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10月22日訊】二十大中央委員名單 沒有李克強、汪洋;20大中共封上百城 河南鄭州加強封控;日澳簽新安全協議也提台 日美11月利劍軍演;聲援四億人三退集會 台灣多名朝野政要響應聲。
二十大中央委員名單 沒有李克強 汪洋
週六,中共二十大中央委員會成員名單公佈,沒有現任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汪洋、韓正、栗戰書,意味著他們將卸任常委。分析認為,從這份名單,可以看出週日出爐的二十屆政治局常委的端倪。
中共二十大閉幕,公布了205名二十屆中央委員會成員名單。這份名單中,並沒有七名政治局常委中的李克強、汪洋、韓正、栗戰書,顯示他們將卸任常委。也就是說,習近平將能提拔四名新人進入政治局常委會。而「七上八下」的規則被習徹底打破。
分析認為,這顯示習近平的權力,在中共內部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份名單中還有69歲的中共外交部長王毅,本來已到了退休年齡,但仍在名單上,中共駐美大使秦剛也在名單上。分析人士表示,這顯示王毅可能擔任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主任,秦剛或破格成為外交部長。
此外,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名列新一屆中紀委委員名單。有分析表示,他可能擔任中紀委書記,並升為政治局常委。
至於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及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均不在中央委員名單中,預料港澳系統將有人事變動。
此外,閉幕式上,外媒拍攝的畫面顯示,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疑似被「請出」會場,隨後,胡錦濤在兩名工作人員陪同下離場,沒有參加下半場大會。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劉海英、姜迪亞綜合報導
20大中共封上百城 河南鄭州加強封控
中共為了召開20大,全中國上百座城市被封控。多地大量學生和居民被拉走隔離,處境悲慘。網上傳出視頻,鄭州一家酒店傳出女子呼救聲,控訴自己和家人被惡意賦紅碼隔離在酒店內,病人的氧氣被斷掉。
習近平在20大開幕式上說,「動態清零」政策不會動搖。許多城市為了政治清零,雖只有疫情個案,也實施全面封鎖。21日,英媒BBC稱,臨近20大的8月以來,中國有114座城市被封。
其中1,000多萬人口的河南鄭州市從17日起進入封城狀態。
而河南多地都有大量居民和學生被拉走隔離,處境悲慘,上網求救遭封殺。
網上流傳一段視頻顯示,16日,一名據稱在鄭州喜鵲愉家酒店隔離的民眾發出呼救,控訴被住在609房間的社區和居委會人員殺人滅口。
在鄭州市喜鵲愉家酒店隔離的民眾:「我在611房間,我們被他們賦紅碼惡意在這裡隔離,斷我們病人的氧氣,對我們實行殺人滅口。請大家關注,我叫戴鳳賢(音),我們的危重病人叫趙群(音)。」
10月22日,新唐人記者詢問鄭州市喜鵲愉家酒店,用來隔離紅碼人員的分店,問是否知道611房間的住客發出呼救一事,酒店人員說不清楚。
鄭州市喜鵲愉家酒店員工趙女士:「我們酒店現在的話,團隊承包了,沒有空房,所以不對外營業。我們這兒也是隔離點。只是這一家,其他的酒店應該正常營業吧。有的也可能被承包了住滿了。我也不清楚這個(紅)碼是誰改的。」
記者又詢問另外兩家喜鵲愉家酒店,雖然不是隔離酒店,但所有客人封控在酒店,等於被隔離。
鄭州喜鵲愉家酒店員工李女士:「現在我們店不是隔離店,因為疫情原因,暫時停了,不收客人了,這兒正在被靜默管理,不讓進不讓出,客人也回不了家。」
鄭州喜鵲愉家酒店員工高女士:「我們現在是酒店暫時不營業了,關店,因為疫情管理,在這住的客人都是回不了家的。外邊小區都是封著的。鄭州確實挺嚴重的,而且行動軌跡確診了也都不公布。」
鄭州部分民眾已經被封控在家多日,一天兩次測核酸。11日網上傳出鄭州將「3天靜默管理」的消息,但警方闢謠,並稱散佈謠言者已被查處。如今謠言成為了現實。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李韻、李珊珊、王沛涵採訪報導
日澳簽新安全協議也提台 日美11月利劍軍演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週六和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見面,簽署新聯合宣言,並商議應維護台灣安全。而日本防衛省(21日)宣布,美日「利劍」軍演將在11月中旬展開,投入兵力規模將超過3.6萬人。外界解讀,是為回應中共軍事擴張。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安全和防衛合作、建立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的合作或我們在資源和能源領域的合作方面,鑑於日本和澳大利亞之間如此無與倫比的密切聯繫和紐帶,我們同意我們的特殊戰略夥伴關係已經上升到一個新的更高的水平。」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我們承諾就突發事件相互協商,是我們努力支持該地區安全與穩定的一環。它表明了我們對本地區和彼此的安全,負有責任。作為我們加強安全夥伴關係的一部分,我們也在今天宣布,日本自衛隊將與澳洲國防軍一起,在澳洲北部進行訓練和演習。」
