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哥侃封神】 第九十四回 文煥怒斬殷破敗

作者:石濤

「梅山七怪」全沒了。後面,都是人的事。商朝就完了。

為什麼講整個商朝就完了呢?

當時女媧給了楊戩「山河社稷圖」,而「山河社稷圖」跟「太極圖」有點類似,當時跟大家解釋了。但是,山河社稷圖收的是妖。因為山河社稷圖是對人而言。皇帝才講社稷,王朝才講社稷,山河是指國土,所以誰拿了山河社稷圖,誰就得天下。

這個圖可以收妖精,其實,裡面還有一個暗語:當女媧給楊戩山河社稷圖之後,楊戩把白猿收了,白猿墜入到山河社稷圖之後,就「返本歸元」,成為猴了。它取自天、地日精月華的一切東西全都消失了。就描繪它看見桃就吃桃去了,回到它原始的東西(本性)去了。

周星馳拍的降魔片電影中,最後也是這麼描寫的……表現非常質樸的氛圍……當時收白猿就是這個涵義。我以為隱喻:因為楊戩是修行的人,但是他是人身修行的,等於人中有了他,把妖精都除了。妖精、妖怪都除了之後,有了山河和社稷,有了周朝八百年。

如果真正類比的話,山河社稷圖應該比太極圖低。做皇上(天子)才有山河和社稷,所以山河社稷圖是類比於人的境界、位置。「太極」不是!包括天、人,都在太極其中。

另外一個,楊戩當時拿到圖,破了白猿之後,中間有一段描寫,他跟姜子牙說:「師叔,白猿給破了。我遇見娘娘了,娘娘就告訴了我一計。」姜子牙問是什麼?他說:「不能說。」我以為這個對很多修行人而言是相當借鑑之處。

楊戩從來不吹牛皮,他做了多大的事情、他見了誰,他不吹牛皮。他去找他的師父,他師父說你只能去找神農幫忙了,他去見了天皇、地皇、人皇「三皇」,拿著「柴胡」回來,他也不吹牛皮;他在路上所接觸到的其他的神、其他的仙告訴他的辦法,他從來不說。

當代學藝的人不懂得這個,那破嘴隨便說……

其實還有一個隱喻在裡頭,楊戩為什麼不跟姜子牙說?因為那是女媧跟他說的。作為楊戩,他沒有權利把女媧對他講的東西跟姜子牙講,如果他去講了,就等於「對女媧的不敬」——女媧的境界高過姜子牙,女媧跟楊戩講述的是對他個人講的。就像楊戩師父告訴他辦法,他從來不講。是一個道理。

今天的人不懂得這些「敬意」——是私自授予他的,只對他「個人」說。我一再解釋元始天尊教出來的徒弟個個都不一樣,寶貝、功法、境界不一樣,說法全都不一樣,也沒見師兄弟湊在一起切磋一番。唯一看到的就是廣成子跟赤精子曾經結伴遨遊四海,看到殷郊和殷洪,他們兩個出手把殷郊、殷洪他們救了,結果招了更大的事。就是那時候說他們結伴,其他沒聽說過誰結伴。

元始天尊下來幫他的徒弟,也是元始天尊先下來等老子。他永遠先下來等老子,他一定在自己的師兄到之前先到,這是禮數。幾次破陣都是。

老子來了,問元始天尊:「你進去了嗎?」
「進去了。」
「怎麼沒破?」
「等兄長來。」

現在的人根本不懂得禮數,胡來!當你不懂得這些禮數的時候,你本身的境界就在那兒。所以你那一門甭管什麼神啊、仙啊講了什麼,你也就理解到那兒,你根本理解不了本來的。

你接近不了本來的東西,然後你就吹牛皮。真正明白的人聽你說,靜靜的看,一看就知道,人家扭臉就走,沒話。

不能跟不明白的人講道理,不能去幫助不明白的人。這話說得有點不好聽。因為一個人沒有「自我修正」的意願,你去跟他講的時候,你只會給自己添麻煩,沒有任何好處。而一個懂得改變自己的人,你罵他、踹他,他都沒事。現代精英社會中,很多在宗教中的精英,自己把自己給框住了。

