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菲訪談】專訪程曉農: 日本向中共發出預防戰爭警告!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2月15日訊】觀眾朋友好,歡迎收看這一期的美中關係特別節目。近期圍繞台海局勢,多國對中共發出警告。日本前首相安倍稱,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日美同盟有事。並且罕見直接點名呼籲習近平不要誤判。

12月3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警告,一旦中共引發台海危機,將有可怕的後果。那麼美國國會議員以及歐洲國家的議員,近期也是頻頻訪問台灣。台灣越來越成為全球對抗中共的前線。

那麼在中美冷戰的格局下,台灣的戰略重要性有多大?中共對台灣磨刀霍霍,真的只是為了統一嗎?本期節目請程曉農博士做深度解讀。

曉農博士您好。

程曉農:方菲你好,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中共威脅台灣 日本感到危險

主持人:好的,謝謝。曉農博士我們就先來談一談日本前首相安倍的表態,就像我剛剛在開場白中說,安倍說了,說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日美同盟有事,而且他直接點名習近平,這是非常罕見的。所以他的這個表態受到外界很大的關注,中共也是反應很強烈。我想先請您談一談安倍的表態它意味著什麼?日本為什麼這麼緊張?

程曉農:我想這個首先我來簡單說明一下,台灣現在已經成為亞洲國家關注的重點。主要原因就是中共升高對台灣的軍事威脅,那麼關注台灣現在的事情,主要是在外交和軍事兩個方面,在這兩個方面都出現了一系列和台灣相關的活動和言論。

澳大利亞國防部長杜登(Peter Dutton)是最早,10月24號在一次訪談中表示說,澳大利亞和美國有長達70年的盟友關係,如果中國武力犯台,美國將要如何反應,澳大利亞都會與美國共進退。

那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是11月10號表示說,如果中國對台灣動武,許多國家不會袖手旁觀,地區和區域外的國家會視和平與安全受到威脅,並且採取行動。他重申美國政府的一貫立場,那個立場就是說,美國根據《台灣關係法》要確保台灣有能力自衛,美國認為這是遏阻中國動武的最佳方式。然後11月18號最近率團訪問台灣的美國聯邦參議員柯寧(John Cornyn)回到美國之後,他在參議院的院會上分享他訪台的心得。

他說他這次出訪,除了聆聽美國軍事領導階層的判斷,也就是夏威夷印太司令部的高級指揮官的判斷。他也到一些重要的區域夥伴國家,聽取意見,對東亞和台灣面臨的威脅和挑戰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他明確說這些安全威脅來自於中國。

柯寧透露,在菲律賓期間,美國訪問團搭乘一架P-8海神式巡邏機到南海,才出發幾分鐘,就看到一艘中國間諜船在菲律賓沿海做情報搜集。

然後美國參議院的代表團又到了印度,和印度總理莫迪還有內閣成員一起會面談,一談就談到中共威脅。其中一個重點就是中共犯台的時間表。柯寧在參議院講的時候,引述了印度外長蘇傑生的話,蘇傑生是說,台灣不只是台灣問題,而是中國問題。

換句話說,它攸關的不僅是一個國家的未來,而是北京在這個區域的整體野心和實力。然後12月1號,日本前首相安倍參加了台灣的一個智庫的視頻討論會。

他在會上發言說,武裝侵略台灣對日本也會非常危險。他說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是日美同盟有事。在北京的人,尤其是習主席,絕不應對此有誤解。這個話是很嚴厲的。他是去年就以健康原因卸任首相了,但是他上個月接任了現在日本的執政的自民黨最大派系的領導人。

所以他的話對日本政府政策依然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其實我判斷他更大的程度上是代替日本政府,說日本政府想說的話。

那麼日本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前天還是昨天在日本國會做了市政演說,他也說得非常明確,而且是具體講他們在研究,如果北京威脅台灣,日本有可能會攻擊發出這些威脅台灣攻擊的基地,這個話的潛台詞是攻擊中國的基地。

同時,他宣布日本要大幅度增加軍費。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日本已經對這個問題非常警惕了。今年7月底的時候,日本有一個智庫叫做「東亞情勢研究會」出了一本書,標題就是「台灣有事,日本怎麼辦?」

那麼這本書一出來就引起日本政治圈的討論。我看到前日本的參議員叫江口克彥,他表示說現在大部分台灣和日本的知識分子都聽到這樣一句話,就是安倍講的那句話,叫做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然後江口克彥還進一步要大家推想,他說台灣有事也是美國有事。因為他的解釋是,一旦台灣被中國侵略,日本尤其是沖繩群島很自然會被中共控制。那麼北京會以這個為立足點,對日本發動侵略性的可能性,是無限大的。

