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平:習近平四次出席國際性論壇釋何信號?

2021年9月 24日,以「聚焦國際前沿科技、助力數字經濟」為主旨的2021中關村論壇在北京拉開帷幕,論壇將在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12個重點領域徵集近千個項目,佼佼者可獲得中共項目評審綠色通道和財政支持。

9月24日當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中關村論壇發表視訊講話。中共新華社、人民網、發改委、科技部等黨媒和部委均以頭條發布這一消息。

這是習近平本月以來第四次以視頻方式出席國際性峰會和論壇。前三次分別是:9月21日的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會、9月17日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21次會議、9月2日的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

上述國際性會務,習近平均視訊致辭或發表重要講話,講話同樣獲黨媒頭條隆重推出。這期間,習近平和拜登在9月9日舉行了電話會晤。

連續兩年左右一直宅在國內的習近平,卻在本月密集性高頻出席各類國際性政商活動,就習近平的發言和中共所說的來看,中共是想竭力給外界打造一個很不一樣的自己,所謂開放合作、互利共贏、譜寫和平、全球視野的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然而,結合中共近期來一系列的經濟動盪、高壓政策、台海挑釁和內鬥風雲來看,事情遠不是中共描述的那麼光鮮和簡單。中共表面友善擁抱全球示好的深層意涵,背後卻都指向了毫不放棄紅色共產意識形態、話語強權與區域霸主甚至引領全球事務的擴展野心,讓外界更為詬病的是,中共越是通過說漂亮話來吸引外界,遮掩國內的山窮水盡、風雨飄搖,越是讓世界見證了中共自身根本無法逾越的極權體制的根本漏洞與制度性劣勢。

習近平如此高頻動作爭取國際視角聚焦,謀劃全球話語權勢,背後釋放四大信號。

科技瓶頸突出,黨魁親自招商解圍

9月24日的中關村論壇主題被中共定義為「智慧·健康·碳中和」,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中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一流創新生態,塑造科技向善理念,完善全球科技治理,更好增進人類福祉。」

人民網9月24日報導竟然將「中關村」升級到與當年的「小崗村」相媲美,稱其為科技強國進程中「春天的故事」,還強調此次中關村科技智庫論壇是25個論壇中的唯一一個國際化高端化科技引領平台,聚焦開放科學的理念與實踐。

看黨媒宣傳文辭很容易被其唬住,感覺北京中關村儼然很快要取代美國硅谷了。那麼中共實際對論壇獲准支持的科技創新企業扶持力度多大呢?除了銀行專項貸款外,最高500萬人民幣資助。黨媒報導,2017年中關村國際前沿科技創新大賽創設,至今已累計篩選出四百多家優質初創企業,獲近4億元財政資金支持。平均每個企業也就是100萬,照此力度,阿里向中共主動繳納的共富款1000億,能支持10萬個中關村創新企業。

如此小微貸款、小微財政扶持的科技平台為什麼被中共抬的這麼高,需要習近平親自出面招商引資呢?主要原因是,2017年中美貿易戰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對中共盜竊知識產權的行徑舉行了聯防出手打擊,在芯片等卡脖子產業上,中共一下子被堵住生路了,本身又毫無造血功能。

最近又傳出兩個不利消息,《經濟學人》報導稱,掌握了全球5,500億美元半導體芯片產業的尖端技術的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簡稱IMEC),已與華為、中芯沒有敏感技術上的合作了,其在上海的研發分部排除了中國設備;9月24日。美印日澳四方會談將重點探討構建基於西方民主自由理念的安全芯片供應鏈,目的是利用印太地緣政治板塊聯接優勢,圍堵中共的科技偷竊。

這次中關村論壇,中共號稱吸引了全球諸多高端人物、大師共創全球科技創新發展平台,妄圖通過再打國際共情牌渡危解難。華為、中芯等巨頭都自身難保,靠中小微科創平台能造出芯片嗎?望梅止渴而已。