我以為在二郎神楊戩身上體現很多的故事。當山河社稷圖出現的時候,人間就收盡了所有的妖精。反過來,妖精再厲害也戰勝不了人。

妖精背後沒東西了。白猿的背後叫「日精月華」,它是在三界這個空間環境中走到了頂點;楊戩也在三界環境中,在師父的教導下走到了頂點,但是楊戩有師父,是正的,所以女媧就把山河社稷圖給了楊戩,楊戩背後有「寶貝」,就把白猿給收了。

這是人跟妖精和其它動物的根本區別,所以有了山河社稷圖就沒有妖精,從而天下就定了。也就是:想戰勝妖精只能與神同行,在大的變革中只能等神出手。在今天的環境中是一樣的道理。

當初楊戩是沒招了,是女媧主動把山河社稷圖給楊戩的。所以人要懂得這種耐心,不是人努力能達到的,人只是盡力囉!

有人說:「與神同行,那是肩負使命者。」那美國人把「In God We Trust」(我們信靠上帝)印在錢上,錢是最骯髒的,但是卻附了這麼一句話,還有鷹。

要有耐心!有些朋友覺得受苦,其實那是你在利益上的認知,從而覺得自己受傷害了,你不願忍受那份痛苦。其實忍受痛苦就消去了業力。這是我個人理解的。

楊戩拿了山河社稷圖之後,後面都是人的事了,我們可能會講得比較快。因為最後就剩一個狐狸……可能是因為原來寫書的人一定要湊成一百回(有他的說法)。一百,大概就是完整吧!

第九十四回〈文煥怒斬殷破敗〉。

詩曰:
兵馬臨城卻講和,諸侯豈肯罷干戈。
殷湯德業八荒盡,周武仁風四海歌。
大廈將傾誰可負,潰癰已破孰能荷。
荒淫到底成何事,盡付東流入海波。

這是講商朝的完結。八百諸侯已經到了朝歌城了,竟然有人(殷破敗)出來說要去「講和」去,那就變成開玩笑了,這裡講述的是這個。

竇榮盡節喪黃泉 木吒斬徹地夫人

話說金吒祭起遁龍樁將竇榮遁住,早被姜文煥一刀揮為兩段。可憐守關二十年,身經數百戰,善守關防,不曾失利,今日被金吒智取殺身!

姜文煥對竇榮沒招,是因為竇榮他太會守關了。

正是:爭名樹業隨流水,為國孤忠若浪萍。

所以一切都化為烏有。不識天意者「若浪萍」,什麼都沒有。

話說姜文煥斬了竇榮,三軍吶喊。只見木吒在關上見東伯侯率領諸侯鏖戰,聲勢大振,在城敵樓上暗暗祭起吳鉤劍去,此劍昇於空中,木吒暗曰:「請寶貝轉身!」那劍在空中如風輪一般,連轉二轉,可憐徹地夫人!

正是:油頭粉面成虛話,廣智多謀一旦休。

所以,什麼都防了,但也沒用。

話說木吒暗祭吳鉤劍斬了徹地夫人,在關上大呼,曰:「吾是木吒在此,奉姜元帥將令,來取此關。今主將皆已伏誅,降者免死,逆者無生!」

眾皆拜伏於地。金吒已知兄弟獻關,同東伯侯姜文煥殺至關下。木吒令左右開關迎接人馬進了關,姜文煥查盤府庫,安撫百姓,放了被禁馬兆,感謝金、木二吒。

金吒曰:「賢侯速行,吾等先往孟津,報與姜元帥。賢侯不可遲誤戊午之辰,以應上天垂象之兆。」

所以《封神演義》非常講究時間,到那個「時間」就必須得幹!其實我個人看過很多故事,我也能看出來:真正的事情要講究時間,真過了那個時辰就完了,誤了那個時辰,很多事兒也就完了。

所以有的時候你並不知道這個時間之後會是什麼——憑悟而圓滿——只是感受。你看他楊戩也是,他覺得應該是這樣,你問他為什麼,他也說不上來,他就覺得應該這麼做。就這麼簡單。