安倍代表日本決策圈 對中共發出預防戰爭警告

那麼安倍這次重複「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這句話,實際上是作為代表日本決策圈對北京發出的一種預防戰爭的警告。那麼日本政治家和官員不斷地強調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不是空穴來風。

實際上,日本已經切實地感受到了中共的軍事威脅,而且這樣的軍事威脅正變得越來越大。從2013年開始,日本航空自衛隊就因為中國空軍的戰機不斷接近日本領空,而緊急起飛,起飛的次數達到400多次,也就是說中共侵犯的次數也有幾百次。

那大多數都是在靠近台灣這個宮古群島附近,宮古群島是在台灣的東部,宮古群島最靠西的叫與那國島,它離台灣東部的宜蘭縣海岸只有110公里。在與那國島上如果天晴就能看到台灣的中央山脈,那麼宮古群島離日本本土是很遠的,離沖繩島大概還有270公里。

如果中共要攻擊台灣,它就可能遇到支援台灣的日本自衛隊和美軍,而日本自衛隊和美軍如果出發支援台灣,他們的基地都在沖繩。

從沖繩出發到西南,往台灣方向去,不管空軍還是海軍,都必須經過宮古群島。這就是為什麼中共要在宮古群島空軍來回地在那裡做演習,原因就是它在試圖演習怎麼樣阻攔,或者切斷日本自衛隊還有美軍對台灣的支援。

它做這種演習就意味著,將來它很可能在武力攻占台灣的過程中,會在宮古群島附近,先和美日軍隊發生對抗。那麼這種對抗就意味著日本被迫捲入戰爭。

中共空軍在宮古群島附近這樣大規模長期地飛行,很顯然它的目的就是說,要一方面測試日本的防空系統的反應,再就是收集日本防空系統的電子資訊,同時也是為了在那個地區和日軍作戰先展開演習。這就是日本不得不準備應對中共可能會攻台,會威脅日本的一個原因之一。

那麼原因之二就是,如果中共一旦占領了台灣,就突破了第一島鏈。它就可以從日本的南方對日本實行軍事威脅。

包括封鎖航道,阻止正常航運,讓日本經濟陷入困境,也包括封鎖和孤立日本沖繩西南這一方向的一系列島嶼,包括宮古群島在內。這樣的話,日本將直接面對中共從軍事上和經濟上勒緊絞索,然後會陷入生存危機。

為了防止這種局面的發生,日本不僅是現在的外交上明確表示說,不會忽視中共對台灣的威脅,而且清楚地表示說,非常了解中共攻台的戰略意圖,那就是它下一步將危及到日本的生存。

所以日本最近在與那國島已經增強軍力,它準備進駐導彈部隊,要加強宮古群島的防衛。

中共對台磨刀霍霍 只是為了統一?

主持人:感覺現在日本的態度,似乎比美國還要明確。所以我覺得這對中共來說也是一個忌憚。那您剛才說中共近期它是升高了對台灣威脅的聲勢,不但在軍事上加強了軍機擾台,還有針對台灣的軍事演習等等。

它其實也在宣傳上加大了力度,現在國內的民間很多人認為,武統台灣很快會發生,甚至如果你跟他說和平統一都會被嘲笑。但您覺得中共對台灣磨刀霍霍,它真的只是為了統一嗎?

程曉農:以前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考慮,現在就不能這樣考慮了。因為中共現在對外的軍事戰略已經改變,習近平最近幾年已經把中共以前實行的對外戰略韜光養晦,變成了張牙舞爪,對外強勢。

那麼中共一直在擴軍備戰,它一開始是針對台灣,以後就擴大目標了,把矛頭對準美國,最後是點燃了中美冷戰,那麼這樣的話,台灣就成了中美對抗的前線。中共對台灣的軍事威脅,現在早就不是什麼兩岸關係了。

這種軍事威脅,同時也是中共對美國施壓的手段之一;對台灣的軍事威脅,不只是恐嚇台灣,同時也在挑戰美國。我看到中共外宣官媒多維新聞10月12號刊登過一篇文章,標題是「台灣問題解決進入『窗口期』,北京將持續建立對台戰略威懾」。這篇文章明確介紹了北京當局企圖奪取台灣的戰略目的,它是這麼說的:中共在台海的長期目的是收復台灣,突破美國的第一島鏈,中短期目的是構建威懾,保證台海在短期內維持一種脆弱的平衡與和平,並最終實現統一,為在2021到2049年這個窗口期內,徹底解決台灣問題做準備。此外這個文章還說,北京正藉助台灣議題,「以打促和」。

