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7月25日訊】中國經濟萎靡不振,習近平24日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承認經濟面臨困難挑戰,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專家分析,下半年的經濟工作,「防風險」成核心議題。
中共黨媒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習近平主持會議。
會議稱,當前中國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外部環境複雜嚴峻。
防範房地產風險
會議指出,「要切實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
會議通稿未提「房住不炒」,引發外界關注。這是中共高層領導近年來第一次在談及房地產業的時候,不再提「房住不炒」的政策。
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疲軟,多地新房、二手房房源增加,但成交量和價格卻持續下跌,投資需求明顯減少。
中共國家統計局上週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8,550億元,同比下降7.9%;商品房銷售面積59,51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3%。
許多房地產企業債務纏身,瀕臨崩潰。中國房地產龍頭企業恆大上週公布的業績顯示,該公司兩年淨虧損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負債總額高達2.4萬億,全網震驚。
同策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宋紅衛對「界面新聞」表示,本次政治局會議有兩大看點:第一,調控模式的改變。目前房地產調控已經從增量市場調控模式向存量市場調控思路轉化;
第二,「防風險」是今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的核心任務。因此,大水漫灌可能性不高。
資深財經評論人士蔡慎坤對自由亞洲電台分析說,當局很有可能取消房產限購政策,「我估計除了一線城市保持限購政策外,其他多數城市估計都會取消限購」。
他表示,現在很多城市都在取消入戶限制,這實際就是在搶人頭。
地方債務是頭號亞洲金融風險
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有效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要加強金融監管,穩步推動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
地方債務問題,被認為是2023年中國經濟最大的灰犀牛。根據財政部的數據: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35萬億元,有息的地方城投債約60萬億。兩項債務相加為95萬億,而2022年全國GDP總量也不過120萬億左右。
投資銀行高盛4月表示,如果把隱性債務也考慮在內的話,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約為164萬億元,是中國GDP的126%,遠遠超過官方公布的77%。
5月上旬,彭博社對53位經濟學家、資金經理和金融機構策略師進行調查。他們認為,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的債務,是今年最重大的亞洲金融風險。
關注中國經濟的時事評論員王赫6月28日在大紀元撰文指出,地方債務風險是地方財政最大的雷。關鍵是,中共最高層也不清楚這個雷有多大,爆炸的概率幾何。
內需不足 私企投資下降 中國陷入通縮危機
本次政治局會議在分析當前中國經濟問題時,首先提到的就是「國內需求不足」。
官方數據顯示,6月份消費零售總額同比僅增長3.1%,與5月份的12.7%相比,成斷崖式下跌。消費支出是今年中國經濟的主要推動力,這顯示中國經濟持續疲軟。
「我們都期望消費和服務業帶動復甦。如果經濟形勢不佳,那麼經濟復甦就沒有動力了。」標準普爾全球評級公司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Louis Kuijs對彭博社表示。
消費下降的同時,企業投資也在減少。上半年,中國私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年減0.2%,持續為負數。彭博社說,6月份私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下降,而家庭儲蓄率仍然較高,凸顯了市場情緒疲軟。
專家警告,中國消費疲軟、生產力下降,已陷入通縮危機。
中共欲促進民企發展 但企業家沒信心
最近兩週,中共政府提振經濟的措施層出不窮。7月19日,當局連出11道文件,稱要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政策支持力度。
緊接著,國務院20日又公布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31條」。
24日,習近平親自主持政治局會議,要求「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鼓勵企業「敢闖、敢投、敢擔風險」,積極創造市場。
但民營企業對此反應冷淡。資深財經評論人士蔡慎坤告訴自由亞洲電台,他的企業家朋友都在觀望,誰也不敢輕舉妄動,誰也不敢輕易相信中共的承諾,因為這些承諾都是過去他們反覆在承諾的。
蔡慎坤表示,「最重要的問題是過去這幾年以來,人們對未來失去了信心。你這個政策又不斷地翻燒餅,誰也不知道你下一步在幹什麼,政策上沒有連續性。」
中國民營企業家胡力任表示,他所處的企業家圈子裡,「沒有一個人對中國經濟還有信心,因為他們對中國的政治沒有信心」。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范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