人,問道理;修行的人,憑感覺、悟性。

姜文煥曰:「謹如二位師父大教。」

姜文煥是人,所以他對修行的人稱「師父」。

金、木二吒辭了姜文煥,駕土遁往孟津前來。且說子牙在孟津大營,與二路大諸侯共議:「三月初九日乃是戊午之辰,看看至近,如何東伯侯尚未見來?奈何!奈何!」

正商議間,忽報:「金、木二吒在轅門等令。」

子牙傳令:「令來。」

金、木二吒來至中軍行禮畢,乃曰:「奉元帥將令往遊魂關詐為雲遊之士,乘機取關。」把前事如此如彼盡說了一遍。

「今弟子先來報於元帥,東伯侯大兵隨後至矣!」

子牙聞說大喜,深羨二人用計,乃曰:「天意響應,不到戊午日,天下諸侯不能齊集。」

沒錯,不到「日子」,這事就做不成。到了日子,你也不用著急,這事一定能成。人,不是!人都是計畫、算計。修行的人是去掉個人貪念。去掉個人貪念為最關鍵。

八百諸侯會孟津 弔民伐罪兵戈勝

話說東伯侯大兵那一日來至孟津。

哨馬報入中軍:「啟元帥:東伯侯至轅門等令。」

子牙傳令:「請來。」

姜文煥率領二百鎮諸侯進中軍,參謁子牙。子牙忙迎下座來。彼此溫慰一番。

姜文煥又曰:「煩元帥引見武王一面。」

子牙同姜文煥進後營拜見武王,不表。此時天下諸侯共有八百,各處小諸侯不計,共合人馬一百六十萬。

子牙在孟津祭了寶纛旗旛,一聲砲響,整人馬望朝歌而來。怎見得?有詩為證。

詩曰:
征雲迷遠谷,殺氣振遐方。
刀鎗如積雪,劍戟似堆霜。
旌旗遮綠野,金鼓震空桑。
刁斗傳新令,時雨慶壺漿。
軍行如驟雨,馬走似奔狼。

正是:弔民伐罪兵戈勝,壓碎群兇福祚長。

話說天下諸侯領人馬正行,只見哨馬報入中軍曰:「啟元帥:人馬已至朝歌,請元帥軍令定奪。」

子牙傳令:「安下大營。」

三軍吶喊,放定營大砲。只見守城軍士報入午門,當駕官啟奏曰:「今天下諸侯兵至城下,劄下行營,人馬共有一百六十萬,其鋒不可當,請陛下定奪。」

紂王聽罷大驚,隨命眾官保駕上城,看天下諸侯人馬。怎見得?有讚為證。

讚曰:
行營方正,遍地兵山。
刁斗傳呼,威嚴整肅。
長鎗列千條柳葉,短劍排萬斤冰魚。
瑞彩飄颻,旗旛色映似朝霞。
寒光閃灼,刀斧影射如飛電。
竹節鞭懸豹尾,方楞鐧掛龍梢。
弓弩排兩行秋月,抓鎚列數隊寒星。
鼓進金退,交鋒士卒若神威。
癸呼庚應,遞傳糧餉如鬼運。
畫角幽幽,人聲寂寂。
真是:堂堂正正之師,弔民伐罪之旅。

話說紂王看罷子牙行營,忙下城登殿,坐問兩班文武。

王曰:「方今天下諸侯會兵於此,眾卿有何良策以解此危?」

魯仁傑出班奏曰:「臣聞:『大廈將傾,一木難扶。』目今庫藏空虛,民日生怨,軍心俱離,總有良將,其如人心未順何!雖與之戰,臣知具不勝也!不若遣一能言之士,陳說君臣大義,順逆之理,令其罷兵,庶幾可解此危。」

紂王聽罷,沉吟半晌。只見中大夫飛廉出班奏曰:「臣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況都城之內,環堵百里,其中豈無豪傑之士隱蹤避跡者居其間。

他老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完結的時候,紂王身邊就是錢,沒別的。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句話是個愚蠢的話,出這個主意的人就是一個貪者,是個心裡很壞的人,因為他只懂得錢,他不看人。