那麼這段話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共的戰略意圖:第一,就是它暫時是保持台海的短期和平,為它奪取台灣做準備,這是和美軍的研判一致的。那麼第二,它如果奪取了台灣,不會就此停步;它下一步一定會突破第一島鏈,從台灣出發,進一步向東進軍,威脅日本和美國的關島還有夏威夷。那麼第三,中共目前通過對台灣的空中軍事威脅,它是希望造成台灣內部的緊張空氣,動搖民心,從而達到順利占領台灣的目的。

美國《紐約時報》引用過一個奧巴馬時代,擔任過國家安全委員會職務的一個叫埃文·梅代羅斯(Evan Medeiros)的人的說法。他說台灣已不再是波及面窄小的小問題了,它已經成為美中戰略競爭的中心舞台,甚至可以說是主線劇情。

今年9月,美國前副助理國防部長科爾比(Elbridge Colby)出版他一本新書叫做《拒絕的戰略:大國衝突時代的美國國防》(The Strategy of Denial: American Defense in an Age of Great Power Conflict)。他認為中共的亞洲戰略是,全力瓦解亞洲國家之間的團結,然後先用軍事力量讓不太強大的國家順從,比方講菲律賓、越南,然後再通過威懾力,慢慢讓其它國家向北京靠攏。

科爾比指出,台灣是美國在西太平洋防線的重要一環,這條防線上還聚集了很多國家,像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如果中共拿下台灣,他們的軍隊就可以投射到中太平洋,對日本、菲律賓的軍事力量進行破壞。

中共對台野心 只是對外軍事企圖的第一步

從中美冷戰和國家戰略格局的角度來看的話,中共對台灣的野心,現在已經只是它一連串軍事企圖的第一步。我記得兩個月前吧,我在「自由亞洲電台」的台北節目當中講過,在中共軍事上對外擴張的戰略目標裡頭,台灣只是第一步,但絕對不是最後一步。

台灣是處在這個美國防衛中共對外擴張的第一島鏈部署的樞要位置。萬一要是中共占領台灣,那美國就沒有辦法再有效地維護第一島鏈上台灣以北的日本、韓國的安全。

另外就是美軍在日本、韓國的軍事基地也會面臨中共的威脅,再進一步看就是,中共是可能把台灣作為軍事上的前進基地,來加強對美國在第二島鏈上唯一的基地,關島的壓力。那麼一旦關島受到壓力,菲律賓和澳大利亞的安全也就受到中共進一步的威脅。

因此在中美冷戰的背景下,中共的對台威脅再也不單純是所謂的統一了,而是中美軍事對抗的一個關鍵環節和組成部分。美國的對台戰略還是維持台灣的穩定和安全,對美軍來講,中共對台灣的軍事威脅和對美國的軍事威脅是一回事,所以它必須一體化來應對。這也是為什麼最近,11月那一次習近平和拜登的視頻會議,花了大量時間來討論台灣問題的立場。因為美國當時明確表示,不允許動搖台灣的安全。

那麼中共最近也說,它們要保持戰略定力,留下一個窗口期,叫做戰爭預備期,在預備期內暫時不開打,然後同時擴軍備戰。美國聯邦參議員我前面提到那個柯寧,他訪問台灣以後也表示,他說如果中共奪下台灣,恐怕不會就此止步,因此外界不應該把台灣視為中共的終極目標,攻占台灣是中共試圖稱霸區域和全球的第一塊骨牌。

他警告說:如果台灣倒下這不會是結局,而是開端。那我在台灣的《政經最前線》節目裡已經多次談過類似的看法,所以他的判斷和我的判斷一樣。

美中新冷戰格局下 台灣成21世紀亞洲的「富爾達缺口」

主持人:是,我記得當時香港在反送中,就是那個抗爭中,當時很多人把香港比做當年冷戰的西柏林,就是說它是自由世界和專制世界這樣一個前沿。那現在香港可以說是淪陷了,那麼現在台灣呢,我不知道您怎麼看,是不是相當於取代了香港,也就是說在中美冷戰這個大的格局下,您怎麼看台灣現在一個戰略的位置?《方菲訪談

程曉農:現在台灣這個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中美冷戰當中的一個主要的關注點,美國和周邊國家都已經意識到了,台灣的安危就是亞洲的安危,而亞洲的安危關係到世界的安危。

