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12月04日訊】在中國大陸一些省市開始鬆綁中共病毒(COVID-19)疫情管控措施之際,官方通報的新增感染人數出現持續攀升,引起輿論關注。台灣醫學專家12月3日發文分析指出,中國疫情將面臨5大「嚴峻考驗」,疫情高峰將出現於明年2月。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王必勝3日在他自己的臉書帳號上發文,討論了中國大陸新冠疫情近期的狀況及發展變化趨勢。
文章表示,目前在中國流行的COVID-19毒株,主要是BF.7和BA.5.2 次變異株,其傳染力比最早出現的奧密克戎(Omicron)變異株更高,加上在民眾抗議下一些城市封控力度減輕,預計中國未來的疫情會發展比較迅速。而依據各國的經驗,疫情初期個案的增加速度大都是以「指數型」快速成長。因此,中國接下來將面臨5方面的嚴峻挑戰。
1. 中國將迎來「第一波真正全國性疫情」,而首先受到衝擊的可能是最脆弱的族群,包括超高齡者、嚴重共病、完全未施打疫苗、入住養老院者等,將會造成較嚴重的損傷。
2. 免疫力方面:中國大陸目前的自然免疫保護力可說是沒有,中國廣泛使用的多款自製疫苗保護效果不理想,而且高齡族群接種率較低。
3. 治療方面:考慮到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效抗病毒藥物的準備狀況,應該面臨著很高的難度,而且中國的醫療資源量能在數量和分布上都存在問題,尤其面對短期內急遽增加的全國性醫療需求,將是「非常核心且難解的狀況」。
4. 如果疫情現在就開始大規模蔓延,預期會在兩個月後到達高峰,而當前正值冬季,加上傳統新年將出現的返鄉潮,群聚感染的風險很高。
5. 即便Omicron的致重症及致死率不高,但在前述多重因素的影響下,疫情帶來的傷亡絕對數字將會「令人非常憂心」。
最後王必勝指出,北京當局以往是「以拖待變」,已經為此付出了經濟上及民心上很高的代價,現在已經到了不得不「攤牌」的局面。
鑒於上述多重挑戰,他建議在中國大陸工作、求學或居住的台灣人,認真評估當地疫情狀況,考慮提前返回台灣,避免因疫情造成的醫療排擠而延誤診治。
此前一天(2日),王必勝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據他觀察,中國的疫情從10月下旬到11月底持續創新高,廣東、重慶、北京等幾個重點省市的疫情正快速上升。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原醫療救助部部長任瑞紅則表示,中國疫情近期顯著反彈是意料之中的事。一方面是進入冬季之後,溫度持續下降,病毒的傳播必然會反彈;另一方面,中國各地動輒大規模進行集中核酸(檢測),反而給疫情的快速傳播提供了交叉感染 的機會,「百密一疏,你再嚴也好,病毒的反撲是超乎你的想像的」。
任瑞紅進一步分析指出,歐美國家疫苗普及率很高,醫療系統也比中國完備很多,都會面臨醫療資源被擠壓的狀況。而「中國人口基數那麼大,地方醫療也跟不上」,中國的疫苗也沒有那麼好的保護力,一旦出現大規模感染,醫療系統很容易崩潰。
(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李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