man’s survival after death: a historical and critical survey with a summary of recent developments)以及幾位其他學者的評論。其中一則是精神科醫生哈羅德‧利夫(Harold Lief)的評論:「要麼他(史蒂文森)犯了個極大的錯誤,要麼他將被譽為『20世紀的伽利略』。」⁴⁷³

2007年《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一篇文章記錄了史蒂文森的長期同事艾米麗‧凱利博士(Dr Emily Kelly)的評論:「他(史蒂文森)相信,提供的研究證據足以讓一個有理智的人相信輪迴。」⁴⁷⁴

史蒂文森去世之後,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吉姆‧塔克(Jim Tucker)博士繼承了他的事業,繼續持之以恆地研究。輪迴轉世至今已經成為西方精神病學超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五、輪迴轉世典型案例

雖然西方實證科學不是研究靈魂輪迴轉世的最佳方法,但用實證科學的邏輯也能總結歸納出輪迴轉世現象背後的規律。

史蒂文森研究的有輪迴轉世記憶的兒童的案例,通常具備顯明的特點⁴⁷⁵。一個典型的案例可以被描述如下:

通常是從2~4歲開始,這些孩子會自發地講述前世的細節,通常前世是普通人的家庭而不會是王公貴族或名人。直到8歲,孩子關於前世的講述通常會停止。

有轉世記憶的孩子通常精神狀態正常,沒有社會心理問題。儘管很年幼,但他們知道遠在千百里之外的前世家庭的具體情況,還有發生在十幾年前甚至更久以前的事情的細節,這些細節往往90%是準確的。

這些孩子所描述的前世的人、事物,有三分之二可以被找到並得以驗證⁴⁷⁶。當孩子第一次見到前世家庭時,能夠在沒被告知的情況下準確識別家庭成員;孩子常常知道只有以前的家庭成員才知道的家庭祕密;很多孩子甚至可以說出前世生活的地區的語言。前世的家人通常被事實說服,從而信服地接受孩子作為已故親人的轉世生命。

這些兒童通常智力發育正常。他們會出現與前世行為一致的喜好、習慣和行為特點。例如,如果孩子記得自己前世是一個富有的人,有許多僕人,那麼無論他現在的家庭多麼貧窮,可能也會試圖拒絕做任何家務或其它卑微的工作。

在許多情況下,這些孩子身上有胎記或先天性畸形,其位置、外觀與前世生命身體上的致命傷口相對應。孩子通常記得前世死亡過程的細節,通常被報告為意外事故、暴力死亡或突然死亡。

下面我們結合被獨立調查研究核實的輪迴轉世案例,來揭示輪迴轉世現象的規律。有的現世轉生到與前世不同的家庭,有的現世轉生到與前世相同的家庭,甚至有的前世為動物、現世為人。

5.1 美軍二戰飛行員的前世今生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對夫妻布魯斯‧萊寧格(Bruce Leininger)與安德里亞‧萊寧格(Andrea Leininger)原本不相信輪迴轉生,然而,他們兒子的表現讓他們改變了這個觀念。

他們的兒子詹姆斯‧萊寧格(James Leininger)1999年誕生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詹姆斯在很小的時候就展現出對飛機的濃厚興趣。有一次,安德里亞給詹姆斯買了一架玩具飛機,告訴他飛機下面有一個看起來像炸彈一樣的東西,詹姆斯趕緊糾正媽媽說:「那不是炸彈,而是一個副油箱。」成年人都很少聽說過副油箱,更不用說一個3歲的孩子。

詹姆斯在2至4歲時,常常向父母講述一個前戰鬥機飛行員的故事,並且描述得驚人細緻。有一次,詹姆斯告訴他們,他的飛機被日本人擊中了,然後墜毀了。

詹姆斯說他當時執飛的海盜式(Corsair)戰鬥機的發動機在硫磺島上空被火炮擊中了,所以遇難,並且他說那些戰鬥機經常爆胎。他還提到他飛機起降的航母的名字──納托馬(Natoma)以及當時和他一同執行任務的另外一名飛行員的名字──傑克‧拉爾森(Jack Larson)。

為了核實兒子所說的到底是童言戲語還是真實歷史,布魯斯經過一番仔細的調查研究,親臨各地採訪曾在納托馬航母上服過役的一些老兵及當事人,發現兒子所說的一切屬實。例如1945年,一個名叫詹姆斯‧休斯頓(James M. Huston Jr.)的美國飛行員在太平洋上執行任務時,不幸在硫磺島墜機身亡。納托馬是當時美軍在太平洋上的一艘航母的名字,而傑克‧拉爾森也確有其人。

布魯斯還找到了一位叫拉爾夫‧克拉伯(Ralph Clarbour)的老兵,根據他的回憶,在1945年3月3日硫磺島的一次突襲中,詹姆斯‧休斯頓的戰鬥機正好與自己的飛機肩並肩地飛行。他當時親眼看到一顆防空炮彈不偏不倚地擊中了詹姆斯‧休斯頓的發動機。

布魯斯還設法聯絡了詹姆斯‧休斯頓僅存的親人、84歲的姐姐安妮‧巴倫(Anne Barron),隔世的姐弟因此得以重逢。安妮說,「小詹姆斯能回憶起已故詹姆斯生前的經歷,並能描述得如此詳細、栩栩如生,實在令人驚歎,沒有辦法不叫人信服!」

詹姆斯這一世從未接觸過與二戰有關的任何信息,而且還經常做關於飛機的噩夢,安德里亞的母親曾建議她尋求治療師卡羅爾‧鮑曼(Carol Bowman)的幫助,鮑曼是研究輪迴轉生方面的專家。

在鮑曼的幫助下,詹姆斯開始越來越多地與人分享自己的前世回憶。有趣的是,他的兩世都叫詹姆斯。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噩夢也開始明顯減少。

布魯斯和安德里亞都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如同很多現代人一樣,這對年輕夫婦以前不曾聽說也不相信輪迴轉生這樣的事。但是在小兒子詹姆斯身上,他們見證了一連串他們曾認為不可思議的事情,深受震撼,也因此徹底改變了他們以往的認識。如今,他們對輪迴轉生的存在深信不疑了。

萊寧格夫婦根據兒子的經歷出版了一本書,名為「靈魂倖存者:一位二戰飛行員的前世今生」(Soul Survivor: The Reincarnation of A World War II Fighter Pilot),該書詳細講述了他們幾年來不遺餘力,經過一步步查證,最後確認自己的兒子詹姆斯‧萊寧格(James Leininger)是那位在二戰中殉職的美軍飛行員詹姆斯‧休斯頓(James M. Huston Jr.)投胎轉世。這本書受到包括美國CNN等多家媒體的關注,詹姆斯輪迴轉世的故事也因此一度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話題。⁴⁷⁷

一個3歲孩子,怎麼可能知道副油箱和那麼多關於飛機、二戰歷史事件及人物的細節?這顯然超過了兒童對歷史和科學的理解及認知能力,只有一種最可能的解釋,那就是詹姆斯對前世經歷真實的記憶。

吉姆‧塔克博士這樣評價這個案例:「這是描述一個年幼的孩子似乎記得前世的現象的引人注目的例子……我們很幸運有該故事的其中一位向導──詹姆斯的父親布魯斯,他以批判的態度處理這種情況。他堅持懷疑每一條信息,直到能夠驗證為止,這使得最終的結論,即詹姆斯確實記住了一位已故的二戰飛行員的生活,變得理所當然。任何對前世記憶可能性感興趣的人或者認為它們可以輕松被拋棄的人,都需要閱讀這本書。」

5.2 斯里蘭卡基督徒轉生成為佛教徒

1962年11月在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一個叫加米尼‧賈亞塞納(Gamini Jayasena)的男孩出生在一個佛教家庭。加米尼在2、3歲時就開始說他有前世,並描述前世的情況。他說前世的母親比現在的母親高大,還有一台縫紉機。他提到被一人咬過,而那個人也被狗咬過。他記得自己有一個書包,裡面有書本和玩具大象,他還會給玩具大象洗澡。

當他大約2、3歲時,他開始表達對前世的懷念,希望能回到前世的家。他也顯示出對電燈等事物的了解,儘管家裡並沒有這些。他還展現了基督徒的信仰和習慣,例如對著十字架祈禱、喜歡聖誕節等。

1965年,加米尼3歲的時候,家人帶他到了距離科倫坡東北方35公里遠的尼坦布瓦城(Nittambuwa)。當親戚開車抵達時,他指著故居所在的巷子,讓車子停下。他走進巷子裡,指出他前世居住的房屋,還從另一條小路走到了查理叔叔的家。

此時有一大群親友聚集在屋前。為了測試他是否真的記得前世,親戚讓他把禮物給他的前世母親,結果他輕鬆就認了出來,還在眾人中認出他的兩個前世兄弟。

加米尼的前世帕利薩‧塞內維拉特納(Palitha Senewiratne)出生於1952年,是一名基督徒,和母親關係親近,喜歡縫紉,但和父親關係較疏遠。他在1960年7月28日因病去世,時年8歲。

當加米尼被帶到前世的塞內維拉特納家時,他表現出對前世母親充滿感情,並且很高興和她在一起。相比之下,當前世父親試圖握住他的手時,加米尼哭了,並抵觸與前世父親靠近。

這是史蒂文森研究過的最深入細緻的轉世案例,他在這個案例中所花的採訪時間最多。塞內維拉特納和賈亞塞納一家之間此前沒有熟人,也沒有共同的朋友。

史蒂文森總結說,帕利薩和加米尼在性格和行為上存在許多相似之處。帕利薩和加米尼都對大象著迷,喜歡在花園裡種植植物,喜歡吃家禽和咖哩,但不喜歡牛肉,兩人都是非常活躍、精力充沛的男孩。著裝上也有相似之處。斯里蘭卡的大多數男孩都把襯衫下擺露在褲子外面,但帕利薩和加米尼更喜歡把襯衫下擺塞進褲子裡。史蒂文森指出,在帕利薩上學的學校,男孩們應該把襯衫下擺塞進褲子裡,這很可能是帕利薩和加米尼形成這種習慣的地方。另外,加米尼對前世家族成員的反應與他的前世對那些人的感受一致。