「雙軌制」減排操作,溫和而隱蔽的全球策略

習近平在9月17日聯合國一般性辯論會上承諾放不再新建國外煤電項目,並在其後的中關村論壇主題中設置了低碳減排議題。

中共自設了2035年碳達峰和2060年的碳中的碳中和目標,作為一個煤炭排毒大國,這個時間表並不是值得炫耀的,比如,法國計劃2021年關閉所有燃煤電廠,英國決定於2025年前關閉所有煤電設施,芬蘭提出2030年全面禁煤。中共卻又藉此來標榜自己的國際開放合作胸懷和人類命運普惠包容的共識視野,這種以退為攻,以碳謀政的做法,是換不回國際社會信任的。

世衛組織稱每年全球約700萬人死於大氣污染疾病。中國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的28%,相當於歐盟、美國和印度三國排放總和。煤炭占中國能源消費過半,其中,全國總發電量的68%來自於火電。僅2020年一年,中國新核准煤電裝機容量約占「十三五」五年期間核准總量的32%,導致全球煤電產能開發自2015年以來首次出現增長,並使世界各國煤電退出成果功虧一簣。

中共是全球海外最大的煤電廠融資國,它通過「一帶一路」注資海外煤電業,是全球氣溫提升的黑色推手。據中國能源網報導,「自2000年以來的能源融資累計金額增加到2,458億美元。這些投資的大部分發生在2015年至2017年之間,支持新興經濟體的煤電項目。此外,自2016年巴黎協定以來,參與全球煤電融資的前10家銀行是以中國銀行、中國工商 銀行(ICBC)和中信銀行為首的中資銀行。」

中共在聯合國會議上承諾不新建海外煤電項目,也是基於2016年巴黎協定後,接受投資國對煤電需求下降造成的,2017年處於規劃和許可階段的中方煤電項目總計138吉瓦, 73吉瓦在之後已停建或被取消,中共聯合國承諾也是做了順水人情。但中共對國內項目減排未提隻言片語。這種國際國內雙軌制減排操作很可能只是作秀,國際上扮演綠色大使,國內仍然黑氣熏天。

中共十四五規劃沒有明確的減排目標,卻提出2030年碳達峰,是路徑不清。「中國煤炭協會(CNCA)預測,中國的煤炭產量將在2021年再次增加,到2025年總消費量也將上升6%。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疫情大流行前增加了9%。」

在本月16日舉行的北京清華五道口「碳中和經濟」論壇上,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張曉慧稱,「據多個機構初步測算,中國實現『雙碳』戰略所需投資大約在150萬億到300萬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未來中國每年將在『雙碳』領域平均投資3.75萬億至7.5萬億元,大約相當於全年投資的10%左右。」

中共一方面計劃在2030年GDP達到美國1.5倍,名義人均GDP達到美國30%,在新能源替補根本不可能跟上的前提下,怎可能會犧牲經濟強國夢而只做綠色低碳大使呢?

「這絕對是矛盾的」 ,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教授利昂·克拉克說。

簡單地算算這筆帳,就知道中共的雙碳減排只是輿論操作,爭取積極營商環境和國際地位而採取的溫和而隱蔽的全球策略,旨在麻痹國際社會。

應對中美新冷戰,意欲突破全球圍堵

無論中共是否願意承認,也不管美國拜登政府表述著如何避免衝突的政治話術,以美國為核心,美國、歐盟、印太多國為盟友圈的新冷戰陣營,正在和中共新冷戰單邊形成越來越不可調和的對峙格局,這讓吃了四十多年全球化開放紅利的中共如坐針氈。

最近的國際結盟圍共的天下大勢愈演愈烈。

上週,美澳英三國結盟組成三邊抗共的AUKUS,美英兩國將幫助澳大利亞發展核潛艇,強調應對中國威脅的軍事安全和防務科技,儘管這讓與澳洲有國防開發合作的法國感到不快,然而感到最不快的是中共。中共情急之下把黨內反腐的一套術語胡亂加載到國際事務上,稱AUKUS是小圈圈、小團伙。

