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菲訪談】專訪程曉農:中共「新時代」劍指美國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1月27日訊】專訪程曉農:習近平「新時代」劍指美國;拜習視頻峰會是標準冷戰操作;第三份「歷史決議」設下新禁區 |方菲訪談 11/26/2021

中共六中全會落幕,發布了所謂第三份歷史決議。緊接著,拜登和習近平進行了視頻峰會,在國內鞏固權力的同時,習近平意圖展示自己正與美國平起平坐。不過會議本身了無新意,仍然是各說各話。拜登政府想要為兩國關係尋求護欄的目的,似乎並沒有達到。

那麼接下來美中關係會如何發展?習近平開啟第三任甚至終身執政的路已經鋪平了嗎?

本期節目請程曉農博士為我們做解讀。

旅美學者程曉農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美國《當代中國研究》雜誌主編,曾與何清漣合著有《中國改革的得與失》、《中國:潰而不崩》(2017年);並與吳國光合著《透視中國政治》(2009年)等書籍。

曉農博士您好。

程曉農:您好,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個人獨裁或集體獨裁 只不過是中共內部權力分贓制度

主持人:好,謝謝您繼續為我們解讀美中關係。那我們先來談一談中共的六中全會。外界很多認為說是六中全會為習近平二十大的連任鋪平了道路,甚至可能第三任、第四任、終身執政,可能都下面是會開啟這樣的一個路。我想一個請您談一談,您怎麼看這一點?另外一個,對於中共的這個體制來說,所謂的這個集體領導、個人領導,它有什麼區別嗎?

程曉農:我想先講一下這個六中全會,中共是在京西賓館剛開了這個六中全會,這個六中全會有兩個任務,一個是審議通過所謂的召開二十大的那個決議,第二是審議通過那個所謂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決議。

開二十大是中共的這個例行的事,中共是每五年開一次黨代會,每10年高層換屆。那明年就到了高層換屆的年,那很多人按照過去的經驗,是認為說中共高層應該是大部分到了年齡的人都換下來。

習近平這回是遇到一個很特殊的情況,就是中共內部很多人因為過去10年習近平反腐敗,所以對習近平是恨之入骨的,希望他下台滾蛋。但是過去幾年來,習近平是打擊了大批的政敵,鞏固了他的個人地位。所以這次換屆好像變成了別人下臺,他不下,他還繼續佔據最高位置,一直做到,看來是要做到他趴下為止。那麼這樣的話,不少人就認為說習近平走上獨裁之路。

其實中共高層換不換屆和獨裁不獨裁沒什麼關係,和民主化也沒一點關係,因為那是中共內部的權力分贓制度的安排。那中共歷史上,老毛鞏固了個人權威以後,就一直是老毛的獨裁。他死了以後,鄧小平和陳雲這些元老集體統治一段時間。六四以後,鄧小平又和元老們商量,把江澤民拉到北京,當上了名義上的總書記。但是江澤民的地位也是一直捏在鄧小平手裡。

江澤民他是政治上比較偏向於陳雲這些元老的,所以六四以後,他曾經一度要清算改革。但是90年代初的時候,正好陳雲幾個中共元老開始病重,江澤民就失去了這些元老的支持,他就不得不向鄧小平效忠。那麼也就是鄧小平南巡之後,江澤民只好支持鄧小平的經濟政策。然後不久鄧小平也病重了,那麼江澤平一直等到鄧小平病危,才把實權重新抓到自己手裡頭。

從江澤民到胡錦濤,中共一直實行了所謂10年高層大換屆這個做法。那麼有人認為說是形成的制度了,所以習近平就不能改變。其實這個10年大換屆的做法背後有個潛臺詞的,那就江澤民講的所謂的悶聲發大財。而悶聲發大財背後還有一層潛規則,那就是發財輪流來。就是你發了財的官員,你不能永遠霸著位置,不光是因為他們老了,還因為他們霸著位置,別人就沒機會發什麼大財了。

所以官員們在官場上混,他們最大的希望就是等著上邊的官到了年齡換屆,那麼就輪到自己升上去,然後也能夠悶聲發大財了。之所以當官就能發大財有一個背景,就是90年代中國國企改制,也就是國企的私有化。

從90年代後半期,因為國企制度混不下去了,大批的國企是靠銀行貸款在支撐著,虧損嚴重,甚至連貸款都還不上了。那麼更嚴重的是,大批的國企垮下來的同時,銀行系統當時主要是4大銀行,這4大銀行也快被國企給拖得垮下來了。

那麼這樣的話,中共的金融系統就要崩盤,中共的統治會在經濟上動搖。所以這個時候,朱鎔基是在1997年操盤,推行了全國的國企私有化。幾年內把大部分的幾十萬家國營企業全變成共產黨的廠長、經理們私有的私營企業。

同時把幾千萬國企職工當做社會包袱,一下子甩掉了。那麼結果就是整個中國經濟不再是公有制為主了,計劃經濟也行不通了,因為計劃經濟它是要,指揮機器是要靠公有制之下這個國有企業來執行的。

