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5日訊】從9月份以來,中國至少已經有20個省份受到了電荒的打擊,像是江蘇、浙江和廣東等製造業大省,都受到嚴重衝擊,而東北地區最為嚴重,連居民用電也嚴重受限,目前,電荒的情況還在持續,11日的時候,遼寧省還剛剛發布了第五次的缺電橙色預警。
那麼,為應對電荒,中共目前都採取了哪些措施呢?效果又如何?中國電荒又將會給全球帶來甚麼衝擊呢?
我們接下來,就來談談這些話題。
煤礦增產但狀況頻出 中共減排承諾泡湯
中國大面積缺電的原因,我們之前也談到過,主要原因是煤炭供應不足,煤電價格倒掛,電廠不願意在虧損的情況下發電。而煤炭之所以供應不足,主要因為,中共當局打擊煤礦腐敗、嚴控煤礦安全,以及要實現減排承諾等原因,造成了煤礦產能的下降。
但是,這一波拉閘限電的最直接原因,是9月份的時候,中共發改委出台了對各省的「能耗雙控」考核結果,多個省份因為沒達到預期目標而被點名,還被警告不得參與2021年的相關產業項目申請,所以,各省為了達到考核目標,就採取了拉閘斷電。
也就是說,這一次全國範圍的拉閘限電,根本上,還不是電力供應部門本身出了問題,而是中央政府把「能耗雙控」作為政治任務下達的結果。
不過,隨著東北地區入冬用電需求的大增,以及全國性電力短缺的巨大壓力,近期,中共當局已經下令,山西和內蒙兩大產煤區立即行動,增加1.6億噸煤炭產能,以解決居民冬季用電短缺的燃眉之急。
中共官方數據顯示,內蒙古在2020年的煤炭產量,占到了全國產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但是,從今年4到7月開始,當局啓動了針對煤炭業的反腐敗調查,禁止煤炭超能生產,導致了產量的下降。而現在,在嚴重的缺電危機下,當局對內蒙古自治區內的72個煤礦,又下達了增產的指令。
另一個山西省,是中國第一大產煤大省,全省的煤礦超過600座。但是,最近幾天,有「十年九旱」之稱的山西,竟然遭遇了突如其來的強降雨天氣,直接導致當地60座煤礦停產。
雪上加霜的是,比鄰山西的另一個產煤大省陝西,11日的時候,位於咸陽的胡家河煤礦發生了冒頂事故,陸媒報導,已經導致4人死亡,68人受傷。而陝西的原煤產量,在中國排名第三,根據公開資料,胡家河煤礦,是陝西彬長礦區規劃的十三個礦井之一,礦井建設規模是500萬噸一年,彬長礦區,是中國13個煤炭基地之一。
然而,一位來自北京的貿易商估計,煤礦要實現產量增產,至少需要2到3個月。
除了要求增加煤炭產能,中共的銀保監會也有所行動,10月5日的時候,銀監會發布通知,要求銀行保險機構,要「千方百計」支持保供穩價工作,優先向符合條件的礦山和電廠提供貸款,以增加動力煤和電力的產量,嚴禁違規抽貸、斷貸,防止運動式減碳和信貸「一刀切」。
9日,中共總理李克強,也在國家能源委的會議上提出,各地方要從實際出發,糾正有的地方「一刀切」限電限產或者運動式「減碳」,要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經濟持續平穩發展。
大家知道,中共目前格外關注能源減排問題,是因為本月底的時候,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將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而在明年2月,北京又將舉行冬奧會。
不過,彭博社在報導中說,知情人士透露,中共高層領導告訴國有煤炭企業,在今年剩下的時間裡,即便他們超過了年度配額限制,也要全力生產煤炭,因為政府不會容忍大停電。
目前,習近平承諾的減碳目標是,要在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並且要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雖然在西方國家來看,中國目前制定的減排目標,仍然遠遠落後,所以美國和歐盟的氣候特使還想對中國繼續施壓,要中國設定真正足夠的減排目標。但目前看來,北京關於保護氣候的承諾,肯定是泡湯了。
「不惜一切代價」買能源 勢必加劇全球通脹