9月24日,美印澳日四方安全對話在白宮舉行首席面對面會談,四國領袖重點強調印太地區的四方合作,建造尊重主權不受脅迫的區域國際關係,很明顯,這話很對中共的胃口。中共與這四個國家矛盾越來越突出,觸發焦點為中共在台海野蠻軍事擴展到動作。外界預測,四國會開展在疫苗互助、提升半導體供應鏈安全、打擊非法捕漁,5G夥伴計劃及監測氣候變化等方面的一系列合作實務。

此前不久,中共突然向有著全球最高標準的區域合作組織CPTPP提出加入申請,緊接著,9月22日,台灣亦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義申請加入CPTPP,台灣在1990年以這個名義成為GATT觀察員,後又以該名義加入WTO,根本原因是為了降低中共因一中政策而帶來的阻台干擾。即便這樣,台灣申請加入CPTPP,中共小肚雞腸又怒不可遏,次日出動包括殲16架殲11、運8反潛機、轟6和遠程干擾機,共24架次,侵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侵擾東南方空域。

中共近年來基於外資投射下的GDP增長狂妄,向世界釋放出的強硬全球治理信號,以戰狼式外交路徑、「一帶一路」債務陷阱、科技偷盜的發展路線、以疫謀霸的野心和製造台海衝突的軍事霸權,全面改寫現有的以美國為主導地位的國際秩序,引起了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反感與警惕,隨之而來的是中共遭遇到了不可避免的國際圍堵。

外界觀察到的不只是中共在世界的擴張和蠻橫,更是通過中共摧毀香港一國兩制、新疆種族壓迫、疫情造假與封門封戶、輿論鉗制、打擊資本市場等等不可理喻的國內治理範本中,讀到了中共的無厘頭和攻擊性以及出爾反爾的善變與欺騙。理智的國家都不會認為中共會給世界帶了繁榮和和平,出於自衛與中共切割,漸成圍堵之勢。

從習近平本月接連四次國際性論壇和峰會的視訊出席,我們可以看到背後的中共突圍全球封堵因素。科技和貿易開放、減排與經濟增長,區域與全球合作,路徑方式透露著百年落幕前的焦灼與不安。

內循環坍塌,外循環救場,夢難成真

中共最近的共同富裕被指是劫富濟貧,更確切地說是劫富濟黨。美國紐約時報報導,中國經濟在恆大危機之外,還會有更大的麻煩。原因是恆大危機所牽連的建築業和製造商對未來經濟的擔憂在不斷積累。這波及到了經濟比重僅次於建築的汽車製造業。而汽車銷售指標曾被美國金融教父格林斯潘看作是預測經濟未來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披露,中國8月份的重型卡車產量和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一半,中國貨運卡車的生產能力已經有每年160萬輛,而市場長期銷售預期遠低於每年100萬輛。汽車工業產能絕對過剩。造成的原因,汽車芯片的短缺也是罪魁禍首之一。

此外,中國的煤炭價格近期居高不下,中共能源部和發改委下發文件稱大型發電廠存煤不得少於7天需求量,但不超過12天的需求量,以此來緩解全國煤炭緊張局面。煤炭緊缺直接導致發電成本高漲,中共多省份最近執行電力限制,導致二十多家大豆壓榨廠關閉,大豆價格上揚,連鎖導致生豬飼料成本上升,本來生豬價格就疲軟,這回雪上加霜,養豬戶恐要嚴重虧損了。

內循環坍塌的壓力指望外循環來救場,談何容易?中共過分強調政府的干預與調控,打造關乎國家安全產業的國家投資主導模式,在半導體、商用飛機、電動車行業大力補貼,但這種不是靠市場效率占取市場份額的不公平競爭會是外資望而卻步。中國歐盟商會(The 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9月23日的一份報告指出,「有令人不安的跡象表明,中國越來越向內轉,這在『十四五』規劃中可以看出,」 「這種趨勢正在令人對該國未來的增長軌跡產生相當大的懷疑。」

恆大對外債償付息無表態,也加劇導致國際投資不看好中國市場。近期,多國和世界經濟機構下調了對中國2021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穩預期、穩外資對中共已然如幻泡影,央行逆回購注資1,200億人民幣穩市場信心,看來成效不高。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