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帶三大親信視察雄安 「千年大計」引爭議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5月11日訊】5月10日,習近平帶領三大親信視察河北省雄安新區,重申建設雄安的決策「完全正確」,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不過,這個已耗資人民幣近5000億的北京陪都,並不被外界看好,甚至被視為習近平執政以來的爛尾工程之一。

習率三大親信視察雄安 一個細節引關注

中共黨媒新華社報導,習近平當天罕見戴著墨鏡和口罩,在一眾官員的陪同下,在雄安新區的高鐵站、拆遷戶回遷社區和建築工地上視察。

習的三大親信也陪同視察,包括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和中共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三人同樣戴著口罩,這引起輿論關注。

五一假期過後,中國疑似迎來第二波中共病毒疫情,許多人在社交媒體上說感染了中共病毒。上海醫生證實,醫院患者比上月明顯增多;廣東東莞等多個城市重啟核酸檢測。民眾擔憂「清零」防疫措施會捲土重來,中國經濟將難以復甦。

雄安耗資近5000億 恐以爛尾收場

雄安新區是習近平執政後親手打造的一個「政績工程」。2017年4月,中共國務院宣布設立雄安新區,稱這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雄安新區被稱為北京的陪都,用於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人口轉移,解決京津兩大城的經濟、社會緊張問題。雄安新區項目一度帶動當地房價和與河北相關的股價暴漲,但不到兩年,就傳出了建設停滯、工程爛尾的消息。號稱「亞洲最大高鐵車站」的雄安站,每天只有一班車進出。

習近平在二十大連任後,雄安新區再度被官媒熱捧。2月2日,央視財經微信報導說,經過5年多的建設,雄安新區城市雛形全面顯現。2023年雄安新區安排項目270個,總投資人民幣6641億元,年度投資超過2000億元。

報導說,去年10月中共二十大會議期間,中共河北省委副書記廉毅敏曾通報,5年來雄安新區已投入4600億。

新華社2月5日報導,由中建三局承建的雄安東北部居住片區項目復工復產。釋放雄安新區重新啟動的信號。

習近平此次在座談會上說,建設雄安新區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既不能心浮氣躁,也不能等靠要」。他要求推動第二批在京央企總部及二、三級子公司、創新業務板塊以及金融機構、科研院所、事業單位等遷往雄安。

然而,相較於官方的吹捧,中國民間大多唱衰這個習近平主導的「千年大計」,認為雄安新區恐以「鬼城、爛尾樓」收場。

2022年10月4日,新華社旗下「新華每日電訊」刊文稱,稱雄安近1500棟住宅交付,居民遷入新居。但發布的視頻顯示,所有亮燈的房間都是空的,屋內看不到一件家具,也看不到一個人影。

網友嘲諷中共:「為了挽救這個巨型爛尾工程,真是拚了。」

習近平此次視察雄安,在官媒播放的影片中可見,他所到之處除了官方安排的一些「群演」,整座城市冷冷清清,一片荒涼的景象。

學者分析:三大因素決定雄安會爛尾

來自雄安的旅美學者李先生對雄安新區前景並不看好。他在2022年10月接受新唐人採訪時說,當局要求在京部委所屬高校、醫院和央企總部等單位,分期分批遷往雄安,但沒有單位真的搬到雄安。

李先生說:「這些央企的總部是老大不情願的,非常非常的不情願。你催一步,它就動半步,你不催了,它就又倒回去了。所以這麼多年,5年過去了,你看看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央企搬到了雄安嗎?沒有。」

他分析說,有三大因素決定了雄安新區一定會爛尾。第一,中國經濟下行的趨勢已經改變不了了,在財政資源上它會枯竭的;

第二,中共的非市場化做法,註定了雄安不會有活力;

第三,雄安從地理位置上,真的不是一個好地方,屬於一個窪地,在那兒建一個大城市,如果遇到1963年那樣的大水的話,會整體被淹。

李先生認為,雄安新區是習近平的政治工程、面子工程,沒有什麼實在的東西。

海外民運人士吳建民5月10日在自媒體節目中說,多少專家、地質學家都指出,雄安不適合建成一個大都市,因為它地勢太低,很容易內澇,但習近平堅持要搞。習近平三連任後,現在已經是習天下,他這次視察雄安,又不斷地往裡大量投錢,是加速雄安爛尾。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慧)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