願陛下急急求之,加以重爵崇祿以顯榮之,彼必出死力以解此危。況城中尚有甲兵十數萬,糧餉頗足。即不然,令魯將軍督其師,背城一戰,雌雄尚在未定之天,豈得驟以講和示弱耶!」

紂王曰:「此言甚是有理。」一面將聖諭張掛榜蓬,一面整頓軍馬。不表。

三賢要想成梁棟 天意扶周怎奈何

這時候就出來三個人。這三個人呢,就是片兒湯話(說了跟沒說差不多),一忽悠,三條命搭進去,就完了。

且說朝歌城外離三十里地方,有一人姓丁,名策,乃是高明隱士,正在家中閒坐,忽聽得周兵來至,圍了朝歌,丁策嘆曰:「紂王失德,荒淫無道,殺忠聽佞,殘害生靈,天愁人怨,故賢者退位,奸佞盈廷。今天下諸侯會兵至此,眼見滅國,無人替天子出力,束手待斃而已。平日所以食君之祿,分君之憂者安在!想吾丁策,昔日曾訪高賢,傳吾兵法,深明戰守,意欲出去舒展生平所負,以報君父之恩。

丁策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說法——他是個臣民,現在君有難,臣應該出手了……

其如天命不眷,萬姓離心,大廈將傾,一木如何支撐?可憐成湯當日如何德業,拜伊尹,放桀於南巢,相傳六百餘年,賢聖之君六七作,今一旦至紂而喪亡,令人目極時艱,不勝嗟嘆!」

當時商起來滅夏的時候,伊尹是當時的宰相,他同時是大廚子,很會做飯,這對比於姜子牙的「釣魚」——真正厲害的人都在民間。

丁策乃作一詩以嘆之。

詩曰:
伊尹成湯德業優,南巢放桀冠諸侯。
誰知三九逢辛紂,一統華夷盡屬周。

桀是夏桀,當時給他放逐到南巢,沒有殺他,這是講當時成湯的德性。丁策知道商朝完了。

話說丁策作詩方畢,只見門外有人進來,卻是結盟弟兄郭宸。二人相見,施禮坐下。

丁策問曰:「賢弟何來?」

郭宸答曰:「小弟有一事特來與長兄商議。」

丁策曰:「有何事?請賢弟見教。」

郭宸曰:「方今天下諸侯都已會集於此,將朝歌圍困,天子出有招賢榜文。小弟特請長兄出來,共輔王室。況長兄抱經濟之才,知戰守之術,一出仕於朝,上可以報效於朝廷,顯親揚名;下不負胸中所學。」

郭宸講的這些都是站在利益上,但是丁策沒有,丁策已經意識到這是天象,所以丁策高過郭宸。

丁策笑曰:「賢弟之言雖則有理,但紂王失政,荒淫不道,天下離心,諸侯叛亂,已非一日,如大癰既潰,命亦隨之,雖有善者,亦末如之何矣!你我多大學識!敢以一盃之水救車薪之火哉!

丁策非常明白,他知道自己能吃幾碗乾飯(有多大能耐)。他個人是有能力,但是要隨天意,天意全完了,一盃之水,救不了車薪之火。

況姜子牙乃崑崙道德之士,又有這三山五嶽門人,徒送了性命,不為可惜耶!」

郭宸曰:「兄言差矣!吾輩乃紂王之子民,食其土而踐其茅,誰不沐其恩澤,國存與存,國亡與亡,此正當報效之時,便一死何惜!為何說此不智之言。況吾輩堂堂丈夫,一腔熱血,不向此處一洒,更何待也!若論俺弟兄胸中所學,講甚麼崑崙之士,理當出去解天子之憂耳!」