如果說上個世紀的美蘇冷戰,歐洲是可能爆發熱戰的前線,當時是西德首當其衝。那麼這次中美冷戰,可能爆發熱戰的前線在亞洲,而台灣首當其衝。也就是講,在中美冷戰不斷升級這個背景下,台灣的問題已經被納入了中美冷戰的全球格局當中。那麼這個時候,台灣問題就不再是兩岸關係問題了,它已經變成了中美冷戰的前線安危的問題。

講到這裡我想稍微介紹一下,當年美蘇冷戰那個前線問題。美蘇冷戰期間,西德的對面是東德和整個蘇聯集團的軍事威脅,那麼東德和西德是處於冷戰前線的對立和對抗當中。那個時候,東德和西德都沒有任何人,把這種對抗看做是東德和西德的內政,西德也幾乎沒有人因為老家在東德,就強調什麼血濃於水呀,和為貴啊等等。

相反,全世界都明確地知道,西德就是美蘇冷戰中,西方的前線,如果前線崩塌,後果不堪設想,蘇軍會大驅直入占領西歐。那麼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可以講今天台灣問題已經被中共定在中美冷戰的框架裡頭了,那麼相關的國家都在學著從這個角度來認識台灣的安全問題。

今年8月底的時候,台灣的外交部和兩岸遠景交流基金會舉辦了一次由美國、日本、韓國、法國、澳大利亞、新加坡、越南、菲律賓……一共16個國家的政要、學者、專家的一個線上對談。

當時美國前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叫做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提到,台灣現在已經成為亞洲的「富爾達缺口」。那中國人對這個名稱非常陌生,絕大部分人恐怕從來沒有聽說過。那之所以生疏呢,是因為這是從美蘇冷戰史當中,提出來的一個歷史概念,中國人是不了解的。

富爾達是什麼地方呢?是德國的地名,它是德國中部從西北向東南走向的一系列山脈當中的一個缺口,所以叫「富爾達缺口」。在這缺口的東北是東德的萊比錫,西南是西德的法蘭克福。

那如果當時美蘇冷戰,蘇聯要進攻西歐的話,他必須先打西德。所以講美蘇冷戰的前線國家是西德。美蘇冷戰的時候,歐洲如果爆發軍事衝突,它主要的形式是地面戰爭,那麼雙方交戰主力,仍然是二戰時代那個傳統的陸軍、坦克部隊和砲兵。

所以當時美國為首的北約和蘇聯糾集的華沙條約集團,分別在西德和東德囤積了重兵,彼此對峙。北約的預估是說,如果蘇聯集團要進攻西德,它的路線有兩條,一個是北面地勢平坦的北德平原,再一個就是通過剛才提到的富爾達缺口,如果蘇聯集團和北約組織爆發戰爭,那麼富爾達缺口最可能遭到蘇聯坦克部隊的突擊,從那裡突破了這個缺口,蘇聯坦克部隊可以直接衝擊德國的心臟地帶法蘭克福。

因為這個地理上,富爾達缺口是便於坦克出擊的一條比較平坦的通路。所以美軍當時在那裡是重兵駐守,它對面面對的就是蘇聯駐德國的集團軍群的近衛第8集團軍。那麼當然美蘇冷戰之後呢,這個「富爾達缺口」失去戰略重要性。但是今天這個概念又有用了。

那中美冷戰是不是也有前線國家呢?剛才講薛瑞福他用亞洲的「富爾達缺口」來比喻台灣的戰略重要性,所以他指出台灣現在是中共東向擴張的戰略要地。他認為從軍事戰略的角度來講的話,今後中美軍事對峙乃至潛在的衝突的主要方式,我們現在看來的話,再也不是美蘇冷戰時期的地面衝突,而是太平洋戰爭時期的島嶼爭奪戰模式。

主要手段不是坦克部隊和砲兵,而是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再加上空降兵,這是主要的手段。那麼台灣就正好處在美國防衛東亞地區安全的第一島鏈的要害位置,所以它就成了21世紀亞洲的「富爾達缺口」。

那薛瑞福認為,如果民主國家守不住台灣,那麼琉球群島鏈、宮古海峽、日本和台灣以南的地區都會受到威脅,也同樣會威脅到第二島鏈。所以台灣是確保印太地區整體安全的關鍵。這是一個對中美軍事對峙時代一個新的認知。那麼現在日本和澳大利亞都高度關注台灣的安全,它的戰略判斷的基礎就在這兒。

因為萬一中共要是占領了台灣,美國依靠第一島鏈來防衛東南亞各國的戰略部署就只能被迫退到第二島鏈去,第二島鏈就是從日本到關島、再到帛琉群島、再到澳洲。第二島鏈的島嶼非常少,各個島之間距離遙遠,動輒幾千公里,所以它沒有辦法互相有效支援。那個時候,第二島鏈是很容易被各個擊破的。

