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共解封救經濟? IMF:中國今明兩年經濟放緩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12月23日訊】中共放鬆防疫政策,是否能緩解中國經濟壓力,成為外界關注的熱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指出,中共「清零」政策雖然重創了經濟,但「放寬防疫限制也將為未來幾個月帶來一些困難」,今明兩年經濟成長「極有可能」放緩。

在疫情爆發三年後,北京鬆綁了嚴格的防疫措施,重新開放經濟,外界都在觀望,中國明年經濟會如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12月13日對媒體表示,中國「放寬防疫限制將為未來幾個月帶來一些困難」,今明兩年經濟成長「極有可能」放緩。

格奧爾基耶娃指出,中國感染人數暴增將會是不可避免的現象,有更多人暫時無法加入勞動力市場。

旅美政經評論人士秦鵬認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不復甦,全球經濟就很難完全恢復。

旅美政經評論人士秦鵬:「今年4月的上海封控,富士康工廠的員工大逃亡,都造成了全球大量的產品出貨卡頓,所以在全球都已經開放的今天,人們當然就會關注中國的解封會不會順利,會持續多長時間恢復正常,疫情的一度飆升會不會對經濟造成重大的打擊。」

中國經濟為「清零」付出高昂代價。分析認為,針對極端防疫政策的抗議「白紙運動」,當局被迫調整政策,從11月的「二十條」到12月推出「新十條」,大幅放寬政策,但為時以已晚,中國經濟大盤已經動搖。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動態清零是作為一個中國經濟最大的衝擊因素,那麼這個衝擊因素雖然目前放寬了,但是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它對經濟的正面影響還很難完全顯示出來。而且現在中國疫情將怎麼發展,這個事情還很難說。如果疫情很嚴重的時候,中共會不會重新回到動態清零?這都是很大的一個問題。」

秦鵬:「從三駕馬車實際來看:一,進出口無法維持高速發展,因為背後的原因是國際關係持續惡化,形象受損,造成了世界去中國化將持續。二,消費很難持續和完全恢復,直接的原因就是三年的封控清零,把中國民眾的錢包也清零了,對社會消費還有房地產恢復都是重大打擊。三,政府和民間投資也無法恢復,因為政府沒錢了。」

評論認為,中國經濟面臨結構性挑戰。

秦鵬:「比如說人口紅利消失,那麼淨人口增長變成了負數,房地產經濟破滅,你不能不救又沒辦法挽救,因為是供大於求,房價又已經過高,企業的負擔過重,它源於是稅負過重,但是中共政府它又不肯大規模的削減公務員,大規模的降低財政開支。經濟兩個循環中,你要擴大內需,就需要民眾有錢,但是你分配機制又很難改變,中共政府它也從來不會像其它國家那樣給民眾發錢,他們只想著割韭菜。」

中國2022年需求不足成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271億元,同比下降0.5%,為五個月來的首次萎縮。去年下半年,內需呈收縮態勢。內需不足成為經濟走弱的重要原因,失業率不斷攀升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王赫:「中小企業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力量,而且為了解決就業,各個國家都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國經濟結構就是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這個結構搭配的問題,長期以來都有問題,而這裡面又牽涉到公有制和民營經濟的矛盾問題。」

秦鵬:「放開中小企業發展,當然會大幅的改善這種中國經濟問題。但是目前中國存在的問題在哪兒呢?中國社會它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利益集團,包括規模巨大的這種國企,被權貴高度滲透的大中型民企。」

秦鵬表示,中共當局一方面希望民企發展,另一方面還是堅持共同富裕。希望和國際社會改善關係,另一方面還是要堅持打台灣,以及和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持續鬥爭,這種情況下誰敢來中國投資呢?

編輯/黃億美 採訪/常春 後製/李沛靈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