哈哈!這是用「愛國主義」之說想展現自己。

封神演義》裡捨掉的都是自我。

丁策曰:「賢弟!事關利害,非同小可,豈得造次,再容商量。」

二人正辯論間,忽門外馬響,有一大漢進來。此人姓董,名忠,慌忙而入。

丁策看董忠入來,問曰:「賢弟何來?」

董忠曰:「小弟特來請兄同佐紂王,以退周兵。昨日小弟在朝歌城見招賢榜文,小弟大膽將兄名諱連郭兄、小弟,共是三人,齊投入飛廉府內。飛廉且奏紂王,令明早朝見。今特來約兄等明早朝見。古云:『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況君父有難,為臣子者忍坐視之耶?」

丁策曰:「賢弟也不問我一聲,就將我名字投出去,此事干係重大,豈得草率如此?」

董忠曰:「吾料兄必定出身報國,豈是守株待兔之輩!」

郭宸懽然大笑曰:「董賢弟所舉不差,我正在此勸丁兄,不意你先報了名。」

丁策只得治酒管待。三人飲了一宵,次早往朝歌來。

正是:痴心要想成梁棟,天意扶周怎奈何!

不隨天意,走到這個份上,一切都是瞎掰。

明知昏主傾邦國 丁策含冤怨董忠

話說丁策三人次日來至午門候旨。午門官至殿上奏曰:「今有三賢士在午門候旨。」

紂王命:「宣三人進殿。」

午門官至外面傳旨,三人聞命進殿,望駕進禮稱「臣」。

王曰:「昨飛廉薦卿等高才,三卿必有良策可退周兵,輔朕之社稷,以分朕憂。朕自當分茅列土,以爵卿等。朕決不食言。」

你看!紂王就是給錢。現在中共說「我們是利益共同體」——一切都是錢,其它都不會……

丁策奏曰:「臣聞:『戰危事也!聖王不得已而用。』今周兵至此,社稷有纍卵之危,我等雖幼習兵書,固知戰守之宜,臣等不過盡此心報效於陛下,其成敗利鈍,非臣等所逆料也!願陛下敕所司,以供臣等取用,毋令有掣肘之虞。臣等不勝幸甚!」

丁策是明白人:「我只是盡力。我食你皇糧,那成敗這事我可不能說,不歸我管。」所以他真的是明白人。

紂王大喜,封丁策為神策上將軍;郭宸、董忠為威武上將軍,隨賜袍帶,當殿腰金衣紫,賜宴偏殿。三人謝恩。

這裡面講一個概念:當走到這份上,再明白的人,徒有其死——什麼用都沒有。給他們封個號,他們就玩命,然後就死了!

次早參見魯仁傑,魯仁傑調人馬出朝歌城來。有詞為證。

詞曰:
御林軍卒出朝歌,壯士紛紛擊鼓鼉。
千里愁雲遮日色,數重殺氣障山窩。
被鎧甲,荷干戈,人人踴躍似奔波。
諸侯八百皆離紂,枉使兒郎陷網羅。

話說魯仁傑調人馬出城安營。

只見探馬報入中軍:「啟元帥:成湯遣大兵在城外,立下營寨,請令施行。」

子牙傳令:「命眾將出營,至成湯營前搦戰。」

只見探馬報入中軍:「有周營大隊人馬討戰。」

魯仁傑聞報,親自領眾將出轅門,見子牙乘異獸,兩邊擺列三山五嶽門人。只見哪吒登風火輪,提火尖鎗,立於左手;楊戩仗三尖刀,淡黃袍,騎白馬,立於右手。

楊戩這個「黃袍」,是當初他去找神農的時候,半路上拿到的。而那個黃袍是他上一世留在那兒(他還收了個徒弟),所以,一切生命是有這麼個「來處」……

我們人在表面上看不到這些,似乎沒有什麼,看不到,但我們在一生中會遇到一些特別的人、特別的事情。這個人、事呢,只有你自己有感受,你跟別人都講不清楚。其實是類似的。

雷震子、韋護、金吒、木吒、李靖、南宮適、武吉等一班排立。眾諸侯濟濟師師,大是不同。

正是:扶周滅紂姜元帥,五嶽三山得道人。

話說魯仁傑一馬當先,大呼曰:「姜子牙請了!」

子牙在四不像上欠背打躬,問曰:「來者是誰?」

魯仁傑道:「吾乃紂王駕下總督兵馬大將軍魯仁傑是也!姜子牙,你既是崑崙道德之士,如何不遵王化,搆合諸侯,肆行猖獗,以臣伐君,屠城陷邑,誅君殺將,進逼都城,意欲何為?千古之下,安能逃叛逆之名,欺君之罪也!

