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更換新疫苗 國藥科興滅活疫苗無效?

Facebook

8月13日,廣州市舉行新聞發布會,稱從當日起,廣州市民可接種重組新冠病毒疫苗(CHO細胞,中共疫苗),即通常說的三針劑疫苗。這是廣州5月31日緊急叫停疫苗接種後,重新恢復接種,並且更換了疫苗。

這消息至少證實廣州先前接種的中國國藥和科興滅活疫苗無效。如果有效,就不會換成三針劑疫苗了。這同時也證實,廣州市政府在5月31日新聞發布會上說的是謊言。當時說緊急停止接種疫苗的原因,是接種點人滿為患,是為了減少病毒感染。這顯然是在掩蓋國藥和科興滅活疫苗無效的事實。

事實上,能夠證實中國國藥和科興滅活疫苗無效的城市很多。比如,在廣州之後,南京、揚州、鄭州等地都紛紛爆發了疫情,這三個城市採取的措施和廣州一樣,都是緊急叫停接種疫苗,接著組織大規模的核酸檢測,然後當地政府再像廣州政府一樣說謊。

其實,政府這些謊言是很容易識破的。試想一下,如果疫苗真有效的話,當疫情爆發之時,是不是更應該有條不紊的繼續施打疫苗呢?緊急停打疫苗,不正說明疫苗不僅不能起到預防感染的作用,還有可能會因為滅活不徹底而帶來感染嗎?

說到中國疫苗無效,並不是空穴來風。看看這一波疫情的起點南京祿口機場,機場人員的疫苗接種率超過90%。據新冠肺炎救治專家、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楊毅介紹,這些病例中,絕大部分都接種過疫苗,只有一例不滿18周歲青年人沒接種疫苗。像這樣接種過疫苗的人仍大面積被感染,能說疫苗有效嗎?

另外打疫苗致死的例子亦時有披露。據自由亞洲報道,河南有一個59歲柳姓男子,在張家港市被強制接種疫苗後死亡,他女兒在網上求助,很快遭官方「維穩」。南寧有一個外地民工,7月15日接種疫苗,當天就發病,被送到南寧市第二醫院治療。8月7日死亡。他的家人因為求助無門,只能在醫院門口舉牌喊冤。

這樣的事件在中國很多。據中共疾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向自由亞洲證實,涉及國產疫苗不良反應的案例確實不少,上午接種、下午進ICU重症監護室的人很多。但是,這些事不可能上國內的新聞。

中國疫苗在國外的醜聞就更多了。在塞舌爾、智利、巴林和蒙古,50%至68%的人口已完成疫苗接種,覆蓋率超過美國。然而,截至6月,這四個國家都排在全球疫情最嚴重的10個國家之列。因為這四個國家主要接種的恰恰是中國國藥和科興的疫苗。而同期在美國,大約45%的人口接種了疫苗,大部分接種的是輝瑞(Pfizer)和莫德納(Moderna)的疫苗。病例數在六個月內下降了94%。

在東南亞,新加坡已經不承認中國的科興疫苗。泰國宣布,將混合注射科興和阿斯利康疫苗,而不是兩針科興疫苗。已經完全兩針科興接種的,將注射另一種不同的疫苗以加強效果。印度尼西亞宣布,將給接種了科興疫苗的醫護人員注射莫德納加強劑。馬來西亞稱將改用輝瑞疫苗。

在歐洲,意大利總理德拉吉公開表示,從智利的經驗來看,中共疫苗的保護力不足。德國內政部表示,外國旅客到德國,必須提前至少14天前完成兩針新冠疫苗接種,在疫苗清單中不包括中國的疫苗。法國健康通行證擴大了使用範圍,也不承認中共疫苗。歐盟七月一日啟用疫苗護照,不承認中共疫苗。

在美國就更不用說了,美國正在對病毒來源和掩蓋疫情給全世界帶來的損失對中共究責。

為什麼在國內外表現如此之差的疫苗,卻能在中國和90多個貧窮落後、貪腐盛行的國家大行其道呢?這背後就是一個字:利。

翻翻中國這些疫苗生產商家的歷史,哪一個背後沒有隱形的頂級高官家族的利益相關聯?看看中國疫苗的免費接種政策,所有的費用由醫保基金和國家財政共同負擔,這好比在國庫和官商之間建立一個管道,將百姓辛苦的納稅錢源源不斷地流入官商的口袋。

而在此過程中,中國社會的貪污腐敗,從上到下貫穿始終。為中國國藥生產疫苗的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曾被受害者起訴過兩次,向受害者支付約7.15萬美元的部分賠償;還有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和長春長生脫不了干係。長春長生就是賣假狂犬疫苗,使無數家庭受害的,被罰到破產倒閉的黑心企業。

北京科興生物科技也曾被查出一起賄賂醜聞。時任科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尹衛東,為幫助公司獲得藥品批准,從2002年到2014年,向一名負責藥品評估的官員支付了近5萬美元。接受賄賂的官員被抓,但科興卻逍遙法外。尹衛東現在還是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像中國國藥和科興這樣的藥企,在中國很多,國藥和科興不過是冰山一角。中國的疫苗,出自這樣的企業,疫苗質量和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可嘆的是,真正受害的惟有百姓。讓你打疫苗,你必須得打。讓你打哪個,你就得打哪個,百姓沒有任何知情權、選擇權和決定權,至於打完疫苗之後是死是活,那就只有聽天由命了。

目前,中共疫苗的毒害,才剛剛開始顯現。據中共官方最新報道,中國國內的疫苗接種量已達到18億劑次,中國已經向國外提供的疫苗數量超過7億劑,以後還會繼續提供。這巨量的疫苗會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帶來怎樣的災難,實在令人擔憂啊。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