這個案例在斯里蘭卡的基督徒家庭中引起了關注,因為它挑戰了基督徒的宗教信仰。儘管帕利薩的父親和查理叔叔都是基督徒,他們的信仰中沒有佛教轉世的概念,但他們最終都相信加米尼就是前世的帕利薩。帕利薩的父親說道:「作為基督徒,我們不應該相信這些說法,但他(加米尼)已經認出了我們所有人,我認為他絕對是我們的重生之子。」

這個案例在轉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它說明輪迴轉世現象能跨越宗教信仰,與人們固有的宗教信仰無關,這也間接說明了輪迴轉世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不受人們宗教信仰的局限。

這個輪迴轉世的案例被記載在史蒂文森的研究論著《轉世類型案例卷二──斯里蘭卡的10個案例》[Cases of the Reincarnation Type: Vol. 2:. Ten Cases in Sri Lanka. Charlottesville, VA: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1980)]中,美國加州醫生沃爾特‧塞姆基夫(Walter Semkiw)在「轉世研究」(Reincarnation Research)網站分享了這個案例,標題為「轉世與宗教變遷:一位前世基督徒帕利薩‧塞內維拉特納轉生成為佛教徒加米尼‧賈亞塞納的故事」⁴⁷⁸。

5.3 英國親姐妹同日遇難後轉生雙胞胎

英國一對年幼的姊妹在死亡後轉生為原來父母親的雙胞胎女兒,再續前緣。這對雙胞胎姊妹不但記得前世生活中的點滴回憶,而且其中一人的胎記也與前世的特徵吻合。⁴⁷⁹

加入羅馬天主教會的英國夫婦約翰(John Pollock)和佛羅倫斯(Florence Pollock)有兩個女兒:喬安娜(Joanna,出生於1946年3月25日)和賈奎琳(Jacqueline,出生於1951年4月13日)。兩姊妹的關係非常親密。喬安娜對這個比她小5歲的妹妹賈奎琳關愛有加。

賈奎琳3歲時有一次摔倒,額頭撞到了水桶,導致後來她的右額頭靠近鼻根處留下了一道疤痕。天氣寒冷時,這個疤痕更加明顯。

1957年5月5日,兩個女孩從家步行到教堂,在人行道上被汽車撞倒,姐妹倆當場殞命。那年,喬安娜11歲,賈奎琳6歲。

1958年10月4日,也是女兒去世一年半後,佛羅倫斯生下吉莉安(Gilliam)和珍妮弗(Jennifer)同卵雙胞胎女兒。

珍妮弗的右額頭鼻根處有與賈奎琳傷疤相似的胎記,而吉莉安頭上沒有疤痕,因此,珍妮弗的胎記無法從遺傳角度來解釋。吉莉安約在3歲時指著珍妮弗額頭的胎記說:「這就是珍妮弗跌倒在水桶上後留下的痕跡。」

雙胞胎3、4歲時,表現出與喬安娜和賈奎琳姊妹相似的行為,並說出關於喬安娜和賈奎琳經歷的記憶。Pollock夫婦拿出已故女兒的玩具。吉莉安拿走了過去屬於喬安娜的娃娃和玩具絞肉機,珍妮弗拿走了過去屬於賈奎琳的娃娃。她們還表示這些是聖誕老人送的。事實上,這些正是這對夫婦當年送給喬安娜和賈奎琳的聖誕禮物。

雙胞胎還記得並描述了Pollock夫婦已故女兒當年生活所在地赫克瑟姆公園的鞦韆和那場致命的事故,珍妮弗認出了母親佛羅倫斯當年與之前的兩個女兒生活時穿的罩衫。

吉莉安就像喬安娜一樣,喜歡寫作和玩孩子的角色遊戲,並在遊戲中使用服裝道具,而且對珍妮弗深切關愛,就像喬安娜對賈奎琳那樣。

喬安娜和賈奎琳的轉世案例曾登上報紙,引來爭議,約翰一家最終離開了天主教會。儘管佛羅倫斯原本不信轉世,但通過觀察自己兩對女兒的行為,她相信已故兩姊妹轉生為她現在的雙胞胎女兒。

史蒂文森整理了多個雙胞胎轉世案例,其中這對雙胞胎有著明顯的與前世聯繫的證據,包括前世胎記、過去的生活才能、喜好特點和地理記憶等等。

這個案例選自史蒂文森的著作《轉世與生物學──對胎記和出生缺陷的病因的貢獻》(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A Contribution to the Etiology of Birthmarks and Birth Defects)⁴⁸⁰。沃爾特‧塞姆基夫(Walter Semkiw)在轉世研究網站上分享了這個輪迴轉世的案例,提示靈魂可能為了再次相聚而規劃接下來的一生。

5.4 湖南「再生人」現象

中國的案例沒能被史蒂文森所記錄並加以研究,這是一個遺憾。可是在中國湖南懷化市通道自治縣坪陽鄉,有這樣一群侗族人能清楚地記得前世的經歷,被稱為「再生人」現象。這與史蒂文森所研究的轉世案例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⁴⁸¹

2014年12月29日,《鳳凰網》根據上海教育電視台《特別傳真》的原始資料,做過對坪陽鄉「再生人」現象的專題報導,提到坪陽鄉文化站曾調查統計,坪陽鄉人口為7800人,在世的再生人超過100人。

2015年6月19日,《新京報》也做過核心報導,引用了坪陽鄉文化站的統計數據,認為是「目前所知的世界範圍內爆出的人數最多、最為集中的再生人群體」。⁴⁸²

2015年6月19日《新京報》報導《湖南通道「再生人」的前世今生》。(網絡截圖)

再生人在降生後,能詳細陳述前世姓名、住處、經歷、生死狀況甚至認識親戚鄰居等。有些甚至能找到前世居所或埋葬地,與上一世的親人再度聯結。

坪陽鄉的再生人有共同特徵,他們講述的前世大多是非正常死亡,給家人造成了很大的悲痛,而且多是轉世到自己家族內部。「再生人」第一次講述前世的事情往往是剛剛學會說話,也就是2歲左右的時候對著自己家族的人說,外人則是通過家族的人轉述才獲知。

2011年,通道縣官方聯合中國社科院相關專家對坪陽鄉再生人現象進行了考察研究,包括使用的測謊儀顯示「再生人」沒有說謊,也排除了人為炒作的可能性,結論是「肯定再生人現象的存在」。專家認為「再生人」現象很有研究價值,設立了「再生人通道觀察站」。

5.4.1 坪陽摯友同日自盡後轉生雙胞胎

我們前面講述了英國姐妹轉生雙胞胎再續前緣的案例,在坪陽鄉同樣報導了兩位感情深厚的女子轉世成為雙胞胎的案例。

1992年,在坪陽鄉都壘侗寨有一對摯友,情同姐妹,其中一人因家庭矛盾有了尋短見的念頭,她的女性摯友知道後,不願獨自活下去,於是兩人一同湊錢買農藥,同一天雙雙喝下自盡。後來,她們在新砦村的吳局聰夫婦家投胎轉世,成為雙胞胎姐妹。⁴⁸³

姐姐吳師彩前世名叫石倍盛,妹妹吳師航前世名叫姚倍羅。在分娩前,吳局聰夫人感覺有兩名年輕女子隨她進屋。兩姐妹逐漸長大,不斷說起前世的經歷,包括喝農藥、倒地、被埋的情況。

當她們在都壘的前世父母得知此事並來看望時,姐妹倆熱情地投入他們的懷抱。兩姐妹對過去的記憶如數家珍,姐妹倆的前世父母也承認她們是死去的女兒轉世,並與她們保持親近。都壘的人也相信了這個故事。於是,姐妹倆常常回到都壘陪伴前世父母。

鳳凰網2014年12月29日報導《湖南發現100多「再生人」輪迴轉世震驚全國》。(網絡截圖)

5.4.2 妹妹溺水身亡後轉世再續前緣

2015年《新京報》記者採訪了一戶何姓人家,他們家有一位叫何姿娜的女孩,生於1989年。記者見到何姿娜的時候,她26歲,眉目清秀。⁴⁸⁴

何姿娜的父親何彬以前有一個妹妹叫何芹(化名)。1986年仲夏的一天,何芹砍柴回來,到都壘河游泳時溺水身亡。

1991年何姿娜2歲,剛剛學會說話,就開始講述她前世是何芹的事情。何姿娜能夠記得自己前世的入學通知書放在什麼地方、自己前世去世時的情形、被救起的時候遺體在岸上擺放的位置。這些細節被證實無誤。何彬還確認去世的妹妹和何姿娜的性格也很相似,熱情頑皮,不怯生人。何姿娜有一次還問何彬:「我是該叫你哥哥還是該叫你爸爸呢?」

種種證據讓何彬深信何姿娜的前世正是29年前他溺水身亡的妹妹何芹。

5.4.3 白豬轉世為人,屠夫放下屠刀

在坪陽鄉的譜頭寨裡,有一個吳姓男孩,母親叫陸居桃。他從1歲多就開始說他的前世是一頭白豬。這個由動物轉生成人的故事在當地引起了極大的轟動。⁴⁸⁵

當小男孩只有1歲多的時候,他的家人帶他去村子裡,每次碰到屠夫容某,他就會突然哭叫並拚命掙扎,似乎對容某有一種強烈的恐懼。等他長大到2、3歲,這一行為更加明顯。每當看到有人在地裡採收豬菜,他會告誡他們哪些菜太苦或太辣。

當人們問起緣由,他說出自己前世是他外公家中的一隻大白豬。他敘述了前世的經歷:一天,屠夫容某帶著另一個人來買豬,當時身為「大白豬」的「他」試圖逃脫,但最終被抓住、宰殺和出售。

屠夫容某確認當年抓住試圖逃逸的一隻白豬的事情確實發生過,他從此相信輪迴轉世,發誓不再殺生。小男孩的故事很快在村子裡傳開,後來村裡的人每當見到這個小男孩,就不再稱他的名字,而是直接稱他為「小白豬」。

這個案例說明,輪迴轉世不光是在人和人之間,還可以是在動物和人之間發生。

中國的輪迴轉世的案例不光發生在湖南,其它地區的也有被報導的。2014年在中國萬方數據庫中,我們找到了研究中國輪迴轉世現象的一篇論文,來自廣西師範大學,題為「陰陽兩界的生命輪迴──貴州黎平縣述洞村侗族『再生人』故事調查研究」,發表在《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上。該論文的摘要這樣寫道:「再生人故事聽似荒誕,卻有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依據」。⁴⁸⁶