都得按照自己的理由說一遍。因為,什麼辦法都沒了。

今天子已赦爾往愆,不行深究。爾等速速倒戈,撤回人馬,各安疆土,另行修貢。天子亦以禮相看。如若執迷,那時天子震怒,必親率六師,定搗其穴,立成虀粉,悔之何及!」

都到這份兒上了:一百六十萬人都圍了你城了,他魯仁傑還說呢——這做將官的,就得有這個本事!

子牙笑曰:「你為紂王重臣,為何不察時務,不知興亡?今紂王罪惡貫盈,人神共怒,天下諸侯會兵駐此,亡在旦夕,子尚欲強言以惑眾也!昔日成湯德日隆盛,夏桀暴虐,成湯放於南巢,伐夏而有天下,至今六百餘年。至紂之惡,過於夏桀,吾今奉天征討而誅獨夫,公何得尚執迷如此,以逆天命哉!

所以姜子牙就講:今天的一切不過是當初商朝滅了夏桀,一個反復而已。

今天下諸侯會兵在此,止彈丸一城,勢如纍卵,猶欲以言詞相尚,公何不智如此!」

魯仁傑大怒曰:「利口匹夫!吾以你為老成有德之人,故以理相諭,汝猶恃強妄談彼長哉!獨不思以臣伐君,遺譏萬世耶!」回顧左右曰:「誰為吾擒此逆賊?」

後有一將大呼曰:「吾來也!」縱馬舞刀,飛來直取子牙。

子牙旁有南宮適衝將過來,與郭宸截住廝殺。二馬相交,雙刀並舉。兩下擂鼓,殺聲大振。丁策在馬上也搖鎗衝殺過來助戰。

這壁廂,武吉走馬抵住交鋒。戰未有二十餘合,有南伯侯鄂順飛馬直衝過來截殺。那邊有董忠敵住。子牙營左邊惱了一路諸侯,乃是東伯侯姜文煥,磕開紫驊騮,走馬刀劈了董忠,使發鋼鋒,好兇惡!怎見得好刀?有詩為證。

詩曰:
怒髮沖冠射碧空,鋼刀閃灼快如風。
旗開得勝姜文煥,一怒橫行劈董忠。

所以那哥仨出來,白出來了。

話說東伯侯走馬刀劈董忠,在成湯陣前,兇如猛虎,惡似豺狼。子牙左右有哪吒大叫曰:「吾等進五關不曾見大功,今日至都城大戰,難道束手坐觀成敗耶!」言罷,隨登開風火輪,搖火尖鎗,衝殺過來。

楊戩也縱馬搖刀,直殺過陣內。這壁廂,魯仁傑縱馬搖鎗敵住。兩家混戰,只殺得天愁地暗,鬼哭神嚎。

哪吒大戰丁策,郭宸也來助戰。只聽得鼓振乾坤,旗遮旭日。哪吒祭起乾坤圈,正中丁策。可憐!

正是:明知昏主傾邦國,冥下含冤怨董忠。

上來一仗就被打死了。你說,這是……你出來幹嘛?

話說哪吒打死丁策,郭宸落荒,被楊戩一刀劈於馬下。魯仁傑料不能取勝,隨敗進行營。子牙鳴金收軍。

你說,這不就「吃飽了撐著」,對不對!還熟讀兵書?懂得天下?啥都不懂!沒跟你說:「會進的,不如會退的。」

「人家出門,你怎麼坐家裡頭?」

出去一萬個會進的,不如一個坐在家裡的。我不開玩笑。進,就是貪。其實就這麼回事。丁策他們說了半天,就是因為貪。自己想成功名嘛!