中共現在點燃中美冷戰之後,它是因為在川普總統期間,不肯在技術和經貿問題的談判桌上協商讓步,便採用軍事威脅來對美國施加壓力。一直到今年9月9日,拜登主動給習近平打電話,採取了一些緩解雙邊經濟、政治關係的措施,中共開始改變其軍事威脅的手法,從出動海軍艦隊威脅美軍,變成了用空軍來威脅台灣。這意味著,中共對美國的軍事施壓手段,好像是從「直接軍事挑戰」變成了「間接軍事挑戰」。

所謂的「間接軍事挑戰」,相對降低與美軍的直接對抗姿態,同時保持對美國的壓力。具體做法是,從共軍與美軍直接軍事對峙,變成通過威脅台灣來間接威脅美國;再就是,它從中美海軍艦隊對峙為主,變成以中共的空軍與台灣的空軍防空部隊對抗。

這種狀況下,台灣就成了中共對美國實行「間接軍事威脅」的主要目標。表面上,中共好像是在講「統一」,其實它施加軍事壓力,真正目的是讓這壓力傳導到美國對印太地區的防務組織上面,間接地達到威脅美國的目的。

美軍加強印太軍事力量 啟動關島基地保衛部署

主持人:那不管是直接軍事威脅也好,間接也好,中共的軍事的升級大家都是看到了,那美軍做了什麼呢?美軍在印太地區有什麼樣的應對舉措呢?

程曉農:我想講兩個方面,一個是11月下旬美國海軍陸戰隊和海軍第七艦隊,在日本附近海域舉行一場演習,任務是「練習打擊印太地區的海軍目標」。這場演習持續了整整一個星期。

美國講要打擊印太地區的海軍目標是哪個國家的?美國有一個「任務與目的」網站,它11月29日報導,當時「聯合戰術演習和模擬打擊」,出動了「超級大黃蜂」戰鬥機、E-2D預警機和KC-130J加油機,參加演習部隊包括駐在日本本土沖繩的,還有當時在海上的「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上的各種部隊。

美國的官方新聞稿說,這個行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機會,可以練習致命的海上行動,以對抗同級別對手」,說「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因為它使我們進一步完善聯合海上打擊的戰術、技術和流程,還為我們提供了對多樣化組織結構進行指揮和控制的機會,可以應用於未來的類似行動。」

美軍的新聞稿沒有明確的具體說誰是演習的假想敵,但是從演習地域和美軍最近的動態,都非常清晰地表明,假想敵就是中國。當時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的指揮官,叫做羅傑·特納(Roger B. Turner Jr)。

他接受採訪明確說,「中國可能對美國構成生存威脅,我們需要為此進行訓練。」美國媒體報導還說,「現在五角大樓專注於與大國競爭,這通常意味著與俄羅斯或者中國的衝突。美軍領導人一再公開表示,他們會定期關注中國周邊的事態發展,並專注於確保美軍為任何事情做好準備。」這是我講的一個方面。

另外一個方面涉及到關島,關島是美軍支援台灣防衛的重要基地,而它自己的安全也決定了它能不能有效地為台灣的防衛採取措施。同時,位於第二島鏈的關島,又是第二島鏈的關鍵一環,而中共已經明確表示,它有攻擊關島基地的能力和打算。

華盛頓有一個智庫,叫做「戰略國際研究中心」,裡邊有一個叫「導彈防禦項目」,這個項目的主任是湯姆·卡拉科(Tom Karako)。他對《華爾街日報》說,「如果我們不能保衛關島,保衛關島指的是保衛那裡的空軍基地和那裡的其它設施。真的就很難向太平洋再投射力量。」

關島現在是美國的領土,有19萬美國平民和軍人。而關島的海軍、空軍和海軍陸戰隊,它們的基地距離中國是1,800英里,是美國領土上面距離中國最近的基地,那美國領土之外的日本的基地離中國近一些。由於中共轟炸機是可以發射打到關島的巡航導彈,所以美軍現在已經開始關注關島基地可能面臨中國空軍的巡航導彈的威脅。

8月13日美國海軍研究所一個網站報導說,美國國防部的飛彈防禦署主任直接向國會報告說,美國已經在準備保護關島不受中國遠程飛彈威脅的防禦系統。要建這樣一個對付中國遠程飛彈的防禦系統。