中國萬方數據庫中有一篇論文:《陰陽兩界的生命輪迴——貴州黎平縣述洞村侗族「再生人」故事調查研究》。(網絡截圖)

六、證明輪迴轉世的六大證據

1979年,印度國家心理健康和神經科學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and Neurosciences,簡稱NIMHANS)臨床心理學系主任薩特萬特‧帕斯里查(Satwant K. Pasricha)和美國華盛頓公共政策傳播公司(Public Policy Communications,Inc., Washington, D.C.)的創始人大衛‧里德‧巴克(David Read Barker)發表的對印度北部地區進行的系統調查結果顯示,大約每1000人中約有2.2人表示記得前世⁴⁸⁷。

科學的結論始於觀察。史蒂文森調查了2500餘個有前世記憶的兒童的案例,確認了這些案例真實無誤後公諸於世,並且保存了案例的原始資料。學者調查研究案例的方法是否嚴格,是衡量研究結果是否可信的首要條件。

史蒂文森在整個調查過程中採取嚴謹的態度,收集、分析這些案例的原始信息。除了案例本身的邏輯性和細節的準確性,還有如下幾個方面,共同保證了案例的準確可靠。

史蒂文森為了確認轉世案例是否成立,設計了一個方案(protocol)來收集並嚴格評估轉世的證據。他採用了類似律師用來重建犯罪的方法──在到達現場之前就著手採訪和交叉詢問知情人(informants),以了解情況。⁴⁸⁸

他會逐一考慮、分析並推演對案例的各種可能解釋,並嘗試一一排除它們,直到只剩下一個最可能的解釋。然後他再通過進一步觀察來確認或否定最初傾向的可能解釋,以盡可能地尋求對事件的最合理的解釋。這是一種嚴謹的邏輯分析方法。

此外,他還在一系列明顯相似的現象中找出重複出現的特徵,這樣就可能獲得案例發生原因和過程的線索。

史蒂文森收集信息的方法除了收集描述的信息之外,還經常直接觀察被調查對象本人的言行是否可信以及他這一世的家人、前一世的家人的言行是否可信。這些考量也增加了案例的可信度。⁴⁸⁹

1963年,當史蒂文森正準備出版他調查過的輪迴轉世案例的第一本書《二十案例示輪迴》時,有個曾在印度的兩三個案例中給他擔任口譯員的人,被指控在其它工作中可能有欺詐行為。於是,史蒂文森推遲了書籍的出版,並且返回印度,與另一名口譯員重新調查了這些案例,直到確認相關案例的訪談翻譯正確,這兩三個案例才被保留在該書中。這體現了史蒂文森嚴謹求實的研究態度。

史蒂文森本來就是精神病學界的知名教授,他發表當時非主流的證明輪迴現象存在的研究論文,對他的職業生涯是沒有幫助到的。與他同時期的人往往因為擔心對自己的學術前途產生負面影響,不願涉入這些研究。

我們把證明輪迴轉世現象存在的主要證據總結如下:

6.1 前世人物大多可被核實

史蒂文森對2500名4至10歲兒童進行研究,這些孩子往往能準確詳盡地回憶自己前世相關的生活和職業信息以及前世死亡的情景。他們說出的這些內容,往往是連他們接觸到的成年人也都不曾聽說的。

在一個對856個案例的調查中,史蒂文森從67%的案例中找到與孩子所說的生活和死亡經歷相符的前世人物。這些案例被認為是「爭議已解決」(Resolved)的案例,33%則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核實前世人物,被歸類為「爭議未解決」(Unresolved)的案例。⁴⁹⁰

史蒂文森的輪迴轉世研究的對象均為兒童,有兩個原因:第一,年幼的兒童不太可能編造前世記憶;第二,年幼的孩子不太可能接觸到轉世死者的生活細節信息。

史蒂文森發現,這些案例中孩子的陳述與交叉詢問中的受訪人提供的內容非常相符,這增加了他對孩子提供的前世信息可靠性的信心。

這些案例中,有前世記憶的孩子談到他們的前世時,通常帶著強烈的情感,有時他們的行為似乎像還活在前世。(Instead, I found that the children often talked with strong emotions about the previous lives, and they sometimes behaved as if still living in the past life. )幾歲大的孩子不太可能偽裝情感和行為,這一點也增加了案例的可信度。

6.2 出生胎記對應前世傷害

史蒂文森從來自9個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895個記得前世的兒童的案例中,發現35%(309個)的案例有胎記(Birth marks)或先天缺陷。

史蒂文森進一步調查了其中有詳細資料的210個案例,發現這些胎記或先天缺陷往往與前世身體的傷痕或其它特徵有關。胎記的外觀通常無毛、皮膚皺褶,顏色深淺各異。其中43個案例的胎記與案例的前世死者身上的傷口的相關性,通過驗屍報告得到了驗證。⁴⁹¹

在18個前世死於槍傷的案例中,轉世兒童身上出現了兩個胎記,分別與子彈進入和射出的傷口位置相關。

其中14個案例的雙胎記中,一個胎記明顯大於另一個。其中9個案例還清晰地顯示出,較小的胎記通常是圓形的,對應子彈的射入口;較大的胎記通常形狀不規則,對應射出口。這些與子彈造成的傷口的特點相符。

另外,在20個案例中,哀悼者(通常是家庭成員)用菸灰或其它有色物質在瀕死者或剛剛去世者的身上做了標記。後來轉世的嬰兒,身上出現了與死者身上標記位置相對應的胎記。

此外,印度心理學家薩特旺‧帕斯里查(Satwant Pasricha)也報告了10個輪迴轉世案例,其中8例有胎記、2例有先天缺陷⁴⁹²。

這些研究結果證明,一些記得前世的兒童的胎記與前世身上傷口或記號之間存在對應關係。這是現代的生物醫學理論和進化假說無法解釋的。

6.3 先天缺陷對應前世傷害

1967年,來自英國愛丁堡大學的一項醫學調查表明,大約有2%的嬰兒出生時有身體缺陷⁴⁹³。先天缺陷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藥物、病毒感染、酒精、基因突變等。同時,另一項1989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至少有43%的出生缺陷「原因不明」⁴⁹⁴。

史蒂文森的研究表明,有前世記憶的案例的先天缺陷可能與前世的身體傷害有關。這些先天缺陷包括半身畸形、小耳畸形、單側腕部畸形以及小陰莖等。這些缺陷通常不符合常規的畸形模式,而與劍傷、槍傷或其它死亡方式相吻合。⁴⁹⁵

舉例說明,一個土耳其男孩的頭部右側有一個縮小變形的耳朵(單側小耳畸形);頭右側還欠發育,右半邊臉小。他記得前世被用霰彈槍近距離射擊,並在6天後因為穿透右側顱骨的射擊造成的腦部受傷而去世。史蒂文森找到了這個案例前世的醫院記錄後,證實了這個信息。

一個印度兒童的一隻手天生幾乎沒有手指(單側短指症)。他記得前世曾經將右手伸入牧草割碎機的刀片中,失去了手指。單側短指症非常罕見,多數情況下,短指症僅涉及中節骨的縮短;而這個兒童並不存在任何節骨,手指僅表現為短小的殘根。

這些案例罕見的先天缺陷方式與前世的死亡或受傷方式之間存在關聯,輔助證明了前世存在的可能性。現代的生物醫學理論和進化假說都無法解釋這些先天缺陷。

6.4 性格行為多與前世相似

俗話說:「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性格、愛好和才能,即使是雙胞胎,也可能會非常不同。這些生命現象很難用生物醫學理論解釋,而用人具有對前世的記憶來理解,就不難說清。

記得前世的兒童,表現出的脾氣秉性與前世也有相似之處。例如,多動傾向、脾氣暴躁。⁴⁹⁶

他們的喜好也有相似之處。例如,有對前世喜好的同種飲料或食物的渴求。一些記得前世酗酒的孩子,在年幼時就要求喝酒,甚至偷偷地喝過。還有一些孩子嘗試吸菸,或假裝吸菸,他們記得前世也吸菸。

在278個案例中,有66個案例(24%)在遊戲中展示了不尋常的行為,這些行為常常與前世人物的職業相關。例如,前面提到的二戰飛行員轉生的孩子喜歡飛機;另外一個記得前世當車夫的孩子會玩坐在馬車後面的遊戲;一個記得醫生經歷的孩子會扮演醫生,像量體溫一樣地搖動一根小棍子;其它的遊戲則模仿了業餘愛好。還有的孩子用前世人物的姓名來給娃娃或其它玩具物品命名,還有些孩子在遊戲中模仿了所記憶的前世死亡情景。

1999年史蒂文森在《柳葉刀》期刊上分析了同卵雙胞胎中的前世記憶現象。⁴⁹⁷

例如一對來自斯里蘭卡的同卵雙胞胎,從小就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性格和行為特點。哥哥聰明,記憶力好,喜歡學習,成績好;弟弟不喜歡上學,成績差。哥哥的性格冷靜而溫柔,與親人有些疏遠;弟弟「強硬」一些,對親人充滿熱情。哥哥有車輛恐懼症,喜歡辣椒;弟弟沒有這些特徵。除此之外,他們的身材和外貌也十分不同。

他們大約3歲時,開始談論他們記得的前世。哥哥詳細地講述了他前世在一個遙遠的小鎮上學時的生活。他的記憶提供了足夠的細節,使他的家人能夠鎖定那個小男孩前世的住址、找到他前世的家人了解情況。雙胞胎的父母於是得知,那位已故者的性格和行為特點與自己大兒子相似。

弟弟說自己前世被警察開槍打死。家人聽了之後嘲笑他的言論,他就不再談論前世。

雙胞胎的父母認為他們採取的教育方式不能解釋兄弟倆行為的差異,他們更願意用雙胞胎分別有不同的前世來解釋。

史蒂文森和同事調查了42對雙胞胎,每對中的一個或兩個都記得前世。總體而言,這些雙胞胎身體上表現出的差異,包括胎記,與他們記得的前世的差異相對應。尤其是同卵雙胞胎的基因都是相同的,遺傳學和出生後的影響可能無法解釋所有這些差異,而前世的記憶可以提供合理的解釋。同卵雙胞胎性格行為不同的現象的發生率是5%~18%。

史蒂文森因此指出,某些人在童年時期的表現,沒有明顯的家庭誘導,有時興趣和目標甚至在家庭中遭遇反對。沒有更好的原因能解釋這些現象,很可能是受前世影響的緣故。

以上總結的此生和前世生命在性格喜好、行為特徵之間的一致性,是進化假說沒有觸及的領域,用目前生物學理論也無法解釋。

瑞士精神分析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⁴⁹⁸(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早在上個世紀就認為輪迴轉世是存在的,他在心理學著作《四種原型》(Four Archetypes)中陳述如下⁴⁹⁹:

「轉世這個概念必然意味著人格的延續。在這裡,人類的人格被認為是連續的並且容易被記憶,因此,當一個人轉世或出生時,至少在潛意識中,能夠記得自己曾經經歷過先前的存在,而這些存在是屬於自己的,即它們具有與現在生活相同的自我形式。」(This concept of rebirth necessarily implies the continuity of personality. Here the human personality is regarded as continuous and accessible to memory, so that, when one is incarnated or born, one is able, at least potentially, to remember that one has lived through previous existences and that these existences were one’s own, i.e., that they had the same ego-form as the present life. As a rule, reincarnation means rebirth in a human body.)