既然這個計畫的經濟行不通了,所以中共後來就把主管計劃經濟這個國家計委,國家計劃委員會也取消了。那麼這樣的話,中國的經濟制度就和西方開始接近,也是以市場經濟為主了。以前我在節目裡講過,中共的改革到了90年代後期就形成了經濟制度上的,我把它叫做共產黨資本主義。但是中共這個所謂的市場經濟,它是當局操控的。凡是能插手經濟活動的官員,都能夠從中共的共產黨資本主義當中找到腐敗的機會。

江澤民時代腐敗治國 習近平用反腐保中共政權

於是就從江澤民時代開始,一直延續到胡錦濤時代,全國大腐敗,全黨大腐敗。那麼作為中共官員,他們當然是希望共產黨這個統治就這樣延續下去,但是這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官員,在腐敗當中是前仆後繼,就組成了一支共產黨的掘墓大軍。但是這一批掘墓大軍他們自己也是共產黨統治機器的螺絲釘和撐杆。所以我曾經用一個裝酒的大木桶來形容中共那個時候的狀況。

就是說官員們就像這個大酒桶的一塊木板,一塊塊木板,但是每個木板上都自己生出了無數的洞,讓桶裡的酒不停的往外流,流哪兒去呢?都流到國外去了。所以我認為說共產黨這個資本主義這種經濟制度,可以化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1997年到2002年,共產黨官員在全面私有化這個過程當中,變成了資本家。第二個階段是2002年到2013年。這時候就是這些紅色商人,共產黨資本家要掏空共產黨政權,拚命地貪污腐敗,然後積累了巨額資產,再轉移到美國這些地方。

他們這樣做,一方面是用手在投票,就是把幾萬億美金的資產轉到美國。一方面是用腳投票,就是為他們的親屬在美國買房子辦綠卡。那如果習近平不是在臺上反腐敗了,從2013年到現在,中共的貪官可能會轉移走10來億,10來萬億的美金,這就把中共的政權會掏空。貪官們倒是一點都不恨共產黨專制制度,但他們怕一點,怕這個制度要清算。那麼第三個階段就是2013年到今年。

那習近平上臺以後,發現共產黨它這個經濟的大酒桶很快被掏空了。那官員們的親屬也都快變成外國人了。再這樣下去,這個紅色政權早晚一天岌岌可危。那麼習近平正好是在這個高層權力鬥爭當中發現,大批高官都嚴重腐敗,又是他的政敵。所以他就用王岐山當槍來使, 用反腐敗的名義,實行了高層和中層的大清洗,結果就是他自己鞏固了說一不二的地位。

那麼共產黨政權打擊這個紅色資本家,被打擊的不只是貪官,當然也包括單純經商的商人。那麼對貪官,習近平是處理的幾十萬人,那剩下的那些混過關的,他們留在海外的錢財也摸不著了。因為他們的護照都被沒收了,海關電腦裡也有限制出境的名單,誰也跑不了。

然後就是今年打擊中國的大型私營企業的老闆,故事就很多了,我不列舉。那麼習近平之所以要這樣幹,目的很簡單,就是要挽救共產黨政權,免於沒頂之災。

如果習近平這會兒下臺呀,接替他的,就得另外起草一份歷史決議了。那我都猜得出來,那講什麼,就是要講相信幹部,相信黨,要調動官員們的積極性。要像鄧小平上臺以後,為被老毛整慘那些老幹部平反的呀。

那麼中共各級官員肯定是額首相慶,因為他們終於在習近平壓力下可以哈著腰,現在能熬出頭了。然後他們會說,哎,腐敗有什麼錯啊,當官要是為民做主,那還不如回家賣紅薯了。

過去被反腐敗打倒的那是倒楣蛋,那共產黨歷史上哪個廟裡沒有倒楣倒去死的鬼呀。比方講習近平的爹他就當過兩回倒楣鬼。然後,那個要是接替習近平的傢伙就會宣布說,反腐敗取得重大勝利,然後從此官員們再度進入悶聲發大財的幸福年代。這就是中共的內部恨習近平的勢力希望的局面。不過恐怕他們是沒有翻天的日子了,因為從此習近平不下臺了。

第三份歷史決議 三個時代的比較

主持人:您剛才所說的,這個所謂的第三份歷史決議,它的全文出來之後,大家看到它基本上延續了中共之前對於文革啊、六四啊,等等一些事件的定性。所以很多人覺得說這份歷史決議,它其實是黨內各派妥協的產物。

當然了,它這個歷史決議也為習近平量身定做。比如說它決議分成三個時期,把中共百年分成三個時期。那習近平當然是這個所謂新時代的第一代領導人了。那您怎麼看就是這份歷史決議,它的看點在哪裡呢?

