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罪行錄之一百四十一:畝產十萬斤,廣西環江縣餓死四萬人(中)

整理:袁斌

環江縣放出荒謬絕頂的「大衛星」後,環江的糧食似乎已堆積成山,無倉可放了。不過,1959年初,縣裡向上級匯報和向外公布的數字是:1958年全年糧食總產量3.3億斤;而實際的產量卻只有1.05億斤(就是這個數據,也還含有水份)。

環江糧食「豐收」了,向國家多交徵購糧是理所當然的,上級給環江下達了0.71億斤徵購糧任務,是上年(1957年)實際完成任務的4.8倍。這當然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

不能完成徵購任務,怎麼辦?縣裡便強迫基層幹部和農民上交糧食,說是「瞞產私分」。柳州地委在環江縣水源公社召開現場會,組織了全地區3340個社隊幹部和社員代表前來參觀。他們預先策劃和布置了瞞產私分的假現場,證明群眾有糧不交,向參觀現場會的隊乾和群眾施加壓力。這次會議逼出達2.4296億斤的所謂「後手糧」(即黑糧和瞞產糧)。結果,各社隊僅留的一點口糧和農民家中的存糧都被當作「後手糧」上交外運了。但是,催交徵購糧仍沒有放鬆和停止。到1959年春,農民的口糧都無法保證,糧食出現全面緊張,斷糧的農戶越來越多,四五月間饑荒出現,死人日益增多。幸虧這時上級給環江批了100萬斤統銷糧,才使環江人民勉強渡過了1959年上半年的饑荒。

1959年8月廬山會議召開後,全國掀起了反「右傾」和保衛「三面紅旗」運動,一場高產浮誇、高指標分配徵購任務的狂風吹到環江縣,伴隨而來的「反瞞產運動」掀起了新的高潮,環江縣委書記洪華自告奮勇,爭當先鋒。

1959年,上級分配給環江縣的糧食總產量指標是9.6億斤,比1958年的3.3億斤又翻了兩番,分配下來的徵購任務是貿易糧0.71億斤(折合原糧便是1億斤),而當年環江縣實際產糧僅為0.828億斤,將全部糧食上繳也交不出這1億斤糧食,群眾無糧可交。

實在沒辦法,只得將原來分配的9.6億斤總產量調整為2.4億斤總產量上報。按上報的2.4億斤產量,環江縣1959年分得徵購任務0.385億斤貿易糧。洪華為了奪紅旗,在當年10月20日地委召開的三級幹部會議上報喜完成了0.388億斤。環江縣倒是又扛回了一面紅旗,但實際入庫數僅有0.1881億斤。

虛報的數字,要用實物去兌現,各公社都無法用實物去完成分配的任務,當權者以高壓手段強迫農民交出糧食。

縣裡開展反「右傾」、反瞞產的政治鬥爭:召開大會,發動各公社開展聲勢浩大的反「後手糧」(即反瞞產)運動。在會議上,由各大隊選一個報產量報得多的小隊為標兵,要其他小隊向他看齊,達不到的便是瞞產私分,就要挨斗受批。他們還要報得多的小隊幹部去批鬥報得少的小隊幹部。不願多報的、報不出瞞產私分的人,就要拿去「小勞改」,不給飯吃。

在洪華親自蹲點的城關公社陳雙大隊的逼糧會上,連斗帶傷加上挨餓,竟死去13人。洪華還說:「這些人是社會主義的逃兵,死去幾個不要緊。 」

逼得走投無路,也有人在會上當眾指責洪華放衛星是好大喜功、出風頭、吹牛皮。這些人都遭到殘酷的迫害,有的甚至被迫害至死。

為了完成上交徵購糧任務,環江縣委按自治區的布置,將各集體小倉庫裡的糧食作為徵購糧一起併入國家倉庫,這樣總算完成了徵購任務0.3156億斤。

縣裡既將群眾的口糧,豬、牛牲畜的飼料糧全部併入國家倉庫,又實行餓死人也不給開倉的政策,誰若擅自開倉,輕的開除黨籍、公職,重的挨批挨斗,甚至被整死。

城關公社塘蘭大隊黨支書崖日堅,不忍讓群眾活活餓死,開倉庫撥了部分糧食給斷炊的群眾救急。洪華在全縣三級幹部會議上指著崖的鼻子大罵:「有你崖日堅,就沒有我洪華;有我洪華,就沒有你崖日堅。」於是這位土改的積極分子、多次的勞動模範、合作化的帶頭人、公社黨委委員、大隊支部書記,就被當場宣布開除黨籍,撤銷一切職務,並被罰站到散會。此後又被拉去縣裡和村裡,召開大大小小的鬥爭會,輪流鬥爭後還不給飯吃。在一次鬥爭後,這位身強力壯的三十多歲農村好幹部走不到兩裡路,活活地餓死在回家的路上。

飢餓難以忍受,一些不甘心等在家中餓死的人紛紛外逃,到貴州、金城江等地討飯。縣委即下令追捕,集中關押進行「教育」。在關押之中,連悶帶擠,死去44人。在追捕過程中,水源公社書記韓祖文曾按照洪華指示宣布:「外逃人員經動員還不回來的,就打死算了。」

饑荒愈演愈烈。社員家中無炊煙,幾個公社的公共食堂都長期停火,最長的達130多天,最短的也有1個月以上。因飢餓造成了各種疾病,浮腫、肝炎、乾瘦、婦女子宮脫垂等病人不斷增多。

據調查,1959年5月至6月間,環江縣的明倫公社病倒1600多人,其中重病1004人,浮腫486人,死亡146人。

在1959年至1960年間,環江縣究竟死了多少人,沒有統計出一個準確數字。據知情者估算,1954年人口普查時,環江縣的人口為15.7萬人。當時實行獎勵多生育政策,是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到1959年,環江縣人口已增長到17萬多人;而到1962年,全縣統計發布票人數(當時發布票是一人一份的,這個數據比較接近實際人口)是12萬人。粗算下來,這段時間人口減少了4萬多,占當時人口的四分之一。

另據當時調查者不完全的統計,1959年至1960年,城關公社的陳雙大隊,付點公社的中山大隊,馴樂公社的康寧大隊等大隊的死亡率分別為26%、46.57%、45.5%;水源公社的龍樹屯、馴樂公社訓林大隊岩口屯兩個自然村的村民則死光了。據對水源公社所死的1706人的情況調查,其中餓死的有1500多人,鬥爭吊打至重傷而死的82人,當場斗死15人,開槍打死5人,全家死絕的有9戶。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作者提供/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