6.5 恐懼對象對應前世傷害

在史蒂文森研究的童年案例中,大約有66%是在前世遭遇暴力或過早死亡的。據計算,在記得前世遭暴力死亡的孩子中,35%的人患有與死因有關的恐懼症。⁵⁰⁰

在一系列記得前世的387名兒童中,有141人(36%)出現了恐懼症狀。這些恐懼症狀幾乎總是與他們所描述的前世死亡方式相符。例如,說記得前世溺水死亡的孩子會對浸泡在水中感到恐懼;說記得前世因槍傷死亡的孩子會對槍械感到恐懼。大多數恐懼症狀出現在涉及暴力死亡的案例中,但也會出現在自然死亡的案例中。⁵⁰¹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心理學家羅斯‧孟席斯(Ross G. Menzies)和新南威爾士大學心理學家J.‧克里斯托弗‧克拉克 (J. Christopher Clarke)研究了50個澳大利亞兒童恐水症的案例。他們向孩子的家長詢問了可能導致恐水症的相關經歷。56%的案例家長表示孩子在第一次接觸水時就表現出對水的恐懼⁵⁰²。

史蒂文森認為,即使這些孩子從未提到過前世,但他們對水的恐懼可能來自於前世溺水死亡的經歷。

某些案例經過前世回溯特別是瀕死回溯發現,所害怕的事物恰是導致前世死亡的原因。受試者對前世創痛的回憶,可以幫助他們去掉今生的恐懼症或長期性疼痛,這已經被人們用來治療精神疾病,下文會詳細介紹相關案例。

在史蒂文森和同事研究的孩子案例中,有10個孩子記得自己前世是土匪或強盜。這些孩子在很小的年紀就展現出暴力或偷竊傾向。

一些案例中的孩子回憶起前世中特別虔誠、慷慨和善良的人的生活。這些孩子早早地表現出了與他們前世特質相似的行為,例如,他們比其他家庭成員更慷慨地對待乞丐、更熱心地參與宗教活動,並更經常地到宗教建築中參拜。

6.6 輪迴現象跨越民族文化

輪迴轉世的案例既可以發生在普遍相信轉世的地方,也可以同樣發生在不相信轉世的宗教信仰家庭中。年幼孩子記得前世的情況不僅僅是一個文化現象,這在西方國家中也發生過,而這些國家的常見信仰不容易接受轉世的概念,並且在沒有這種信仰的家庭中也有發生。

前面提到的英國一對年幼的姊妹在死亡後轉生為原來父母親的雙胞胎女兒的案例,發生在一個原有信仰不接受輪迴轉世的家庭中。斯里蘭卡基督徒家庭中的孩子帕利薩轉生成為佛教徒加米尼的案例,也是一個輪迴轉世跨越宗教信仰的案例。

史蒂文森於1983年在《神經與心理疾病雜誌》(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美國的79個輪迴轉世案例的論文。他將這些案例與印度的案例進行了比較,發現他們在許多方面都與印度案例相似,包括孩子首次談論前世的年齡、他們與前世之間性格和行為的相似性等等。⁵⁰³

2003年,史蒂文森出版了《歐洲輪迴轉世案例類型》,這是一本記錄和分析來自歐洲的輪迴案例的研究著作。他的研究表明,儘管在歐洲文化中相信輪迴的人比亞洲少,但這些歐洲輪迴轉世案例的基本特徵與亞洲、非洲和北美西北部土著部落中發現的案例相似。⁵⁰⁴

輪迴轉世現象跨越民族信仰和地域文化,表明這很可能是全人類的一個普遍現象和規律。

綜上所述,以史蒂文森為代表的醫學界對轉世現象已經做了大量的研究,通過收集、驗證有前世記憶的兒童的案例來研究轉世現象,令人信服地從中總結出輪迴轉世不是迷信,而是人的生命在漫長過程中的不同階段的存在形式。

七、催眠回溯對輪迴轉世的研究

有些精神疾病可以被傳統的精神療法比如談話、宣洩等等所治療,但是精神科醫生們發現,有很多精神疾病使用這些療法是無效的,於是一些醫生開始嘗試催眠療法,有了意想不到的新發現。

催眠(hypnosis)這個心理學術語的中文譯名並不準確,其實人並沒有入睡,腦電波也和入睡時不同。被催眠者的意識處於一種特殊的、不加批判的、自動的狀態,對催眠師的指令做出反應。類似於當我們讓大腦徹底放鬆之後,讓更深層的意識──類似潛意識和下意識集中起作用的狀態。⁵⁰⁵

1892年,催眠術被英國醫學協會等組織所接受。法國催眠治療師埃米爾‧庫埃(Emile Coué)開始用催眠術幫助患者回憶出被遺忘的事件,從而達到治療精神疾病的效果,這種療法被稱為「催眠療法」(hypnotherapy)。

20世紀20年代,克拉克‧赫爾(Clark Hull)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進行了大規模催眠研究,證實了催眠是一種與正常睡眠不同的狀態,有減少疼痛和誘發記憶的效果。⁵⁰⁶

在應用催眠術的過程中,人們發現催眠可以誘發對前世的記憶。有一批精神科醫生通過應用催眠回溯術(Hypnotic regression),讓病人在被催眠的狀態中回憶前世、治療精神疾病,由此展開了對輪迴轉世的研究。

7.1 韋斯博士和他的病人的前世今生

美國精神病學家布雷恩‧韋斯(Brian Weiss, 1944—)是耶魯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現任邁阿密西奈山醫療中心精神病學名譽主席。⁵⁰⁷

韋斯博士在精神病學領域取得了優秀的職業成就,獲得了美國國家級別的認可。他在大學任職四年後,晉升副教授,到20世紀80年代初,他已經發表了37篇科學論文和專著章節。當時韋斯博士作為一個受過正規醫學教育的精神病學家,對非主流的超心理學研究不屑一顧。⁵⁰⁸

7.1.1 凱瑟琳的恐懼焦慮症

就在這時,他遇到了一位叫做凱瑟琳(Catherine)的病人,她年近30歲,經常做噩夢,焦慮症也常常發作。韋斯醫生對她進行了一年半的傳統精神治療,可她病情依舊。於是,韋斯開始給她試用催眠療法。

在一次治療中,韋斯對進入催眠狀態中的凱瑟琳說:「回到你的症狀產生的時間。」於是發生了令他始料不及的事情:

她說:「我看到一些白色的台階通往一所建築──一個有柱子的白色大型建築物。前面空曠,沒有門廊。我穿著一件長裙──一種用粗布做的袍子。我梳著辮子──長長的金色頭髮。」

韋斯很不解,就問她那是哪一年,她當時叫什麼名字。「阿朗達,那一年我18歲。我看到那座建築物前面有一個集市。看到有籃子,人們把籃子扛在肩上。我們住在一個山谷裡,沒有水。那是公元前1863年,那裡土地貧瘠、炙熱、到處是沙子。有一口井,沒有河。水從山上流入山谷。」

凱瑟琳回到了大約四千年前的古代,她有著和現在不同的面容、服飾、身體、頭髮和名字。她記得有關地形、服飾和日常生活的細節,洪水沖走了她懷中的孩子,她也死於洪水。她死後靈魂離開身體,飛到了雲彩之上。在那裡,她看到了自己的兒子和兄弟,還有跟她同一個村的人。

韋斯知道凱瑟琳沒有臆想症、多重人格,沒有吸毒史,也不是幻想或做夢。在排除了其它各種可能之後,韋斯不得不承認,凱瑟琳是「看」到了她在前世生活的場景。

接著,在以後催眠回溯前世的治療過程中,凱瑟琳陸續回憶出了十幾個前世,常常發現她今生所熟悉的人出現在她的前世裡,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韋斯博士曾經是她的老師,而她的男友曾經在久遠前的部落戰爭中殺死過她,當時她是個男孩子,他們今世的關係也很不和睦。

第一次催眠回溯前世的治療後,凱瑟琳的恐懼症狀開始減少,而且不再做惡夢了。

後來凱瑟琳在催眠狀態(hypnotic trance)中重新經歷了造成她今生焦慮和恐懼的久遠原因。當她看清楚了今生痛苦和恐懼的根源之後,她的病症很快好轉直至治癒。

在治療期間,凱瑟琳本人也變得越來越具有特異能力。她對人和事具有更多的直覺,往往被證明是正確的。在催眠中韋斯提出問題之前,她就能預見到他的問題。有一次去賽馬場時,她能提前選出每場比賽的獲勝者。韋斯認為,這是她經過催眠之後產生的特殊能力。

每次進入催眠狀態時,她表示常常來到一個精神世界,在那裡她會遇到高級生命(Master Spirits),她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常常超出她平時在人中的水平。凱瑟琳受到高級生命的指引,學習到一些信息:「我們所知甚少。」(We know so little.) 「藉助知識,我們接近神。」(By knowledge we approach God.)