程曉農:對外人來看,這個歷史決議是共產黨關於共產黨政治路線的,好像是共產黨的家事兒。但是我覺得這其中的深意,不在於說各派妥協,也不在於說習近平獨裁,因為習近平獨裁早幾年前就定局了。仔細來看,想一想的話,按照中共官方的說法,這次關於中共歷史這個決議,是第三個關於歷史問題的決議。那麼以前中共有兩個類似的決議,第一個是1945年中共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那麼第二次是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決議。那兩個老的歷史決議,第一個是按照莫斯科的旨意,確定了老毛從此在中共內部的最高地位,然後清算了以前中共內部各派的歷史錯誤。

那麼第二個1981年那個歷史決議,是確立以鄧小平、陳雲為首的老幹部重新上台以後的最高地位,清算的是老毛的錯誤。那麼這一次,現在通過這第三個歷史決議,其實是對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時代的清算,對他們路線的清算,同時確認習近平的最高地位。

我曾經在腦子裡想了一個矩陣圖,把它分成橫的三欄,豎的也是三欄。橫的就是毛時代、鄧江胡時代、習時代,只能先沿用老習的劃分。那麼豎的三欄是國內政治、經濟和國際關係。然後如果一格一格來看當中的差別,我就注意到挺有意思值得關注。如果是從國內政治方面來看,在毛時代是老毛獨裁,胡作非為,個人崇拜,全面打壓老百姓和官員。

那麼在鄧江胡時代,是元老集體獨裁,或者說是政治局常委集體獨裁,打壓他們不滿的高官,比方講,胡耀邦和趙紫陽。然後從言論稍微寬鬆,慢慢就變成六四鎮壓,再到鎮壓法輪功。那麼在習近平時代,是習近平獨裁,政治高壓越來越大,互聯網管控越來越緊,同時打擊腐敗,管控官員和商人。從經濟方面來對比呢,毛時代是閉關鎖國,照搬蘇聯經濟模式,以軍工為發展軍事工業為主,經濟困難,餓死幾千萬農民,然後民眾的生活水平低下。

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時代,是把國有企業變成官員的私有企業了,改行市場經濟加入經濟全球化,然後全國大興土木工程,民眾的生活水平是有較大提高,然後中上階層出國盛行。到了習近平時代,是房地產泡沫帶動經濟這條路終於走到了房地產破滅這個狀態,然後私營企業受到越來越多的管控,就業日益困難,外企大量撤離,物價開始失控,民眾生活水平正在慢慢下降。

在國際關係方面,毛時代是先為蘇聯打朝鮮戰爭,換取蘇聯的技術援助,再和蘇聯爭霸,差點兒導致蘇聯對北京扔原子彈,然後中共又發動越南戰爭,再和美國握手,靠美國保護與蘇聯對峙。

鄧江胡時代,先是韜光養晦,利用美國的信任達到了經濟上的出口景氣,同時再悄悄的擴大軍備,謀求東山再起。習近平時代呢,國際關係方面,主要是先對美國傾銷商品、盜竊技術,再點燃中美冷戰,現在是要和美國爭奪亞洲控制權。我剛才列的這個矩陣圖,聽起來很瑣碎,但是歷史決議的要害就藏在這個裡頭,我簡單講這麼幾條。

第一條就是在國內政治方面,習近平現在是要淡化對老毛錯誤的否定和批判,同時清算鄧江胡時代腐敗當道的路線,用政治高壓做基本手段,對黨內和民眾施行老毛那種「黨指向哪裡,大家就衝向哪裡」的統治。在經濟方面,習近平現在是面對經濟下行這個大趨勢,要收緊對私營企業的放縱,然後調動所有的經濟資源,盡量減緩經濟下滑的速度,同時為擴軍備戰服務。

在國際關係方面,習近平是拋棄了鄧江胡時代那個韜光養晦,改變成了張牙舞爪。通過對外施加各種影響、壓力,為習近平模仿老毛的國際目標,就是再度稱霸,用這種方法去支撐它國內經濟,以便為經濟上撐下去提供機會。

第四,如果是在中共黨史本身來看的話,這個歷史決議對中共建立政權以後的兩個30年,它建立政權前後有兩個30年,兩個30年當中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那中共在這次歷史決議裡,假裝它這大轉變沒發生過,也禁止討論,在這個決議裡更是一字不提的。

習近平將兩個三十年互相否定 設為禁區

在經濟制度方面中共最忌諱的就是「兩個30年」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我先提出來的。就12年前的2009年我發表過一篇文章,然後法廣採訪了我,然後我的觀點就被在國內廣泛的傳播開來,直到現在還在傳播。

關於這個問題以前我在節目裡談過,當時我指出就是1949年以後的中國,可以大致被分成兩個30年,前30年主題詞叫「革命」,後30年主題詞是所謂的「改革開放」。如果光看這後30年,好像共產黨居功甚偉,那麼再看前30年就蠻不是那麼回事了。

因為1949年以前中國本來就是市場經濟,也是對外開放的。經過天翻地覆的共產黨這番大折騰,到了60年以後在經濟體制上回歸起點了,然後特別要看清楚的就是改革的對象不是國民黨的制度,不是革命前的體制,改革改的是革命後的老毛的體制。