10月7日這個官網還報導說,美國現任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Kathleen Hicks)也表示說,中共持續的軍事擴張構成了對關島和夏威夷的日益增長的威脅。所以他的看法很表明,經歷過太平洋戰爭的美國和美軍對於中共從西太平洋地帶發起進攻、威脅中太平洋和南太平洋海域的中國這種擴軍備戰活動,美國是既高度警惕,又有歷史上積累的豐富戰略戰術經驗,所以美軍很容易識別出中國軍事擴張的戰略意圖,和戰術動作目標是什麼。

剛才提到了關島要建立防禦中國巡航導彈的導彈防禦系統,《華爾街日報》11月9日已經報導,美軍已經引進以色列的鐵穹導彈防禦系統,部署在關島,並開始測試了。這個鐵穹導彈防禦系統是以色列在美軍的支持下研製出來的,它曾經有效地攔截了來自的巴勒斯坦火箭彈和迫擊砲彈等等。現在美軍軍事規劃人員在關島安裝測試這個系統,防衛的是中共的巡航導彈。

「鐵穹」防禦系統是以色列一個軍工集團研製出來的,美國也有投資支持。它有幾個模塊,然後發射一種導彈叫做坦米爾攔截導彈(Tamir interceptor missile),去攔截敵方來襲火箭彈和導彈,那一般認為攔截的範圍在40英里之內,屬於末端攔截系統。

它的功能是保護人口稠密地區與它的軍事方面重要的設施,為他們提供一個防護罩子,那麼它攔截的對象,包括火箭砲、短程導彈和無人機,攔截的有效率超過90%。五角大樓表示,說中共現在轟炸機已經可以發射長劍-20巡航導彈,這種導彈對關島構成威脅,那麼鐵穹防禦系統它是可以攔截一些低於音速的巡航導彈,它也包括能攔截長劍-20。所以今年8月的時候,美國的陸軍在新墨西哥州一個靶場做了測試,用鐵穹系統摧毀了8個巡航導彈。

以色列國防部當時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美國陸軍鐵穹系統是要保護部隊免受一系列威脅,包括巡航導彈、無人機系統、火箭彈、火砲和迫擊砲威脅。」

關島的美軍從這個月開始操作鐵穹系統,把它和關島其它導彈防禦系統整合在一起訓練。同時美國陸軍防空導彈防禦司令部,已經委託位於阿拉巴馬州的一個軍工廠,開始生產鐵穹系統的類似產品。

2023年9月開始交付使用。那麼對美軍來說,鐵穹系統只是一種臨時解決方案,它可以攔截從陸地或轟炸機上發射的導彈,但是它攔截不了從太空飛來的中國的遠程彈道導彈,所以美國現在正在另外制定一個計劃,要加強關島基地對於中國的遠程彈道導彈的防禦,這裡面準備要考慮使用,現在用在海軍上的宙斯盾導彈防禦系統。

另外,現在亞洲一些國家,已經開始投資導彈技術了。美國今年取消了對韓國導彈射程的限制,所以韓國準備投入資金,開發自己的鐵穹系統;那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希望日本要開發自己的導彈。

中美的太空戰略攻防:中共核威脅策略及美國應對

主持人:大家都在,可以說引發了全球的軍備競賽,那最近美國的空軍部長就說,他說美中正在進行高超音速武器的軍備競賽。上期節目中您談到了,中共加速研發高超音速武器的測試,還有美國方面的反應。您覺得這方面的軍備競賽它是不是已經全面展開了呢?

程曉農:已經展開了,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就是紅色大國針對美國的冷戰行動,從蘇聯到中共,歷史上都有一個不同的側面:一方面,共產黨政權會不斷地提升它的核武器的性能和爆炸的當量,同時還會研製遠程運載導彈,然後要從地面、空中、深海實行對美國的全方位核威脅;另一方面,它會經常用各種藉口和手法,挑起局部熱戰,以便達到改變現有國際格局和擴大勢力範圍這麼一個目的。

我們剛才今天談的台灣和西太平洋地區中共的威脅我們談了不少,下面我就轉到從太空核威脅這方面,就是剛才主持人方菲你講的這個超音速導彈的威脅,再談談美國在怎麼樣認識這個問題,還有正在做什麼樣的部署。

我記得11月26日我們這個節目裡我曾經介紹過,當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談到了中國超高音速武器試驗的問題。那是他講的第一次,接著他又講了,11月12日他訪問杜克大學時他又提到:「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軍事威脅」。

他說:「美國需要密切關注中國,這對我們未來幾十年無疑是一個警示信號。」然後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11月16日又採訪了美軍的2號人物、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副主席約翰·海滕(John Hyten),對他有一個專訪視頻,在專訪中海滕說:「中國正在興建數百個導彈發射井,考慮到中國的這些行動,這意味著中國有一天可能有機會對美國突然發動核打擊。」