在這個過程中,韋斯對人有前世的懷疑也逐漸減弱。尤其是在一次治療時,凱瑟琳在催眠態中對韋斯說她看到了韋斯的父親和兒子。凱瑟琳說出了韋斯的父親死於心臟病,他的名字是阿夫羅姆(Avrom)。凱瑟琳還指出韋斯的兒子心臟有先天性的結構問題,他出於對韋斯的愛,做出了巨大的犧牲,用他的死償還父母的業債。他的生命級別非常高。他想讓韋斯知道,目前醫學只能走到這一步了,醫學所能探索到的範圍非常有限。

韋斯在他的書裡寫道,當他聽到這裡,幾乎驚呆了,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他問凱瑟琳:「誰在那裡?誰告訴你這些事情的?」

「是那些高級生命」,她輕輕說道,「那些高級生命告訴(我)的。他們還說,我已經在這個世上輪迴轉生了86次。」

韋斯一生中最大的悲哀就是他的第一個兒子的夭折,這個孩子出生10天後被診斷有先天性心臟疾病,「全肺靜脈回流異常,伴有心房中隔缺損。」(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drainage with an atrial septal defect.)這種心臟病的肺靜脈連錯了地方,結果就如同是心臟好像反過來一樣,發病率非常罕見,是千萬分之一。即使做了開心手術,最終也沒能救了這個孩子,他出生23天後離世。

韋斯的父親死於心肌梗塞,他的猶太名字是阿維榮(Avrom)。此前,凱瑟琳對韋斯並不熟識,對他的家人也一無所知。

這時,一連串的問題湧上韋斯的心頭:她真的有86個前世嗎?難道我們的生命真的是由沒有肉體但似乎擁有很多知識的靈魂指導的?有通向神的階梯嗎?考慮到她剛才透露的內容,韋斯很難懷疑,但仍然難以置信。在韋斯的頭腦和直覺中,知道她是對的。

如果這樣,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父親和兒子仍然活著,靈魂從未真正消亡,兒子還啟發他對現代醫學局限性的思考,這些都讓韋斯感到非常振奮。韋斯還有一種與天地連接(connnection with heavens and the earth)和天人合一(oneness)的強烈感覺。

治癒凱瑟琳之後,韋斯仍然在撰寫科學論文、參加專業會議,並管理精神病學部門,但現在,韋斯對人體結構和精神治療的觀念有了極大的轉變。

韋斯認為他身處兩個世界之間:一個是眼、耳、鼻、舌、身所能感受到的現實世界,代表著人們的身體和生理需求;另一個是更廣大的非物質層次世界,代表著人們的靈魂和精神。韋斯的工作是希望連接這兩個世界,仔細並以科學方法記錄它們的關聯。⁵⁰⁹

韋斯認識到人有前世,靈魂在肉體死亡之後可以多次轉生。人們今生很多的身體的病痛和精神的疾病(包括恐懼、抑鬱)很可能源於久遠的過去。靈魂有記憶,讓病人在催眠的狀態下進入其靈性世界(spiritual world),重新經歷過去製造傷痛的原因和事件,從靈魂層面真正原諒當事人,可能是一種解決痛苦的方法。

韋斯花了四年時間寫出了第一本著作《前世今生》(Many lives, Many masters),於1988年出版。他意識到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需要有承認、探索未知領域的勇氣,所以需要發表這個非傳統的研究資料。

韋斯認為,人們從研究心靈、靈魂、死後生命的延續以及前世經歷對我們當前行為的影響中,會獲益良多,特別是在醫學、精神病學、神學和哲學領域。「然而,這一領域的科學研究尚處於初級階段。人們正在努力揭示這方面的信息,但這個過程緩慢,並且遭到某些科學家和普通人的抵制。」

7.1.2 艾蘭的慢性劇痛和恐高症

自從完成對凱瑟琳的治療之後,韋斯博士開啟了職業生涯中的新階段──用這種前世回溯療法治療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數百名病人。這些案例被記錄在他的另一本書《追昔撫今》(Through Time Into Healing)中。⁵¹⁰

艾蘭(Elaine)是邁阿密地區一位受人尊敬的心理學家,她患有頸、肩和上背部的慢性陣發性劇痛,還患有恐高症。

她在催眠狀態下回溯前世,看到她在前世中,有一世是一個二十多歲的男子,是一個戰俘。他被敵方蒙上眼睛、雙手反綁,來到一個高塔的頂部,後來他的後背被刺穿,他墜落到高塔下的水域,被淹死。

這次催眠結束後,當艾蘭第二天早晨醒來時,她的背部疼痛和恐高症消失了。

後來的治療中,艾蘭回憶到在中世紀法國那一世的經歷,那時她是一個貧窮的男子,無辜成為了替罪羊,被誤判死刑、當眾絞死。對這一世的回憶之後,她的頸部疼痛也消失了。

7.1.3 丹的憤怒情緒

丹(Dan)是一位年近40的商業主管,有一位叫瑪莉‧羅(Mary Lou)的女友。他們深愛對方,可是,瑪莉在飲酒之後常常與其他男性有些輕浮的舉動。丹為此怒不可遏,失去理智。⁵¹¹

韋斯開始試用了各種常用的精神療法,包括通過談話來宣洩他的憤怒,可是沒有幫助。於是,韋斯讓丹在催眠狀態中回憶他和瑪莉的關係問題的根本原因。丹看到了他們的幾次前世:

一次發生在7、8世紀,那時他是一名戰士,用一個匕首殺了瑪莉。在另外兩個前世中,丹也殺了她。在其它幾個前世中,他在很困苦的時刻拋棄了她。這種經歷至少在六次人生中重複。在其它前世中,兩人也曾扮演其它的角色,如家人、朋友和仇敵。

當了解了這一切發生的前世淵源之後,丹的憤怒完全被理解和愛所代替。中國有句俗話:「不是冤家不聚頭」,確有道理。相聚總是有原因的。

7.1.4 商業主管的焦慮和恐懼

韋斯的書中還記載了醫生羅伯特‧賈門(Robert Jarmon)治療過的一個例子。

這是一位年輕的商業主管,很奇怪的是,每當月圓之夜,他就變得不可理喻的焦慮和恐懼。

在賈門醫生對這位商業主管的前世治療中,他回憶到了一次前世,他曾是二戰時在歐洲戰場上的美國士兵,被德國人俘虜。在一個月圓之夜,他被德軍從背後槍殺。⁵¹²

這位病人還說出了他那一世的名字,還提供了他在20世紀30年代大學畢業的時間、地點和分校。他的妻子後來對此做了考證,發現確實有這樣一個人畢業於這所分校,只是時間差了一年。

在這次回溯前世之後,這位病人面對圓月的負面感受消失了。

7.1.5 沒有偶然的婚姻

韋斯的書《唯愛是真》(Only Love Is Real: A Story of Soulmates)記錄了下面這樣的案例。⁵¹³

一位男士和一位女士,互不相識,分別在大約同一時間找到韋斯進行治療。韋斯發現他們回憶出前世的時候,能說出相同時代的、相同的特定情境,只是他們當時角色不同。

其中一世中,男子是個住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善於製作陶器,被羅馬士兵活活拖死,在女兒的懷中停止了呼吸,而那位女士從女兒的角度回憶起同樣的前世事件。另一世中,兩人在蒙古生活,曾經結為夫妻,經歷了生離死別的痛苦。

出於職業道德,韋斯不能將這兩人的回憶或任何情況告訴對方,他只是有意安排約見的時間,使這兩人在韋斯的辦公室有過一面之交。

當這兩人的療程結束時,在同一天去機場準備飛往不同的地方,可是其中一個人的飛機因故不能起飛,被轉到另一個人將要乘坐的班機上,於是兩人得以相識、相愛。

韋斯寫道:「沒有一樁婚姻是偶然的」。這正好也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千里姻緣一線牽」。今生結成夫妻的人,應該在前世的多次生命輪迴中已經建立了深厚的連結,可能已經結下了生生世世的緣份。

7.2 沃穆巴赫博士的統計論證

海倫‧沃穆巴赫(Helen Wambach, 1925—1986)最初是一位針對精神錯亂的青春期女孩的創新治療師。當無意中發現自己的一些前世事情時,她改變了研究方向,成為了輪迴轉世研究的先驅者之一。⁵¹⁴

沃穆巴赫在十年裡研究了一千多個對前生前世有記憶的人。她採取了深度催眠法,喚起了被催眠者很多栩栩如生的回憶。

根據他們回憶的資料,沃穆巴赫進行了詳細研究,比較了這些人前世的經濟境況、人種、出生地、吃穿用具等。她將研究結果總結在《重溫往世──催眠下的證據》(Reliving past lives – The evidence under hypnosis)一書中。⁵¹⁵

沃穆巴赫一共收集了1088份問卷結果,並對答卷中提供的信息進行了認真的審核,發現受訪者的轉世記憶和他們所說的歷史年代實況高度吻合。例如:

第一,前世角色社會階層:沃穆巴赫把他們分為上、中和下三層。她發現60%~77%的人前世為下層,上層案例占總數不到10%。沒有任何一個人回憶起自己是著名的歷史人物。

第二,前世角色種族分布:沃穆巴赫把這些案例的前世種族大概地分為三類:高加索人;亞洲人和印第安人;黑人。在公元前2000年,20%的案例是高加索人,大多居住在北地中海一帶,並擴散於中亞的山區和北部地區。其它兩類人種大概各占40%。這符合當時世界人種比例和分布。

第三,前世用的餐具、穿的衣服符合歷史狀況。例如古代的餐具用的是木製的,而鐵器和瓷器在近代的轉世經歷中才會出現。

第四,轉生在某一特定時期的次數和當時世界人口數量有相關性。除了大瘟疫流行的時間段之外,世界人口大致呈上升趨勢,從公元400年到160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一倍,然後在1850年再次翻了一番。沃穆巴赫對轉世記憶的研究數據也證實了這個人口增長模式。

7.3 牛頓博士對精神世界的研究

心理學博士邁克爾‧牛頓(Michael Newton, 1931—2016)是經過認證的催眠治療師,曾在洛杉磯的高等教育機構擔任教師,也在社區心理健康中心和精神復興組織中擔任過行為諮詢師和治療總監。⁵¹⁶

1994年牛頓博士發表了近300頁研究輪迴轉生的著作《靈魂之旅》(Journey of Souls: Case Studies of Life Between Lives)。這本書主要基於他十年期間對29個人在催眠狀態中的觀察記錄,重點描述了人的靈魂在離開塵世、進入精神世界到下一次轉生之間的經歷。⁵¹⁷