也就是說,改革當中的對象就是老毛的革命的所謂成果、成就。改革的成功恰恰就是對老毛革命的這30年的否定。所以前後兩個30年政績悖論,一目了然。如果改革是輝煌的,革命哪裡有功勞?如果革命不能貶低,改革又哪來正當性?所以鄧小平講「不爭論」,從根子上講因為他自個兒沒法兒自圓其說,習近平也同樣如此。

本來像這樣重大的歷史問題,共產黨建立政權後兩個30年互相否定、互相矛盾,現在是這個最新歷史決議是關於改革以後40年的歷史決議,它本來是必須交待清楚的,但是我們從這個決議裡看得到,一字兒不提了,因為習近平把這個問題列為了中共黨史上一個新的禁區。

習近平2013年1月5號在中央黨校一個……有一個研討班叫「新進中央委員、候補委員 學習貫徹黨的18大精神研討班」。他這個班講話的時候,特別針對改革開放前後這兩個30年這個說法,表示說是兩個30年不能否定,都不能否定。

他的具體說法是「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這個禁區再次證明,凡是毛時代、江時代設下的黨史上的禁區,習近平是一個也不敢碰。不但如此,習近平自己又設下了關於兩個30年的新禁區。這樣的歷史決議只能糊弄那些真糊塗的人,還有就是讓那些裝糊塗的人繼續保持昏庸。

習近平『新時代』 就是針對美國的擴軍備戰時代

主持人:是。不回答任何問題。那您認為習近平就是在這個歷史決議中所稱的習近平所謂的「新時代」呀,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時代呢?

程曉農:這個所謂「新時代」,這個突出的所謂的習近平走向新時代,它新在什麼地方?我前面不是講、列舉了一下習近平過去10年以來走到今天的路線,國內政治、經濟這些方面,一項項列舉,我們看出來都乏善可陳,沒有「新」可言。

更關鍵的是在國內政治和經濟方面都沒有任何能讓民眾看到什麼希望的地方。那麼他的新時代呢,也不是偉大的空話,他的新時代其實只新在一個方向上,那就是在國際關係方面對外出擊,目標美國。

也就是講習近平在國內經濟和政治上已經找不到可以操作的積極改善的空間啦,所以他的路線基本上就是收緊再收緊,也恰恰是因為如此,他要證明他統治的必要性和政策成功的選擇,就只能落在「對外劍出鞘」上。

我看到中共的外宣官媒《多維新聞》的報導中有這樣一段話,它說「這次歷史決議更多的還是要向前看,也就是因應於當前中共所面臨的內外挑戰,進一步凝聚共識,團結力量辦大事」。他到底想辦什麼大事兒,這官媒是半含蓄的講了,叫做「要深刻的影響世界歷史進程」。

所以從這角度去看的話,中共這歷史決議三萬多字內容講的都是廢話,而且它關於習近平這個新時代的具體作法,它還不敢點穿了。實際上習近平的新時代,就是針對美國的擴軍備戰時代。我們都知道從鄧小平到胡錦濤,中共在國際關係方面都實行所謂的「韜光養晦」策略。

中共對韜光養晦策略,基本上是在海灣戰爭時期提出來的,就1990年的8月2號,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下令軍隊入侵科威特,推翻了科威特政府,宣布科威特是所謂回歸伊拉克,這詞兒我們聽得很熟悉。還有就是實現了所謂的大伊拉克的統一,這詞兒我們也熟悉,這實際上是薩達姆·侯賽因對富有的石油出產國科威特的公然的侵略、佔領和吞併。

當時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通過聯合國授權以後,1991年1月17號開始對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內的伊拉克軍隊發動進攻,然後重創伊拉克軍隊。這樣的話,伊拉克最終接受了聯合國安理會第660號決議,最後從科威特撤軍了。

就在美國發動海灣戰爭前幾天,1990年12月24號,年底的時候,當時的中共政治局常委向鄧小平匯報,內容是關於中東局勢,當時請示鄧小平,鄧小平講了這麼一段話,說「現在的國際局勢不可測的因素很多,多得很,矛盾越來越突出。過去是兩霸爭奪世界,現在比那時候要複雜得多、亂得多,怎麼樣收拾誰也沒有個好主張。第三世界有些國家希望中國當頭,但是我們千萬不要當頭,這是個根本國策,這個頭兒我們當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夠,當了絕無好處,許多主動都丟掉了」。

這個話的意思包含了對外不要張牙舞爪的意思,但是鄧小平當時並沒有用「韜光養晦」這四個字。他的這一番話在中國是慢慢流傳開來的,然後慢慢的就成為中國這個對外戰略了。它一直沒有一個名稱,一直到1995年,當時擔任這個外交部長錢其琛,把這個鄧小平的所謂外交思想概括為二十個字,叫做「冷靜觀察、沉著應付、穩住陣腳、韜光養晦、有所作為」。那麼從此就把這二十字作為戰略方針,同時濃縮成八個字,叫做「韜光養晦、有所作為」。

