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誥烽:後阿富汗全球戰略 美全力制中格局成形

Facebook

美國從阿富汗撤軍的後續討論仍然繼續。當各界都在紀念「9.11」二十周年時,美國媒體盡是有關阿富汗從回20年前的塔利班統治時代,美國在阿富汗的巨額開支和斷送的人命是否值得、美國全球勢力是否衰退的討論。

我在兩個星期之前,在這裡已經討論過,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乃是長痛不如短痛,不再盲撐貪腐離地的阿富汗政府的表現。美軍撤出後,阿富汗政府還有巨額儲備在美國境內被凍結,也要靠華府的認可才能向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會舉債,所以美國影響阿富汗發展,還有重要槓桿。

更重要的是,這次撤軍,其實反影了美國通過全球戰略大轉移維持世界第一地位的佈局與決心。世界史學泰斗Adam Tooze最近在雜誌《新政治家》(The New Statesman)發表了一篇長文,從宏大的歷史格局,討論阿富汗撤軍的真正意義,很值得我們參考。

他提醒我們,美國在2018年的國防戰略報告,已經明確表示,美國反恐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今後要著眼的,便是要與軍力和美國差距沒有很大的中俄作大國競爭,特別是在印太與中國角力。由反恐轉移到大國競爭,表示華府投資研發武器系統的重點,也會轉向高科技的隱形或無人戰機和艦艇,反制中國的雷達與航母殺手導彈。同時,華府已經啓動重組全球高科技供應鏈,切斷中國高科技硬軟體的供應。

Tooze更提醒大家,華府視中國為威脅戰後世界多邊秩序、民主潮流和美國領導地位的最大勢力,在1990年代已經開始,而且已經開始部署應對。後來發生「9.11」悲劇,令美國不得不先反恐。現在反恐任務基本完成,華府回到9.11前的制中戰略部署,十分合理。

美國在表面狼狽的大撤退背後精心計劃戰略大轉移,在歷史上其實也發生過。1968年越共發動春節大攻勢後美軍節節敗退,同時美國國內反戰聲音高漲,令華府開始準備抽身,在尼克遜和基辛格主政期間,開始尋求與越共達成和平協議。美軍節節敗退,最後以1975年西貢淪陷告終。

但在部署撤出越南的同時,尼克遜與基辛格卻在部署對抗蘇聯的戰略轉換,最後使美國輸掉越南,卻贏了冷戰。最初美國軍事介入越南,便是擔心一旦南越赤化,便會引發骨牌效應,令東南亞各國相繼走向共產。1972年尼克遜訪華與中共建立抗蘇聯合陣綫,其中一個目的,便是獲得中共保證不再支持東南亞國家的農村共產黨游擊隊奪權。這樣保住東南亞親美政權的安穩,美軍已經沒有死撐貪腐南越政府的理由。

同時華府在1971年結束了美元的金本位,一面與中東產油國達成協議繼續以美元結算石油出口確保全球經濟的美元霸權,一面在擺脫金本位制約後大增美元供應輸送全球,深化美元金融全球化,增加各國包括蘇聯東歐國家對美元的依賴。

華府建立了這綿密的包圍網後,列根上台即收緊貨幣供應將美元利息推上天高,立刻引發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債務危機。後來列根推出高科技星戰計劃和支助阿富汗回教游擊隊抗蘇,迫使蘇聯大加軍費和入侵阿富汗,蘇聯東歐集團,就此被拖垮。最後美國贏了冷戰,推動了新一波的全球民主化浪潮。

現在美軍撤出阿富汗,華府積極推行全球戰略轉移鎖定中國。這次大轉移能否如上次那樣成功,言之尚早。但因為美國撤出阿富汗而認定美國國勢正在沒落,便有如當年見到美國撤出越南便斷定美國輸掉冷戰一樣大錯特錯。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自由亞洲/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