姜文煥怒斬來使殷破敗

卻說魯仁傑報入城中,連折三將,大敗一陣。紂王聞報,心中甚悶,與眾臣共議,曰:「今周兵駐師城外,兵敗將亡,不能取勝,國內無人,為之奈何?」

旁有殷破敗奏曰:「今社稷有纍卵之危,萬姓有倒懸之急,朝野無人,旦夕莫待,臣與姜子牙有半面之識,捨死至周營,曉以君臣大義,勸其罷兵,令天下諸侯解釋,各安本土,或未可知。如其不然,臣願罵賊而死。」

姜子牙在朝歌做臣子的時候跟殷破敗有過交往。

紂王從其言,使殷破敗往周營說之。殷破敗領旨出城,來至周營,命左右通報。只見中軍官進營來見子牙,啟曰:「成湯差官至營門,請令定奪。」

子牙傳令:「令來。」

殷破敗隨令而入,進了大營。好齊整!只見兩邊列坐天下諸侯,中軍帳上坐姜子牙。

殷破敗上帳曰:「姜元帥,末將殷破敗甲冑在身,不能全體。」

子牙忙欠身迎曰:「殷老將軍此來有何見諭?」

殷破敗曰:「末將別元帥已久,不意元帥總六師之長,為諸侯之表率,真榮寵崇耀,令人驚羨!今特來參謁,有一言奉告,但不知元帥肯容納否?」

子牙曰:「老將軍有何事見教?但有可聽者,無不如命,如不可行者,亦不必言,幸老將軍諒之。」

子牙說:「不當說的呢,如果不行呢,你也別在乎,反正我也不會聽你的。」就是他殷破敗要「白活」(一派胡言),講(他的)道理了。

子牙命賜坐,殷破敗遜謝,坐而言曰:「末將嘗聞,天子之尊,上等於天,天可滅乎?又法典所載:『有違天子之制而擅專征伐者,是為亂臣。亂臣者,殺無赦。有搆會群黨謀為不軌,犯上無君者,此為逆臣。逆臣者,則族誅。天下人人得而討之。』

殷破敗開始講理了。「講理」這事,就是麻煩的事。不能講理,只能講天意。

昔成湯以至德,沐風櫛雨,伐夏以有天下。

他這句話一說,就笨了。成湯當時伐夏而有天下,今天你就是當時的夏,那周為什麼不能伐你?一句話就完蛋,對不對!不用廢那麼多話。可是,人家姜子牙還跟他說半天。

相傳至今,六百餘年,則天下之諸侯、百姓,皆世受國恩,何人不非紂之臣民哉!今不思報本,反倡為亂首,率天下諸侯相為叛亂,殘賊生靈,侵王之疆土,覆軍殺將,逼王之都城,為亂臣、逆臣之尤,罪在不赦。千古之下,欲逃篡弒之名,豈可得乎?末將深為元帥不取也!以末將愚見:元帥當屏退諸侯,各還本國,自修德業,毋令生民塗炭,天子亦不加爾等之罪,惟厥修政事,以樂天年,則天下受無疆之福矣!不識元帥意下如何?」

(時局)都到這個份兒上了還這麼說?!等於現在的「宣傳部長」,對不對!你看!現在中共都完蛋了,那外交部長說的話跟他殷破敗一樣……

子牙笑曰:「老將軍之言差矣!尚聞:『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故天命無常,唯眷有德

……中國是所有中國人的中國,不是共產黨的中國。

昔堯帝有天下而讓於舜;虞帝復讓於禹;禹相傳至桀而荒怠朝政,不修德業,遂墜夏統。成湯以大德得承天命,於是放桀而有天下,傳至今。豈意紂王罪甚於桀,荒淫不道,殺妻誅子,剖賢人之心,炮烙諫官,蠆盆宮女,囚奴正士,醢戮大臣,斮朝涉之脛,刳剔孕婦,三綱盡絕,五倫有乖,天怒民怨,自古及今,罪惡昭著,未有若此之甚者。語云:『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乃天下所共棄者,又安得謂之君哉!

不仁、不義者乃獨夫!