以後從鄧小平到江澤民,再到胡錦濤,一直沿用的這個名稱。但是習近平最近兩年,把這個戰略給取消了,那麼習近平在國際關係方面的戰略就從「韜光養晦」變成了「鋒芒畢露、張牙舞爪」;其實習近平實行這個對外戰略,過去幾年已經逐步成型了。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名稱,但是鋒芒畢露,矛頭直指美國這個特點,是非常清晰的。

過去幾年來我們在節目裡,我講過多次的就中共點燃了中美冷戰,那麼中共的「新時代」,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特徵,那就堅持不懈地擴軍備戰,而擴軍備戰的指向是美國。而第一個戰場,中共選定的就是臺灣。所以可以講中共的「新時代」,主要就是針對中美關係的。

那麼過去幾年來我們看到中共的擴軍備戰不斷加快速度,首先是海軍艦艇的數量已經超過美國,其中大艦、巨艦的數量在快速的增加,其次呢,就核武器的數量急劇上升。那麼對核武器的投射工具呢正在加緊發展。再一個就是中共的海外備戰部署,正在向美國步步緊逼。

中共在軍事上對外擴張的戰略目標是什麼呢?臺灣只是它的第一步,但絕對不是最後一步。對這種戰略思維呀,如果熟悉大日本帝國當年挑起對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歷史,你就會發現說。中共此刻的這一個「新時代」的思路,和大日本帝國當年的思路非常相似。連不少做法都是抄大日本帝國的「作業」。

所以可以講這條路線表明,中國人不必再幻想鄧、江、胡時代的日子了,那一去不復返了;今後中國不但會有緊日子,恐怕還有可怕的對外挑起戰爭的日子,中國出現戰時經濟,也不是不能想像的未來。

拜習會 台灣問題中共「賊喊捉賊」 拜登未獲主動

主持人:那既然說到這個中共這個矛頭對準美國,那我們就來談一談美中關係的這個最新的一個事件,就是拜習的這個視頻峰會,那這個視頻會議呢,又是一個會議兩種表述了,中方說是「富有成效」,美方說沒有突破。然後在這個最激烈的臺灣問題的表述上呢,中共方面在會議之後大肆渲染,說拜登說了不支持台獨。

那美方,在後來就說這個一直是我們的對台政策啊,這個沒什麼出奇的。所以一個您怎麼看中美這個兩種不同表述?另外在臺灣問題上,這個拜登有沒有說過?是不是真的有說過不支持台獨?那麼這個東西有什麼樣的意義、含義?您給我們解釋解讀一下。

程曉農:11月15號的美國時間是晚上,就美國東部時間晚上,然後北京時間是11月16號早上,拜登、習近平各率自己的人馬,舉行了一次拜登上任以後的首次視頻會議。雙方一直談了三個半小時,據說超出了預期的時間。現在剛才主持人提到這個會談呢,關於會談的總結,雙方都登出來了。

我想不去分析當中一些具體的什麼氣候之類的套話,我把注意力就放著一點上。那就雙方關於會談的公報有什麼不同,這是個什麼信號?而中共公布的新聞通稿相關報導了反覆說明,就是主持人剛才提到的拜登這次會晤中,重申美國不尋求改變中國的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美國政府致力於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獨,希望台海地區保持和平穩定。

但是,白宮在這次會談的新聞稿當中,沒有拜登按照中共的用語,對習近平表示不支持台獨這一點。而是強調美方強烈反對單邊改變現狀,還有危害台海和平和穩定。在白宮的資深官員在記者會上呢,有記者要求證實拜登是不是說了不支持台獨這個話。這位官員沒有直接回答,等於是默認了。也就是說關於這次會談拜登說了不想讓美國國會議員和民眾知道的話,而且希望就這麼瞞過去了。

為什麼瞞過去呢?說明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重要性,這次會議拜登強調的是,要防止中美衝突而設立護欄。同時呢,要就雙方的看法和做法達到某種共識。那麼共識呢,本來是可以有雙方提出來的,然後形成共識,那也可以是雙方當中,某一方提出來,另一方接受,然後形成共識。

那麼這一次在臺灣這個問題上,習近平在會談中強調說,臺灣問題是中共不許觸碰的紅線,要求美國不支持台獨。也就是說不支持台獨是中共劃下了道。那麼對這種做法呢,拜登本來是可以有三種可能的應對。

第一種就是不理,然後另外強調不同的說法。這就相當於不承認中共劃下這個紅線。那麼第二種呢,就是對中共的說法直接反駁,指出其中的問題。那這個問題就是說,現在不是臺灣在主張臺灣要獨立,因為中華民國從二戰以後一直管理著臺灣。最近威脅臺灣的是中共啊。那麼第三種,拜登可能選擇的做法,就是同意中共的說法,按照中共劃下的紅線,達成讓中共滿意的共識。

那麼很顯然的,拜登選擇第三種。那麼這就是好像使美國在某種程度上被中共牽著走啊。而這種被中共牽著走啊,不是說中共獲得了武力進攻臺灣的可能,而是說讓中共在國際關係方面的宣傳戰上取得了主動權。因為中共採用的是「賊喊捉賊」的邏輯。