與第五章上篇所述的瀕死體驗類似,牛頓所觀察到的精神世界是一個廣闊和美妙的空間,光彩奪目。與「物質世界」相比,「精神世界」具有更高的能量,靈性生命在其中感到安祥、解脫。人的靈魂放射著智慧之光,又可以變化成在世間的形像。靈性生命之間可以進行思維傳感。

牛頓還描述了一個現象。在另外空間,人的靈魂是有顏色的,赤橙黃綠青藍紫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級別。

八、輪迴轉世揭示生命本質 否定進化論

輪迴轉世始終伴隨著人類文明的歷史,各種輪迴案例在世界各國的傳統文化歷史中都有記載,只是進入近現代以來,由於工業化革命和進化論的相互作用,人們越來越偏離傳統,很多人對精神現象漠不關心。

然而近年來西方的瀕死輪迴學研究,超越了現代醫學、心理學、宗教學等傳統學科知識,成為生命科學中的新興學科──超心理學的一個分支,研究人類的靈魂。

8.1 瀕死輪迴現象的民意調查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大多數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當與一個素未謀面的人第一次見面時,可能會有似曾相識(deja vu)的感覺。很多人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也往往是源於「一見鍾情」。這些現象,都無法用其它生物學理論來解釋,而用人與人之間有前世「緣份」的角度來看,就很好理解。

雖然大多數人無法記起前世的經歷,但是記憶中還是會留下前世的痕跡,在與人、事物的首次接觸中,或多或少地會展現出前世的經歷。

迄今為止,無數輪迴轉世的真實案例、大量不容忽略的科學事實讓人們認同輪迴轉世的說法,相信人死後意識猶存、靈魂不滅。

2013年發表在《北歐心理學》(Nordic Psychology)期刊上的一篇題為「大眾心理學,北歐、西歐和東歐地區對死後生命和輪迴轉世的看法」的論文記錄了「歐洲價值觀民調」(European Values Survey)的結果,顯示大眾對輪迴轉世現象的認可程度。⁵¹⁸

這項獨特的系列調查首次於1980—1983年間在14個西歐國家、加拿大和美國進行,在1990—1993年間擴展為涵蓋43個國家的「世界價值觀民調」(World Values Survey),並在1999—2002年間擴展至81個國家,這些國家約代表全球85%的人口。

1999至2002年的歐洲調查,每個國家接受民調的人數平均為1140人。數據顯示,在北歐五國(丹麥、芬蘭、冰島、挪威和瑞典),平均52.8%的人相信死後依然存在生命,22.6%的受訪者相信輪迴轉世;在相信人死後還有生命的人中,42%的人相信轉世。

在西歐15國(奧地利、比利時、英國、法國、西德、盧森堡、荷蘭、愛爾蘭、北愛爾蘭、瑞士、希臘、意大利、馬爾他、葡萄牙、西班牙),平均58.9%的人相信死後依然存在生命,22.2%的受訪者相信輪迴轉世;在相信人死後還有生命的人中,36.7%的人相信轉世。

東歐國家平均47.6%的人相信死後依然存在生命,27%的受訪者相信輪迴轉世;在相信人死後還有生命的人中,54%的人相信轉世。

具體到國家,相信輪迴轉世的比例立陶宛為44%、冰島41%、瑞士36%,最低的是前東德12%。而立陶宛超過77%信仰基督教,6%無宗教信仰⁵¹⁹。冰島71%信仰基督教,6%無宗教信仰⁵²⁰。瑞士也是一個基督教國家,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天主教或新教⁵²¹。

2005年報導的蓋洛普調查,20%的美國人相信轉世輪迴現象。⁵²²

8.2 瀕死輪迴學揭示生命本質 否定進化論

瀕死輪迴學的興起標誌著我們不再僅僅從物質世界,而是從精神和物質的雙重角度來研究生命現象。這一轉變對引導人類生命科學走向正確的方向,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人的生命起源問題,除了肉體的來源之外,更應該關注靈魂的來源和歸宿問題。

人的生命是由肉身和靈魂組成的,缺一不可,否則就無生命。正如今天每個人都在用的手機一樣,手機要能用,必須有手機機身(相當於父母給予的人的肉身)和通信運營商的號碼(相當於靈魂,造物主給予)。就像手機壞了但號碼還在一樣,人肉身雖死靈魂不死;靈魂轉世,就像號碼不變換個新手機。一個人轉世,能記得前世,就像手機號碼依然儲存著他以前使用的聯繫人等數據一樣。

人類的傳統文化描述了瀕死體驗和輪迴轉世現象。在近現代,一群西方國家的醫學專家用實證科學的邏輯和嚴謹的科學方法,充分證實了瀕死體驗和輪迴轉世現象的真實存在以及傳統文化對人的一些生命現象的描述是有依據的。

美國放射腫瘤學家傑弗瑞‧朗恩(Jeffrey Long)通過研究調查5000餘例瀕死體驗,毫無疑問地揭示了人的肉體死亡之後靈魂不死。⁵²³

美國精神病學家伊恩‧史蒂文森(Ian Stevenson)通過總結超過2500例輪迴轉世的案例,無可辯駁地證明了人的靈魂可以多次轉生為人。不死的精神生命帶著的每一世信息,包括生活習慣、喜好、記憶與他人的關係等等,往往在下一世延續下去。

輪迴轉世的案例研究,往往體現出因果報應的特點。人與人的這一世緣份和相處情況,往往會跟他們在前世的行為直接相關。緣份包括父母之緣、夫妻之緣、朋友之緣等等。大量西方轉世案例證明,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在某一世所做過的好事或壞事,會奠定他與受益者或受害者之間的後世關係的基礎。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的說法。現代社會離婚率上升,很多人不珍惜夫妻緣份,關係處不好了就離婚,似乎認為離婚了就一了百了。殊不知就算這一世離婚了,不代表靈魂之間的因緣關係能夠被切斷。如果相互之間有虧欠,這世還不清,將來他們還可能會重逢。

傳統文化和現代科學在對輪迴轉世的認識上如此驚人地走到了一起。

可是當實證科學的方法得出了超越人們當前認知的結論時,人們卻往往視而不見、固守成規,還是不願意改變舊觀念。其實一切舊觀念都是阻擋人們認識真理的障礙。只有具備接納不同思維方式的開放心胸,人們才能接近生命起源的答案。

正如撰寫《美國獨立宣言》並成為美國第二任總統的托馬斯‧傑斐遜⁵²⁴(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在創建弗吉尼亞大學時寫道:「這個機構將建立在人類思想的無限自由的基礎上。在這裡,我們不怕追隨真理,無論她通向何方。」⁵²⁵

人的生命是循環往復的。(大紀元製圖)

8.3 瀕死輪迴研究再次否定進化論

達爾文提出的人類進化假說,根本不提人的靈魂,更不談其來自何處。瀕死輪迴研究的成果揭示了人的本質是靈魂,足以否定進化假說。

二戰飛行員詹姆斯飛機失事之後,1999年轉世誕生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轉生之後的他曾經在玩耍時對父母說,「你們是一對很好的父母,我當時就知道選擇你們準沒錯。」詹姆斯說,當初自己在夏威夷一家粉紅色的酒店裡發現了他的爸爸媽媽,因為很喜歡他們,才選擇了他們當自己的父母。這讓詹姆斯的父母簡直不敢置信,因為當時他們確實在夏威夷一家粉紅色的酒店度假,之後就有了小詹姆斯。

詹姆斯不僅記得前世,還記得出生前的靈魂如何選擇肉體轉生的過程,這個被科學家稱為出生前記憶(prenatal memory)⁵²⁶或胎內記憶(perinatal memory)⁵²⁷。

這方面的先驅研究者是日本婦產科醫師池川明(Akira Ikegawa, 1954—)。他畢業於帝京大學醫學院,曾在上尾中央綜合醫院擔任婦產科主任,1989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開設池川診所。⁵²⁸

池川明曾做過兩個調查:第一次調查對象是79位在池川診所看診的母親。提問內容是:「您的小孩是否還記得在腹中時或是出生時的事情?」結果有胎內記憶的孩子占53%,有出生前記憶的占41%。⁵²⁹

2002和2003年,池川在長野縣諏訪市和鹽尻市的幼兒園做了3061組親子調查,收到了1620個平均年齡在4歲左右的孩子的反饋,調查結果是:33%的孩子有胎內記憶;21%的孩子能回憶起出生過程。

池川明現為日本「產前和圍產期心理與健康協會(Association for Prenatal and Perinatal Psychology and Health,簡稱APPPAH)」的顧問。著有《父母是孩子選擇的》⁵³⁰、《在雲彩上看到媽媽時》和《媽媽,我是為你而來的》等書。

這幾本著作除了記錄孩子們的胎內記憶,也記錄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天堂或另外空間的描述。很多孩子都說出類似的情況,說他們出生前待在雲彩上,與天使、仙子一起生活。他們在全世界找尋他們的母親,找到後就離開天上的雲彩,飛進媽媽的肚子裡。

瀕死體驗中,瀕死者的靈魂看到神和天堂,胎內記憶表明靈魂轉生為人之前來自雲彩之上(更高層的宇宙空間),和科學家發現的靈魂轉生之間的「精神世界」如出一轍。這些研究已經開始提示我們人的靈魂來源於天上或更高層的宇宙空間。

生命的奧祕是無限的,人們迄今為止還有很多未能認知的真相。如果我們保持開放的心胸,不斷探索下去,將會越來越接近生命肉體和靈魂起源的真實答案。

而現代科學在進化論的錯誤引導下,偏離了對生命本質靈魂的認識,偏離了傳統和道德,後者又是靈魂的根基,所以造成了越來越多的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危機。我們將在第六章繼續展開論述。

參考文獻:

449. Weiss, B. L. (1988). Many Lives, Many Masters: The True Story of a Prominent Psychiatrist, His Young Patient, and the Past-Life Therapy That Changed Both Their Lives. Touchstone.
https://libgen.fun/get.php?md5=E8DFB33BAC7C1FE0EC652294191ED695&token=550d8ac61cd9d9c9

450. Stevenson, I. (1960a). The evidence for survival from claimed memories of former incarnations. Part I. Review of the dat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54, 51–71.
https://med.virginia.edu/perceptual-studies/wp-content/uploads/sites/360/2016/12/STE1.pdf

451. Shanti Devi — The Unbelievable Reincarnation that shocked even Mahatma Gandhi!.
https://annecollette.medium.com/shanti-devi-the-unbelievable-reincarnation-that-shocked-even-mahatma-gandhi-b3c84dfd3742

452. John H. Manas. Metempsychosis. Solution of the riddle of life. Pythagorean society, 152 West 12nd Street. New York City, 1941. https://ia803105.us.archive.org/20/items/metempsychosis_201912/Metempsychosis_text.pdf Page 157.

