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6月15日訊】由於經濟形勢不景氣,中國電商巨頭們在今年「618」購物節期間,展開了「史上最激烈」的價格戰,直接拿出補貼拚低價。但消費者買單嗎?來看分析報導。
京東零售CEO辛利軍:「今年的京東618會是全行業投入力度最大的一次618。」
中國的電商巨頭們在今年「618」購物節期間,展開了史上最激烈的「價格戰」,被大陸媒體稱為史上最「卷」的一次。但價格戰真能刺激消費者嗎?
今年「618」是疫情解封後的第一個購物節,與往年不同,各大電商平台都把重點放在「補貼」和「低價」上,紛紛宣稱自家平台的投入最大或給消費者福利最多,甚至直接公開了補貼金額和優惠力度,明晃晃的招攬消費者。
為了爭奪市場,這場簡單粗暴的價格戰不斷升溫,京東、唯品會、淘寶、拼多多等都加入「補貼」促銷,不約而同喊出「史上最大」,折扣力度甚至達到了「雙11」的水平。
據《中國新聞週刊》報導,價格戰背後的邏輯是消費者對「低價」的需求。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低價銷售實際上可能會臨時造成一些短暫的總體銷售的增加,但實際上並不會真正提升經濟,而反映出來的就是從商家開始,他們的利潤減少,有些甚至會出現虧損。而商業利潤減少的時候,他們會反過來去壓低上游供貨商的價格,並會造成整體銷售業績的下降。」
然而,中國消費者似乎對「複雜的促銷規則」不太感冒。有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感慨:「618不想花心思計算,也不想湊單找攻略。」
後疫情時期,儘管各大商家卯足了勁頭拚「低價」,但連續遭遇降薪、裁員、就業難的消費者們異常冷靜,各種刺激消費的手段,都在逐步失去效力。
經濟學家認為,從本質上看,短期的促銷手段無法真正提振消費者的信心和改善整體經濟。
謝田:「所以這個可能會有一些短期的刺激政策,對長期經濟走向來說,根本就是於事無補的。」
新唐人記者瑞麗紐約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