它自己在不斷的武力威脅臺灣,宣稱要限定日期攻佔臺灣;而同時又聲稱有人在這個問題上玩火。它不點名,實際上講美國,意思是美國在玩火,玩火必自焚。它影射的就是臺灣呢……這個玩火還影射臺灣。意思是臺灣如果不聽共產黨的就是找死。那麼美國在幫臺灣加強國防,也是在玩火。那麼拜登在這一點上,又接受了中共的說法。

所以實際上,不但是自縛手腳,而且在中美冷戰問題上陷入了被動。因為臺灣正是中美冷戰當中,中共可能選擇來作為第一個熱戰的戰場。如果中共武力威脅臺灣的做法和說法拜登不反駁。那麼中共在中美冷戰當中一系列威脅美國的做法,拜登也就不能公開批評了。結果就是說要滅火的拜登,在外交上反而讓玩火的中共,取得了話語主動權了。這裡面的真正問題是拜登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還是裝糊塗?

那美中雙方對這次會談的成果說法不同,中共官媒表示說,這次這個視頻會議最重要的意義不是圍繞某項議題或就某些具體事務領域達成共識,而是要作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觸礁之後,為中美關係未來建構提出一個帶有綱領性指導意義的新論述。為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提供一個方向指引。現在看這個目的已經達到。

那麼中共要達到什麼目的?它自己是要躲避自己點燃中美冷戰這個指責的,所以它假裝它什麼也沒做。然後拜登也裝糊塗,一句話也不指責中共點燃中美冷戰。而且繼續呢,看著中共針對美國擴軍備戰他也不批評。那麼其次中共把中美冷戰狀態之下美國的應對,指責是玩火;而且習近平在會談當中明確地說,希望美方把不打新冷戰表態落到實處。這就是說只許中共點火,不許美國滅火。

而拜登在這一點上又懦弱的不敢應對,只是表示要設立護欄避免衝突。這就是中共心目中的中美關係未來建構的這個架構,就是它不但是要與美國平起平坐,而且要壓拜登一頭,讓拜登對中共的擴軍備戰不要說三道四。換句話講就是中共對外武力威脅,是天經地義的,美國採取相應措施,就是在打「新冷戰」。雖然美國不至於真的不採取任何應對中共擴軍備戰的行動,但是在外交上,美國因為拜登軟弱,在中美冷戰當中是處於被動地無話語狀態。

那這一次,這個習拜的這個視頻會議是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策劃的。他在這次會談以後就當天,他就和華盛頓的這個民主黨的智庫布魯金斯學會(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它的主席叫John Allen,舉行了一次對談。

那對談中呢,沙利文說未來雙方要在「多個層面上加強接觸,以確保在這種競爭周圍有護欄的時機,不會偏離到衝突中」,但是沙利文迴避的一個關鍵問題,中共答應了嗎?其實啊,這個護欄到底是要防止誰的行動進入衝突越界。沙利文也沒講清楚,拜登也不講清楚。那麼這一次實際上是拜習這個視頻會議並沒有對這個護欄問題形成任何共識。

中共試射高超音速武器推進美中冷戰 美軍方示警

主持人:是,這個很關鍵啊,到底是要防止誰的行為越界。我覺得就是說,拜登政府之前他不是說過嘛,他說我們不尋求和任何國家進入冷戰,就對於拜登政府來講,似乎他們極力迴避這種大家會認為冷戰的狀態。

但在中共這方面,似乎並不怕談這個問題,那習近平在這個這次的會議中,還警告說,說世界有退回到半個世紀前超級大國對抗的危險,這個什麼冷戰的惡果殷鑒不遠等等,就是說中共其實它在言語上,它雖然這麼說呢,但它行動上很多指向,已經指向這個冷戰了。就像之前曉農博士您給我們分析的一樣。

所以我想就是請您談談最新發生的一個在事實上我們看到很明確指向冷戰的事情,就是中共最近測試這個高超音速武器。一個就您怎麼看這個事情的發生?另外一個就是說,這個事情有沒有讓美國人高度警覺呢?

程曉農:這個事情最早是英國《金融時報》10月16日,引用5個匿名消息來源,報導說,中共軍方今年8月發射了1枚運載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的火箭,這個飛行器在低軌道空間飛行,繞地球一圈,然後對地面目標巡航攻擊,偏離目標32公里。

這個報導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此次試驗表明,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取得了驚人的進步,而且比美國官員意識到的要先進得多。」當時中共官員說那只是一次普通的科學試驗。這兩天中共的外宣官媒承認了,說這就是美國人講的一次超音速武器的試驗。

這個試驗發生以後,美國軍方有一段時間沒說話,一直到10月27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在彭博電視的採訪中說,中共確實進行了一次太空軌道的高超音速武器試驗。米利表示,那是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非常接近「斯普特尼克時刻」(Sputnik moment),並且「引起我們的全面關注」。米利的這段話表明,中共這次高超音速武器試驗具有相當大的重要性。