這兩人他們的權威性講話意味著,直接負責作戰的美軍最高指揮官已經反覆多次地表明,美軍對中共的軍事威脅已經非常警覺,認為確實彼此可能發生衝突,甚至可能是核大戰。中共對美國的核威脅,一方面是通過擴大核武器的戰略威懾儲備,就是增加核彈頭,另一方面是加快研發新型超音速投射手段,來提升它對美國遠程核威脅的能力。

這一點《華爾街日報》11月4日有個報導說,這讓美國感受到明顯的壓力,同時現在中共還在研究超高音速可變軌道導彈,這種導彈可在環繞地球飛行的過程中,釋放出一種滑翔飛行的運載工具,它的速度是音速的5倍,然後這種運載工具接近目標的時候,才發射攜帶核彈頭的導彈。

這種核武器投射方法,因為中間有一段是極速的,就是5倍於音速的滑翔的變軌飛行,所以它的軌道又在中低空,很難探測,因此可能突破美國現有的對常規洲際導彈的反導彈防禦系統。

英國《金融時報》曾經披露說,美國原來的導彈防禦系統就是遠程導彈的防禦系統的重點是應對來自北極地區的彈道導彈威脅,就是防著俄羅斯和蘇聯的。那麼中共研發的這種新的核武器投射手段,選擇的飛行軌跡是飛南極,繞過南極然後這樣的話就讓發射的核武器遠離美國面向北極的那個導彈防禦系統,就超越美軍防禦系統的偵察範圍,這樣的話就構成對美國新的打擊的一種途徑。

而且,相較於洲際導彈,高超音速導彈與地球表面的距離更近,現有的雷達系統很難偵查到。

面對中共的核威脅,美軍已經開始採取一系列應對措施。首先就是恢復研發超音速飛行器以及加緊研製如何防禦這種飛行器,因為中共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的試驗,意味著它的遠程核威脅手段已經領先美國了。那美國為了自己的國家安全,就需要研發同類的武器,這樣才能在太空軍備競賽中取得與中共的均勢。

而美國也不是不掌握這種技術,2011年美國就造出了高超音速的樣機了,但是當時被奧巴馬講什麼要國際和平,可能他想得諾貝爾和平獎,用這個做藉口就給擱置了。而中共就是抓住了奧巴馬留下的這個時間窗口期,趕了上來。

現在就迫使美國重新恢復對這項技術的研發。另外就是美國也要研發對這種武器的防禦系統,因為現在世界上還沒有任何國家,在防禦這種高超音速的飛行器方面有經驗,或者說有防禦方法,現在還完全沒有。

9月27日美國五角大樓已經宣布了,國防部下屬的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和美國空軍已經完成了對一種超高音速武器(HAWC)的飛行測試。國防部一個相關部門的一個主任麥克·懷特(Mike White)今年6月在華盛頓一個智庫主辦的討論會上說,美軍是正在加速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目標是2025年前後測試從空中、地面和海上發射高超音速武器,並造出這些武器。同時,除了製造這種武器之外,國防部也在積極研發能夠防禦中共那些潛在對手的高超音速武器的攻擊,包括要研製能夠發射、滑翔,能在對方這個武器發射階段、滑翔階段還有終端的攔截方面,要有相關的武器。

那法新社11月19日報導,美國國防部已宣布,美國的幾家國防工業的巨頭雷神、洛克希德·馬丁和諾斯洛普·格拉曼,這3家公司已獲得美國國防部6千萬美元的飛彈攔截器研發合約,目標就是開發攔截滑翔階段的攔截器(Glide Phase Interceptor, GPI),這樣的話就能保護美國免受中共的極音速飛彈的攻擊。

拜登想把習近平拉到冷戰談判桌上

主持人:是,您剛才講的都是屬於美中在軍事方面的這種軍備的競賽和軍事的升級。那我們最後來看看外交方面,上期節目在最後您談到說拜習會,就是上次談到拜習的視頻峰會,它是處於冷戰狀態的兩國的標準運作。我想請您延伸開來談一談您為什麼這麼說?另外今後我們是不是會看到美中在外交層面對話變得更加頻繁呢?