剛才提到了,為了保證冬季供暖和供電需求,中共要求加大國內煤炭產能,另外,中共還要求電廠,要不惜一切代價採購煤炭,包括擴大進口。
不過,中國想要尋找新的煤炭供應商並不容易,美國之音也在報導中提到,俄國需要先滿足歐洲的能源需要,印尼的煤炭出口,又受到了連綿不斷的大雨的影響,而來自蒙古的煤炭,因為只能通過卡車運輸,也無法真正救急。
現在,中共也開始從哈薩克斯坦、北韓這些地方進口煤炭,而據路透社的報導,中國還開始卸載了一小批停靠在中國碼頭的澳洲煤炭,大家知道,中國今年可是嚴格禁止從澳洲進口煤炭,現在,不得不允許少量澳洲煤進入中國,可見中國缺電的緊張程度。
另外,早在10月初的時候,彭博社就提到,有知情人透露說,中共副總理韓正,要求中國大型國有能源公司,包括煤炭、發電和石油等國企,都要「不惜一切代價」確保今年冬天的供應。因此,中國最大的國有進口商一直在忙著採購現貨供應。
報導說,中石化發布了一份招標文件,計劃在明年3月份之前,購買至少11批液化天然氣。而較小的進口商,包括北京燃氣集團有限公司和廣州燃氣集團有限公司,也計劃購買10月和11月的液化天然氣船貨。
但是,因為北京沒有為最近的採購提供足夠的補貼,儘管有政府訂單,深圳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和另外一家二線公司,已經決定不採購船貨。目前,每一船液化天然氣現貨的成本超過1.3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大約是1,700萬美元,漲了6.6倍的價格,讓買家望而卻步。
而專家們認為,中國在這個時候,增加冬季液化天然氣的採購,意味著要和能源枯竭的歐洲競爭天然氣資源,這必將加劇全球的供應短缺。這對歐洲政府和消費者來說,絕對是個壞消息,因為他們將要應對天然氣和電力價格上漲的問題。
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的煤炭進口量同比大增76%,天然氣進口量同比增長22%。而中國煤炭期貨價格已經飆升到創紀錄的水平。據彭博社報導,鄭州商品交易所動力煤期貨價格,在13日的時候,一度上漲到了每噸1,640元人民幣。
中共放開電價 加劇失業和通脹
而隨著煤炭價格的上漲,10月12日,中共國家發改委發布一份通知,提出將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從15日起,燃煤發電市場的交易價格浮動範圍,從現行的上浮不超過10%、下浮不超過15%,都擴大為不超過20%,而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不受上浮20%限制。電力現貨價格不受新幅度的限制。
這意味著,電力價格將會大幅度地提高。目前,已經有內蒙古、四川、寧夏、上海、山東、廣東、湖南、安徽等至少8個省市,允許上網電價上調。
而電價上漲,必然導致工廠的生產成本增加。分析師們預測,中國9月PPI,同比漲幅可能將「破10」達到10.5%,超過2008年8月的10.1%,創下自1996年10月有該紀錄以來的新高。
同時,蘋果、特斯拉等科技公司的供應鏈,也受到了中國電荒的影響,出現了延遲交貨的情況。日經亞洲新聞報導說,中國電荒,給科技供應鏈帶來了不確定性,科技企業正在加速將產業鏈撤離中國。
經濟學家們還警告,中國的能源危機,也讓全球經濟的復甦面臨危險。而野村和高盛集團,也都降低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估。
而中國的能源危機,不管是停電還是能源價格上漲,都意味著製造業成本的上升,它不僅會導致企業減產甚至倒閉,最終,也將推動消費品價格的上漲。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經濟,將受到失業和通貨膨脹的進一步衝擊。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李松筠
編輯:蔚然、宇文銘
剪輯:曲歌
監製:文靜
訂閱財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