米利是拜登高度信任的人,9月15日拜登還力挺米利說,自己對米利很有信心。米利原來是川普總統任命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算是美國軍令系統的最高負責人,但他卻在川普總統在位時,川普總統作為軍隊總司令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美國軍令系統的最高負責人米利去年10月曾經兩次祕密的和中共軍方通電話,並向聯邦眾議院的民主黨議長佩洛西輸誠。

大概因為有這些對民主黨有利的「功勞」,所以拜登進白宮以後,就保留了米利的職務沒有解除他的職務。但這回米利這個講話打了拜登一個耳光。

米利把中共的高超音速武器試驗看作是「斯普特尼克時刻」(Sputnik moment),這個說法本身有很深的含義,因為在冷戰史上這是一個專用名詞,「斯普特尼克時刻」不僅代表著現實世界中美國和紅色大國之間的冷戰已經存在,而且關係到這場冷戰到了一個升級的時點。

Sputnik這個詞大家去英文字典裡找不著的,為什麼呢?它不是英文單詞,它也不是人名或者地名,它是個俄文單詞的英文拼寫,俄文單詞是cпутник在俄文裡它指的是衛星。那麼「斯普特尼克時刻」是美蘇冷戰史上的一個專有名詞,特別指紅色大國造成的、對美國構成重大衝擊的冷戰升級事件。

那麼這次升級事件就是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了「斯普特尼克1號」就是俄文的「衛星1號」人造衛星,當時立刻震動了美國的決策圈。這標誌著什麼呢?標誌著當時美國的遠程導彈技術實際上落後於蘇聯;那麼在冷戰狀態下,這個局面也就意味著,美國將處在蘇聯洲際導彈核攻擊的威脅之下而沒有防禦手段。

因此美國立即開始了多方位的遠程導彈和太空活動方面的擴軍備戰,美蘇冷戰由此升級到一個新的、更緊張的階段。對美國來說,美蘇冷戰時期的「斯普特尼克時刻」就是「斯普特尼克號危機」。為了應對這場戰略上的國家安全危機,美國必須提升美蘇冷戰中與蘇聯對抗的層級,然後全力以赴地為洲際導彈和太空競賽努力。

當時美國是因為「斯普特尼克號危機」引出了一連串活動和安排:首先,美國軍方專家在兩天內就計算出了蘇聯「衛星1號」的太空軌道;第二,1958年2月美國政府成立了一個叫做高等研究計畫局(DARPA),它是一個有研究和設計能力的高階防衛部門;第三,1958年7月29日艾森豪總統批准成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就是NASA,NASA成立以後推動了第一個美國的載人航太計畫(「水星」計畫),並且開始了培養一批新一代工程師,有一個教育計畫,科學界因此獲得了大量研究資金;第四,美國開啟了研發洲際導彈的「北極星彈道導彈計畫」,當時肯尼迪總統要求美國的洲際導彈數量要遠遠超過蘇聯的彈道導彈。以後,蘇聯在冷戰當中就失去了科技領先的優勢,而美國取得了主導地位,也保證了國家安全。

美中關係處於核威脅之下的敵對狀態 拜登當局不願面對?

主持人:這個事情,如果當初「斯普特尼克時刻」是美蘇冷戰的一個轉折點,那中共測試高超音速武器其實也是美中現在這種,你管它叫冷戰也好不叫冷戰也好的一個轉折點。基本上可以這麼說了,那您覺得現在的美國接下來會如何回應呢?

程曉農:中共點燃中美冷戰以後,不管拜登怎麼解釋,事實上中美之間已經不是拜登說的所謂「友好競爭」了,而是在冷戰的核威脅之下的敵對關係。所以這不是拜登用「不尋求新冷戰」就可以敷衍過去的,因為中共正在尋求新冷戰,美國是只能應對中共的核威脅;拜登的「不尋求新冷戰」,只不過表明他的軟弱姿態,但是中共點燃中美冷戰這個事實,是拜登無法迴避的一個現實存在。

當然,現在在這個時刻來講美國還不是很擔心中共的核威脅,這也是一個事實,因為美國的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已使用了幾十年,完備而高效。美蘇冷戰結束以後,中美蜜月當時還在,美國沒有了冷戰對手以後,對紅色大國可能的遠程核威脅(就是通過地面上的基地或者是潛艇發射洲際導彈)多少有些掉以輕心了,以為用美蘇冷戰時期美國防衛遠端核威脅的反彈道導彈系統就足以應付任何局面。

但是,美國軍方顯然沒料到,中共點燃了中美冷戰之後,會如此之快地在20個月之內就進一步升級了中美冷戰,把中美冷戰推到了剛才我們講的「斯普特尼克時刻」這個狀態。

今年8月中共發射的高超音速武器和1957年蘇聯發射的「衛星1號」人造衛星一樣,代表著中共運載核彈頭的投射工具升級到一個新的階段,也意味著中共的遠程核威脅手段領先美國了。而美國目前不但沒有反制這種正在實驗中的武器的反制手段,也沒有可以用來防禦這種武器的技術能力。

美國先前在美蘇冷戰當中是戰勝了蘇聯的,關鍵就是從第一次「斯普特尼克號危機」當中警醒,開始了一系列科技研發,然後遏制了蘇聯核威脅的優勢。現在美國在中美冷戰當中遇到了第二次「斯普特尼克號危機」,反應可能會是怎麼樣?