日媒報導,雙方對於台灣如果發生事情,也商議了必要的因應作為。同時日澳雙方也簽署關鍵礦產夥伴關係,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表示,承諾加強合作,強化關鍵礦產供應鏈,確保日本先進製造商擁有所需的關鍵礦產。
新唐人亞太電視林鈺唐、曾馨旻整理報導
聲援四億人三退集會 台灣多名朝野政要響應
慶祝四億中國人退出中共黨團隊組織,台灣法輪大法學會與台灣退黨服務中心,週六(22日)在台北市政府前舉辦集會遊行,多位政要到場聲援、響應。
聲援四億人退出中國共產黨,台北市政府前集會現場,多位政要到場。台灣基進秘書長王興煥表示,中共迫害法輪功、香港、西藏等,本質是最大邪教,尤其台灣遭中共軍事恐嚇,對於遭迫害者感同身受。
台灣基進黨秘書長王興煥:「我會出現在這個地方,跟所有全世界被中共迫害的有志(之士),我們站在同一個陣線,一起要對抗中共的暴政。」
台北市議員林穎孟表示,四億人退黨令人振奮,越來多人看清中共謊言,反對中共暴政。
台北市議員林穎孟:「我相信中共有一天一定會倒台,因為我們過去可能也不相信有4億人會退出共產黨,但是今天就已經發生了,相信未來我們一定會見證到沒有中共的那一天。」
多位議員感謝法輪功學員多年來,在國內外,堅持傳遞真相,向世人揭露中共本質。議員洪建益向法輪功學員鞠躬致敬。
台北市議員洪健益:「我們共同努力18年來,有4億人退出(中共),我們要求中共禁止人體迫害、活摘器官。」
台北市議員李建昌:「我走到我們台灣的各個角落,不管是公園、學校,我看到我們法輪功的朋友在煉功,非常的沉靜,但是這個沉靜並不是沉默,這個沉靜是一個巨大的力量。」
議員江志銘表示,世界更多人唾棄中共邪惡本質,退黨活動將有更多人響應。
台北市議員江志銘:「今天透過這樣子的活動,會讓更多的人知道,相信未來也會有更多的人繼續響應退黨的活動,未來退黨潮遍地開花,遍及世界各國。」
台北市議員張茂楠:「有4億人口退出共產黨、共青團、少先隊,他們已經看清楚中共邪惡的本質,已經看清楚中共侵略的本質。」
台灣營救受迫害法輪功學員協會理事長許凱雄說,當今上演「共產馬列子孫,殘害炎黃子孫」戲碼,呼籲中國人要覺醒,認清中共不能代表中國。
新唐人亞太電視林秋霞台灣台北報導
《沉默呼聲》悉尼首映 觀眾:勇氣非凡震撼人心
日前,由加拿大華裔導演李雲翔執導的獲獎電影《沉默呼聲》在澳大利亞新州議會舉行了悉尼的首映活動。觀眾表示,電影令人深感震撼和感動。
辯護律師Sophie York:「天啊,這是部令人十分悲痛的電影,震撼人心。」
獲獎電影《沉默呼聲》在澳大利亞新州議會舉行了悉尼首映。本次活動由新州議員尼羅(Rev Fred Nile)和澳洲大紀元共同舉辦。
新州上議院議員Fred Nile :「我為那些在中國積極抗爭的勇敢靈魂鼓掌。共產主義對人類的代價太大了,必須終結。」
電影《沉默呼聲》由真實事件改編,故事講述了兩對清華大學的學生情侶和一名外國記者,冒著生命危險將中共迫害法輪功的真相傳遞到國際社會。
Ryde前副市長Peter Kim:「真是難以置信,一個人類怎麼可以如此殘忍對待另一個人。同時令人震撼的是,這幾位英雄通過曝光真相,給世界帶來巨大改變。」
Sophie York:「電影展現了中共如何用造謠宣傳抹黑法輪功,使普通民眾和鄰居反目成仇。人們看了電影,就會明白真相是什麼。所以我認為這是一部很重要的電影。如果能讓更多觀眾看到,就太好了。」
澳洲傳統家庭守護聯盟總經理Paul Folley:「故事人物的英雄氣概和獻身精神非常令人感動。演員們演繹的不僅是電影中幾個角色的故事,同時也是中國所有抗爭者的象徵。」
悉尼之音電台總編王寧:「剛才我看這個電影的話,就是一直在心痛。一直在非常心痛,因為感同身受。」
王寧:「中國老百姓越來越沒有說話的地方。這真的不如我們澳大利亞的一隻貓或一隻狗的基本權利都達不到。這是我們人類最大的悲哀。」
觀眾吳桐:「這個電影拍的是對喚起全世界對中共的認知,是一個非常好,起一個非常好的作用。我覺得每一個人都要爭做王博宇,告訴真相。我覺得這也是法輪功『真善忍』的一個『真』,我覺得非常非常能體現出來。」
主辦方介紹,電影《沉默呼聲》將於11月在悉尼和堪培拉再次舉行放映活動。
新唐人電視台澳大利亞悉尼記者站報導
拜登減免學貸計劃 美上訴法院擋下
週五,美國聯邦第8巡迴上訴法院,擋下了拜登政府的學生貸款減免計劃,要求拜登政府在法院作出裁決前,不得解除任何債務。
距離美國中期選舉只剩不到 17 天,拜登總統週五再度宣傳他的學生貸款減免計劃。拜登表示,已有超過2千萬人考慮這項計劃。
美國總統拜登:「申請非常容易,就像與朋友閒逛,或在家裡看電影一樣簡單。大多數人從手機上申請。」
不過,週五,密蘇里州聖路易市的聯邦第8巡迴上訴法院發出暫緩令。這是由於共和黨領導的6個州,對這項計劃提出了個別訴訟,週四遭到法官駁回後,提出上訴。
上訴法院要求,在對這些州聲請更長期的禁制令作出裁定前,拜登政府不得免除任何債務。
這些州認為,這項計劃花費納稅人太多錢,指出拜登這麼做是越權,採取如此全面的行動,並沒有獲得國會的批准。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曾在9月估算,學生貸款的減免將使政府支出約4,000億美元。
眾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卡錫本週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共和黨人重新奪回多數席位,可能會利用債務限額作為槓桿,強制政府削減開支。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李梅、王嬿喬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