453. Reincarnation,religious belief. Also known as: metempsychosis, transmigration.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reincarnation

454. Juergensmeyer, Mark; Roof, Wade Clark (2011). Encyclopedia of Global Religion. SAGE Publications. pp. 271–272. ISBN 978-1-4522-6656-5.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9-03-31. Retrieved 2016-09-25. Link

455. “Heart of Hinduism: Reincarnation and Samsara”. Hinduism.iskcon.com.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9 April 2011. Retrieved 6 December 2011.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419232238/http://hinduism.iskcon.com/concepts/102.htm

456. Plato. Phaedrus (Edition).
https://libgen.fun/book/index.php?md5=9355329BCA5A0296B3AED1B46F53A406

457. WITZIG, J. S. (1982). Theodore Flournoy.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27(2), 131-148.
https://doi.org/10.1111/j.1465-5922.1982.00131.xhttps://sci-hub.st/https://doi.org/10.1111/j.1465-5922.1982.00131.x

458. Tanne, J. H. (2007). Ian Pretyman Stevenson. BMJ :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34(7595), 700.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839221/

459. REMI J. CADORET, M.D., Iowa City, Iowa. “European Cases of the Reincarnation Type.” 2005.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62(4): 823-824.
https://ajp.psychiatryonline.org/doi/abs/10.1176/appi.ajp.162.4.823.

460. Lief, H. I. (1977). Commentary on Dr. Ian Stevenson’s “Research into the evidence of man’s survival after death.”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65, 171–173.
https://doi.org/10.1097/00005053-197709000-00003https://sci-hub.st/https://doi.org/10.1097/00005053-197709000-00003

461. Tucker, Jim B. (2010). Ian Stevenson and Cases of the Reincarnation Type. Journal of Scientific Exploration 22 (1).
https://med.virginia.edu/perceptual-studies/wp-content/uploads/sites/360/2016/12/REI36Tucker-1.pdf

462. Stevenson, I. (1960a). The evidence for survival from claimed memories of former incarnations. Part I. Review of the dat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54, 51–71.
https://med.virginia.edu/perceptual-studies/wp-content/uploads/sites/360/2016/12/STE1.pdf

463. Stevenson, I. (1960b). The evidence for survival from claimed memories of former incarnations. Part II. Analysis of the data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54, 95–117.

464. Stevenson, I. (1966). 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 (2nd rev ed.). 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66 in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1–362.)
https://s3.us-west-1.wasabisys.com/luminist/EB/S/Stevenson%20-%2020%20Cases%20Suggestive%20of%20Reincarnation.pdf

465. STEVENSON, IAN. (1975). Cases of the Reincarnation Type: Vol. 1: Ten Cases in India. Charlottesville, VA: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1977). Cases of the Reincarnation Type: Vol. 2:. Ten Cases in Sri Lanka. Charlottesville, VA: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1980). Cases of the Reincarnation Type: Vol. 3: Twelve Cases in Lebanon and Turkey. Charlottesville, VA: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1983). Cases of the Reincarnation Type: Vol. 4: Twelve Cases in Thailand and Burma. Charlottesville, VA: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https://www.amazon.com/Cases-Reincarnation-Type-Vol-India/dp/0813906024

466. 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A Contribution to the Etiology of Birthmarks and Birth Defects, Volumes I and II.
https://med.virginia.edu/perceptual-studies/book/reincarnation-and-biology-a-contribution-to-the-etiology-of-birthmarks-and-birth-defects/

467. Ian Stevenson, European Cases of the Reincarnation Type, McFarland and Company, 2003. 270 pp. ISBN 0-7864-1458-8.
https://books.google.ch/books?id=lZgPBE5q2TAC&q=European+Cases+of+the+Reincarnation+Type+google+book&redir_esc=y

468. Ian Stevenson, (1997). Where 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Intersect. Praeger Publishers (a short, non-technical version of 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https://libgen.fun/get.php?md5=F16B9D3D143DC29CDD672D2888116906&token=08ff7ebe6a9ebc6e

469. King LS. Cases of the Reincarnation Type, vol 1: Ten Cases in India. JAMA. 1975;234(9):978. doi:10.1001/jama.1975.03260220082033; https://sci-hub.st/10.1001/jama.1975.03260220082033

470. STEVENSON, IAN M.D.. THE EXPLANATORY VALUE OF THE IDEA OF REINCARNATION. 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64(5):p 305-326, May 1977. https://doi.org/10.1097%2F00005053-197705000-00002https://sci-hub.st/10.1097/00005053-197705000-00002

471. “In Memoriam Eugene Brody, MD, BS Med ’43 1921–2010”. University of Missouri.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3 May 2013. Accessed on September 4, 2023.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513184400/http://medicine.missouri.edu/news/00-memorial2.php

472. Stevenson I. (1977). Research into the evidence of man’s survival after death: a historical and critical survey with a summary of recent developments. 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65(3), 152–170.
https://doi.org/10.1097/00005053-197709000-00002

473. Lief, H. I. (1977). Commentary on Dr. Ian Stevenson’s “Research into the evidence of man’s survival after death.”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65, 171–173.
https://doi.org/10.1097/00005053-197709000-00003https://sci-hub.st/https://doi.org/10.1097/00005053-197709000-00003

474. Tanne, J. H. (2007). Ian Pretyman Stevenson. BMJ :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34(7595), 700.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839221/

475. STEVENSON, IAN M.D.. THE EXPLANATORY VALUE OF THE IDEA OF REINCARNATION. 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64(5):p 305-326, May 1977.
https://doi.org/10.1097%2F00005053-197705000-00002https://sci-hub.st/10.1097/00005053-197705000-00002

476. Stevenson, I. (2000). The phenomenon of claimed memories of previous lives: Possible interpretations and importance. Medical Hypotheses, 54(4), 652-659.
https://doi.org/10.1054/mehy.1999.0920https://sci-hub.st/https://doi.org/10.1054/mehy.1999.0920

477. Soul Survivor: The Reincarnation of a World War II Fighter Pilot. Authors: Bruce Leininger, Andrea Leininger, Ken Gross. Publisher: Grand Central Publishing 2010.
https://archive.org/details/soulsurvivorrein0000leinhttps://transcripts.cnn.com/show/lkl/date/2009-12-22/segment/01;
https://libgen.fun/get.php?md5=B57182766F2C171A629CAEDE3BBE4249&token=f0808093488d169d

478. Reincarnation with Religion Change: A Christian is Born Again as a Buddhist – Past Life Story of Palitha Senewiratne | Gamini Jayasena. Researched by: Ian Stevenson, MD and Francis Story. Cases of the Reincarnation Type, Volume II: Ten Cases in Sri Lanka, by Ian Stevenson, MD. Article by: Walter Semkiw, MD
https://www.reincarnationresearch.com/religion-change-a-christian-born-again-as-a-buddhist-past-life-story-of-palitha-senewiratne-gamini-jayasena/

479. SAME FAMILY REINCARNATION CASES OF SISTERS WHO WERE REBORN AS TWINS: THE PAST LIFE CASES OF JOANNA POLLOCK | GILLIAN POLLOCK AND JACQUELINE POLLACK | JENNIFER POLLACK. How Derived: Past Life Memories in Childhood. Researcher: Ian Stevenson, MD. From: 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by Ian Stevenson, MD, pages 2041-2058. Article by: Walter Semkiw, MD.
https://www.reincarnationresearch.com/same-family-reincarnation-cases-of-sisters-who-were-reborn-as-twins-the-past-life-cases-of-joanna-pollock-gillian-pollock-and-jacqueline-pollack-jennifer-pollack/

480. Ian Stevenson. 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A Contribution to the Etiology of Birthmarks and Birth Defects Volume 1: Birthmarks. Publisher: Praeger. Publication date: April 9, 1997. ISBN-10: 0275952835. ISBN-13: 978-0275952839.
https://www.amazon.com/Reincarnation-Biology-Contribution-Etiology-Birthmarks/dp/0275952835

481. 湖南發現一百多「再生人」輪迴轉世震驚全國。鳳凰網。2014年12月29日07:14. 來源:上海教育電視台《特別傳真》https://fo.ifeng.com/news/detail_2014_08/28/38546181_0.shtml 訪問日期2023年08月20日

482. 湖南通道「再生人」的前世今生。2015年06月19日星期五新京報。第A16:核心報導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5-06/19/content_583155.htm 訪問日期2023年08月31日

483. 湖南發現一百多「再生人」輪迴轉世震驚全國。鳳凰網。2014年12月29日07:14. 來源:上海教育電視台《特別傳真》https://fo.ifeng.com/news/detail_2014_08/28/38546181_0.shtml 訪問日期2023年08月20日

484. 湖南通道「再生人」的前世今生。2015年06月19日星期五新京報。第A16:核心報導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5-06/19/content_583155.htm 訪問日期2023年08月31日

485. 湖南發現一百多「再生人」輪迴轉世震驚全國。鳳凰網。2014年12月29日07:14. 來源:上海教育電視台《特別傳真》https://fo.ifeng.com/news/detail_2014_08/28/38546181_0.shtml 訪問日期2023年08月20日

486. 王涵。陰陽兩界的生命輪迴──貴州黎平縣述洞村侗族「再生人」故事調查研究。《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在2014年3期。在線出版日期:2014-05-28 (萬方平台首次上網日期)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yxxyxb-shkxb201403003

487. Barker D. R., Pasricha S.K. Reincarnation cases in Fatehabad: a systematic survey in North India. J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 1979; XIV(3–4): 231–240.
https://doi.org/10.1163/156852179X00042https://sci-hub.st/https://doi.org/10.1163/156852179X00042

488. Stevenson I: Some of My Journeys in Medicine: A Lecture About Science and Reincarnation: The Flora Levy Lecture in the Humanities. Lafayette, University of Southwestern Louisiana, 1989
https://med.virginia.edu/perceptual-studies/wp-content/uploads/sites/360/2015/11/some-of-my-journeys-in-medicine.pdf