就目前美國的軍事體制來講,分為軍令和軍政系統。軍令系統的主管部門就是參謀長聯席會議,它的職能是研究軍事戰略、制定作戰計畫、完成軍事訓練、指揮各軍種的活動;那麼負責確定軍事方針、裝備研發和軍費使用的,是作為軍政系統的國防部。

既然美國目前沒有應對中共新的核威脅的手段,這個難題現在是在負責國防大政方針的文官支配的國防部手裡。所以,美國軍令系統就是米利做為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他發出了危機信號之後,危機警號已經發布了,軍政部門如何應對才是關鍵。當然,拜登的態度更重要。

美國裁軍大使伍德(Robert Wood)認為,美方對中國的高超音速導彈試射「非常關注」,他說:「如果你是一個成為該技術目標的國家,你就會想出一種方法來保護自己免受其害……因此我們已經開始研究其它的應用和防禦性應用……這就是繼續加速軍備競賽」;同時他表示,「我們不知道如何對這種技術進行防禦,中國和俄羅斯也不知道」。

其實多年來美國軍令系統的將領一直在警告紅色大國在發展高超音速武器的這種危險。因為這種武器的速度是超過音速的5倍,而且可攜帶核彈頭。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空軍上將約翰‧海滕(John Hyten)他在2018年發出過警告,他說「華盛頓對高超音速武器的最佳防禦是,擁有發動類似進攻的能力」;當時他說:「我們沒有任何防禦手段可以阻止一枚這類武器針對我們的部署。」

2011年,10年前美國國防部曾經造出了高超音速的樣機,但奧巴馬時代的五角大樓官員考慮到這項技術會加快太空軍事化的加速,因此把它擱置了。把這種高超音速樣機的進一步的研發擱置了。結果是中共和俄羅斯都在加速,美國不加速,就導致了美國落後。現在是中國和俄羅斯都在研發高超音速武器。迫使美國重新恢復對這項技術如何武器化的研發。

現在,美國的國防安全能不能及時得到修補,取決於拜登是不是繼續在美中關係方面採取「鴕鳥政策」。當年美國首次遇到「斯普特尼克號危機」之時,當時的總統是艾森豪威爾他的堅定的反共立場非常明確。那麼接替他上任的1960年上臺的年青的肯尼迪總統,他也是堅定地支持並推進美國的國防高科技研發,所以他們兩人是為美國走出「斯普特尼克號危機」作了貢獻。

但是,拜登和他的同黨在意識形態上偏偏是和艾森豪威爾相反,他們對社會主義情有獨鍾,他會為美國做什麼?這個世界正在拭目以待,美國在亞洲的盟國也都在拭目以待。美國進入第二次「斯普特尼克號危機」,中美冷戰已經升級,這比用「氣候變化」來掩蓋的那不靠譜的所謂「地球暖化」派們所關心的事,無疑是要緊迫得多。

拜習會是冷戰標準作業流程

主持人:但如果美國的朝野越來越意識到中共的這種危險和美國面臨的危機,反過來應該對行政當局也會形成一定的壓力,是吧!因為拜登當局還要考慮他們的中期選舉、各方面的。

程曉農:對,這是一個直接的壓力因素。但是我想因為我們沒有時間更多談了,其實我今天談的主要是從拜登軟弱這個層面來分析的。還有另外一個層面,那就是實際上這一次談話是把美中關係釘死在中美冷戰框架裡頭;也就是說從此美國也好、中共也好,都不得不進入冷戰的運作狀態。

這次會談其實是標準的冷戰當中的一個作業程序,就是冷戰需要外交活動和擴軍備戰同步進行。那麼外交活動當中就包括避免戰爭,美國和蘇聯當年為此長期的連篇累牘的談判,就是為了防止戰爭。美國再次提這個問題,實際上現在是按照冷戰在應對,不管拜登認不認這個冷戰,他正在按這個步驟做,換了誰都只能這麼做。

主持人:是,我覺得您指出的這一點確實是這樣的。這樣一看的話,它是同步在進行的。好的,今天非常感謝曉農博士,我們今天就先到這裡了。

程曉農:謝謝方菲,謝謝我們觀眾朋友的收看。

主持人:好,觀眾朋友,也感謝您收看這一期的特別節目,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訂閱優美客Youmaker:https://www.youmaker.com/c/0YwmjPbErBQx

訂閱 Youtube 頻道:https://bit.ly/fangfeitalk

支持方菲:https://donorbox.org/rdhd

(責任編輯:浩宇)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