程曉農:肯定是這樣。白宮現在一再表明說美國不謀求冷戰。但美國這樣講並沒有用,中共還沒有停止它對美國的冷戰威脅的步伐。所以美國是必須要在擴軍備戰和外交壓力兩個方向上雙管齊下,這樣才能反制。

11月中旬的拜習會談的主要特點就是,美國採用了非常明確的應對冷戰對手的程序(protocol),要求雙方軍方最高層要建立對話渠道,這樣就把以前背靠背的軍事對抗,變成能夠面對面溝通的軍事對抗,從而能夠防止衝突發生;另外一方面是美國在要求中共與美國就軍備控制展開談判,雖然這個談判不一定管用,但至少通過談判,讓中共的擴軍備戰多少有一點透明化。

民間對冷戰的理解通常有一種想法說:「晚打不如早打,打一仗把中共給滅了。」這是一種個人情緒的表達,但它不反映冷戰雙方決策層必須採取的策略。冷戰應對戰略的核心問題是掌控冷戰的動向;換句話講就是說,既然雙方未來可能發生軍事衝突,那冷戰中的首要之務是保持冷戰狀態,避免冷戰因為衝突而變成熱戰。

特別需要說明的一點就是說,雙方都是核大國,如果直接發生熱戰,搞不好後果就是引發核大戰,那麼核大戰只要一出來雙方都會毀於核衝突。

所以怎麼樣避免發生核衝突,就只能靠外交手段。外交活動的目的是軟化雙方的關係,而不是什麼建立友好關係,雙方不可能有真正的友好。那麼最好通過外交活動,能夠建立一套雙方認可的防範衝突的協議,或者某種形式的聲明。美蘇冷戰期間,雙方都有大量的外交活動來軟化雙邊關係。

但是外交活動只是冷戰雙方互相展示笑臉的一面,如果以為有了這笑臉就解決問題了,那就太傻了;冷戰雙方的另外一面就是,雙方都同時加緊擴軍備戰,用軍力提升去壓倒對方,讓對方不可能在萬一爆發的軍事衝突中傷害到自己。擴軍備戰的目標不是主動進攻對方,這道理和避免衝突是一樣的;擴軍備戰的目的其實是有效的自衛。

現在最新的動態是《華爾街日報》11月19日報導,美國現在正在推動和中共的核軍備管控談判,目的是讓雙方擴軍備戰升級過程中,各自的核武器的儲備還有投射工具在某種程度上透明化,另外還包括限制海軍規模的談判。

了解二戰史的就知道,當年二戰爆發之前美國、日本、英國就在倫敦展開過一系列的限制海軍規模的談判,當然最後是崩了。這種談判,中美之間談也一樣不見得能取得成效,但是談判本身會把中美關係納入美蘇冷戰那樣的衝突防範軌道,就有談比不談好。

另一方面,現在雙方軍方決策層要建立直接通話的管道,為的是在危機徵兆出現的時候,雙方能夠迅速而直接地溝通,了解對方意圖,避免誤判而陷入衝突。過去中美軍方之間名義上是有高層對話機制,但中共這一方不是拒絕接電話,就是故意派出不掌握軍事動態的低一層的軍官去應付。

這一次習拜視頻對話之後,在美國的強烈要求下,據《日經亞洲》網站11月26日報導,中共已經同意安排雙方軍方高層年底之前開視頻或電話會議,由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和中國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會談。

美國陸軍部長沃姆斯12月1日明確表示:「現在增進美台防衛合作就是為了避免衝突,而不是鼓動戰爭。」所以他說得很明確:「美國的頭等大事就是避免台海發生熱戰,要達成這個目標的最佳策略就是確保我們的震懾力大得讓習近平遲遲不敢武統台灣。」

主持人:是。其實我覺得就是台海局勢也好、美中這種冷戰的發展也好,有很多我們看的見的因素,也有很多我們看不見的因素。特別是領導人的主觀的意願,就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所以這就是外界為什麼都在呼籲說習近平不要誤判,就這個也是一個原因。

程曉農:是。感覺上講,中共現在已經開始稍微有點往後退了。因為我看到中共的外宣官媒在講中國現在要留下一個戰爭預備期,就是中國現在還在備戰,還沒準備好。所以在這預備期裡中國要保持戰略定力,意思就是:「我們不管怎麼樣,我們暫時不打」,要坐得住,但不等於說它坐到最後它就不站起來。

主持人:是,現在國際的壓力也是相當的大。那好,那非常感謝曉農博士今天來給我們做進一步的詳細解讀。我想在美中關係上,還有在台海局勢以及全球對抗中共上,我們會不斷有新的局勢出現,我們下一次請您來接著為我們再做解讀。今天就先到這裡了。

程曉農:謝謝主持人,謝謝我們觀眾朋友的收看。

主持人:好,謝謝,再見。

程曉農:再見。

主持人:好的,觀眾朋友那也感謝您收看這一期節目,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方菲訪談頻道:https://bit.ly/fangfeitalk https://bit.ly/fangfeitalk

方菲訪談》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紅)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