489. Stevenson, I. (1974). 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 (2nd rev ed.). 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66 in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1–362.)
https://s3.us-west-1.wasabisys.com/luminist/EB/S/Stevenson%20-%2020%20Cases%20Suggestive%20of%20Reincarnation.pdf

490. Stevenson, I. (2000). The phenomenon of claimed memories of previous lives: Possible interpretations and importance. Medical Hypotheses, 54(4), 652-659.
https://doi.org/10.1054/mehy.1999.0920https://sci-fhub.st/https://doi.org/10.1054/mehy.1999.0920

491. Stevenson, I. (1993). Birthmarks and Birth Defects Corresponding to Wounds on Deceased Persons. Journal of Scientific Exploration, 7, 403–416.
https://med.virginia.edu/perceptual-studies/wp-content/uploads/sites/360/2016/12/STE39stevenson-1.pdf

492. Pasricha S. K. Cases of the reincarnation type in northern India with birthmarks and birth defects. J Sci Expl 1998; 12(2): 259–293.
https://www.semanticscholar.org/paper/Cases-of-the-Reincarnation-Type-in-Northern-India-Pasricha-Pasricha/7c36c6ed7e807d8ccc825cd8c465dd9759916a60

493. Kennedy W.P. Epidemiological aspects of the problem of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Birth Defects Original Article Series 1967; 3: 1–18.
https://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978-94-011-6621-8_4http://library.lol/main/17242FA15F61F22EE770A6197644CCAE

494. Nelson K., Holmes L. B. Malformations due to presumed spontaneous mutations in newborn infants. New Engl J Med 1989; 320: 19–2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09875/https://sci-hub.st/10.1056/NEJM198901053200104

495. Stevenson, I. (1993). Birthmarks and Birth Defects Corresponding to Wounds on Deceased Persons. Journal of Scientific Exploration, 7, 403–416.
https://med.virginia.edu/perceptual-studies/wp-content/uploads/sites/360/2016/12/STE39stevenson-1.pdf

496. Stevenson, I. (2000). The phenomenon of claimed memories of previous lives: Possible interpretations and importance. Medical Hypotheses, 54(4), 652-659. https://doi.org/10.1054/mehy.1999.0920; https://sci-hub.st/https://doi.org/10.1054/mehy.1999.0920

497. Stevenson, I. (Apr 1999). “Past lives of twins”. Lancet. 353 (9161): 1359–1360.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05)74353-1/fulltext

498. Carl Jung. Also known as: Carl Gustav Jung.Swiss psychologist. Written by Frieda Fordham, Michael S.M. Fordham, Fact-checked by The Editors of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Last Updated: Jul 22, 2023.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Carl-Jung

499. Four Archetypes.By C.G. Jung. Copyright 2003. 3rd Edition. ISBN 9780415304412. 216 Pages. Published January 9, 2003 by Routledge.
https://libgen.fun/get.php?md5=57411A0425DD73AB793A72B85833A624&token=0abfabc2036416f799c7

500. REINCARNATION RESEARCH OF IAN STEVENSON AT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 CHILDREN’S PAST LIFE MEMORIES. Article by Walter Semkiw, MD.

501. Stevenson I. Phobias in children who claim to remember previous lives. J Sci Expl 1990; 4(2): 243–254.
https://med.virginia.edu/perceptual-studies/wp-content/uploads/sites/360/2016/12/STE34Stevenson-1.pdf

502. Menzies R. G., Clarke J. C. The etiology of childhood water phobia. Behav Res Ther 1993; 31(5): 499–501. https://doi.org/10.1016/0005-7967(93)90131-d; https://sci-hub.st/https://doi.org/10.1016/0005-7967(93)90131-d

503. Stevenson, I. (1983). American Children Who Claim to Remember Previous Lives.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71, 742–748. doi:10.1097/00005053-198312000-00006.
https://sci-hub.st/10.1097/00005053-198312000-00006

504. Stevenson, I. (2003). European Cases of the Reincarnation Type. Jefferson, NC: McFarland. ISBN: 0786414588, 9780786414581, 0786442492, 9780786442492.
https://libgen.fun/book/index.php?md5=1FD8B96AEE1779C0648E9B874BD6225C

505. Hypnosis psychology. Written by A Gordon Hammer, Martin T. Orne etc. Fact-checked by The Editors of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Last Updated: Aug 4, 2023.
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hypnosis

506. Hypnosis Motivation Institute. Nationally Accredited College of Hypnotherapy. 2012 – Hypnosis in History. 1920 – Hypnosis in the Modern Era.
https://hypnosis.edu/history/hypnosis-in-the-modern-era

507. Brian Weiss. https://www.brianweiss.com/ Accessed on September 1, 2023.

508. Weiss, B. L. (1988). Many Lives, Many Masters: The True Story of a Prominent Psychiatrist, His Young Patient, and the Past-Life Therapy That Changed Both Their Lives. Touchstone.
https://libgen.fun/get.php?md5=E8DFB33BAC7C1FE0EC652294191ED695&token=550d8ac61cd9d9c9

509. Weiss, B. L. (1988). Many Lives, Many Masters: The True Story of a Prominent Psychiatrist, His Young Patient, and the Past-Life Therapy That Changed Both Their Lives. Touchstone. https://libgen.fun/get.php?md5=E8DFB33BAC7C1FE0EC652294191ED695&token=550d8ac61cd9d9c9 Page 351-352.

510. Weiss, B. L. (1993). Through Time Into Healing: Discovering the Power of Regression Therapy to Erase Trauma and Transform Mind, Body, and Relationships (Reprint Edition). Touchstone. https://libgen.fun/book/index.php?md5=3478A1713BFF3F70B53C43A4C9E42A36 Page

511. Weiss, B. L. (1993). Through Time Into Healing: Discovering the Power of Regression Therapy to Erase Trauma and Transform Mind, Body, and Relationships (Reprint Edition). Touchstone. https://libgen.fun/book/index.php?md5=3478A1713BFF3F70B53C43A4C9E42A36 Page

512. Weiss, B. L. (1993). Through Time Into Healing: Discovering the Power of Regression Therapy to Erase Trauma and Transform Mind, Body, and Relationships (Reprint Edition). Touchstone. https://libgen.fun/book/index.php?md5=3478A1713BFF3F70B53C43A4C9E42A36 Page 402-404

513. Brian Weiss (Author). Only Love is Real: The Story of Soulmates Reunited.
https://libgen.fun/book/index.php?md5=FC090FDFDBE07CA6BD3290A4CF6A2400

514. Helen Wambach.
https://regressionjournal.org/jrt_author/helen-wambach-1925-1986/.

515. Helen Wambach,Ph.D.,Reliving past lives – The evidence under hypnosis. ISBN: 0760719853. Publisher: Barnes & Noble Books. Pub. Date: March 2000.
https://www.amazon.com/Reliving-Past-Lives-Evidence-Hypnosis/dp/0760719853https://zlibrary-africa.se/book/17205990/89c63e

516. Dr. Michael Newton. Michael Newton Institute.
https://www.newtoninstitute.org/dr-michael-newton/

517. Newton, M. (1994). Journey of Souls: Case Studies of Life Between Lives (1st ed.). Llewellyn Publications.
https://libgen.fun/book/index.php?md5=29A80445CDB5F7D39F78EF85BEAB51BE

518. ERLENDUR HARALDSSON (2006) Popular psychology, belief in life after death and reincarnation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Western and Eastern Europe, Nordic. Psychology, 58:2, 171-180, DOI: 10.1027/1901-2276.58.2.171.
https://sci-hub.st/https://doi.org/10.1027/1901-2276.58.2.171

519. Lithuania. Population: demographic situation, languages and religions. Eurydice. European Commission. Link.

520. Iceland Religions.
https://www.indexmundi.com/iceland/religions.html

521. Religion. About Switzerland. The Federal Council. FDFA. Link.

522. Three in Four Americans Believe in Paranormal. Little change from similar results in 2001. BY DAVID W. MOORE.
https://news.gallup.com/poll/16915/three-four-americans-believe-paranormal.aspx

523. Kelly Burch. I’ve studied more than 5,000 near death experiences. My research has convinced me without a doubt that there’s life after death. Aug 28, 2023, 3:36 PM CEST. https://www.insider.com/near-death-experiences-research-doctor-life-after-death-afterlife-2023-8 Accessed on September 4, 2023.

524. Ellis, Joseph J.. “Thomas Jefferson”.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3 Aug. 2023,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Thomas-Jefferson. Accessed 5 September 2023.

525. Tanne, J. H. (2007). Ian Pretyman Stevenson. BMJ :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34(7595), 700.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839221/

526. Akira Ikegawa, Yuko Igarashi, and Yuko Tsuchihashi. Prenatal Memory: How to Accept Love from Our Children Journal of Prenatal and Perinatal Psychology and Health 36(1), Spring 2022. Page 45-75
https://birthpsychology.com/wp-content/uploads/journal/published_paper/volume-36/issue-1/0Wa2oC6O.pdf

527. Prenatal and Perinatal Memories in Preverbal Children: Clinical Observations Using Videotape Examination Tara Maria A. Blasco Jauregui November 2006.
https://tarablasco.com/wp-content/uploads/Library/DISSERTATION_Tara_Blasco_.pdf

528. Prenatal Memory Network » Akira Ikegawa (Representative).
http://prenatalmemory.net/en/profile

529. Surveys on prenatal memory.
http://prenatalmemory.net/en/prenatal-memory/research

530. 父母是孩子選擇的:育兒從孩子出生前開始。池川明著。盧佳女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10年10月。ISBN978-7-5057-2811-0。
https://zlibrary-africa.se/s/

透視「進化論」》寫作組

點閱【透視「進化論」】系列文章。

【前言第一章:進化論是未經證實的假說(上)第一章:進化論是未經證實的假說(下)第二章:破除進化假說的經典迷思(上)第二章:破除進化假說的經典迷思(中)第二章:破除進化假說的經典迷思(下)第三章:分子生物學否定進化假說(上)第三章:分子生物學否定進化假說(中)第三章:分子生物學否定進化假說(下)第四章:進化假說未觸及精神世界(上) 第四章:進化假說未觸及精神世界(下)第五章:瀕死輪迴學揭示生命本質(上)

(版權歸大紀元和寫作組所有,歡迎轉載,不得更改。)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