今天下諸侯共伐無道,正為天下洗此兇殘,救民於水火耳,實有光於成湯。故奉天之罰者,謂之天吏,豈得尚拘之以臣伐君之名耶?」

殷破敗見子牙一番言詞,鑿鑿有理,知不可解,自思:「不若明目張膽,慷慨痛言一番,以盡臣節而已。」

殷破敗知道沒戲了,所以「盡臣節」就把姜子牙給大罵一番。愚忠?也可叫愚忠!

乃大言曰:「元帥所說,乃一偏之言,豈至公之語!吾聞:君父有過,為臣子者必委曲周旋諫諍之,務引其君於當道,如甚不得已,亦盡心苦諫,雖觸君父之怒,或死、或辱、或緘默以去,總不失忠臣孝子之令名。未聞暴君之過,揚父之惡,尚稱為臣子者也!

你看!這不就愚忠!殺你、整你,你不能說話、不能反抗。你不能說他,那是君。

元帥以至德稱周,以至惡歸君,而尚謂之至德者乎?昔汝先王被囚羑里七年,蒙赦歸國,愈自修德,以達君父知遇之恩,未聞有一怨言及君。至今天下共以大德稱之。不意傳之汝君臣,搆合天下諸侯,妄稱君父之過,大肆猖獗,屠城陷邑,覆軍殺將,白骨盈野,碧血成流,致民不聊生,四民廢業,天下荒荒,父子不保,夫妻離散。此皆汝等造這等惡業,遺羞先王,得罪於天下後世,雖有孝子慈孫,焉能蓋其篡弒之名哉!

明明是他的問題,他扭過來怪別人。所以都是這樣,跟現在那個共產黨人是一模一樣。

況我都城,尚有甲兵十餘萬,將不下數百員,倘背城一戰,勝負尚未可知!汝等豈就藐視天子,妄恃己能耶?」

左右諸侯聽殷破敗之言,俱各大怒。子牙未及回言,只見東伯侯姜文煥帶劍上帳,指殷破敗大言,曰:「汝為國家大臣,不能匡正其君,引之於當道,今已陷之於喪亡,尚不知恥,猶敢鼓唇弄舌於眾諸侯之前耶?真狗彘不若,死有餘辜!還不速退,免爾一死!」

殷破敗他是使臣,所以姜文煥這麼說不合適。而殷破敗罵的是姜子牙,也是不合適。這是禮數的問題。

子牙急止之曰:「兩國相爭,不禁來使。況為其主,何得與之相爭耶?」

這裡把「禮數」講得至高。失禮者,必出麻煩。講這麼一個概念。

姜文煥尚有怒色。殷破敗被姜文煥數語罵得勃然大怒,立起罵曰:「汝父搆通皇后,謀逆天子,誅之宜也!汝尚不克修德業,以蓋父愆,反逞強恃眾,肆行叛亂,真逆子有種。吾雖不能為君討賊,即死為厲鬼,定殺汝等耳!」

那姜文煥本來心裡就窩著火!他的姊姊被紂王殺了、父親也被殺了。

姜文煥被殷破敗之罵,一腔火起,滿面煙生,執劍大罵曰:「老匹夫!我思吾父被醢,國母遭害,俱是你這一班賊子播弄國政,欺君罔上,造此禍端!不殺你這老賊,吾父何日得泄此沉冤於地下也!」罵罷,手起一刀,揮為兩段。及至子牙止之已無濟矣!

眾諸侯齊曰:「東伯姜君侯斬此利口匹夫,大快人意!」

子牙曰:「不然。殷破敗乃天子大臣,彼以禮來講好,豈得擅行殺戮,反成彼之名也!」

姜文煥曰:「這匹夫敢於眾諸侯之前鼓唇搖舌,說短論長,又叱辱不才,情殊可恨。若不殺之,心下鬱悶。」

子牙曰:「事已至此,悔之無及。」命左右將破敗之屍抬出,以禮厚葬,打點進兵。

後來姜文煥可能是被紂王殺了,如果是被紂王殺了,就是因為這件事情。他不應該殺使臣,所以《封神演義》講述的都是這種禮數。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待續)

(點閱【濤哥侃封神】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曉玉

濤哥侃封神】 第九十四回 文煥怒斬殷破敗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